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矿业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更新时间:2023-08-08 00: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形势下我国矿业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任红岗 敖显军 杨清波 薛辛培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 100070

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急剧攀升,资源的短缺将危及我国经济安全。“十二五”是我国矿业企业实施“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时期,为缓解资源日趋紧张的局面,国家必须加快矿产资源海外经营战略和循环经济战略步伐,与此同时,加强国际化矿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矿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全球化战略下,矿业企业要积极探索实施矿业综合业务总承包模式。

矿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方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为此,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矿业从此进入了低谷时期。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以来,我国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矿业也再次进入繁荣阶段。

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目前,铁、铜、铝、镍和钾盐等大宗产品的对外依赖度依然很大,已经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安全运行[1]。预计到2020年,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重点资源的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将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基本需要。

“十二五”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际矿业发展的复兴期,将会刺激金属市场需求和矿业投资,例如,跨国矿业集团的兼并、重组浪潮风起云涌[3]。因此,中国矿业企业应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经济全球化下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

[2]

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开采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目前,全国建成大中型矿业企业约1万多个,小型矿业企业11万多个,从业人员达800余万人。

通过几代地质工作者的勘查工作,我国相继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矿产资源。根据国家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近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和新增储量见表1。

表 1 近年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和新增储量

矿种煤 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

单位亿吨原油亿吨亿立方米矿石亿吨金属万吨矿石亿吨金属万吨金属万吨金属吨金属万吨三氧化钨万吨矿石亿吨矿石万吨万吨

2009年保有储量2010年新增储量

1636.929.537074.293.01461.45.1642.51922.91015.3145.294.911.87.368.5

2115116384362582336372475271531126411

1 国内矿业发展形势

我国资源总量较大,矿种较全,但人均资源量少。受资源制约及工业化进程对资源需求的推动,矿产品产量大幅上升,稀缺矿产的消费量和优势矿产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4]。

金钼钨磷硫锡

1.1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现状

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提高迅速,建国初期,我国保留的较为完整的矿山约为300多座。现在,我国已

有色金属工程3期

27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1.2 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现状

尽管我国矿产品的储量及产量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人均资源量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据统计,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不足美国的1/18和日本的1/11,钢铁人均消费量不足日本的1/5,铝的人均年消费量不足美国的13%,铜的人均消费量不足美国的14%。

虽然我国人均资源消费量较低,但人口基数庞大,总体需求量依然可观,加之我国近年来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未来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幅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将达2.2~3.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60%;钢产量将达2.5亿吨,需要进口铁矿石(品位65%)1.58亿吨,钢缺口3000万吨;铜需求量为445万吨,国内只能保障16%的需求量,除此之外,其他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依然严峻。

矿业公司的触角向全球化蔓延等都将极大地影响矿产资源的全球配置格局,加快实施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势在必行。同时,为保护我国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长久供应,我国政府也支持和鼓励各大矿业企业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政府为矿业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和优惠,对能源、矿产资源境外开发类项目提供境外投资专项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

2.1.1 矿业对外投资

目前,我国矿业对外投资主要是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参与为辅。投资方式主要有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合资、合作等四种类型;投资区域主要为周边亚洲国家、非洲、拉美和澳大利亚等地。海外并购投资以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黄金、中钢集团、中国神华、金川集团、紫金集团和山东鲁能等公司为主。这些企业具有资本与融资优势,并积累了大量低成本运营经验和工作技术经验,为我国矿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基础条件。

1.3 我国利用国外资源情况

在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方面,目前我国基本上是以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进口为主[5]。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4.8%,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53.6%,重要矿产品进口量见表2。

表 2 2010年我国对重要矿产品进口量 /万吨

矿产品种类

煤炭原油铁矿砂及精矿锰矿砂及精矿铬矿砂及精矿铜矿砂及精矿铝矿砂及精矿镍矿砂及精矿

硫磺氯化钾

进口量1847123931618481158866647300725011050526

2.1.2 海外矿产资源的勘探

国外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为缓解我国资源紧张、促进矿业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为国外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尽管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和占据了不少矿产资源富集地区,但亚洲、非洲、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具有很大的资源开发潜力。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众多国内企业已实现境外矿产开发。如首钢国际获得了秘鲁马科纳矿区内的无限期开发和利用权,西北有色地勘局在津巴布韦、刚果、赞比亚等国进行资源勘察,完成了近百个勘察类项目。

