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更新时间:2023-08-05 10: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制作者:

学校: 编写时间:

一、课题 棱锥、圆锥的体积 (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 二、教材分析

(一) 教材类型分析

“棱锥、圆锥的体积”是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的内容,教材结构上较为明显的体现了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从提出问题开始,通过发现定理1,寻找定理2,最后由定理1(作为理论依据)、定理2(作为公式形式)合情推理得到定理3,一步步借助逻辑推理实现教学目标。而定理1、定理2的证明则是借助图形的对比、几何体的割补等图形的变换完成教学任务。CAI课件的参与为本节教学内容的讲授提供了优化手段。

(二) 表现特色分析

本节课的CAI课件设计在认知表达上有两个特色:(1)两次出现方法的回顾与类比。一次是回顾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类比找到锥体体积公式的探求方法;一次是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求方法,类比找到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探求思路。(2)两次体现思维的转化。一次是利用祖日恒 原理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转化为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一次是利用补割变换建立了三棱锥与三棱柱之间的体积关系。为了实现这两个特色,本课件充分利用CAI技术的交互功能,设计了一组交互按纽,灵活跳转,及时反馈,表现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借助动态演示技术,设计了多处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了教材的难点分析,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CAI创意分析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三棱锥体积公式:V三棱锥=sh的证明,本课件在证明公式之前,

31

有三处创意的思维设计:第一处是在比较等底面积等高的柱体与锥体的体积大小时,设置了一个截面上下运动时面积的变化数据表,借助数据的比较,学生可初步判断此时柱体比锥体体积大;第二处是在让学生选择用哪个锥体作代表优于寻找一般锥体体积公式时,设计了一个用圆锥形容器装水向圆柱形容器倒水的三维动画,为公式的猜想提供了实验数据;第三处是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对补割法的回忆,为公式的证明提供了方法类比。这三处创意的设计,使公式的发现变得合理,证明也显得自然。在证明公式的过程中,有二处创意的动画分析:第一处是先让三棱锥补成三棱柱,然后向两边拉开,分割成三块小三棱锥,清晰、直观的表现了由补到割的变换过程;第二处是推证三个小锥体体积相等时,为了形象、生动的发现两组小锥体等底面积等高,设计了彩色图形闪动和由割到补、由补到割的往返运动过程,从而看清图形的结构关系,得到公式的证明。 三、流程设计 (制作模块)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四、制作脚本 棱锥、 课 棱锥、圆锥的体积 题 媒 体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关键词)

界面主题

认识、回忆) 情景 (认识、回忆) 制作说明

界 面

③ ②

为文本、 图形、 动画表现区。 ① 为文本、 图形、 动画表现区。 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② 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③ 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文 本 秒播出。 三个几何体顺次延时 3 秒播出。 图 形

问题: 问题:已知锥体的底面积为 S,高为 h, 文 本 图 形 求V锥体

=?

保留前面的图形, 1、 保留前面的图形, 显示文本 问题) (问题) ; 出现时, 2、 底面 S、高 h 出现时,彩色 闪动一次。 闪动一次。

h S S SS S

β 文 本 图 形 P Q 在中国古典民乐声中, 首先 在中国古典民乐声中, 出现图形, 出现图形 , 然后从下方慢镜头 推出文本。 推出文本。 α 祖日恒 原理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 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 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 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 总相等, 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 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声 音 中国古典民乐。 中国古典民乐。 设置一个可开闭的小喇叭。 设置一个可开闭的小喇叭。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课题 媒体

棱锥、 棱锥、圆锥的体积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关键词)

界面主题

联想 (回顾 1、类比 1) 制作说明 ①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②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③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界面

① ②

文本 图形 动画

回顾 1 柱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用祖日 原理推导 柱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用祖日恒 1、首先显示文本和图形,然后 首先显示文本和图形, 的? 动画演示截面在图形内上下运 动,并设置一个面积变化数据 表。 可设置一组“动画” 2、可设置一组“动画”与“停 按纽。 止”按纽。 α 锥体的体积能否也用祖日 理推导? 类比 1 锥体的体积能否也用祖日恒 原理推导? (1)等底面积等高的锥体与柱体比较。 等底面积等高的锥体与柱体比较。

文本 图形 动画

1、首先显示文本和图形,然后 首先显示文本和图形, 动画演示截面在图形内上下运 动画演示截面在图形内上下运 动,并设

置一个面积变化数据 表。 可设置一组“动画” 2、可设置一组“动画”与“停 按纽。 止”按纽。

S α

S

(2)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比较。 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比较。 文本 图形 动画 α 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的体积相等。 定理 1 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的体积相等。 h1 S1 h1 S1 1、首先显示文本和图形,然后 首先显示文本和图形, 动画演示截面在图形内上下运 动,并设置一个面积变化数据 表。 可设置一组“动画” 2、可设置一组“动画”与“停 按纽。 止”按纽。 设置一个“显示”按纽, 3、设置一个“显示”按纽,显 示定理 1。

hS

hS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课题 媒体

棱锥、 圆锥的体积 棱锥、

界面主题

比较、验证、 研究 (比较、验证、回顾 2、类比 2) 制作说明 ①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②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③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关键词)

界面

③ ②

文本 三维 动画

( ) 你认为探求哪类锥体的体积公式最简单 A. 圆锥 B. 三棱锥 C. 四棱锥 D. 五棱锥 三维动画演示圆锥形容器 中的水向圆柱形容器中倒水三 次方可将圆柱形容器装满。 次方可将圆柱形容器装满。

