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活着》

更新时间:2023-12-20 14: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生的希望在于活着

—— 品《活着》之感之悟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平庸和无聊。

—— 余华 一曲悲凉调,一段人生路,一段跨越新社会与旧社会的人生。 一部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人民的冷暖的巨著。

书中饱含着的辛酸与痛楚,充斥的戏剧性与巧合性。让我们真正的理解到了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

所有的浮华终将成为朴实,“美好”的开局对应着美好的结局,开局与结局夹斥着漫漫人生路,活着与死去,阐释着作者对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感悟。

本书以赌场里面的灯红酒绿开场,反映了当时一潭死水的社会,人民没有目标,终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大家阔少们整天混迹于赌场之中度日。以一个阴晦的开局来反衬社会的暗无天日。

作者别出心载的安排了福贵的一时兴起而上台唱皮影戏则用来作为串联全篇的伏笔,以一出皮影戏来串联起福贵一声的坎坷,以一出皮影戏来表现社会的动荡。

从富家子弟堕落为街头小商,和着悲凉的曲调不禁让人感叹世间的炎凉,命运的戏剧变化。富贵能够承受得住这样的命运打击,继续生存下去,也是有着不一般的毅力。妻子携子归来,是命运给他的赏赐,那本已枯涩无光的脸上也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妻子求的是一辈子安稳的生活,可以没有过去的“荣华富贵”。至此,一家人过上了典型的中国家庭生活模式,男的操外,女的主内。从败家的少爷到演皮影谋生再到被国民党拉去做壮丁,福贵的生之艰辛,可见一斑,人的命运,竟不由自己掌握,却是犹如一叶浮萍,在大时代的洪流中翻滚。福贵可以说是四十年代的人民大众的一个缩影。

当家珍含辛茹苦的拉扯孩子长大,原以为一家人总算可以过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悲剧却接连而来。安静的活着也只能够是一种奢望。悲伤并没有远离他们,因为生活还在继续,他们还要活着,继续面对命运对他们的残酷。

对于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我们不曾经历,我们所能够获得的也只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背影。但我们可以理解中国人的韧性,在这苦难的环境中,坚强的活着,不埋怨也不消沉。在动荡社会之中,个人命运仅如蝼蚁。福贵是那一辈人的缩影,他们从那样的年代走过来,过着平凡地生活,但却接收着命运不公平的抉择。

在描述苦难时代的背景下,“福贵”老人也经历了人生所有的痛苦,当他看着一个个亲人离自己而去的时候,心底实际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着人生,福贵的一辈子,经历了身边人亲人相继的离去,对于与至亲生离死别的悲伤,唯有默默承受,岁月的变迁,渐渐磨平了苦难的痕迹,活着的信念,更是为亲人而活。

在年近古稀之时,以一头耕牛为伴,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你看不见生活有多么的不好,看不到对世道的厌倦,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有的

只是他带给你的人生取向。“福贵”老人其实只是广大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罢了,在他们身上,遗存了太多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乐观、坚韧,正是无数像“福贵”这样的老百姓,我们的国家才能在那无尽的灾难中挺过来,他们为国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呢?唯剩下温饱与一丝的怜悯。

在我们的国家,实则是二重国家,二元制的户籍制度让一个中国分成了城市和农村,而各种不平等制度让广大的农村仍然停留在原始状态。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与农村密不可分,毛泽东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如今的改革开放也是源于农村,不过,这些都已不重要了,农民还是那么苦,农民依然受到某些城市人的歧视和欺凌,他们每年都要为了生计从自己的故土奔向陌生的城市,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得到是最低微的收入,他们骨子里的品质,让他们无怨无悔,当然也无可奈何,而联想到我们自己,在他们面前,显得是何其的微少,轻微的挫折就会让我们一些人意志消沉,让我们一些人痛苦流涕,而我们自己却还在感叹工作的辛劳与不易,在感叹命运的不幸,一部分则选择了“混”。我们滞步不前,我们在犹豫、在彷徨,他们才是真的勇士,才是中国走向成功的生力军,因而,《活着》是一面人性的镜子,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品性才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才是民族希望所在,“公子哥”式的品性只会让我们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纵观全书,以生命的消逝、死亡的深层意义来诠释活着,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人的韧性,真实之中带着哪儿一点沧桑,生老病死,聚散离合,具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走过了,你才能更深刻的体会活着的意义。四十年的历程,也只是弹指一挥或沧海桑田,在无数沉默的、沧桑的面孔下,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余华以自己的感受带领着我们在命运的长河里面行走、体验。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重新回味那一段已经远去的历史。

“人生若梦,偶然的东西太多,宿命的因由构成了整部曲调的主旋律” ,若果没有一个个的造化弄人,整部小说也无法真正的去撼动人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许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本书的另外一层含义。生活和幸存只是一枚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不同。苟延残喘也好,锦衣玉食也罢。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所能抉择的,与命运抗争的历程中,你会看到人的渺小,所谓的成长,也只是学会习惯性的接受。

全书的结尾以福贵与馒头的温馨对话来回环整部小说。那是对未来的憧

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但愿命运的双手会给他们些许慈爱,让饱受寒冷的心灵得到本属于他们的温暖。

作者的笔触跨越四十年的历程,见证了几度动乱变迁,纵使生活夹杂着艰

辛与泪水,老百姓依然勇敢的接受。对于苦难,那只是暂时的,生活仍然要继续,千好万好,活着最好。

假如生活没有判定我们死刑,那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好好活着。 命运从不曾远离我们,

生活也终究要归于平静的, 活着是对我们的考验, 也是命运的安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uw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