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更新时间:2023-03-08 06:39:1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机能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1.机能实验学主要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生理学知识 B药理学知识 C病理生理学知识 D组胚学知识

2.在RM-624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中,下列哪个图标为记录存盘( ) A、 B、 C、 D、

3.下列哪种溶液是等渗溶液( )

A 5%氯化钠 B10%葡萄糖 C 0.9%氯化钠 D 0.9%葡萄糖

4.兔的正确捉持方法为:一手抓住__ _,另一手托其臀部,使兔呈坐位姿势。( ) A.双耳 B.颈背部皮肤 C.头部 D.双上肢

5.我室开展家兔颈部手术实验时,常用的麻醉药物是( )

A戊巴比妥钠 B乙醚 C乌拉坦 D硫喷妥钠

6.急性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分离血管与神经时,应遵循下列哪个原则进行分离。( A、先血管后神经,先细后粗 B、先血管后神经,先粗后细 C、先神经后血管,先细后粗 D、先神经后血管,先粗后细

7、剪肌肉时,禁用何器械___。( )

A.弯剪 B.直剪 C.普通粗剪刀 D.眼科剪

8.常用的止血方法不包括___。( )

A.压迫止血法 B.钳夹止血法 C.结扎止血法 D.降温止血法

9.在小鼠腹腔注射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注射时应从左下腹或右下腹进针,避开膀胱 B、进针时以45度角直接刺入腹腔

C、在给药前应回抽,判断有无血液或气泡 D、腹腔注射给药量一般为0.1-0.25ml/10g

10.关于机能学实验课目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观察并了解机体正常机能活动规律 B、观察并分析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C、认识药物的效能及其作用规律。 D、与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技能无关。 E、培养并训练动物实验的计能与分析问题能力。 DBC BCC DDBD

11.机能学实验一般需要的配套仪器是:( ) A、传感器+刺激器+生物电放大器+离心机。

B、刺激器+传感、换能器+生物电放大器+记录处理系统。 C、刺激器+传感器+生物电放大器+生理记录仪。 D、刺激器+传感器+换能器+示波器。

E、刺激电极+刺激器+传感器+生物电放大器。

) 12.下列关于刺激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连续刺激各脉冲主周期的倒数即刺激频率。 B、串间隔极主周期。

C、目前常用的为矩形波刺激器。

D、刺激强度一般以刺激脉冲的电压幅值表示。 E、“延迟”指刺激脉冲落后于同步输出的时差。

13.关于动物手术基本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剥离神经与血管时,应掌握先神经后血管、先粗后细的原则。 B、应尽可能使切口与各层组织纤维走向一致。

C、肌肉出血时,要把损伤的血管与肌肉组织一起结扎。 D、手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局部的自然解剖位置。 E、一般都须做气管插管。

14.关于手术器械的使用,下列错误的是:( ) A、细剪刀或眼科剪刀用于剪神经和血管等组织。 B、金属探针用于破坏脑和脊髓。

C、有齿止血钳适宜用于分离皮下组织。 D、直手术剪刀可用于剪皮下组织和肌肉。 E、剪破血管作插管时用眼科小剪刀。

15.下列给药方法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 A、腹腔注射B、灌胃C、皮下注射D、肌内注射

16、下列给药途径中,可产生明显首关消除的是( ) A、舌下含服B、静脉注射C、口服给药D、吸入给药

17、在动物实验中,不作为麻醉药使用的是( ) A、地西泮B、乙醚C、乌拉坦D、戊巴比妥钠

16.在小鼠腹腔注射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注射时应从左下腹或右下腹进针,避开膀胱 B、进针时以45度角直接刺入腹腔

C、在给药前应回抽,判断有无血液或气泡 D、腹腔注射给药量一般为0.1-0.25ml/10g

17.下列关于戊巴比妥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戊巴比妥钠通过延长氯通道开放时间产生抑制作用

B、随着戊巴比妥钠用药剂量的增加依次产生镇静、催眠、麻醉作用 C、戊巴比妥钠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

D、戊巴比妥钠不影响快动眼睡眠时相,因此不会产生停药困难

18.实验中判断小鼠是否进入睡眠状态的指标是( ) A、角膜反射是否小说 B、翻正反射是否消失

C、四肢肌肉是否松弛D、心跳、呼吸是否减慢

19.在小鼠静脉注射中药物的使用剂量一般为( )

