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视野下的中国百年歌谣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12 11:47: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 4卷第 7期 2 1 7月 0 2年

宜春学院学报Ju l fY e u olg oma ih n C l e o e

Vo. 4. No 7 13 .

J l. 0 2 uy 2 1

民俗学视野下的中国百年歌谣研究黄丹莉,黎亮2(.宜春市第三中学,江西宜春 360;2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浙江金华 3 10 ) 1 300 . 204

要: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工作是从北大民间歌谣征集活动中开始的,中国民间文学、现当

代文学的肇端也可以追溯到北大歌谣征集活动。可见歌谣一方面是民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与

文学、语言学甚至史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民俗学视野疏理中国百年歌谣研究的历史动因、方法传承与争议问题,以期待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歌谣研究繁荣局面的出现。

关键词:民俗学;百年;歌谣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7— 8 X ( 0 2 7— 0 7— 4 26 6 1 3 0 2 1 )0 0 7 0Ch na c n u y la r m he pe s e tv ff l l r t d e i e t r ba l d f o t r p c e o o k o e s u i s i

HU ANG Da n—l, L a g i Il n J

( . in x poic i u O i ide co l i u 3 0 0,C i 1Jag i r neYc nc t r m d l sho,Y h n3 6 0 v h hd c hn a;

2I e aoa C/ ef h i gN ra U irt。 .n r tnl oe Z ea o l n e i如 310,C i ) tn i / o j n g m v sy眦 20 4 h a nAb ta t C i e e f l lr s a c o k i tr d f m e N r l o g olc o cii e, C ie ef l t s r c: h n s ko e r e r h w r s t o t o t f k s n s l t n a t t s o e s a e r h h o c ei vi hn s kl- o i

eaue. c ne oay leau e b gn igc nb a e a kt n o gc mp t o . s l o g n teo e rtr o tmp rr i rtr e inn a et c db c oN0 h sn o e t n Vi bes n so n t r i i i hh n r ato

l lr, o e o e h d a d l e au e, s c oo y c mmu ia in su is a t rp l g, l— a d a e p r f o ko e f n t n a n i rt r h n t o ilg, o nc t tde, n ho oo o y i n g i is a d e e itr g a h r e tia l f k d T i r c et r o t h e s e t eo l lr td e f u s c, n v n h s i r p y a e i xr b y i e . h sa t l s t u ep rp ci f o k o s i so t o o n c n i oo t v f e u

tehsoyo eChn e tr ald t ain, me o s ih r a c dc ne t u su s Su yo o g h itr ft iac nu b l smo v t s h y a i o h t d, n e tn ea o tn o sis e, td ns n s i n i

t l kfw r t es ro nwe rec f rsei. o o radt a t t tf e megneo opry ) o o o h a a p tKe r s fl lr; a h n r d y a s f l o g y wo d: o k o e u d e er; o k sn

歌谣概念的疏理

尽管歌谣研究进行了百年,但关于如何界定歌谣,却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从理论上来阐述,歌谣的概念大概有三种说法: 1同的大歌谣概念。从歌谣周刊上所载, .混 民间散文、韵文都包括在歌谣的题目之下。 12 94

日谣”《:“,疏》歌之,谓引声长咏之”。刘经庵《歌谣与妇女》、杜文澜《古谣谚》《,毛传》《尔雅》《说文》《初学记》都持此说。近年来又有区

分民歌与民谣之说。吴同瑞认为,有曲调可唱的是歌,无曲调只说不唱的就是徒歌,就是谣。万建中将民歌定义为融歌、词、表演为一体的民间创作,将民谣定义为有音乐感节奏感的一般不唱的徒歌。 并且说民歌是抒情的,民谣是叙事的;民歌内容主要是爱情婚恋,民谣内容主要是时政、人物品评。 3 .踏歌与谣舞。现代学者陈梦家《“”风 “”释名——附论国风为风谣》一文认为,谣谣 (,摇)是谣舞,且歌且舞,(诱、讹)男女求偶的

