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一季辩论导读(论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4-01-23 12: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奇葩说#辩论导读(7.18)恋爱中要不要有备胎?

1、情爱题,又是情爱题。

此类辩题的突出特点是:定义不明,个人色彩浓厚,很难讲得清道理。但是反过来说,在讲不清道理的地方讲道理,最见火候;在这种混沌的问题里梳理清辩论的理路,最见功夫。

2、咦,好像是在自夸,会不会不太好?

3、管他的。

4、正一(胡天语):有备胎不严重,没备胎很严重

“要”做一件事,通常来说有两种论证思路:正着说,是做了有什么好处;反着说,是不做有什么坏处。不过“备胎”这种事的好处有点猥琐,其实是不太说得出口的;而坏处也就是道德谴责,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正方一辩的论证思路是:1、有备胎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2、没有备胎,问题很严重。

先看第一点:有备胎,为什么不算大事呢?因为“备胎”的门槛很低。什么是备胎?看得顺眼,又对你有好感的异性朋友,就算是备胎了。你看,这里的窍门在于“降低门槛”,而降低了备胎的门槛,也就降低了本方为备胎辩护的论证义务。“降低论证义务”,是很聪明的做法,也是一辩在立论时的规定动作。

那么,正方已经通过定义,把论证义务降到这么低了,反方还能怎么办呢?难道要硬着头皮说,恋爱中的人不能有看着顺眼又有好感的异性朋友?当然不是。有一个基本原则是:如果你觉得对方的论证义务太低,就要仔细审视他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个正方立论里,他是通过定义“备胎”的方式做到的,所以我们就来仔细看看这个定义。

看着顺眼,对你有好感,异性朋友,这是正方所定义的备胎三要素。后两项没什么好说的,“对你有好感”又不是你能控制的,“异性朋友”又不可能完全没有,问题出在第一项:“看着顺眼”。这四个字,真是细思恐极,因为说起来只是顺眼而已,认真一想,哪里只是顺眼这么简单,明明就是“有那方面的想法”这种猥琐念头的温和表述而已。你想一想,把正方陈词里所有那些“看着顺眼”改成“想来一发”,会变得多么违和。以上,是一种基本的辩论思维——当你发现对方故意想把一个概

念包装得温和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地拆穿这种虚伪包装,对方所有看似严密的论证就会土崩瓦解。

再看第二点:没备胎,为什么是件很严重的事呢?因为要做到“没备胎”,需要“朋友圈大清洗”,把所有略有姿色的异性朋友都清除出去;而这种心态,同时又意味着“否认自己的优秀”,害怕被别人比下去,总之是得不偿失的。这个思路,非常有新意,因为它不是就事论事地谈“没有备胎”有什么坏处,而是像做战推演一样,向观众展现出“做到没有备胎”需要付出什么成本,而这种成本,是经常被人忽略的。再强调一遍:一件事情除了本身的弊端之外,做到这件事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是它的弊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次如果你要论证一件事不应该做,也可以像这样跳出来思考一下。

5、反一(范湉湉):备胎会消磨爱情

奇葩气场谁最强?当然是马肖湉三贱客。而其中,范湉湉的气场又是最热情,最具煽动性的。所以你会发现,即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观点,也能被她讲出花儿来。现场效果和互动我就不说了,只讲辩论里的论点。范湉湉全场只有一个论点:备胎会消磨爱情。她从一个类比说起:破车才需要备胎,烂人才需要备胎,因为有备胎就会不珍惜正胎,极大增加正胎的损耗量。而且反过来说,备胎也很可怜,所以不要有备胎的好。

类比这个东西,说好用也好用,说危险也危险。因为没有类比,你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清楚地说明一个复杂的道理;而任何类比,又都有它不恰当的地方。所以“备胎”的本体(车上的备胎)和喻体(暧昧的朋友),在之后会经常交替出现。各有攻防,一会儿再说。

