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二(5)班

更新时间:2023-11-09 04: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5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二(5)班 卢雨菁

我对上海城市根源的研究是从课题——上海的

小马路文化开始的。从上海市区的十条小马路着手,追忆上海马路的文化底蕴;虽然,这么一个小小的调查并不能覆盖我理想中上海马路的全部面貌和文化气息,但我相信它能给身边的人提供了解上海,体验海派都市风情的机会。

当我走在长乐路上,两旁的建筑,是上个世纪20年代留下的纯正的法式“花园弄堂”,沿街的房子有着欧式的门窗与台阶,各式店经营着异国服饰,也就更多了一份情调;当我走在多伦路上,道路两旁有各种建筑风格的楼宇数十幢,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这条小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走在福州路上,马路两边集中开设了不少书局以及出售文化用品的商店和众多的出版社门市部等,因而很早便享有“文化街”的美称,现在依然是好读书者的天堂;当我走在衡山路上,连绵不断的西欧建筑风格小楼,开敞式的围墙庭院在繁密的梧桐树映衬下充满一派精心雕琢的浪漫;当我走在黄河路上,临街两边的餐厅林立,其中个体户占多数,经营方式中西合璧,菜肴、店内装潢各具特色。到了吃饭的时间,你一定会在这里流连忘返,垂帘三尺;当我走在山阴路上,街上的一切有洋楼的豪华,但不张扬;有市民的朴素,但不杂闹;当我走在思南路上,这里总是氤氲着温馨、柔漫,是一条有着淡淡的惆怅,微醉后可以消解愁绪的路径。两边矮矮的西式洋房,

法国梧桐的街树点缀着小街,显得格外的神秘悠然,似乎这条马路跟法国酒那般使人感到浪漫、自然;当我走在文庙路上,我被这里的严肃、谨慎的气氛感染,仿佛回到几千年前的科举时代,决定了许多文人墨客的人生;当我走在吴江路上,就象是走进了伊甸园一样的舒心和惬意,临街铺面、街灯小景,精致小巧让人眼前豁然一亮;当我走在雁荡路上,路面铺设了彩色的路面砖,两侧植有的棕榈树,一条24小时的步行街给都市人的休闲增添色彩。

上海的小马路远远不止这些,这十条小马路折射出上海的方方面面。其实,每条马路都有自己吸引人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喜欢一条马路,也是从他们的特色文化中搜索自己需要的东西。年轻人喜欢逛时尚、流行的街,他们有自己经常光顾的固定的地方,追求新鲜。中年人要举家一起逛有景浏览的街,享受天伦之乐,追求欢心。老年人喜欢去以前自己熟悉的地方,回忆以前逝去的年华,追求记忆。不同人有对于马路不同的想法,每一种想法就诞生了一个对马路的印象,所以一条马路可以有很多很多的角度去看,得到很多很多的结论。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上海的小马路,上海的马路文化,上海的城市标志,上海的城市精神。从自己做起,做个了解上海的上海人,做个热爱上海的可爱的上海人。

1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上海 —— 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10)班 陈水涓

指导教师:潘跃进

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自然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当作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然而一份简历却有些动摇了我的想法。

那天,我找到一本红色的本子,那是爸爸二十多年前的笔记本。忽然翻到一页,上面写着:父亲简历。爸爸的爸爸,就是我爷爷喽。让我仔细研究研究:

原来爷爷是1951年才来上海的,那么说爷爷是算不上地道的上海人。那爸爸呢?爸爸是1954年出生的,应该是生于斯,长于斯了。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我记得我是在4岁时因为身体不好而从杭州到上海的。”爸爸回答道。 原来爸爸也是移民啊,真没想到。那我还算不算地道的上海人呢?