年周作人再次扩大歌谣

收集的范围,包括方言、故事、神话、风俗。近代学者如钟敬文也多袭用古代含混的歌谣,不但歌、谣不分,合乐与徒歌不分而且将文人加工、个人创作、民间集体创作统统囊括在歌谣研究当中。

2 .区分歌与谣。《毛传》曲合乐日歌,徒歌:“收稿日期:2 1 0 0 0 2— 6— 2

相和舞。而徒歌或许是踏歌。

作者简介:黄丹莉 (99 )女, 17一,江西丰城人,江西宜春三中教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研究。

77

第 7期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第3 4卷

学者们对于概念界定的混乱导致了各自研究的独语状态,而没有论辩和对话色彩的研究归根结底还在于研究者在研究目的上的各自为政。歌谣到底是什么这个概念问题应该从属于为何研究歌谣这个

诗创作提供启示和借鉴。为文艺的目的与黄遵宪“诗界革命”引民间歌谣人诗一脉相承。但直接的冲击恐怕还是受外国影响。英国 17 8 8年成立的民

俗学会专去采集英格兰岛以及欧洲大陆的传说故事、歌谣、风俗及宗教。最早被介绍的歌谣理论是

目的性问题。因为只有在同一个目的中才可能产生

对话的可能性。歌谣概念的辨析重点在于构建学术对话的平台,我想这个平台还应在北大歌谣征集的

意大利人 v a 86年编的《 il 9 t1北京歌谣》的序文, 其中提到“的诗歌可从中国平民的歌找出”和真“民族的诗歌”,周作人提出“为文艺“口号受的到外域研究的冲击不可忽视。 争议问题:为学术还是为文艺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民歌的社会科学还是文学方面曾经有过明显的踌躇。周作人在 12 94年的会议上提出除搜集民间散文和韵文之外,还要包括民俗支,因此在《歌谣周刊》里出现了许多关于结一

源头中去寻找。不论歌谣的具体定义如何,歌谣是民间心声的抒发,与民众的生活情感息息相关,在“民众口里活着”,艺术的考量亦从中发生,这个共识很重要。 二、歌谣研究的最初动因

《歌谣周刊》第一期发刊词阐述了歌谣收集的目的:“会搜集歌谣的目的共有两种,一是学术本的,一是文艺的。我们相信民俗学的研究,在现今的中国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业,虽然还没有学者注意及此,只靠几个有志未逮的人是做不出

什么来

婚、节日的文章。而 13 96年《谣周刊》复刊歌时,胡适在《复刊词》中说:“以为歌谣的收集我与保存,最大的目的是要替中国文学扩大范围,增

添范本。我当然不看轻民谣在民俗学和方言研究上的重要,但我总觉得这个文学的用途是最大的,最根本的。为文艺的结果呢?也有争论,有人怀疑”“已经搜集到的许多歌谣和故事,对于民族的纯文学 (歌、小说、戏剧 )的复兴究竟会有什么益诗处。鲁迅也曾经说,文人的文学僵死了,就从民”

的,但是也不能不各尽一分力,至少去供给多少材料或引起一点兴味。歌谣是民俗学上的一种重要的

资料,我们把他辑录起来,以备专门的研究:这是第一个目的。因此我们希望投稿者不必自己先加甄别,尽量地录寄,因为在学术上是无所谓卑猥或粗鄙的。从这学术的资料之中,再由文艺批评的眼光加以选择,编成一部国民心声的选集。意大利的卫太尔 ( u o i1曾说:‘ G i t) dVa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 根据在人民的真感情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 也许能产生出来。’所以这种工作不仅是在表彰现在隐藏着的光辉,还在引起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这是第二个目的。”从上述话语中,可以知道,北大歌谣征集活动第一个目的即是学术的目的,主要是将民问歌谣作

间去寻找新的生命,然后再一步一步把它绞死。值得思考的是:这个为文艺的目的完成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什么民族的诗歌迟迟没有出现。 为文艺和为学术其实可以囊括在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的需要这个最大的历史动因之下,为改造

国民性去民间寻找民情和民文艺,就是从内部完成启蒙的努力。这个动因可以一直追述到清末民初黄遵宪、严复、梁启超等人的民族救亡运动。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个新文化运动中的国民性改造运动,我