6、正二(樊野):现身说法论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

凡是拿“我”说话,都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顾及情面,有些话对方不好说。比如刚才湉湉说备胎是“你爱他,他爱她,你们一对大傻叉”,效果好到爆。但是现在大帅哥樊野站起来深情款款地说他自己的备胎经历,你总不能说直接指着他的鼻子说“大傻叉”吧?你看,这就是现身说法的好处。

樊野的论点是:备胎很可怜的,要给备胎留个念想;这听起来有点贱,但是爱情本来就是有点贱的,而且本来就是愿打愿挨的事,为什么要反对呢?人如此帅,身段如此低,以至于大家都忘记了,正方要论证的是“有备胎的人不应该受到到谴责”,而不是“作为备胎的人不应该受到谴责”。另外,我有一个伤心的观感:这一场我正好坐在樊野后面,所以他说这段话的时候,镜头里经常也会带一下我,再有谁敢说“颜值不重要”这么矫情的话的,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听樊野说话的时候,不要看他,只盯着我,有没有发现,说服力突然就下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泪哈哈哈哈哈哈哈)

7、反二(姜思达):备胎不道德

忘记前几轮吧,因为他们都只是在开脑洞,只有姜思达说的是最切题的——有备胎不道德。这也正是“有备胎”这个说法的通常含义。不过,这个观点虽然切题,但却很容易因为太过正确而显得无聊。怎么办呢?完全靠颜值撑下来,姜思达也不是做不到,不过他选取了一个正有趣的做法——假装反水。

这是奇葩说历史上最有趣的一轮陈词。姜思达突然站到对方阵营里,说有备胎当然是“好事”——因为对自己好啊。养很多的备胎,游走在无数暧昧的男人之间,是一种绿茶婊的“爱情成功学”或者说厚黑学。而你们这些不养备胎的蠢货,居然相信爱情的专一性,居然不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是多么的可笑。从对方的角度拆解对方,用骂的方式帮忙,用捧的方式讽刺,非常漂亮。

8、第一轮奇袭(胡天语VS姜思达):演技都是假的,辩论状态才是真的

胡天语和姜思达,都是有偶像气质和综艺感的人,也都很会演。但是他们的底色毕竟都是专业辩手,前面的表演无论如何精心包装,一旦真正开始硬撞硬的对撕,火力就会强到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程度。所以到这一轮,刚才的画风突然就变了:白沫君和名媛突然变成了战士。

火爆的场面我就不复述了,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胡天语的攻击点是:小三和备胎的区别是什么?不就是前者是出轨的爱,而后者仅仅只是喜欢吗?既然二者有区别,为什么你要指责那些有备胎的人?朋友之间仅仅只是有这种异性间的喜欢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吗?而姜思达的回应则是:有备胎和没备胎的区别是什么?就是有备胎的时候,主胎出了问题就不修了,直接换;而没有备胎的时候,主胎出了问题是以修为主。双方各自成理。以我个人观点,如果姜达思硬接“小三和备胎没有本质区别,都脏”其实也是可以的。不过思达人虽名媛,打起辩论来却是条硬汉,应该是不屑用这种娇俏的招数。

9、正三(颜如晶):为打辩论强说爱

如晶辩论情感题,就像白莲花为夜店代言,有一种强烈的反差萌。没有经验,那就只能用类比了。第一个类比,是车胎,前面姜思达主打“养胎”的问题,所以颜如晶反驳说:备胎是不用养的。实话实说,虽然全场笑翻了,作为综艺来讲是很有效果的,但是这个反驳并不成功。道理是这样:1、用类比来反驳一件事,在最开始获得了表面上的认同之后,必须要往深里再说一步,这样观众才不只是笑,而是真的能接受你的观点。2、姜思达说的“养胎”,主要是强调它不厚道的一面,倒不是主打说成本比较高,比较划不来,你现在反驳他说,备胎不用养,然后呢?所以我们要储备更