“你还真傻,你想想我们整幢楼有多少操苏北口音的老人?他们也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上海的,你能说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不是上海人吗?这样说的话,整个上海也没多少上海人了。”

是啊,好像我整个班级同学中籍贯是上海的比例也不到20%。一百多年来,上海从一个小镇,到今天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其实都是从外面迁移进来的,这个趋势一直没有断过,而且迁移进来的速度越来越快。正因为如此,汇聚而来的人们在此扎根繁衍,造就了他们的今天,也造就了上海的今天。过去的移民早已成了居民,上海人的概念也随之宽泛了。能说一口流利上海话的是上海人,操着儿化音的“京片子”、有着粗放语调的山东大汉也是上海人。籍贯不是衡量的尺度,更不必计较上一辈的出生地,因为上海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

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地方,这说明上海不仅具有吸纳各方贤才的“海量”,同时,也在改变着这里每一个人的素质。在改变的过程中,上海本身又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我为我是移民上海的后人感到骄傲,为我是上海人感到骄傲!

上海市云台高级中学高三(6)班 唐振杰

上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在与时具进的这个时代,上海有着它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或许你会说,上海有着亚洲第三塔——东方明珠,又有着世界第二厦——金茂大厦,以及包括刚建成的卢浦大桥之列的跨

江大桥和正在试运行的磁悬浮轻轨,的确,它们用自己的形式代表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精神,但作为一个中学生,我更在乎的是它深深的文化氛围,我想,一个城市的真正精神,或许,这些更能代表吧。

2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我的家的民俗风格

璀 璨 的 东 方 之 珠

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三(14)班 傅玉立

乡是有着“东方之珠”美誉的上海。这是一个摇曳多姿的大都市,有着她独特特征和别具一格的迷人魅力。

上海是一个融汇东西方文化以及古今各潮流的城市。她大度,而且善变。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城市面貌到老百姓无日不变的生活娱乐休闲方式,你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

上海都市民俗气魄宏大,活力充沛,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变化快、创新多的特点,表现出了与传统民俗很不相同的个性。这种具有鲜明的时新性和变异性特点的习俗风格,充分地展示了上海人敢于挑战传统,追求现代,崇尚流行,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品位。

我爱上海,我为上海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是上海人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每个上海人所应追求的精神境界;务实果敢,开拓创新,是每个上海人所应追求的奋斗目标。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上海精神,是每个上海人最宝贵的财富!在上海精神的感召和传扬下,上海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上海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上海的儿女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倾黄浦江之水,写不完上海的新气象; 竭百灵鸟之歌喉,唱不完时代的跃进歌!

啊,上海,我的家乡,美丽繁荣的大都市!你的成长,是优秀的民俗文化积淀的结晶;你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时代潮流!

上海市海南中学初一(5)班 李能

曾成功举办过99’财富论坛、2001年APCE会议的上海,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这样一片充满活力,充满无限机遇的热土上,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有信心举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上海人很可爱,正因为有这样可爱的上海人,才使上海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上海人很努力,上海人明白一天不努力,就会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上海人很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改革开放使上海人的胸襟更开阔,他们张开双臂,欢迎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与之一起奋斗。

通过十年的艰苦奋斗,上海的交通有了沧桑巨变,除了用“沧桑巨变”,我们还能找到更确切的形容词吗?如今黄浦江上跨起了六座“彩虹”,江下也先后建起了数条隧道,这使浦东浦西之间的来往更加便利。除此之外,内环和外环高架先后拔地而起,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地下的蛟龙在工人们的“喊叫”下苏醒,两条地铁圆了上海人几十年的地铁梦。万幢高楼在沉睡了百年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浦东这灿烂的明珠,使全世界更了解上海。

我是谁?我是一名可爱的上海人,我要努力学习,为上海作贡献。

3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三(16)班 倪秋霞

世间万物的发展可谓是变幻莫测,曲折离奇,而历史的年轮在不知不觉中让一切的根源埋没在时间的尘埃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仰望万里星空,我们总是感叹生命的降临是如此的伟大与幸运,这不是百无聊赖者的消遣,更不是多愁善感者的感叹,而是出于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眷恋。触摸着那片星空,感受着这个世界,突然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失忆的孩子在无知的海洋里满无目的地寻找着什么,寻找着什么——我是谁?