2.1.3 组建矿业跨国公司

近年来,世界矿业结构不断调整,国际矿业巨头兼并重组加速,规模化经营是普遍趋势,优势企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从世界矿业公司对金属控制的集中程度看,4家公司控制西方总资产的75%;10家公司分别控制西方国家铅和锌总量的58%和51%;10家公司控制约70%的铝土矿、铜矿和铬铁矿的产量以及60%左右的铁矿石和镍量[6]。

我国矿业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与国际矿业巨头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在国际竞争中劣势明显。一方面,国际矿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少数规模较大的国际大型矿业集团手中,我国矿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易受其影响。另一方面,矿业企业规模小造成企业融资能力低,扩张速度受到限制,市场开拓能力较低,难以突破国际市场壁垒。因此,组建形成中国大型矿业集团、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化经营进军国际市场尤为必要。

由表2可知,我国的基本金属对外依赖度较高,严峻的大宗矿产品的供需形势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甚至威胁经济安全。以铁矿石为例,我国每年都需要用大量外汇从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购买,在国际巨头垄断和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双重影响下,国际铁矿价格不断攀升,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利润,沉重的原料压力将对我们钢企的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2 我国矿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2.1 加快矿产资源跨国经营步伐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不均,频繁的矿业结构性调整和

2.2 实行矿产资源循环经济

热点评论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生态、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实际操作原则为“减量(Reduce)、再用(Reuse)、循环(Recycle)”(简称“3R”原则)。

实行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物质保证。另一方面,我国大中型矿山数目众多,排放大量污染物,因此,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是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以来,我国注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科技节能与投资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7],矿山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选冶回收率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从技术角度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有效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纵观我国矿业发展历程,展望未来资源格局,矿业企业应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矿产资源,发展好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矿业发展之路。

的制胜法宝。

3.3 矿业业务总承包模式

随着当前矿山形势好转,国内外投资矿山领域进入热潮,矿业企业效益都取得到了提高。国内较具实力的矿业企业开始探索实施资源勘探、矿山设计、矿建施工、设备采购为一体的总承包模式。

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为例,该院是以矿冶技术为特色的企业,力争在10年后成为位于国际前列的矿冶科技集团,集科研、设计、总承包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将自身优势发挥至国内外市场,利用成熟先进的采矿工艺和矿山设计业务能力,以及爆破专利技术及总承包经验,将业务能力综合后加以拓展,开始探索经营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高效高产先进矿山,以实现利润快速增长。

4 结论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了矿产资源储量现状、需求现状以及利用国外资源的情况。从矿业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指出中国矿业企业要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构建新模式,加快矿产资源跨国经营海外战略和循环经济战略步伐。基于两大战略,寻找矿业企业及制度的不足,在实施矿业企业走出去的同时,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人才队伍,不断加大对矿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争取占据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探索实施综合业务总承包模式,以此来缓解我国资源紧张局势,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并跻身于世界矿业强国之列。

3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战略

3.1 矿业队伍人才建设

目前,我国矿业企业跨国经营和管理能力不是很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的需求,原因在于缺乏既懂跨国经营和管理,又懂技术、法律、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对外合作中常涉及到资源评估、商务谈判、法律咨询、仲裁调解等国际事务,在资源评价、矿业权评估、劳务合同等方面须与国际接轨。因此,中国矿业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核心战略首先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形成一批技术过硬、精通外语、熟悉法律、了解文化、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矿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钟山, 黄磊, 高知睿, 等.着眼全球矿产资源配置积极

实施“走出去”战略[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65-166.

[2] 苏文.关于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思考[J]. 中

国矿业, 2011,20(4):1-5.

[3] 于润沧.采矿工程师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4] 任忠宝, 吴庆云.新世纪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研判[J]. 中国

矿业, 2011,20(2):10-13.

[5] 曹桂华, 朱霞, 严良.我国矿业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研究[J]. 资源产业经济, 2005(9):15-17.

[6] 雷涯邻.实施跨国经营增强我国稀缺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J]. 中国矿业, 2004,13(5):24-25,29.

[7] 王运敏.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J].

金属矿山, 2005(9):1-3,22.

[8] 苏文明,饶运章,徐水太.试论我国矿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J]. 矿业快报, 2005(1):7-9.

3.2 矿业技术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也是提高矿业企业竞争力、促进矿业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业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矿业大国相比,技术创新的动力及进程仍存在较大差距,矿业企业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矿业科技投入水平也较低。

为此,提倡矿业企业增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动力,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矿业企业创新,充分利用好国家宏观调控所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完善矿业科技创新。在矿业逐步走向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矿业企业要把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投资消耗低、安全效益好的品牌作为“走出去”

[8]

有色金属工程3期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wz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