多的备胎以成就自己绿茶婊的人生?不对嘛。所以,这个反驳很漂亮,但不应停留于此,而是要再深入下去。比如说,讲完“备胎不用养”这个观点之后,可以接着一辩胡天语那个思路谈:有备胎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你够优秀,不用当心机婊也会有很多备胎,你能怎么办呢?人家又没表白你总不能强行发个好人卡?很尴尬嘛。诸如此类。当然,如晶同学没经验,这些话也不适合她说,所以我并不是指责她说的不好,而是给大家另一个反驳的思路。

第二个类比,仍然是吃。如晶接着湉湉的话讲,有备胎会增加主胎的耗损,也许吧,但是没有备胎,也就是没有其他选择,比增加耗损还要可怕。就像吃东西一样,任何人都不会只吃一种食物,总要有个一二三的优先级。吃饭如果只有一种选择,就会饿肚子;爱情如果只有一个选择,就会走极端,比如小龙女如果死了,杨过只有一个雕了。

10、邱晨的第二轮奇袭和总结

邱晨绝对是本场最大的亮点,因为我刚刚意识到,写到这里,我没必要对如晶刚才讲的话再做点评,而是直接拿邱晨的反驳过来用就可以了。这意味着——邱晨的反应,恰恰是完全击中的如晶的问题所在,以至于我都插不上话来点评了。

邱晨提出的问题,也是从食物这个例子说起。如晶提到,去一家餐厅不能只有一个选择,否则就会太极端。邱晨问:那为什么餐厅会禁带外食呢?为什么我们要去一家餐厅吃饭,不至于事先打包一堆食物进去备着呢?餐厅不允许带外食,恋爱怎么能允许分心呢?为了吃顿好饭,难道不应该遵守餐厅的规则吗?你这么怕被饿死干嘛呢?至于吗?——以上这个逻辑,由于如晶的顽抗(坚决要打包食物去餐厅)和自带萌翻全场属性的外挂模式,并没有完全地呈现出来。不过我倒是觉得,观众虽然在笑,虽然都觉得如晶不失分,但是内心还是认同邱晨的观点,也听明白她的逻辑的。在教辩论的时候,我经常跟队员说,如果你真的说清楚了一个道理,就要相信观众和评委的眼光,对方有效果,不处下风,甚至还得到很多掌声笑声,那是对方观众缘好,你没有办法,也不用慌张,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而邱晨这一轮的奇袭,干的极其漂亮。

之后,邱晨总结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胎还是要养的(汽车的备胎类比不当),养是要有成本的(比如除了吃正室的醋还要吃备胎的醋);2、不要怕空窗期,没什么了不起,怕的人很可悲。而后面这一点,除了证明双方错,还能证明对方怂——你养备胎不就是怕寂寞怕空窗期吗?多么猥琐的想法!

11、自由发言

在自由发言中,陈铭总结对方(不要备胎)的观点归根到底就是“不留退路”,而这是不对的。然后他给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我老婆有备胎,而我们都觉得这是一种对夫妻关系的良性激励。这个论点,很有趣,但是很难抗得住猛烈的攻击。邱晨马上毫不客气地反抽:那你有没有备胎?直接回答问题!这一段特别有趣,因为确实不好回答——不管你怎么解释备胎其实只是有点感觉的普通朋友,明目张胆地说自己有备胎,确实还是有点挑战常识的。你看,辩论的时候如果遇到对方篡改定义,最简单也最好用的办法,就是回到常识,这是一条金律

为了给队友填坑,马薇薇提出了一个“需要排队”的观点为备胎洗白。什么是备胎?就是排队嘛!你想去一家餐厅,正好没座位,那你就拿个号(表个白)在外面等着(当备胎)咯。again,这其实还是在论证“备胎无罪”,而不是“找备胎无罪”。所以花希接下来马上反驳道:排队时如果人多你就不会再等了,可是如果排队等号时告诉你前面只有一位了,就是为了把你留下来吊着你,这不还是养胎的思路吗?仍然是让人不齿的。

最后两轮发言,柏邦妮说,备胎是个参照系,能参照出另一半的好处,但是以此说来,被拒绝的那些人的优秀,不更是参照出自己另一半的优秀?而姜思达的最后一轮发言,也就是“当备胎很苦,要一个明确的答案”,则是从备胎的角度,来论证“养胎”是一件不厚道的事情。最后,辩论仍然回到这个“备胎无罪”VS“养胎有罪”的逻辑死结。马东议长此时叫停,是非常合适的。

总之,情爱题,的确是很难辩出对错的。能把备胎的心态和养胎的心态说清楚,也就善莫大焉了。终于硬着头皮把这场比赛梳理清楚了,我很欣慰。

#奇葩说#辩论导读(7.17)没钱要不要生孩子?