一个看似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却诠释了所有人心中植于血脉的疑惑,生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挖掘自己家族的历史、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更是充满着奇异的文化芳香。我是谁?解开这个迷团,或许立足于这片祖国这片富饶的土地,那才是生命真正的伟大。

我是倪氏后代,倪,是由“人”字和“郳”字组成的,“倪”和“郳”这两个姓氏根本就是同出一源。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县和峄县,同时都有叫作郳城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郳姓人家的最初发源地。

哦,原来我就是他们的后代,顿然,我似乎清楚了许多我所未知的东西,犹如在瞬间拂去遮满湖面的清屏饱览一眼望川的湖水。从倪氏的历史中,我真的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解开了那个迷团吗?不,仅凭历史,不能代表一切,我不是生活在过去,而是生活在现在。我是倪氏家族的后代,更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拥有理想、充满报负、满腔热情的青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无论过去发生过什么,无论历史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痕,还是永垂不朽的业绩,我只想将历史的足迹藏在自己的心底,怀着那份理智去开拓我们民族的将来。

触摸那片星空,感受这个世界,我的血液里充满了抵挡不住的力量。我找回了记忆,更预见了未来,我不用再迷茫地去寻找什么,因为我比任何时刻都清楚我是谁。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4)班 李瑾

初被问到这个问题,着实难为了我一番。其一,我家祖籍在江苏,其二,我童年时的家在上海的老宅院是石库门,可我的祖辈是什么时候来到上海的呢?这倒也可以值得我深究一下。

据我的奶奶说我家是在上世纪末来到了上海的。他们见证了上海腾飞的过程。上海的石库门中住着85%的移民居民。他们或许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但他们俨然以被上海这方水土所接受,所融化,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中去。

“海纳百川”的“海”字,就暂时借用为“上海”之“海”吧,一语双关。既然这样,我就不用去追究历史,“假如你问我是谁?”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你:“我是上海人。” 我是海纳百川时融入上海的一分子,海纳百川的城市与精神将在我们身上体现、发扬、光大。

4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二(8)班 张明旸

弄堂,一个长存于上海的事物,一个最能反映上海变迁的事物,一个正在渐渐走出历史

舞台的事物。正因为它的逝去,它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宠儿。

我从小生活在弄堂里,深切感受到弄堂对上海人的贴肤之亲,所以对弄堂一直有依恋的感情。弄堂是上海人生活的镜子,折射出一切世态炎凉,不同于外界的时尚,弄堂里的生活是

那么原始、平凡、朴实,离不开的不是香奈儿,也不是范思哲,而是柴米油盐。

走近弄堂,有种走近上海最基层的感觉,它遍布整个大街小巷,它居住着上海为数最多的百姓,而这些百姓才是主体。他们一样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漫步于弄堂,走着潮潮的石板路,抚摸着斑驳的砖瓦中冒出的青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紫丁香的味道,耳畔传来悠悠的评弹声,头顶上的衣物仍在滴水,透过黑漆大门的雕花老虎窗,依稀看见了三十年代穿着蓝衫黑裙的女学生,梳两条辫子,夹一个布包上学;依稀看见了雨巷中撑着油布伞的女子;依稀看见了发黄的老照片中穿着旗袍的祖母;依稀看见了母亲的“三转一响”。它们已深深融入弄堂的砖瓦里,真是“雕栏犹在时过迁”啊。

如果说过去弄堂里演绎的是优雅,是阳春白雪,是烟雨迷蒙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那么现在的弄堂奏响的则是生活的乐章,是街头巷尾中那实实在在的朴素。

弄堂里的童年是快乐的。小孩子年龄都相仿,男孩子弹弹玻璃球,女孩子跳跳橡皮筋,呼朋唤友地在弄堂里疯,弄得满手污泥,直到天黑父母叫了才肯回家,那真是金色的童年了,纯净得透明。弄堂里的女孩们都属于小家碧玉型的,不同于豪门深宅里的太太小姐,大家闺秀,但她们有着极好的亲和力,本来就在各种人中长大,个个鬼灵精怪,贴心贴肺,会玩、会闹,是属于阳光的,因为她们懂得生活。

