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3期)第20天:6月4日 社

更新时间:2023-04-12 20: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月

4日 社会历史观

1.从考点角度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属高频考点,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改革等则是冷考点。

2.从题型角度看,选择题常正面考查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也常以误区的形式侧面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群众观点等。主观题常考查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近年命题主要关注了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群众路线教育、模范人物、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如何运用社会历史观分析问题?

【提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其他观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2016·江苏政治)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C

【解析】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的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土地”属于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A、B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目的;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名师点睛】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对立统一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上层建筑不包括经济方面的内容。

2.(2016·江苏政治)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D

【解析】仔细研读“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之所以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故D符合题意;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定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中要注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3.(2016·新课标卷1文综)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①是错误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是错误的;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

4.(2016·新课标卷3文综)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鞋子大小不必相同,关键要适合自己的脚;每个国家的治理方法不必雷同,关键要利于民族发展。这启示我们,任何发展都要适合本国国情;任何选择也都源于既有的文化基础。这充分说明,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其特殊性的,从哲学上讲,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从哲学上讲,就是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③错误。生产力水平是否符合生产关系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

5.(2016·新课标卷3文综)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本题强调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而劳动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而且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④当选,②③不属于唯物史观,选B。

【考点定位】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26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