1、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辩题,有趣在“事实不正确”VS“政治不正确”

正方(要生)特别事实不正确,因为任何负责的父母,都只会在觉得“有钱养孩子”的前提下才会生孩子,不这样做的,要么是意外,要么真是纯禽兽;而反方(不要生)则是特别政治不正确,因为“没钱就不要生”这句指责的话,不管包装得多么精美,说的多么实事求是,都容易显得盛气凌人不解民间疾苦,面对眼泪汪汪的真爱级攻击毫无办法。

正式的辩论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辩题,即一边是逻辑和事实比较站得住脚,但是比较难听的;另一边是论证基础比较薄弱,但是说起来比较好听的。冷静的人容易接受前一种观点,热心的人

艾力提出了两个主论点,经历了一轮奇袭,然后就被彻底剥夺了发言机会,始终处于被轮流吊打的状态,靠具有阳光般亲和力的微笑撑住了全场。以至于他的论点本身是什么,已经没人记得了。但是如果你倒回去仔细再听一遍,会发现这是两个最根本的论点,也是反方一切立论的基础:1、“打回去”的最大利益,是威武,但是其实打回去并不是真正的威武。2、“告老师”的最大坏处,是没用,但是其实老师还是可以有作为的。而这两点其实又源于一个共同的问题——老师的任务,是教育学生超越狭窄的视野,去认识真正牛逼的东西是什么,如果学生的纠纷要靠自行打来打去解决,这个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无从谈起。

拆解对方观点最大的利益+防御本方立场最大的不足,是立论的王道。能把这两项任务用同一个点统一起来,是王道中的化境。但是,由于奇葩说的舞台与传统辩论赛不同,必须要求每一轮发言都出新点,不会允许你展开一个精妙的立论体系(也就是必须1、2、3、……不允许1.1、1.2、1.3;2.1、2.2、2.3、……),所以这个非常好的立论,基本上没有得到后续的支持,变成了一个烂尾楼。

4、肖骁奇袭艾力:砍刀的胜利

一个简单好用的立论,没说清楚问题也不大,就像大砍刀上就算有个豁口,也照样能砍死人。但是,一个精妙的立论体系没有说清楚,特别是没有后续的补充,就像一块精密的手表缺了几个零件,结果是灾难性的。所以肖骁这轮火力,也就是“老师管不了那么多”,是非常有效的。虽然从理论上说,艾力可以坚持打“老师可以教导学生真正牛逼的东西是什么”这个点,但是在德艺双馨老艺术家范湉湉的配合下(扮演一个胡搅蛮缠的学生以论证“有些学生是老师管教不了的”,以及“不能24小时保护所有人”),这个点完全是施展不开的,所以吃亏几乎是必然的。我在重温这段时,本能的反驳是:这种跟老师都敢胡搅蛮缠的学生,你打回去就有用吗?肖骁你试着打范湉湉一下?看她不撕了你!而蔡康永在这段奇袭之后的总结,也就是“告老师解决不了一世,打回去就解决得了一世吗?”也正是这个意思。——当你觉得吃亏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对等的逻辑来看,对方很可能也是吃亏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辩论直觉。往后看,这种反应会经常出现。