时间一天天飞逝,弄堂里的年轻人纷纷搬出去了,只剩下老照片里的主人,遥想过往云烟。这是历史的必然,弄堂终要消失的,于是,为了挽留,诞生了新天地,虽有石库门的外型, 有石板路, 有老虎窗,但内涵变了,只空有躯壳, 虽还是弄堂可已没有了原来的味道,它成了现代化汇集中外游人的弄堂,也带有纯商业的酒吧味了。

一轮冷月升起来了,深夜的弄堂熟睡了,一只黑猫跃上了屋期盼着什么??

上海的饮食民俗文化。“食在上海”,绝非虚言。上海的饮食文化在上海民俗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空前活跃的人口流动及由此形成的硕大的饮食消费市场,不仅给京、广、川、扬、潮、闽、苏、杭、鲁、豫、徽、湘等所谓八大菜系十六帮别和风味各异的西洋菜、东洋莱也能在上海滩上安家落户,为上海人的

饮食观念和食俗在频繁交融中形成特色风貌构成了客观条件。上海也是第一个打破了固守本色原味的帮系门户,从原辅材料的择取、调味品的选用直到烹饪工艺的使用,完全不拘定格,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了博采众家之长的“海派口味”。

上海市进华中学高二(1)班 何一业

顶,静静地融在月色中,似乎望着远方在

5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关 于 “茶” 的 调 查 上海市进华中学 邵楠(组长)、魏娜、滕瑛瑛

韦应物有两句诗:“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颇让我们感受到茶的唯美。由此,

我们在暑假踏上了“茶之旅”,还在旅途中领悟到了许多。

一、茶文化

茶的起源。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饮茶制茶最早的国家。3000年前就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发现了野生茶树。四川——古巴蜀国地区可以说是中国茶的摇篮。

茶圣陆羽和《茶经》。陆羽,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因早年受智积大师影响,一直倾心于茶,他以自己的饮茶实践和茶学知识,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

茶的种类。碧螺春、龙井、祁红、乌龙茶、大红袍、茉莉花茶等。

茶的功效。茶能调节心志,更能保持健康。经医学鉴定,饮茶能够降低血压和血液中的胆固醇,稳定血糖,防止蛀牙,还能抑癌物质,延缓衰老。

二、茶馆

茶馆的摆设。有的馆内设秋千,顾客可以边荡秋千边品茶,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有的则在位置下面铺满石子沙砾,脚踩在上面时有轻快的翠响,如同坐在沙滩上面;有的则在馆内放置大量盆景绿化,给人凉快的心境,仿佛荡漾在大自然的情怀中。

茶馆的分布茶馆的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居民居住区附近;人口较多的区县;商业区;公园、图书馆、书店等地。

喝茶人的年龄与其选择的茶。喝茶人的年龄在25-60之间。25-35岁的人大多喝绿茶、红茶;35-40、55-60人则品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风味茶馆发展迅速,这里已成为人们休闲、养身、交友和互相交流文化等不可缺场所。

古老的国度有着她博大精深,渊远历程,增添了她的文化底蕴,更是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气息;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和茶文化,把这一切化在诗中与你一同分享:

丝丝缕缕由茶所得, 坦坦荡荡为心之得, 渺渺茫茫不俗于世, 潇潇洒洒取之于族。

6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一(10)班 潘姝洁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在我弄堂老家的米缸上,爷爷用楷书写了一个“满”。黄金藤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映在斑驳的砖墙上,铺着桦木的屋内还弥漫着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象。

老街坊、小弄堂、老唱盘、旧皮箱是属于那个时代白墙黑瓦的,消失的旧时光给人淡淡的忧伤。迎着黄浦江边带江味儿的微风,心情得到一丝的舒缓,一丝的宁静。脑中上海的弄堂文化一掠而过:邻里间互相关爱,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是如此这般的亲切。人们犹如一家人那般,坐在一起纳凉消暑,说故事、聊