为民俗学研究的资料。而民俗学研究本身也有其社会改良的思潮背景,即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改造社会一方面学习西方,另一方面则是去民间寻找国民的心声。中国 2 O世纪初改造国民性的时代风声构成了歌谣收集的真正历史动因。第二个关于文艺的目的主要是受到西方歌谣研究运动的刺激和影响。虽然文

人编纂整理前代歌谣古已有之。最早

们如何把这个运动看作是切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为学术而学术的问题这同样很重要。且不论歌谣运动最后是否达到这个目的,但是歌谣研究的地位和方向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确立,后来歌谣研究的方法也基本上从中生发。三、研究方法的开拓与传承

的是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之《杂歌谣词》篇, 收人上古至唐五代谣谚一百二十余则。以后历代都有编纂,尤其以明代成果最丰富,而清代杜文澜 (- -谣谚》则被认为是继《 i f乐府诗集》之后最好的选本。北大歌谣征集活动却与传统的歌谣编纂有所不同,主要是对近世歌谣的全面收集整理以便为新

1 .田野调查。歌谣研究是在歌谣征集活动(98中开始的,这为中国歌谣研究奠定了田野 11 )

调查的优良传统。歌谣研究会 (90年 2月)与 12风俗调查会 (9 3年 5月 )组织的田野调查工作 12使得近十年收集歌谣达一万三千九百零八首。风俗调查会所列风俗调查表将歌谣放在“想”一栏思

78

第7期

黄丹莉等:民俗学视野下的中国百年歌谣研究

第 3卷 4

中,与环境、习惯两个大项并列,可以说为歌谣研究打开了视野。遗憾的是,此表没有注意歌谣在什

谣研究》,栾保群《历史上的谣与谶》博士论文 2 部:首都师大舒大清《中国古代童谣的发生及理性精神》,北京师大李传军《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古代歌谣的整理与评析类著作 2部: 黄剑篇著《千古民谣》,雷群明、王龙娣著《中国古代童谣》,论文集 1部: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 国民俗学经典 史诗歌谣卷》 (。以上 20 00年以后 )可以说承袭顾颉刚文史结合法颇多。主要观 )

么时间、场合吟唱、吟唱的功能和参与者的反应。 歌谣的曲调也没有保留下来。不过这些遗憾在后来的研究论文中稍稍得以弥补。比如孟森在《关有山歌的史料》中,讲到他家乡每年七月最后一个

晚上的歌谣比赛。随笔中涉及杵歌,说明了是舂米时唱的歌,甚至在葬礼中也唱。 2 .比较研究法。常惠在《向投稿人进一言》中提到“在每一个省,有时甚至是邻近地区,对同一首歌却有不同唱法。”胡适在《民歌比较研究之一例》中提出了“题”和“母细节”两个重要的比较研究概念。

董作宾的《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则在收集异文的基础上具体展开了歌谣母题的比较研究,并发现水路和陆路传播的效果与地方特色的形成。

点有:a时政歌谣对历朝历代政治发生影响:作为一

种民间心声,如果与历代的吏政互动那么就能收到正面效果;b时政歌谣同样也能反应一个历史时期人民的思想状况,如北朝时政歌谣表现了人民对时政的关注但是却没有积极的参与,正是北朝民间

3文史结合法:周作人在《 .歌谣周刊》 l 6号上提出了歌谣研究文艺的和历史的两个方面。在解释历史方面的价值时,他写道“其资料固然很需要新的歌谣,但旧的也一样重要”。文史结合法在张竞生拟定的风俗调查表中有所体现,表中所列将实地调查、记载的材料、器物三者相参。此法的另个重要代表人物顾颉刚将考古、史料、风俗歌谣视同仁地对待,进一步巩固了歌谣的国学地位。 他的《诗经中整理出歌谣的意见》开启用现代从歌谣理论来阐释古代歌谣的先河。难点是对上古歌谣的辩伪工作。一一