A、0.1-0.2 ml B、0.2-0.3 ml C、0.2-0.4 ml D、0.1-0.3ml

20.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进行全身麻醉时常用剂量是( )

A、2.5mg/ kg B、5mg/kg C、10mg/kg D、15mg/kg B BACAC AB DBAB

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

1.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 A.基强度B.时值C.阈值D.阈电位

2.在动物实验中,给予肌肉一次电刺激使其发生收缩,主要应考虑刺激的 ___( ) A.持续时间B.强度C.强度-时间变化率D.以上都考虑

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____( )

A.阈电位B.刺激频率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4.阈刺激指的是____( )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5.刺激的参数主要是____( ) A.刺激强度B.刺激持续时间

C.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

6.时间-强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____( )

A.时值 B.一定强度和作用时间的阈刺激C .阈强度D.时间阈值

7.在正常人体内,骨骼肌收缩属于____( )

A.不完全强直收缩B.强直收缩和单收缩C.强直收缩D.单收缩

8.使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最低刺激频率取决于____( )

A.肌肉的兴奋值B.单收缩的时程 C.刺激强度D.肌纤维数目

9.连续刺激时,刺激落在前一刺激引起的骨骼肌收缩期内会引起____( )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肌肉震颤

10.连续刺激时,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的舒张期内会引起____(A.等张收缩B.单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CDCCBBC B CD

1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____( )

A.阈电位 B.阈强度 C.刺激强度的变化率D.刺激频率

12.连续刺激时,两次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可引起骨骼肌出现___( )

A.一连串单收缩 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强直收缩 D.一次单收缩

13.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

A.横桥运动B.ATP酶活性C.动作电位D.胞浆内Ca2+浓度升高

14.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 )

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15.通常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 A.阈电位B.阈强度C.基强度D.动作电位幅度

16.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丝D.肌小节

17.骨骼肌发生完全性强直收缩是由于( )

A.连续的阈下刺激发生总和B.在收缩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复合 C.在舒张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复合D.在收缩期发生收缩的复合

18.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组织的( )

A.阈值减小 B.时值减小 C.基强度减小 D.强度时间曲线向右上方移位

19.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是( )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

20.安静状态下,神经和肌肉的细胞膜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 A.Na+ B.K+ C.Ca2+ D.Cl- BBDBBDDDDB

21.可兴奋组织受到阈上刺激后,首先出现( )

A.锋电位 B.局部兴奋 C.正后电位 D.负后电位

22.骨骼肌发生收缩时,下列哪一项的长度不变( ) A.明带 B.暗带 C.H带 D.Z线间距

23.引起肌丝滑行的始动步骤是( )

A.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B.横桥ATP酶活性增高,使ATP分解 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结合D.钙泵活动增强

24.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可兴奋组织将( ) A.不引起任何反应B.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兴奋

C.引起呈减衰传导的动作电位D.引起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2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

A.依靠化学传递B.单方向,易受药物及环境因素影响C.有时间延搁D.可双向传递

26.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主要物质是( ) A.Ca2+ B.Na+ C.K+ D.Mg2+

27.在一定限定内肌肉初长度和收缩力量( ) A.呈反变B.呈正变C.无关D.呈指数关系

28.当前负荷不变而增大后负荷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肌张力增大B.肌肉缩短出现晚C.肌肉缩短的初速度小D.肌肉缩短程度增大

29..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去甲肾上腺素D.γ-氨基丁酸

30.肌肉收缩中后负荷主要影响( )

A.兴奋性B.传导性C.初长度D.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 BBABDA BDBD

31.只发生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的肌肉收缩叫做( ) A.等张收缩B.等长收缩C.单收缩D.强直收缩

32.组成骨骼肌粗肌丝的主要蛋白质是( )

A.肌纤蛋白B.肌钙蛋白C.肌凝蛋白D.原肌凝蛋白

33.能不断回收肌浆中Ca2+的钙泵主要分布在( ) A.肌膜B.肌细胞核膜C.横管膜D.终池膜

34.下列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是( )