家常。弄堂的感觉是那么的熟悉、温柔,伴着怀旧的音律,略带一丝浪漫和温馨。

今天走在外白渡桥上,抬头朝江的那边望去,在太阳的照耀、映衬下,江对岸的高楼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一派富丽堂皇、雍容华贵。众高楼、大厦的金属“外衣”极富现代感,简单明快的设计充分表现了上海的年轻、充满朝气,可谓一幅车水马龙、繁华无比的画面。不禁回忆起曾有人说过,“上海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两种城市基调的地方。浦西透着浓郁的怀旧的气息,而浦东却走在时代的浪尖----生机勃勃、日新月异。”

我的“维也纳”爸爸

上海市海南中学九(1)班 徐 昊

我的爸爸是半个“维也纳”。他很爱唱歌,没事便放声高唱。他又是个房管所长,常吹嘘他那“凝固的音乐”。音乐是他的国度的主体,所以维也纳非他莫属了。为什么是半个呢?要知道他只唱以前解放区流行的什么《送郎当红军》之类的民歌,而对现在流行的歌曲一律“嗤之以鼻”。每当我在家里哼起最新流行歌曲时,他便说:“什么味儿?洋不洋,土不土,难听死了!你听我唱一唱??”听听这是什么话,可他还真一本正经地唱起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我一怒之下送了他“半个维也纳”的称号,因为这个国度缺少流行歌曲。

不过我对“半个维也纳”这国度多少有一点儿崇拜。“国君”爸爸对每一件事都是一丝不苟。看着他精绘细描出的一张张设计图,我羡慕极了,妈妈说此时我像爸爸的忠实信徒,说我是“崇洋奴”。反正我自认绘画水平有限,当然要学先进、引进“外国技术”啦。

“维也纳”有时是个不夜国,为了尽快完成一项设计,爸爸在灯下可以坐到深夜,第二天一早,那双通红的眼睛里却流露出无限的欣慰。

上 海 是 座 美 丽 的 城 市

上海市海滨二中初二(7)班 郭经

几个世纪以来上海都只是一个小渔村,直到13世纪才发展成为城镇。在上海的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样东西被保留下来,并永远留在上海人的心中,挥之不去。现在不光上海人,外地人,乃至外国人都对上海的这样宝贝“垂涎欲滴”,那就是我们上海的特产。古往今来,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的特产,但上海的特产无论是吃,穿,用都有其无与伦比的特色,那是一座古老城市在大火中重生后留下的财富。

7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对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而言,上海的特色是一道令上海人自豪过骄傲过的风景线,但是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她也会离我们远去。 上 海,我 为 你 骄 傲 上海市保德中学初一(5)班 严小芸 我是谁?我是一个闸北人!

我为我是一个闸北人而感到骄傲。曾经在闸北的土地上,闸北人民为抵制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大力兴

办民族工商业,闸北民众在全市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与殖民主义势力进行斗争。闸北是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是上海的秘密办公处;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闸北召开??我不仅为闸北这片土地上所发生过的轰轰烈烈、爱国爱民的事迹感到骄傲。还为现在的闸北感到骄傲,因为现在闸北的不夜城是上海胸前的蓝宝石,天目路是上海身上一条飘动的彩带,高架是上海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闸北的教育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都进入了上海市的先进行列??

我是谁?我是一个上海人!

上海是一座科技先进,经济发达,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爱上海,因为上海有许多颜色。

金色——上海每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就如阳光般,给上海抹上金色,上海金碧辉煌;茶色——上海的茶文化艺术节总是散发出一股清香的茶味儿,让人心旷神怡;白色——第一印象是干净、舒爽,上海就是这样一尘不染的白;绿色——绿绿的树,绿绿的草,一片绿色的海洋;红色——上海人民的热情犹如红色,永远那样艳,那样经久不衰。

我是谁?这个问题,只是说说的吗?不,应该深思。因为我是一个新闸北人,新上海人,更是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儿女。我为我是一个上海人而骄傲。

我是“普通一兵”的后代

上海市进华中学高二(1)班 张玉萍

这间房间堆积的是爷爷以前的东西,自从爷爷死后,就一直没有人再打开过。房间里只有一个中古式的书架与一只在当时来说算值钱的皮箱,墙上还挂着一面虽积满灰尘但毫无破损的党旗。书架上的书早已泛黄,但标题仍能令人振奋,都是当时抗战时所出版的书。打开皮箱,一本厚厚的本子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本本子的封面很普通,但唯一使我震撼的是上面沾着已经发黑的血迹,好奇心促使我打开了它??