5、正一(柏邦妮)悲情的回忆

柏邦妮和接下去陈咏开的这两轮发言,都是充分利用自身形象优势的典范。邦妮讲“软弱的人会被欺负,不打回去就会被当软柿子捏”,逻辑很简单,但却实在是说服力爆表,因为它能勾起观众无数惨痛的童年记忆和同仇敌忾的勇气。虽然我们就算再回到当时,也不一定敢跟欺负我们的恶霸拼命(相信我,我在小学和中学时都试过的,试过之后的结论是:他们能当恶霸,岂是浪得虚名),但是看到这样一个甜美的小白兔沉痛地追忆起自己当年为什么不打回去,为什么不维护自己的尊严时,我相信,很多观众是和她一样会泪光涌动的。

而且,如果你觉得这只可爱的小白兔只是会诉苦,那就错了,她还有非常伟大的价值诉求。那就是:打回去是自己维护自己,而告老师则是放弃依靠自身力量维护自己权益的努力,转而依靠别人。一个形象如此柔弱的女生,呼吁大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尊重,你还好意思不听?这场景,简直有点“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的感觉。观之令人热血喷张,恨不得马上找个恶势力跟他同归于尽。你看,这就是个人形象与陈词内容相得益彰的魅力。

6、反二(陈咏开):萌出一个脑洞

咏开的形象魅力,是萌,但是一般的萌,只是无害,算不上厉害;能萌出脑洞,才是真本事。而咏开这轮发言,提出了一个观众绝对事先想不到的论点(是之谓“代开脑洞”)——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被欺负的那一个,比如大雄也欺负过胖虎,所以说孩童不能自主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必须有成年人介入。而“打回去”的思想不是因为勇敢,而是因为不想长大。

这轮发言,既有新鲜的脑洞,又有绘声绘色的充分演绎,还能与自身特点相结合(想象一下我给你讲机器猫故事的怪蜀黍画面感,就能明白有些话不是所有人都能说的),简直完美。

7、正二(肖骁):锋利的反驳

从这一轮开始,刚才提示的本场辩论最大看点,也就是精彩的反驳,开始轮番出现。说真的,肖骁在本轮的两个反驳,是惊到我的,因为抓点极准,临场能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他顺着咏开的发言,驳了两点:1、你刚才说的无非是小孩油嘴滑舌(都觉得是对方欺负自己),那告老师有什么用?2、如果大雄告老师,就没有几百集的动画片,一集就完了,因为没人再愿意跟大雄做朋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肖骁驳完之后,马上转入自己的立论部分,这种极其顺滑,几乎不着痕迹的从“驳”到“立”的过渡,是正式的辩论场上都很少见的华彩段。——1、为什么没人愿意跟大雄做朋友?因为告老师是一种龌龊的行为,会让这个孩子成为班上的公敌;2、进一步来说,小孩子是很刻薄的,只有孩子能制孩子,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3、而且,告老师会让孩子迷恋权威,以后进入社会了天天有个屁事都告领导,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都会烦死你。所以,虽然残酷,但这就是社会,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立论的三个层次,既能顺承反驳的两点,自身又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和价值倡导。从完美性来说,与上轮持平,但是考虑到临场反驳的难度,在我的心中,是能够再有额外加分的。

8、颜如晶奇袭肖骁:对等原则的集中使用

很多人会问:辩手的反应为什么那么快?我们都没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他们居然已经开始反驳,而且听起来还很有道理,难道他们的脑子转得比我们快好几倍?我的回答是:辩论,的确能训练人更迅速地思维,但是辩手之所以能反应这么快,主要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而不单是靠思维速度。

我们来看颜如晶提出的问题,以及对肖骁的回应的再反驳(括号里是我补足肖骁的论点): 问:“怕迷恋权威,那迷恋拳头怎么办?”

