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02 05: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省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____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____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强化法

3、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____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4、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____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5、三结合教育中的“三结合”是指____

A.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B.教师、学生、教室的三结合 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 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 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哪一个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____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8、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____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____是主导。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0、学生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和学校所制定的有关日常行为规范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进行判断的能力称为____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教育能力 C.自我调控能力 D.道德评价能力

1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____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2、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____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3、”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源于____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5、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第一个委员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

____

A.学生心理 B.教师心理 C.教学风格 D.教学目标 1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____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17、国家从宏观上指导学校各科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

A.学科课程标准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18、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____

A.0.25—2秒 B.0.25—20秒 C.2—5分钟 D.5分钟—一辈子 19、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__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德育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即____

A.知、情、意、行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C.世界观、人生观、理想观和道德观 D.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 2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___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22、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这是____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23、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____

A.稳定性 B.易变性 C.功能性 D.复杂性

24、在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中,综合层次所属的目标领域是____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行为领域 25、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____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社会经验 D.感性经验 26、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____

A.分心 B.注意缺陷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散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____

A.模像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____

A.社会生产 B.自然环境 C.人口数量 D.政治需要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个组块?____ A.4±2 B.5±2 C.6±2 D.7±2 5、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6、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__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7、我国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组织机构的建制形式属于____

A.直线式 B.职能式 C.螺旋式 D.直线职能式

8、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等都属于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的____ A.气质特征 B.能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认知特征 9、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____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10、《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____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下列关于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

A.华生 B.格塞尔 C.威尔逊 D.弗洛伊德

12、对教学模式研究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是美国学者____ A.乔伊斯和韦尔 B.科尔伯格 C.杜威 D.布鲁纳

13、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____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4、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____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5、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____

A.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B.美育的直接性功能 C.美育的间接性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6、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阐述的教育思想是 A.绅士教育B.自然教育C.和谐教育D.武士教育 17、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特点中的____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8、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____

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预测效度 D.直接效度

19、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___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20、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

A.连贯动作 B.行为习惯 C.活动方式 D.行为特点 21、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____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2、牛顿在看到苹果坠地时觉察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躺进浴缸时发现了浮力原理。这些都体现了在创造过程中

A.想像的作用B.直觉的作用C.定势的作用D.动机的作用 23、初中阶段学生品德发展具有____的特点。

A.稳定性 B.动荡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24、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3、4岁—11、12岁 B.5、6岁—11、12岁 C.6、7岁—11、12岁 D.5、

6岁—12、13岁

25、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教科书 26、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f4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