“一?二八事变”后,18岁的爷爷不顾父母的反对,投身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爷爷谢谢您!我是您的孙女,我是一名誓死保卫上海,保卫祖国的战士的后代,我会牢记历史,牢记自己的责任——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为家乡,为祖国尽力。

8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上海市民立中学(西部)初三(5)班 王亦簃

上海,有一条掩映在半个多世纪的法国梧桐下、流露着从容和高雅感觉

的——南京西路。我,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就出生在这条路的中段——南京西路1025弄(静安别墅)。

这是一条老式弄堂。红砖红瓦、坑洼老路,一切都显得那么普通、那么平淡。或许从那铁迹斑斑的黑漆大门、油漆斑驳的木百叶窗、雕刻精美却不停脱落着的水泥屋顶上,还可以觉察到——它那独有的历史底蕴,还可以感受到——当初的辉煌与荣耀!

自从我记事起,我家的那扇老门便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时侯天空不作美,掉起“眼泪”,这老门便会像花草一样,大口大口地吸着从天上掉下来的液体,以至于最后,因为“肚子”太胀而不能打开。这时,你就得狠狠地踹它两脚,然后猛地往回一拉,它才会“屈服”,乖乖地敞开“心怀”。

可是有时,我也觉得挺心痛的,这扇老门好歹也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不容易啊!当它最初被安在这里的时候,又想到过这些吗?单单我吧,就与它度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其中很多的开心、痛苦、辛酸,不正如同那雨水一样,蕴藏在木门宽大的“心扉”之中?

路两旁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仅存下来的,便是这条记录着我一部分童年时光的小弄堂。夜晚,从高楼上照射下来的灯光有些耀眼。坐在中信泰富麦当劳餐厅的中庭里,仰头注视着对面恒隆广场那高耸入云的顶部,我不禁感叹起来??

呵,随着时间的变迁,“人物皆非”。市中心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正吞噙着传统的红砖青瓦;肯得基、麦当劳的西式快餐也让我渐渐忘记了本土的大饼、油条。人们为了追求新的东西,总喜欢把旧的毁掉。就这样,我们不禁毁掉了脑中许多曾经熟悉的东西、也毁掉了城市中众多的文化名胜,真是十分可惜啊!

面对着桌上的“巨无霸”套餐,我没有动手。因为对于记忆中那扇斑驳的大门,我始终不能忘却!我在寻觅的——不仅仅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与那一份天真可爱;更是几百年来我们这座城市所传承的伟大精神。

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一(2)班 徐雯婷

申窑出生的瓷取材于泥,柔软,可塑,正如上海人的性格,朴实而温柔;申窑出生的瓷注定要经历烈火的洗礼,出炉的陶有如上海人的精神,刚毅、坚强;申窑需要上彩,融合了大自然的一切色泽,纯中有杂,杂的多了反而见纯,于是这便像上海人的气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申窑的各异形态更像上海人个性,激情而奔放?申窑,注定要成为上海的标志。

对上海的感情,也许完全系于申窑;当上海的画家将自己的梦想描绘在申窑上时,申窑已成为了上海人的心情。

申窑的瓷不同于景德镇瓷原因之一便在于申窑的活力。于是上海永远充满了时尚的气息,是一个集刚柔、坚毅、宽容、诚信于一身的城市、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国际化大都市。

