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潍坊三模语文试卷讲评

更新时间:2023-05-12 17: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卷讲评

第1题

崭露头角

露头角 露台藏巧露拙

露天

露丑 露富 露怯 模板 模型 卷轴

模具 模子 装模作样 模本 模式 书卷气 发卡 关卡 卡壳 卡脖子

( )添 ( )白无故 ( )心而论 ()步青云 ( )仓 ( )照 凭(平)空

区分:化妆与化装 第4题B项:并列词语在什么情况下不用顿号 第5题D项:关联词位置问题

第 9题 A项赍jī :送物给人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赉lài 赏赐)携带 赍金百斤

怀着

赍志以没

通“资”。钱财。赍用益饶

C项 联系成语“夙兴夜寐”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唐· 杜甫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客船依沙滩宿,一眼望去,但见水过沙石晓月明媚。春风 忽起,灯影飘摇,雨落江鸣,势如悬瀑 。晨起远处传来阵阵钟 声,喑哑沉重,宛若被雨水打湿了一般。江面之上一片雨雾, 亦仙亦幻。听着远处的摇浆声及鸥鸟的鸣叫声,内心一片怅然 , 倍觉你是贤能的。

第一问:赏析“晨钟云外湿”的“湿”字(1)湿,即湿润、打湿之意。 (2)晨起远处传来阵阵钟声,喑哑沉重,宛若被雨水打湿了 一般。 (3)一个“湿”字运用通感的手法,沟通了人的触觉和听觉 ,传神地写出了夜雨过后,晨钟声音喑哑沉重的特点,暗示了 诗人沉重惆怅的心绪。

17题 扩展前两句,①关键是对水乡路的理解,相当 一部分学生以为是陆路,应是水路,描述对象错了, 赏1分;②是描述性话语,抒情得不得分或酌情赏1分 。③水云铺的理解,是水天交映,而非店铺。

现代文阅读:

19题审题思考:

此题属于什么题型,考查的是什么能力?答题思路及注意点是什么?为什么答案第②条要把原文中的“庄严肃穆的历史沉淀” “神秘奥妙的宗教氛围”“目不暇接的瑰丽珍宝” 改为“历史沉淀的庄严肃穆”、“宗教氛围的神秘奥妙”、 “瑰丽珍宝的目不暇接”?

20题审题思考:

理解句子含义的答题思路是什么?答案是怎么得来的?1、看:

看语句位置看上下语句

看语句特征(修辞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

2、找:揣摩具体语言环境 3、转换:把概括转换为具体

找准关键词

整合信息归纳

把形象转换为质朴

22题审题思考: (1)这个题属于哪种题型?

(2)答这类题需要哪些知识?(3)答题思路是什么?有哪些答题角度? (4)答案涉及到了哪些角度? (5)自己的答案存在什么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 (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1、先看标题的本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 (线索 贯穿全文 / 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象征、 双关等) (3)主旨 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 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最后分析其效果 (题目本身特点)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 读兴趣。

再读材料,抓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材料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中采摘野果。 到了目的地,面对一树树红彤彤的野果,父亲问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野果,还有清泉、飞鸟和山林。” 老二回答:“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和野果。”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野果。”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中采摘野果。 到了目的地,面对一树树红彤彤的野果,父亲问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野果,还有清泉、飞鸟和山林。” 老二回答:“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和野果。”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野果。”理解材料的内涵:野果 清泉、飞鸟和山林 爸爸、大哥、弟弟 野果——目标 清泉、飞鸟和山林——美景、美好的事物 爸爸、大哥、弟弟——亲情、美好的感情

体会:材料有没有感情倾向

从不同的角度立意 1、老大:追求目标的同时,要懂得欣赏。(美景、 诗意的生活) 慢慢走,欣赏啊 2、老二:追求目标的同时,要懂得珍惜那些美好的 感情(亲情)。

3、老三: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4、三人结合:既要专注于目标 ,又要懂得欣赏路 上的美景,珍惜美好的感情。

思考以下立意:

1、诗意的心(不以实现目标为前提,只谈要有一颗诗意的 心)2、坚守自我,守住不一样的精彩:如伽利略 3、坚定信念 4、目标、梦想 找准目标

5、志存高远6、分享 7、循序渐进 8、换个角度看问题 1——5 与材料有点联系,偏了

6——8 脱离材料,跑了

行文中的问题:1、题目不好:《在路上》《你看到什么了》《看见》《各有 千秋》

比较:《心无旁骛,追逐梦想》《且行且欣赏》《风景 亲情 理想》建议:观点式题目,让老师一眼便知你的写作中心。

2、行文中不提材料,可能会跑题或者有跑题的嫌疑。行文中一定要使用材料,尽量在文章的开头巧妙的引用材料得 出你的观点

审题练习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

都在 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 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 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 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抓几个关键点:“一片金黄”——“一穗泛青”, “准备收割”——“已经落地”, “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1、不要苛求完美,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瑕疵 2、一定要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3、不要因小失大,做事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获 得最大的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ir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