答:不会的,因为是你欺负了我我才打回去(所以打回去不是迷恋暴力) 问:那还不是因为你欺负了我我才告老师?again,迷恋拳头怎么办? 答:如果你一直打我,那我当然一直还击(但这仍然不是迷恋) 问:那你一直打我我就一直告老师咯,所以迷恋不是问题。

如晶这轮奇袭,想要证明的是对方说的告老师会使孩子“迷恋”权威不成立,所以,她以对等的原则去质问“打回去也会导致迷恋”这件事。既然两种选择都有可能会导致迷恋(而且没有比较可能性的大小),那以“会导致迷恋”来否定“告老师”这个选项,就是不公平的。无论肖骁怎么回应,如晶咬死一点,那就是“我们在这一点上是对等的”,不能破除这种对等性,无论你怎么反驳,如晶都能绕回到“所以迷恋不是问题”这一点。攻辩目的达成。

顺便说一句,从这几轮对话可以看出,攻辩的要义,就是“收敛”和“发散”之争。攻辩这一方,要尽量集中火力,无论对方扯到哪里,都要绕回到我原本的问题(想象一样武侠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桥段,也就是剑指对方咽喉,无论对方怎么躲避,最后还是要指到那里去);而防守这一方,则要尽量地发散,说难听一点就是“扯”,扯得越远越好,总之不要让对方形成清晰的论证。

有趣的是,刚开始这几个来回处于下风的肖骁,突然无师自通地发现了(这真是天生的悟性)被攻辩时的“扯”字诀,终于跳出了刚才那个死结。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那我一直打你,你一直告老师,所以你发现告老师也没有用对不对?”这就相当于是绕开了如晶提出的那个问题(因为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证明打回去一定不会导致,或者至少没有那么容易导致对暴力的迷恋,而这个在回答时是没有时间说清楚的),另开辟了一个战场(其实是回到了之前的论点)。

这回,轮到如晶愣了一下,只能用“这要再解决”来回避,然后赶紧抛出一个问题(她也在“扯”开这轮问题,因为肖骁如果继续追问“告老师为什么一定有用”,在短短的回应时间里如晶也说不清,刚才的攻守形势就变了)。如晶问:你这么娘,怎么打回去?而这并不是个好问题,因为对方可以很容易回答:这是个态度问题,打不回去也要打,事实上肖骁也正是这么做的,而且还再次祭出表演技,证明老师解决不了问题。总之,短短的几轮攻防,双方交替处于优势地位,非常之精彩。

9、反三(如晶):老师比孩子的优势在哪里?

反三的总结,讲了一个最重要,也最接地气的论点:解决孩子之间的纠纷,老师比孩子是有优势的。这个论点虽然没有艾力那么高大上,也没有咏开那么开脑洞,但是正因为接地气,最符合人们的直觉,所以也最具说服力。

这个论点,其实是常识:正是因为老师更有优势,所以被欺负了当然要告老师。但是要讲清楚这个常识,是需要有生活的。所以如晶没有从任何理论出发,也没有做任何价值升华,就是老老实实讲了两个故事而已。故事1:有爱心的老师自己剃光头,以解决光头小朋友被欺负的问题。这证明,老师的解决方案会比小孩子自己的更好,如果告老师没用,那也只是个别老师出了问题,而不是告老师这件事出了问题。故事2:恐怖的砖头和原子笔,说明小孩子下手是没有分寸的,任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会出大事。

(补充一点个人看法:从整个发言顺序来说,故事和常理应该先讲,然后是开脑洞提出一些新鲜的论点,最后才是高大上地讲“老师要告诉孩子真正威风的是什么”,所以艾力、咏开和如晶的发言如果顺序倒过来,也许会更好。当然,我的经验主要是传统辩论赛,奇葩说的舞台有其自身规律,所以只是一家之言)

10、正三(姜思达):最可怕的是孤立

正三首先反驳咏开:欺负人这件事,并非总是说不清谁欺负谁,有些小朋友真是无辜被欺负的(补充一点:如果这时候老师介入,而又各打五十大板,觉得小孩子之间欺负来欺负去很正常,其实是更伤人的),而他的立论点则是比打来打去更可怕的是被孤立,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规矩,跟大人所理解的规矩不一样,而当小孩子选择了“告老师”,就相当于是跟大人站在一起放弃了整个童年,是得不偿失的。请注意,他是先讲自己的立论,再反驳如晶说的那种原子笔事件太极端,再顺承说就算有这样的风险,“告老师”也是更大的损失。这种先立自己的,再在立论中顺便反驳一下对方的辩论方法,也是非常高明的,因为这能显得你一切成竹在胸。记得多年前看过一场辩论,有一方结辩最后玩了个阴招,提出了五个问题让对方回答,此时对方的结辩手如果不回答,会显得怂;如果回答,又会乱了自己阵脚。你猜他怎么答?——对方辩手问了我五个问题,没关系,请大家认真听我后来的陈述,这些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答。真是老狐狸……

