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教学大纲(政府经济学课件-山东大学,陈东)

更新时间:2023-09-21 20:27: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6001 学分:3分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适合专业:财政、经济、国贸、金融、金融工程

一. 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财政学》又名《政府经济学》,是四年制经济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在经济理论和财政业务课之间发挥桥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原理,提高理解和运用财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 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政府经济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支出;政府收入;税收理论与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与收益分配;公共定价与政府收费;国债;政府预算;预算管理体制;政府收支平衡与宏观经济调控。

三.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导言

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政府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地位,以及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政府经济职能

掌握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掌握政府干预的手段及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理解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掌握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掌握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掌握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3.公共产品理论

掌握公共产品的定义和三大特性;了解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混合产品的区别;掌握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了解外部效应的含义、分类和校正方法;熟悉国际公共品的概念。

4.公共选择理论

了解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了解投票悖论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掌握中间投票人定理;了解唐斯模型和布坎南的官僚机构特点分析;掌握政府失灵产生的原因及矫正途径。

5.政府支出概述

掌握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几个指标;了解政府财政支出的几种分类;掌握我国经济改革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掌握瓦格纳等西方学者对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不同解释;掌握经济改革后我国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变化情况及其成因;理解未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方向;了解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掌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原理和意义。

6.政府支出分论

了解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性质;掌握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和现状;了解我国国防费规模及其变化和构成;掌握政府在文科卫等领域支出的范围和重点;了解我国文科卫支出的现状;理解提高文科卫支出效益的方法;掌握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了解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掌握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理解财

政对农业注入资金的必要性;了解财政在农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了解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理解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理解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了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掌握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辅助社会保险项目;掌握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7.政府收入总论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了解税费改革的有关问题;掌握我国财政收入规模(预算内)增长变化的趋势;了解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所有制构成以及部门构成。

8.税收理论

理解税收的基本属性;掌握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掌握一系列税收方面的术语;掌握税收的各种分类方法;理解税收原则;理解税收中性;掌握税负转嫁和税收归宿的定义;掌握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掌握税收收入效应的含义;掌握税收替代效应的含义;掌握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掌握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掌握税收对投资的影响;掌握税收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了解税收负担及其衡量指标;了解最优税制的概念。

9.中国税收制度

掌握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了解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理解商品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了解我国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理解所得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了解我国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理解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了解我国现行的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

10.国际税收

掌握国际税收的定义;了解国际税收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目前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途径;掌握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了解国际避税的方法及应对措施;掌握税收饶让的概念。

11.国有资产管理与收益分配 了解国有资产的涵义与分类;掌握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和意义;了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框架的内容;了解国有资本运营方式;掌握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与国有资产收益的内涵;掌握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12.公共定价与政府收费

掌握公共定价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了解公共定价存在的原因;掌握公共定价的三种方法及其差别;掌握政府收费特征;掌握政府税收和政府收费的不同;了解税费制度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思考实行税费综合改革的原因。

13.政府债务

了解政府债务的含义和发展过程;了解公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了解公债的发行和偿还;了解公债发行价格与公债利率;掌握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分析我国的公债规模是否适度;了解公债的功能;了解国债市场的概念及其功能;掌握公债的经济效应。 14.政府预算

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了解预算的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原则;了解政府预算的各种分类方法;掌握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优缺点;了解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等程序;了解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改革的意义;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容;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点。 15.政府间财政关系

掌握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掌握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掌握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支出范围和税收收入的依据;掌握财政联邦主义的基本内容;了解1994年我国推行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掌握现行分税制的基

本内容;了解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 16.政府收支平衡与宏观经济调控

正确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理解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理解结构性财政赤字和周期性财政赤字的概念;掌握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理解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掌握如何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效应;理解财政赤字排挤效应的含义;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掌握财政政策的主体;理解和掌握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 掌握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及其影响宏观经济的途径和方式;了解财政政策的分类方法;掌握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掌握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的内涵和实施环境;了解财政政策工具与财政政策目标之间的媒介体;掌握评价财政政策是否有效的方法,要会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对其进行判断;理解和掌握税收乘数、购买性支出乘数以及平衡预算乘数的概念和含义;了解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及作用的机理,并由此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调节宏观经济的必要性;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松”、“紧”搭配,并掌握各种搭配适用的经济条件;掌握借助IS-LM曲线分析财政政策效力及货币政策效力的方法;了解财政政策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的内容;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的特点;了解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了解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经验。

四. 课程习题

课程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巩固和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每一章的后面均有包含名词解释、简述题和思考题在内的习题。

五. 课堂讨论

安排3-4节课堂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材:

李齐云教授:《政府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七. 参考教材:

陈共:《财政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蒋洪:《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吴俊培、许建国、杨灿明等编著:《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美]哈维 S·罗森:《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y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