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更新时间:2023-10-21 06: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8 ? 免疫术语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HLA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与抗原肽互补结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称锚定位;在该位置抗原肽与HLA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MHC限制性(MHC restiction):指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 经典的MHC I类和II类基因的结构

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

经典的HLAⅠ类基因集中在远离着丝点的一端,包括B、C、A三个座位,其产物是HLAⅠ类分子(α链)。(轻链称为β2微球蛋白,由第15号上的染色体基因编码)

经典的HLAⅡ类基因在复合体中位于近着丝点一端,由DP、DQ、DR三个亚区组成,每一亚区又包括A和B两种基因座位,分别编码HLAⅡ类分子的α链和β链。

其产物是HLAⅡ类分子。

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HLA I类分子的结构 重链(α链):由第6号染色体经典HLA I类基因编码(B/C/A)

胞外含α1、α2、α3结构域。

轻链(β2m):由第15号染色体基因编码,胞外含一个结构域。 抗原肽结合区:由α1和α2

两端封闭,容纳8~10个氨基酸残基。 决定HLA I类分子多态性

免疫球蛋白样区:α3和β2m组成,二级结构为Ig折叠。

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稳定,非多态区 β2m有助于HLA I类分子的结构稳定和表达 α3与T细胞表面CD8识别

跨膜区:将HLA 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胞质区: 参与信号传递

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α链和β链: 由第6号染色体经典HLAⅡ类基因编码(DP/DQ/DR)

抗原肽结合区: 由α1和β1组成,结合外源性抗原肽。

两端开放,容纳13~17个氨基酸残基。 决定HLAⅡ类分子多态性,主要表现在β1

免疫球蛋白样区:α2和β2组成二级结构为Ig折叠

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稳定,非多态区 β2与T细胞表面CD4识别

跨膜区: 将HLAⅡ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胞质区: 参与信号传递

组织分布: HLA Ⅰ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HLA 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HLA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作用的分子基础—— 锚定残基:HLA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与抗原肽互补结合,其中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称锚定位;在该位置抗原肽 与HLA分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共同基序:HLA分子结合的抗原肽具有特定的相同或相似的氨基酸 基本序列。

相互作用的特点── 专一性:特定的HLA分子选择性地结合具有某共用基序的抗原肽。

包容性:一种类型HLA分子可以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用基序的肽段。

HLA分子的功能

(1) 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 MHC限制性;

? 参与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 ? 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 ? 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 (2) 抗原提呈作用

?CD8+T细胞识别MHC-I类分子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 ?CD4+T细胞识别MHC-II类分子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 (3) 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 经典的Ⅲ类基因编码补体成分,参与炎症反应和对病原体的杀伤;

? 非经典Ⅰ类基因和MICA基因产物可调节NK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 ? 炎症相关基因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1p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