缺乏统一信仰的反应。 其次,地域歌谣的研究。如从民俗、文艺等角度关注信天游、吴歌、花儿、客家山歌等歌谣。专著有郗慧《西北民族歌谣学》、朱秋枫《浙江歌谣源流史》、钟俊昆《客家山歌文化研究》。基本上采用社会学和综合研究的方法。 最后,歌谣研究译作:张铭远翻译的葛兰言

《<诗经>的祭礼与歌谣》一书,在结构形态法基础上对诗经的结构主题分析,与文化思想解读至今仍然具有前瞻性的参考价值。四、5 8新民歌运动

11 98年开始的民谣征集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开

4社会学方法:刘经庵《 .民歌与妇女》短评, 用歌谣选集的方式展示妇女生活史。

展的,而 5新诗运动作为大跃进的一个标志,是 8项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委到文联纷纷发布征集“民歌”的通知,要新一

5综合研究法:朱自清《 .中国歌谣》 (99— 12 13年讲稿 )是歌谣征集时期的集大成之作也是 91吸收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从起源、演进、分类、修辞等几个方面研究歌谣形成了中国歌谣研究的理论框架。 8 O年代至今中国歌谣研究沿着前人开拓的道 路和方法继续进行,但又有所选择和

偏重,其成果比较突出的有三个领域: 第一,古代歌谣的研究。用现代歌谣理论分析易经、诗经等古代作品。其中专著有:张紫晨《歌谣小史》,谢贵安《中国谶谣文化研究》,杨民

求成立采风组织和编选机构,开展“会主义采社

风运动”。和大跃进一样,新诗运动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数据繁荣:仅湖北一个县就爆出了一千多个民间诗人,一年之间全国荣誉作家,诗人桂冠就从不足千人跃进到二十余万人。北大歌谣征集了十年才万来首诗歌,而 5年一年光上海市就出现民歌 8百多万首。山西某县送往文联的诗歌要用车拉, 按斤两计算 (称出斤量 4 0斤) 6。广东一个县的农民把诗歌一担一担挑到广场上。大跃进时期的诗歌一一

在大跃进之后还盘踞了多年,直到 8、9 O 0年代的中小学还在唱。 争议问题:

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赵晓兰《歌谣学概

要》刘荣升《,民谣背后的官场内幕》。整理评析类著作 2:尚恒元、彭善俊编《十五史谣谚部二通检》,李文禄、王巍主编《中国古代民歌鉴赏辞典》以上 18— 00年)吕肖奂《。( 9 0 20中国古代民

1为学术还是为政治。这个有争议的问题在 .

当时以及稍后的年代中实际上是以一方批旁另一方的形式展开的。代表如姜彬在《判钟敬文早期批民间文学研究上的反动立场》一文中从四个角度

7 9

第 7期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第3 4卷

批判了钟敬文的治学:世界主义立场、学术脱离政治,反对民间文学作为阶级斗争工具,资产阶级民俗学。

境做全面调查,另一方面需要歌谣研究者与音乐、文学、舞蹈、剧领域的专家讨教与对话。戏纵观百年来发展至今的歌谣研究,大体上在文

25新民歌运动是否推动了文艺的进程。 .8年一

学和史学上展开,涉及民俗和社会学的方面,但是

种观点认为 5 8年新民歌既不属于民间创造,也

比较研究和地域研究仍然薄弱,相对文艺和文学的

谈不上文学价值。不是民间创造,因为: ( )它其他领域来说比较沉寂,原因是面对西方理论的失 I没有经过民间自行选择的口头流传,而是写下来报语,方言的困难,音乐成分的陌生。而非遗工作又上去的政治指标。 ( )许多新民歌不过是文化人为歌谣研究的复苏提供了

一个契机。但是从上而下 2自编的。谈不上文学,表现在:a意象创造的政带有政治因素的歌谣收集与研究如何才能行之久远 .治化:主题是歌颂毛主席歌颂党歌颂祖国,模式是功在千秋,还需要学术精神的贯注,因此重新疏理太阳=毛主席。b情感把握的概念化:话语宏大、 . 慷慨激昂、情感空洞失真。c粉饰太平无视现实: . 报喜不报忧,满眼喜笑甜乐不见苦愁怨叹。而实际情况却如民歌所唱:一九五八年,吃饭不要钱,吃了几个月,饿了好几年。 另一种观点以姜彬为代表,姜彬 19 ( 9 1年《中

