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更新时间:2023-03-08 09:24:1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摘要:实数集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实数集的完备性,它是微积分学的坚实的理论

基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和刻画实数集的完备性,因此有多个实数集的完备性基本定理,在本文中就给出了六个实数集完备性基本定理.柯西收敛准则、确界原理、有限覆盖定理、区间套定理、单调有界定理、致密性定理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实数集的一种特性——完备性.本文采用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它们的等价性和侧重点,又用几个定理分别证明了一个命题,让我们获得了对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特征的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等价性

1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一.预备知识:

实数理论是数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而实数系完备性定理又是实数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将在此基础上讨论有关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有理数集并非拓扑完备,例如 (1, 1.4, 1.41, 1.414, 1.4142, 1.41421, ...) 是有理数的柯西序列却没有有理数极限,但它却有个实数极限.实数集是有理数集的空备化——这亦是其中一个构建实数集的方法.

在数学分析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实数系完备性的六个基本定理, 即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定理、区间套定理、有限覆盖原理、致密性定理、柯西收敛准则.这六个定理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了实数系的一种特性——完备性, 这种特性是有理数系所不具有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完备性,我们下面将作出解释:

关于实数集R的完备性(或连续性),直观地说,就是实数铺满整个数轴,即一条连续直线.也可以说实数可与数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实数的完备性等价于欧基里德几何的直线没有“空隙”.

实数完备性一般是指一下六个定理[1]:

定理1(确界原理):设S为非空实数集,若S有上(下)界,则集合S在R中存在上(下)确界.

定理2(单调有界定理):任何单调有界数列必定收敛. 定理3(区间套定理):设{[an,bn]}为一区间套:

.1[an,bn]?[an?1,bn?1],n?1,2...,2.lim(bn?an)?0.n??

则存在唯一一点??[an,bn],n?1,2...

定理4(有限覆盖定理):设H?{[?,?]}是闭区间[a,b]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即[a,b]中每一点都含于H中至少一个开区间(?,?)内.则在H[a,b]中必存在有限个开区间,它们构成[a,b]的一个有限开覆盖.

定理5(致密性定理):任何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

定理6(柯西准则): 数列{an}收敛的充要条件是:???0,?N??,只要

n,m?N恒有|am?an|??.

实数集?的完备性可以用确界原理直观的来解释.

2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如图1-1所示,设S和S'是R中两个非空点集,S?S'??,S?S'?R且满足:

?x?S,?y?S',必有x?y. 显然S有上界,故依确界原理,S存在实数点的上确界??supS.

如果S存在最大元,则?就是该最大元;如果S不存在最大元,则S的全体上界的集合即为S',由上确界就是最小上界的定义,故?就是S'中的最小元.这样就证得:或者S存在最大元,或者S'存在最小元;也就是说,S和S'之间不会有空隙.再由S和S'在数直线上所处位置的任意性,“实数铺满整个数轴”这一重要结论便得到确认. 二.等价性与内在关系

证明若干个命题等价的一般方法.即循环论证,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下面我们按循环论证[2]来进行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证明,框架图所示:

定理1(确界原理) 定理2 (单调有界定理)

定理3 (区间套定理)

定理6 (柯西准则)

定理4 (有限覆盖定理)

定理5 (致密性定理))

由于很多文献中都对这一循环证明有详细介绍,我们这里将不再对证明进行重复[3]:

在证明过程中从确界原理出发,循环证明了这六个定理.这几个定理中, 区间套定理是由一个闭区间套{[an,bn]},???[an,bn] 确定唯一点?,

n?1? 3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an,bn],换句话说, 如果一切[an,bn]都具有某种共同性质, 则由于?的任

n?1意邻域含有[an,bn] , 所以?的局部也具有该性质, 简单地说这个定理可以把整体性质收缩到局部—— 某点的邻域.

有限覆盖定理与致密性定理, 它们描述的性质通常称作紧性.有限覆盖定理形式上说的是无穷转化为有穷: 若闭区间能被某个开区间族覆盖, 则它能被有限个开区间所覆盖.正是通过这种无穷到有穷的转化, 它常常可以把闭区间

[a,b]上每点所具有的局部性质转化为整个闭区间上的整体性质.