11、华彩段:正赛之后的驳辩大赛

如晶反驳“告老师会导致小朋友被孤立”:孤立是因为你们大家给孩子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你们不这样做,被孤立的就是打回去的人了。(这是一种很好用的,几乎无法被证伪的反驳,类似于“中央政策行不通,一定不是因为政策本身的问题,肯定是底下执行的不好”)

而姜思达的再反驳,正是针对这种逻辑的特效药:小朋友和大人的规矩是不一样的,不同世界有不同世界的逻辑,所以灌输“要告老师”这样的观点是没用的。(这是对上述反驳模式的再反驳的经典套路,类似于“底下执行得再好也没用,因为这个政策本身就是逆天的”)

马薇薇另开一个论点:要告老师,因为不能任由孩子野蛮生长。这是如晶“孩子没有分寸”这个论点的实质,更阴暗,也更真实。只适合女魔头,不适合白莲花。马薇薇的表述分以下几点展开——1、你方只是在说,打来打去只是小孩子的社交方式而已,没这么简单;2、我作为转校生受欺负的经历最多,所以特别能理解孩子世界的残酷;3、小朋友的世界没有法律,只能靠教育,老师除了教书还得育人,能指忚小混蛋们18岁成年后突然变成良民。再说一遍,这是一个极暗黑,也极真实的论点,真的只能由马薇薇这种讨人喜欢的女魔头来说。(不要学,不要学,不要学……)

邱晨:全面到位的反驳(她反驳的这三点,我不评论,只如实记述下来,因为本身已经足够精彩。咦好像上一轮点评时我也这样做过?嗯因为她还是那么强啊我能怎么办?)

1、驳马薇薇:18岁成年是潜规则和明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潜规则就是孩子世界的自主博弈,所以“打回去”是不可或缺的;

2、驳颜如晶:小孩子不懂分寸,所以一开始就要制止,没分寸的情况不止会出现在打回去的过程中,(如果你不打回去从而放纵了对方)更是会出现在打过来的过程中;

3、驳陈咏开:小孩子的事情正是因为往往分不清谁欺负谁,所以告老师也没用。而万一老师不公平地处理纠纷,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咏开反驳:1、打回去并非第一时间制止暴力的唯一手段,第一时间告老师,也可以从最开始就制止暴力,而且这是用告老师的方式打回去,并不是任凭对方欺负自己;2、老师不是用来分辨是非的,而是要告诉小朋友自我反省,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错;3、对方的价值倡导会使人们不相信老师,而信任老师是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肖骁:1、驳咏开(所谓打回去会导致不相信老师):我们不是不信老师这个人,而是不信老师的手段一定能够解决暴力;2、驳如晶(所谓老师能用高明的手段化解孩子之间的霸凌):你说的那个减肥的例子,那如果以此推论,一个小朋友因为“娘”受欺负的话,我的老师也要装娘来教育小朋友?3、驳艾力(高逼格的立论):对暴力不屑一顾很可笑,而且打回去也不是报复。

最后这几段反驳,都很精彩,每个人的反应都值得点赞。但是其中的论点大多之前都已经出现过,也就不再赘述了。最后,对这个辩题补充三点个人经验:1、大家可能没有经过那个“告老师”原则盛行的时代,我是有体会的。小时候,每个周四都是“整风”时间,也就是集中处理一周小报告的时候,人人过关个个惊惶,真心不如“放学后操场见”来得爽快。2、小学和初中,因为我比较不识时务,总是莫名其妙地苦恼学校里食物链顶端的霸凌者,几次交手体验是:“打回去”基本是痴心妄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6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