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3-07-19 13: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阅读课教案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一、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 "小船 "

"四周 " "我们 "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六、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七:作业:

1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 )

课( )( )( )墙( ) (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消( )西 ( )

推( )浪( ) 悄( )洒 ( )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 尽情的 ( )

八、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

九.教后反思: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三、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四、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六.教后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九.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⒈用钢笔描红。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四.教后反思: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 ,做一个 的 吧!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七、拓展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八.教后反思: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h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 见底 几缕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

3、朗读课文 4.背诵全文。

七.教后反思: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6、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第一课时

一、 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秀美 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 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1.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2.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4.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5.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 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 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四、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六.教后反思:

7、蒲公英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时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 蒲 绒 降 伞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⒈出示自读要求。

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⒊范读课文。

三、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

四、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⒉细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 ⑵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⑶理解重点句。

①出示投影片。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在就会变成百万富翁。 这颗种子说了几句话?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

理解"百万富翁"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②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指名读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

指名说说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面去。 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指名有感情读两颗种子的对话。

⒊细读第4自然段。

⑴她们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⑵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⑶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⒈齐读全文。⒉复述课文。⒊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教学生字词。⒈教学生字字形 ⒉指导书写 ⒊练习描红

七、作业。

⒈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⒉用"可爱""亲切"造句。

八.教后反思:

8、 三袋麦子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烙饼 发霉 麦囤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 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 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精读课文内容。

⒈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 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5.练习朗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四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 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五、总结全文: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六、作业:

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七,教后反思:

9 哪吒闹海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位神仙我们一年级学汉语拼音是就认识他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哪吒闹海

⒉板书课题 哪吒闹海 ⒊解释题意 ,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掀起 随即 机灵 洗澡 父子 摇晃 扔去

⑵指名读,注意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区别。 ⑶理解生词语掌握情况。

重点词语: 兴风作浪: 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 装做坏事。

⑷朗读生字词。

三、读课文。

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写字指导;即 :左边的点紧靠提画。

五、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用因为 所以 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 取下 摆 掀起 ) 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哪个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 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 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教后反思:

11、 第八次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

⒈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⒉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招集 抗击 几乎 失败 动员 劫掠 信心 成功

⑷学生自读课文。 ⑸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指名解释下列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⑹齐读生字词。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精读指导:

㈠学习第一段。

⒈ 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 是什么意思?

⒉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说明了什么?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⒊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㈡学习第二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⒈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现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怎样重结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终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结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的怎样?(布灰心)

⑵引读:直到第八次,他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⑶终于说明了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⒉布鲁斯王子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感动极了)

⑴为什么布鲁斯王子会感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⑵指导朗读:"我也要干八次!" ⑶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四、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 --感动--恢复了信心--充满了信心。

五、作业

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六.教后反思;

12 卧薪尝胆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 “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 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 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 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 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 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 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 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 勾 践 示 谋 臣 免 患 议

(1) 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 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 “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 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 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 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4) 用钢笔描红。

三 作业 1 练习写生字。 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吴国 谋臣 后患 免除 勾践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一、 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

(1)指名读:“晚上,总要 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1) 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 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 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二、 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 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 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一、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 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 吴王答应勾践要求);(3)勾践受尽屈辱(穿 住 做 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 晚上睡在 挂苦胆 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二、指导造句

1、 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三、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 就 ”、“果然”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4、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

1、 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领读“听诊(zhen)器(qi)”。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医生

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 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会提出下列问题:(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2)是谁发明的?(3)他是怎样发明的?)

3、 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e),领读。

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4、 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补读指导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

领读后,教者讲:

内脏(zang):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fei)结核(he):慢性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俗称痨病。

2、 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胸腔。

领读后,问:哪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讲?

(不必老师讲的: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

教者讲:胸腔:(指着人体具体部位,大略地讲)体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上部跟颈相连,下部有横膈膜和腹腔隔开。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内部。

3、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分析、效果、喇叭状。

(1) 教者联系课文内容讲:

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 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

(2) 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

4、集中揭示生字词。听诊器 雷奈克 思索 木棍 分析 肺结核 喇叭状 沿着 效果 胸腔 跷跷板 疾病 内脏 一枚

(1)领读,对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2)讨论:怎样记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换偏旁:

核:“该、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状:“壮”字去掉“士”,换上“犬”。或“伏”字去掉“亻”旁换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换上“攵”。 棍:“混”字去掉“氵”,换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换上“氵”。 索:“素”字去掉上面的“ ”换上“十”加“ ” ② 部件法:

析:记住“木”和“斤”; 克:记住“十”、“兄”,或“古”、“儿”。

③歌诀法:诊,左边“讠”字旁,右边“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巿”(fu),四笔写成,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三、写字指导

特别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让右:“交”和“木”做偏旁时,“捺”都要改为“点”,以保证整个字写起来紧凑。 2、肺,左右结构。右边部分“巿”的第一笔是横。

3、 沿,右上方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没有钩。

三、 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课后习题3:读一读,再抄写。 3、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思索 木棍 分析 效果 形状 肺结核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

木( ) 讠( )月( ) 氵( )

二、精读训练

1、 自由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

说?(留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不妨开展争论,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归纳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难过:这个词表现了雷奈克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发明听诊器,是他不断思考的结思。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两个男孩在跷跷板上玩游戏,他就能留心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试验;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3)吸引:因为有了男孩做游戏的“吸引”,他才会去听、去试验。

(4)又发现:雷奈克医生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重音,速度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叹号,下一句用的是句号。读上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读上一句,要把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激动、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1)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分哪几个阶段?(板书:难过——思索——启示——试试——又发现)

(2)轻声读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情节,回忆并口述,同座对说。 (3)复述雷奈克试验的情况。

(4)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

(5)指名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论后教者小结:

①“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②“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三、作业

1、 练习用“如果 就 ”、“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搜集发明家的小故事,开个小型故事会。

附板书: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练习四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2、 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 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 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 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 学生练写长撇。

第 三 课 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 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 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 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14"东方之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具准备】1、录音带。2、投影片。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

(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 ) 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这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3、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香港有 。(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

(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我国",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 、 、 和 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③齐读。 ④ 练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

①各自轻声读。 ②指名读。 ③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 ④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⑤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 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⑥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

⑦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

a、出示:因为人们 ,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 ⑧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指投影引读。(2)抽词语填空读。(3)看板书试背。(4)看图试背。

5、配乐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6、指导写字。

(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 倾 滩 浅

(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 (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 匕 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7、作业: 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⑷小结:第3自然段写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⒉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 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⑷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

15小 露 珠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越**"造句。

3、 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知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体会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露珠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 揭示课题,板书:15 小露珠

2、 设置疑问: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 痕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 痕迹一股 袭击 喇叭花 水蒸气 钻石 乐曲

(2)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齐读生字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黎 戴 蒸 ,力求把字写匀称,写美观。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及时评点。 5、齐读课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k7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