9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我的故乡 嘉定是一个历等灿烂辉煌的历 上海市嘉定李园中学高一(7)班 汤静花 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她是我的故乡。她有着独具一格的文风、人景、景风史,这些风气不会因时间而淡化,而是会越来越浓。 嘉定,文风昌盛,人文荟萃,素有“教化嘉定”的美誉。先人造就了嘉定丰厚的人文环境。上海现存的五座古典园林,嘉定就有两座,即秋霞圃和古猗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给人以闹中取静的舒适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嘉定坐落着一座有“吴中第一”美誉的孔庙。嘉定人的心中充满着爱,这是一种对生活对他人的无私热忱的爱。我自豪,因为我也是嘉定人,是几百万嘉定人中的一个。

现在的嘉定,汇集了国际汽车城、高科技工业园区以及各种大中小型企业。它们推动着嘉定经济发展。嘉定将会是一个众才云集的现代化城区。

我对嘉定更热爱了,在知书达理,刚毅顽强,仁厚而且具有丰富知识的嘉定人的共同努力下,嘉定一定会更繁荣。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高二(7)班 黄众华

在民俗文化方面我想向大家简单介绍上海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据资料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昆曲就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剧种,而它的发源地就在邻近上海的昆山。到了晚清上海剧坛逐渐由昆剧一统天下转向众剧纷呈的多元化格局,有着不同籍贯,不同方言的居民扎根上海滩为各方戏剧的引进开辟了道路,于是那时的上海街头就能听到除了昆剧外的南下的京剧、徽剧、山陕梆子、绍兴乱弹、广东粤剧和本地的花鼓戏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在上海舞台聚集了南北不同剧种的名角及其传统精粹剧目,使上海逐渐取代苏州成为全国性戏曲演出中心。其实上海本地并没有悠久的戏曲历史和传统,上海的戏曲活动是随着近代都市化过程的发展而非常迅速地丰富和繁荣起来。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各地人们不同的文化和娱乐习惯,从而使得各种戏曲在上海都有其基本的观众,有其生存的空间。

说了这么多,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上海的文化发展所走过的一条必经之路吧。对,那就是取百家之长,集大众之精华。回看现在,展望将来,阿拉上海要实现跻身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就要继续保持、发扬并提倡这种海纳百川的精神,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或许这就是上海的城市精神所在吧!

上海市宝山区江湾中心小学三(4)班 欧阳文真

我姓欧阳,名文真。因为姓复姓的人不多,所以我很容易被人家记住。我很喜欢我的姓。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百姓祖宗图典》。我很好奇,里面会不会有“欧阳”呢?打开一看,真的有哦。书上是这么写的:古代有一座欧余山,山南边向阳,人们就叫它欧阳。那地方就在现在的浙江吴兴县,古代

10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是越国的地盘。后来楚国并掉了越国。越王的儿子叫“蹄”(好怪的名字),楚国在欧阳封赐他,人们叫他欧阳亭侯。于是他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形成了“欧阳”这个姓。

我想,姓“欧阳”的名人一定会有很多很多。我为自己姓“欧阳”而骄傲。我可当不了什么名人,也不一定能发扬光大“欧阳”这个姓。但是我能做到不干坏事,不当坏人,不去辱没“欧阳”这个姓。

我们每个人继承了一个姓,都是龙的子孙,都应该为自己的姓氏骄傲!

上海市黄浦区应昌期围棋学校七(1)班 张阳洋

今天,天气就像个大火炉,在家呆不在出门照凉快。顶着酷日我进了上海书城。书城里跟外面比起来可算是冰霍二重天,真凉快!我左看,右看,突然看到一本叫“张家界”的书就把它抽了出来,早听说张家界是山峻水秀的风景胜地,可为什么会跟我同姓?带着好奇心我开始翻阅,据记载:汉朝开国功臣张良,晚年为了躲避吕后的迫害,躲进了这里。一直到他死后吕后才探查到。于是她派人去挖坟。可奇怪是一夜间竟冒出许多张良墓,弄得吕后不知所措,只得作罢。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张良,就把他的隐居地改名为“张家界”。张良的后人,越过长江在江南定居下来,以后江南张姓多起来。莫非我是张良之后?叫人想入非非。

