通讯写作要善于运用白描手法

更新时间:2023-05-13 16: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写作

通讯写作要善于运用白描手法

白描是通讯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是重要的表达方法之一。即要求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鲁迅的小说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

白描手法具有两种明显的特点:其一是质朴实在,它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更不用曲笔和陪衬,而是以最平实的语言进行单一描写。这样可使通讯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其二是简练生动,往往不需要很多笔墨,寥寥数语即可干净利落地、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形象来,让描写对象跃然纸上。

运用白描手法来写人,通过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写物主要是对具体对象抓住特征进行直接的、简短的描绘,而较少地借助其他表现手法,即着墨不多,却又能使形象逼真。因此,在新闻、通讯、现场短新闻等体裁的写作中都有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通讯的写作中,白描手法可以用最经济的文字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在通讯写作中,白描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应用形式:

一、勾勒人物肖像

通讯,特别是人物通讯,除了要叙述故事情节之外,还要着重写人,把人写活,要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对话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把人物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反映出来。如本报2010年6月18日一版刊登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篇通讯中开篇这样写到:

个子不高,微胖,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动作舒缓而稳重,这是大桥院经营开发部部长李文明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同事说:“我们都

写作

叫他李大哥,跟他年纪相仿的同事都叫他老李。”

开头寥寥数语就将一个和蔼可亲,稳重大方的主人公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既无拔高,又没有直接的议论,让人觉得主人公就如同邻家大哥一样亲切,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通讯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了读者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从中可见,白描手法在勾勒人物形象上,帮助揭示主人公的先进事迹,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上来说,都可以达到平中见奇,陈中出新的效果。

二、再现人物动作

白描可以描述人物工作或事件发生的环境,再现当时的主人公的动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本报2010年3月26日二版在题为《为了筑就“世界梁王”》的通讯中,作者描述了主人公在保护制梁台座不被暴雨损坏而与暴风雨斗争的故事,就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动作:

“瞿定中三步并做两步跑到台边,用手死死地攥住彩条布,双脚抵定已浇灌成型的台座。然而海风实在太大了,瓢泼的雨点如钢钉砸在他身上。突然瞿定中脚下一滑,整个人连同彩条布一道飘了起来,被重重地摔在几米开外的泥沟里。眼看平整如镜的混凝土台座泡水了,梁场几百万元的投资即将毁于一旦,瞿定中忍着伤痛,又一瘸一拐地走到制梁台座旁,拼尽全力抓住彩条布,用身体做墩压在彩条布上。等同事们赶来,一起绑扎好彩条布时,瞿定中的双手已脱了层皮。”

作者以简短文字,概括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其中运用较多的动词来表现人物当时的行为,让读者就像在现场亲眼看到主人公是如何保护制梁台座的一样。很好地把主人公的这种为了集体利益而与暴风雨拼搏的精神展现出来了,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以白描的手法记录下主人公在现场的行动,却能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引用对话

将白描手法运用到引用人物对话中,最能表现人们的本质特征,也最能展现故事发生的背景,现场感十分强烈,给读者一

写作

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如本报2010年7月30日三版刊登现场短新闻《夜半警铃声》就是一篇运用白描手法表现对话的代表作。

“抛下1号锚”,随着周毓清的一声指令,1号锚抛入江中。 “现在船开始退回原位,艉部2、4号锚要注意,不要用快档,速度要均衡。”

“大家注意了!1、3号松,好的,好的,2、4号绞。就这个速度,继续、继续……全部停!”

“2、4号受力情况怎么样?”

“报告船长,4号锚绳受力较大,1号锚绳再松5米就可以了……好的,现在受力均匀。”

短短的几句话,均是有简短的词句组成,却将现场的紧张感,很好地表现出来了。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船长的稳重果断,船员们的团结和业务精湛。

四、表现现场氛围

通讯中的人物和事件离不开一定的场景。对时间的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适当的、必要的描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人物和事件的性质、状况、意义,起到交代背景、烘托人物、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的作用。

而运用白描手法来写景状物,可以很好地抓住事物的特征,简练而准确地勾勒,能够起到以简胜繁、以少胜多、以细节展现整体的效果。在通讯作品中,对场景的描写往往可以达到烘托主题,渲染气氛的作用,可以强化事件发生的背景与事件之间的矛盾,从侧面来展现事件的发生的背景。

“就在这时,船长汪启松习惯性地看了看天空,这是在他多年行船生涯中养成的习惯。当他目光扫向船舶右舷的天空时,突然发现北面的云层正在加厚,黑云中还不时地划过闪电,乌云翻滚着直奔向南。”(《抗风暴52分钟》2010年6月18日《桥梁建设报》二版)

在这篇通讯中,只用了一句话,短短30来个字,就暴风雨将要

写作

来的那种恐怖场景很好地展现出来了,船员们为抗击风暴,抵御风暴的顽强精神做了很好的烘托。这种用白描手法来写场景可是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跃然纸上。同时,还可增添事件发生的悬念。

白描手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首先要求写作者在采访的时候能够很清楚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些代表性的特征。只有看得深,才能吃得准,在后续的写作中,才能根据作品的需要,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具有特色,能够说明问题的事实来。

其次,要求作者在通讯的写作中,能够删繁就简,把握以少胜多的原则。这一点正如鲁迅在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这可以说是他在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可见,白描手法要求不罗嗦、不拖沓,惜字如金,要求一字一句都要落在点子上。

再者,要做到灵活运用白描手法,使通讯形神兼备。还需要写作者有一定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因为白描手法本身就是以简洁见长,自然也要求文字的准确性。若一字不准,有可能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都需要写作者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只有如此才能使得描述的对象惟妙惟肖,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vg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