A.肌肉的舒张过程B.肌肉的收缩过程C.K+由细胞内流出细胞外D.Na+由细胞内流出细胞外

35.安静时在体骨骼肌小节的长度约为: ( )

A1.5-1.6um B2.0-2.2 um C2.5-3.0 um D3.5-4.0 um

36.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位点在:( )

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

37.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 )

A发生叠加或总和B不发生叠加或总和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

127.支配呼吸道平滑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____( )

A 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B 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降低 C 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增加D 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高

128.呼气时气道阻力大于吸气时气道阻力是由于____( ) A吸气时胸内压负值较小 B呼气时胸内压负值较小 C吸气时支气管口径较小 D呼气时肺弹性阻力较小

129.肺活量等于____( )

A 潮气量十补吸气量B 潮气量十补吸气量十补呼气量 C 潮气量十补呼气量D 潮气量十机能余气量

130.平静呼吸过程中缓冲肺泡气O2和C02分压过度变化的是____( ) A肺活量 B机能余气量 C余气量 D潮气量

AC CB D C DE BBA BBE CE BC CAB ACDB B B

131.评价呼吸功能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 )

A生理无效腔 B时间肺活量 C每分肺泡通气量 D机能余气量

132.某人的呼吸频率为10次/min,潮气量为600m1,他的每分肺泡通气量应该是____ 。( ) A 2.5L/min B 3L/min C 4 L/min D 4.5L/min

133.当一侧肺通气不足时,可发生____增加( ) A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B解剖性动—静脉短路 C肺泡无效腔 D解剖无效腔

134.肺泡C02分压增高,氧分压降低,将引起肺通气不足区域____() 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肺血管扩张 B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肺血管收缩 C 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肺血管收缩 D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肺血管扩张

135.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有赖于____( ) A大脑皮层的活动 B脑桥和延髓的活动 C下丘脑与延髓的活动 D中脑的活动

136.必须保留动物的____才能有基本正常的呼吸节律。() A延髓 B延髓与脑桥 C大脑皮层D延筋与迷走神经

137.在兔的中脑和脑桥间横断呼吸的变化是____( )

A 呼吸不规则B 呼吸无明显变化C 呼吸停止D 出现长吸式呼吸

138.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

A.通气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C.V/Q比例失调所致

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139.静脉注入3%乳酸后呼吸运动变化是:( ) A、先变慢后变快B、先变快后变慢 C、变慢变浅D、变慢变深E、变快变深

140.开放式气胸形成后,兔子的呼吸变化是:( ) A、深快呼吸为主B、深慢呼吸为主C、浅快呼吸为主 D、浅慢呼吸为主E、以上都不对

141.气胸发生后血气变化是:( )

A、PaO2下降,PaCO2下降B、PaO2下降,PaCO2上升 C、PaO2上升,PaCO2上升D、PaO2上升,PaCO2下降 E、PH上升,PaCO2上升

142. 家兔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夹闭右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主因A 颈总动脉窦内血液减少,压力降低,窦神经传人冲动增加 B 颈总动脉窦内血液减少,压力降低,窦神经传人冲动减少 C 颈总动脉窦内血液增加,压力增加,窦神经传人冲动减少 D 颈总动脉窦内血液增加,压力增加,窦神经传人冲动增加

143、下列哪项为M受体激动效应:( )

A.心脏兴奋B.血管收缩C.多数平滑肌收缩D.瞳孔散大

144、加入乙酰胆碱,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 A. 肠肌松弛B. 肠肌先收缩,后松弛 C. 肠肌收缩D. 肠肌先松弛,后收缩

145、加入阿托品后,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 A. 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松弛,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无变化 B. 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松弛,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收缩

C. 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收缩,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无变化 D. 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收缩,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松弛

146、加入氯化钡,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 A. 肠肌松弛B. 肠肌先收缩,后松弛 C. 肠肌收缩D. 肠肌先松弛,后收缩

147、加入氯化钡后,再加阿托品,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 A. 加入氯化钡后肠肌松弛,再加阿托品肠肌活动无变化 B. 加入氯化钡后肠肌收缩,再加阿托品肠肌活动无变化