歌谣研究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与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民歌民谣能否被保护,如何被保护,先把

它们记录下来是第一步。拉伯雷在《巨人传》中 曾讲到庞大固埃在海上听到了结成冰的声音,民俗学者们在记录民俗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把它们冻结成冰,以待如庞大固埃们那样的后来者——这是最低限度的目标,也到底有些希望和意义在里面。参考文献:

国民间文艺学的新时代》收入其《四十年来吴语地区的民间文学》文回顾了新民歌运动 )可以运一认动的形式推进文艺创作,如中国古文运动、话文运白动、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新民歌运动与政治运动同步的现象很少见,但是除了存在很大的偏向外,对

[]赵卫邦 .中国近代民俗学研究概况[] 1 A .民俗学译丛[] 18 . C .9 2

[]容肇祖 .大歌谣研究会及风俗调查会的经过[ . 2北 A]民间文学参考资料[ .9 1 C] 18 .

推动我国的民间文学工作也有一定的作用。 现在许多人看那个时期觉得它荒诞,说它不过是“文化史上的过眼烟云”,实际上那个特殊时期民众心态得到了夸张的放大的表现,骨子里面的东西到现在也许并没有改变 (想想建国 6 0周年爱国诗歌比赛 ),历史说不定还会重演。五、展望

[]钟敬文 . 3歌谣论集[]上海: c.上海文艺出版社, 8. 19 9 []张紫晨 . 4歌谣小史[ .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8. 1 1 9 []朱自清 . 5中国歌谣[ . M]北京:作家出版社, 5. 17 9[]闫雪莹 .百年 ( 90—20 )国古代歌谣研究述略 6 10 07中

[] J .东北师大学报, 0,4 . 2 8() 0 []贺学君 .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歌谣研究略论[] 7 J .琼州大学学报,9 7 ( ) 19,3 .

[]薛冰 .大跃进中的新民歌运动[ .风从民间来[ . 8 A] C]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0 9 20 .

13年 4 91月乐嗣炳在《当代文艺》上发表了《怎样研究中国歌谣》认为“谣是最原始的艺术,,歌在原始时代它是艺术底全体,然文化发展底结果,虽音

[]赫牧寰 .作为文学话语的 15 9 9 8年“民歌运动” J .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08 ( ) 8 8 . 2 0,3:5— 8

乐文学舞蹈戏剧……渐渐独立,但歌谣仍旧保持它底原始性,不直属于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并。这是歌谣研究的困难,方面需要对歌谣的整个生态环一 (上接第 1 ) 8页[]张风元, 5符建华,黄倩 .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工业技术经济, 1, )12 19 J. 2 2 (:— 3. 0 4 3[]张艾莲, 6刘柏 .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协动关系研究[]税务与经济,0 2 ( ) 3 4 . J. 2 1,1:8—| D

[O李静 .学术、 1]文艺与政治的分殊——北大歌谣运动与大跃进民歌运动“民间”向之比较[]取 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0 8 ( ) 20,6 .

证分析[]广西农业科学,0 2 4 ( )8 6— 6 . J. 2 1,1 8:6 8 9 []国胜铁,勇 .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9刘文居[] J .学习与探索,0 1 ( ) 19—12 2 1, 3:5 6. [0陈雪洁, 1]王成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析——对“十二五”规划中“两个同步”的解读[] 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1 5 1:1 7 .,02,( ) 7— 5 [ 1 Snm, T eE eto net n n Sv g D c in 1] ad o丸 h f c fU cr it o ai eios ay n s[]R ve f cnmcSuis17,7 7:5— 6. J . ei o E oo i tde,90 3 ( )3 3 30 w

[]梁嫒 . 7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北京和全国的比较分析[] J.北京理 -: ̄学报 ( rk社会科学版 )2 1,2: 2 ., 2 ( )2 0 2— 6

[]方平, 8周保吉,陆受义 .户小额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实农

8 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wm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