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拓展阅读设计

更新时间:2023-08-12 11:49: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题单元设计

1.揣摩文本中所采用的多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通过研读文本,查找体现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实录精神的描写 3.通过小课题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以及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司马迁秉笔直书,坚守真理的求实精神 3.在品读中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思考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实录精神的现实意义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 文

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 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 义与历史局限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 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 设计

1.《史记》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传统? 2.司马迁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体现这种实录精神的? 3.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实录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专题划分

专题一:《史记》实录精神之“不虚美,不隐恶” (3 课时) 专题二:《史记》实录精神之“其文直,其事核” (3 课时) 《史记》实录精神之“不虚美,不隐恶” 3 课时(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阅读《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的基础上,了解《史记》 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并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现象(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专题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 结合文本总结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高祖、李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其中有哪些性格闪光灯,哪些不足? 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哪些? 如何看待这些人物身上的缺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有关司马迁、汉高祖、李广的相关资料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史记》,了解司马迁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无论 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 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 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 共一百三十篇,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它的记事

, 上自黄帝, 下至武帝太初(前 104—101) 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 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 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生于汉景帝中元 五年(公元前 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卒于公元前 90 年,55 岁终。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 《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通过对 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 开阔了胸襟, 增长了知识, 为后来编写 《史 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 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司马迁入狱,处以腐刑。 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 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活动二:研读《高祖本纪》 1.疏通字词 : 重要知识点积累 2.自主研读:《高祖本纪》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刘邦雄才大略的一面? 3.小组讨论:传记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4.深层解读: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是不是可以不择手段? 活动三:研读《李将军列传》 1.疏通字词:重要知识点积累 2.自主研读:传记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 3.小组讨论:李广既有卓越的才干,但也有小肚鸡肠,公报私仇的一面,小组交流找 出相关文段

4.合作探究:在司马迁看来,造成李广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 中要评价的学 习要素和所使 用的评价工具 或方法) 专题二 所需课时 专题二概述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踊跃,观点明确 2.能围绕一定的阅读主题,做探究性阅读 3.学会表达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思考形成文

《史记》实录精神之“其文直,其事核” 3 课时(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通过《淮阴侯列传》《李斯列传》两篇文章的阅读,进一步拓展研究司马 迁“其文直,其事核”的良史人格(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专题学习目标

能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

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却被五刑而死,很多人说他是极忠 而死,你怎么看? 2.如何看待韩信的最终结局? 3.《史记》中司马迁还为我们描写哪些光辉的女性形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有关司马迁、韩信、李斯的相关资料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用两节课时间自主阅读两篇传记,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用法 活动二:主题阅读 1.自主研读: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却被五刑而死,很多人说他是极忠而死,你怎 么看? 2.小组讨论:吕后在刘邦死后,血雨腥风,诛杀刘姓及辅政大臣,司马迁不但为其立传, 而且位列 12 本纪之列,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的什么史学观? 活动三:拓展阅读 思考: 1.《史记》为什么给那么多的小人物立传?

2.课下练笔:司马迁“良史人格”的现实意义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 中要评价的学 习要素和所使 用的评价工具 或方法)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独立研读,个性解读,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多层解读,全面客观把握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本质 4.能客观评价人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wm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