声音

倒水的声音 回顾 2 三角形面积公式

倒水的声音应与动画画面同步。 倒水的声音应与动画画面同步。

h a h a 文本 图形 动画 h S

S 平行四边形 =ah

h a1 2

S 三角形 =

S 平行四边形 = ah

1 2

类比 2 三棱锥体积公式

1、设置三个按纽: 设置三个按纽: 回顾” “回顾”—动态演示三角形 面积公式的补割法; 面积公式的补割法; 类比” “类比” 动态演示三棱锥 — 补成三棱柱的过程; 补成三棱柱的过程; 猜想” “猜想” 彩色显示猜想的 — 内容。 内容。 2、补的图形应与原图形显示不 同颜色。 同颜色。

V 三棱柱 =sh

h S S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猜想 V 三棱锥 = V 三棱柱 = sh

1 3

1 3

课题 媒体

棱锥、 棱锥、圆锥的体积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关键词)

界面主题

分割、比较、证明) 推证 (分割、比较、证明) 制作说明 ①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②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③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界面

① ②

A1

A1

C1 B1

A B 动画 A1

C A B A1 B1

C 设置两个动画按纽: 设置两个动画按纽: 演示补的过程。 “动画 1”—演示补的过程。 演示割的过程。 “动画 2”—演示割的过程。

A1 B1

C1

A B A1

C B A1

C C

B1

A1 B1

C1

A 文本 B ①

C B ②

C C ③

1、设置两个动画按纽: 设置两个动画按纽: 图形①③ ①③中 “动画 1”—

图形①③中, ABC、 △ABC、△A 1 B 1 C 1 红色画面闪 动, A 1 、 C 黄色亮点闪动, 点 点 黄色亮点闪动, 然后显示文本(1) 然后显示文本( 。 “动画 2”—往返两次演 示由补到割、 由割到补的过程, 示由补到割、 由割到补的过程, 然后图形 ② ③ 中 △ B 1 BC 、 绿色画面闪动, △B 1 C 1 C 绿色画面闪动, A 1 点 黄色亮点闪动, 黄色亮点闪动,最后显示文本 ( 2) 。 设置一个“结论”按纽, 2、设置一个“结论”按纽,显 示结论 示结论。

动画

(1) V A1 -- ABC = V C A1 B1 C1 (2) V A1 -- B1 BC = V A1 -- B1 C1 C V A1 -- ABC = V C A1 B1 C1 = V A1 -- B1 BC = V 三棱柱1 3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如果一个锥体(棱锥、圆锥) 定理 3 如果一个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 积是 S,高是 h,那么它的体积 文本 sh。 V 锥体 = sh。 推论 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是 r,高是 h,那 么它的体积是 V 圆锥 = 课题 媒体1 π r 2 h。 3 1 3

自下而上慢慢推出文本。 自下而上慢慢推出文本。

棱锥、圆锥的体积 界面主题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关键词)

思路、功能) 归纳 (思路、功能) 制作说明 ①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文本、图形、动画表现区。 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②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③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界面

① ②

归纳 本节课的逻辑思路 问题 定理 1

文本 图形 定理 3

定理 2

将方框设置成一组交互按 纽,点击可在下方文字区域显 示相应内容。 示相应内容。 推论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公式特征与功能 总结 公式特征与功能 定理 2 定理 3 推 论 sh。 V 三棱锥 = sh。 sh。 V 锥体 = sh。 V 圆锥 = π r 2 h。1 3 1 3

1 3

文本

1 3

可设置三个按纽: 可设置三个按纽: 公式” 显示定理、推论。 “公式”—显示定理、推论。 特征” 显示文本( 。 “特征”—显示文本(1) 功能“ 显示文本( 。 “功能“—显示文本(2)

从推导过程中记忆“ 。 (1) 从推导过程中记忆“ ” 公式中有三个量—方程思想。 (2) 公式中有三个量—方程思想。

课题 媒体

棱锥、 棱锥、圆锥的体积 界面主题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关键词)

应用(练习、提高) 应用(练习、提高) 制作说明 图形、 动画表现区。 ①为文本、 为文本、 图形、 动画表现区。 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②为交互按纽设置区。 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③为导航按纽设置区。

界面

① ②

文本 图形

练习题 1 已知等边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r, 求圆 锥的体积 如图, ABCD---A 练习题 2 如图 , 在正方形 ABCD--A 1 B 1 C 1 D 1 中 ,已知棱长为 a,求: --ABC 的体积; (1)三棱锥 B 1 --ABC 的体积; 可设置三个按纽: 可设置三个按纽: (2)这个三棱锥的体

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几分之几? “练习 1”—显示练习题 1。 几分之几? 的距离。 (3)点 B 到平面 AB 1 C 的距离。 “练习 2”—显示练习题 2。 D1 C1 动画” “动画”—显示下面的动画 A1 B1 内容。 内容。 D A B C

课件制作脚本范例三

D1 A1 D A B B1 动画 B1 C

C1

可设置三个按纽: 可设置三个按纽: 按纽 “动画 1”—让三棱锥 --ABC B 1 --ABC 从正方体中运动出 V B1 -- ABC = S△ ABC B 1 B C ( 1)1 3

A

B1 S△ AB1C BO 3

B B1 O A

V B -- AB1 C =

来,显示结论(1) 显示结论( 。 “动画 2”—复制一个三棱 --ABC 锥 B 1 --ABC 向下移动并旋转 --AB 成三棱 B--AB 1 C。 “动画 3”—彩色显示自上 的动画, 而下作高 BO 的动画,然后显 示结论( 。 示结论(2)

( 2) 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36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