C. 加入氯化钡后肠肌松弛,再加阿托品肠肌仍处于松弛状态 D. 加入氯化钡后肠肌收缩,再加阿托品肠肌仍处于收缩状态

( ) 148、低温,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 A. 肠肌收缩减弱B. 肠肌先收缩,后松弛 C. 肠肌收缩增强D. 肠肌先松弛,后收缩

149. 硫酸镁导泻作用及原理分析实验中,硫酸镁是通过哪种方法进入动物体内的( ) A耳缘静脉 B皮下注射 C腹腔注射 D灌胃

150.对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有收缩作用的有() A 阿托品 B 氯苯那敏 C 氯化钡 D 氯化钠

151.向离体豚鼠回肠灌流液中加入哪一组药物,均引起回肠收缩 () A乙酰胆碱、阿托品、BaCl2 B乙酰胆碱、阿托品、组胺 C乙酰胆碱、组胺、BaCl2 D组胺、扑尔敏、BaCl2

152.破坏蛙脑时,探针的进针位置是( )

A.枕骨大孔 B.头部正中 C.第一颈椎 D.第二颈椎

153.豚鼠一侧迷路破坏后的表现为() A躯体向健侧偏转 B躯体向患侧偏转

C躯体先向健侧偏转,后向患侧偏转 D躯体先向患侧偏转,后向健侧偏转

154.小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的表现是() A健侧后肢痛觉消失,不能运动 B患侧后肢痛觉消失,不能运动 C两侧后肢痛觉消失,不能运动 D患侧后肢痛觉消失,能运动 E健侧后肢痛觉消失,能运动

155.中静注20%葡萄糖5ml引起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滤过率↑ B、抗利尿激素分泌↑ C、醛固酮分泌↓

D、肾小管液中浓质浓度↑ E、肾浓缩功能↓

156.能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原尿回漏入间质B、肾细胞肿胀C、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D、肾小管阻塞E、DIC

157.引起渗透性利尿是:( )

A、滤过率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158.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调节:( )

A、血管紧张素B、肾素C、醛固酮D、ADHE、糖皮质激素

159.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主要受调节:()

A、ADHB、醛固酮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

160.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由于:( )

A、ADH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减少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

161.肾功能衰竭程度最可靠的指标是:( ) A、NPN B、BUN C、电解质紊乱情况 D、代谢性酸中毒 E、肌酐清除率

162.饮水的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___( )

A、肾小球滤过增加B、血浆胶渗压降低C、ADH分泌减少 D、醛固酮分泌减少

163.激素的作用是___( )

A、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Na+排K+ C、减少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D、促进远曲小管和髓伴对水的重吸收

164.量增多,引起动脉ADH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 ) A.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B.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C.左心房和腔静脉处的容量感受器D.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165.球有效滤过压增加的因素是___( )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增高B、肾小球囊内压升高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166.球滤过的因素是___(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滤过膜的面积 C、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 D、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膜的面积,肾小管内压

167.是引起下丘脑释放ADH的有效刺激( )

A、脱水 B、大量失血 C、血浆渗透压下降 D、疼痛

168.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___( )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醛固酮分泌减少

169.中___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

A、注射大量高渗葡萄糖液 B、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注射抗利尿激素

170.吸收Cl-的部位是___( )

A、远曲小管B、近曲小管C、髓伴升支粗段D、髓伴升支细段

CD A C B B B AEC BBC CAC DA D CC A BED C C D B AECAC D CC CBC 171.渗透性利尿的是___( )

A、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饮大量清水

C、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D、静脉注射速尿

172.素释放增多的因素是___( )

A、肾血流量增多 B、迷走神经兴奋

C、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D、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增多

173.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

A、快速输入生理盐水 B、剧烈运动 C、大量出汗 D、静脉输入白蛋白

174.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 囊内压升高 D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175.快速注入生理盐水20ml后,可使尿量增加,与其关系不大的因素是:( ) 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 血糖浓度降低,使ADH释放减少 C 血容量增加D 肾血流量增加

176.20%葡萄糖3ml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B 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C ADH分泌减少 D 醛固酮分泌增多

177.利尿作用的部位在:( )

A 近曲小管B 髓袢降支C 髓袢升支粗段D 远曲小管

178.结果中,错误的是:( )

A 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ml,尿量增加 B 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尿量减少 C 静注20%葡萄糖5ml,尿量增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2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