下面我们简单的说明基本定理的侧重点[4]:

确界原理——分析、函数论中的重要角色,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客观事物性质的数学表达;

单调有界定理——几何意义十分明显;

区间套定理——将“整体”局部化,“化整为零”;

聚点定理——“化整为零”的另一途径,整体性态—收敛子列—局部性态; 有限覆盖定理——闭集的本质属性,局部到整体; Cauchy准则——从运算上讲,极限在实数集合内是封闭的.

在以上六个等价命题中,最便于推广至Rn中点集的,当属致密性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实数完备性定理深刻剖析了实数域的完备结构;突出了存在性问题的研究;克服了极限方法上的局限性[5].

三:完备性的应用

实数完备性定理是研究函数性质的有力工具.由于这些定理的等价性,只要能用一个定理可以解决“某性质”的证明,则原则上用其他的五个定理也能证明这一性质.但由于选取的定理不同,证明的难易程度很不一样.下面我们举一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问题1[6]

设函数在f(x)上[a,b]只有第一类间断点(可以有无穷多个)证明 f(x)在上[a,b]有上界.

1.用致密性定理作反证

证明:若f(x)在[a,b]上无界,则对?n?N可找到xn?[a,b],使得. |f(x|nn)?

4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因{xn}?[a,b]为有界数列,故其必有收敛子列{xnk},可记为

limxnk?x0?[a,b]

k??可证明当x?x0时f(x)是无界,从而点x0不是f(x)在[a,b]上的第一类间断点.

2.用确界原理证明 证明:构造数集

E?{x|f(x)在[a,x]上有界,a

因lim?f(x)存在,可知f(x)在点x?a的某右邻域(a,a??)内有界.

x?a任取x?(a,a??),则f(x)在[a,x]上有界,从而数集E非空,且有上界b,故其必有上确界. 记为

??supE.

再证明??b.

往证??b.用反证法,显然??b. 若??b时,?Tn?E,使得

Tn??(n??).

利用题设条件函数中只有第一类间断点的存在U(?,?)使得函数 在邻域内有界.

又因为?x?(???,?),f(x)都有界.

所以函数在[a,?]上有界所以??E,显然在[a,???]函数f(x)有界.所以?不是f(x)的上确界.产生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得到

??b,

这样就证明了定理.

3.用区间套定理作反证[7]

分析:用二等分区间法构造区间套{[an,bn]},使 f(x)在每个 [an,bn]上均无

5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界.由区间套定理可“套”出一点x0?[a,b].可证明当x?x0时f(x)无界

证明:假设f(x)无界.[a,b]将二等分,则必有一个区间使得f(x)在其上无界.假设在[a,a?ba?b]函数无界,记上述小区间[a,]为[a1,b1],再将[a1,b1]二等22分,如此继续???,便得出闭区间列{[an,bn]},由区间套定理可“套”出一点

x0?[a,b].可证明当x?x0时f(x)无界.

这就与函数只有第一类间断点相矛盾,假设不成立. 4.用有限覆盖定理证明

分析: 对?x'?[a,b] ,先证 ??'?0 ,使f(x)在U(x',?') 内有界.再利用有限覆盖定理.将无穷多个“界”转化为有限个“界”来处理,其中最大的那个就是f(x)在[a,b]上的界[8].

证明:因为f(x)在?a,b?上每点存在左右极限,由函数极限的局部有界性,

?x0??a,b?,?U(x;?x)与Mx?0,使得

?t?U(x;?x),f(t)?Mx.

所有这种领域的集合

H??U(x;?x)x??a,b??,

成为?a,b?的一个开覆盖;由有限覆盖定理,存在?a,b?的有限开覆盖

~H?Uxi;?xi1?i?n?H.

????~~maxHH????若取M?1,则因覆盖了,对中每一,它必属于中某一领域a,ba,bMx?i?nx1U?xk;?xk?,于是

f(x)?Mxk?M.

所以函数有界.

很明显虽然四个定理都能证明这一命题,但证明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证法一较为简单 .所以在实际应用实数完备性定理证明时,要注意定理的选取.

6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在关系

参考文献:

[1] 毛羽辉.数学分析选论[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成章、黄玉民.数学分析第二版[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第三章. [3] 陈纪修.数学分析[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第三章. [4] 陈传璋.数学分析[M].北京:高教出版社,1987: 第三章. [5] 吉米多维.数学分析习题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6] 张筑生.数学分析新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 江泽坚、孙善利.泛函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美)克来因.今数学思想(第三册)[M].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x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