合上书本,我脑海里激起千层浪。众多姓张和数不清得异姓风流人物向我走来,他们的目光殷殷,似在向我说话。我懂他们说什么,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古老的华夏文化。四大发明、大运河、这些都遇他们智慧的结晶,其中有我们张姓人的一份子。原子弹、航天器、地铁等这一切是中华人民智慧当代的延续发展,这当然有我们张姓人的参与。作为张姓,中华民族的后继者,将来我可能是文学家:用笔歌颂中华民族的美德,鞭挞丑恶的社会现象,可能是科学家,超越前人使中国永远列于世界前列。可能是教师:身传言表,培养优秀的一代。光想不练不是好把式,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

捧着书走出书城,走在灼热的夕阳下,我感觉就像接过了接力棒在奔跑。

我是一个爱幻想的女孩。 小时侯,我看见妈妈在时、委屈时,与它尽情地畅谈;我还想发明一种多功洗衣服,豆大的汗珠从妈妈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我就幻想着发明一种洗衣剂,只要把它喷洒在脏衣服上,衣服干净如新,还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上小学了,有一次,我到外婆家去做客,看着外婆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想:如果能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且饭菜都会自动洗净,烧好,那就省力多了。

我的幻想可多着呢:想造一座五彩绚丽的别墅,里面设施齐全,且是免费的;想培养一只懂人心情、会与人交流的小鸟,生气时、烦恼时、快乐时、后悔

能笔,按1号键,就是铅笔,2号键是圆珠笔,3号键是钢笔,4号键是橡皮,而5号键呢,理所当然地就是修正液了。

瞧,这就是我。有人说过,一个人要嘲笑自己的过去,那就成熟了。我百思不解,为什么要笑自己的过去?相反,我要珍惜它,因为它是我富有幻想的、天真的童年的真实写照。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师范附小四(7)班 郁天宜

11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上海市尚文中学 周捷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然也存在了上千年的民族文化。我从九百多年前出生,当时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而今我已成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以及金融贸易中心,并且,我已经成了世界四大城市之一呢!嘿嘿,知道我是谁了吧!不错,我就是中国最大港口城市——上海。

我有许多可爱又美丽的孩子,这不,让我来介绍其中的四位吧!

最纯朴的孩子——豫园。他可算是一位比较古老的孩子了。他是明嘉靖三十八年时出生的。他疏密得当,真给人以一种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感觉,绝对富有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人们把他誉为“奇秀甲于江南”。

最美丽的孩子——外滩。她创建于清道光六年。虽说那时她几乎被外国侵略者占领。外滩的建筑风格也是全欧美式的。但是建筑她的人还是那时的中国劳动人民啊!

最高大的孪生兄弟孩子——“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 。他们才七岁,哥哥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48米,金茂大厦这个弟弟也身高400多米,哇噻,真可以“伸手摘星月”了。您别瞧,当时工程师与工人们建造他俩的时候,我还真吓死了。当他们把兄弟俩造高到350米时,我怕他们会承受不了。我可不愿他们夭折。所以我让建筑工人们可以封顶了。可他们个个信心十足,硬是把哥俩造出个魄力的身材。

好了,朋友,你难道不为我拥有这么多优秀的孩子而感到骄傲吗?不要羡慕我,相信你自己吧!因为我也是中国的孩子,中国可是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哟,她拥有的十三亿人口都将是创造我们的可爱的劳动人民。正是有了他们的智慧与辛勤的汗水才使我们变得更美丽,更强大!

从小,我就知道,我家上上一代有个社会知名人士,对他的故事给我一直充满好奇,近期家人正在筹备他老人家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趁此机会,我了解到了相当一部分关于他的故事:他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开拓者、电影创业的先行者、戏曲艺术的革新者。他的名字可能只为我的上一代人所熟悉,但他的作品仍然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我的太外公——应云卫。在他的一生中执导了无数优秀电影话剧和戏曲,《怒吼吧!中国》、《桃李劫》、《八百壮士》等影片激励了整整一代人为了祖国奋勇抗击外来入侵的帝国主义者,也激发了一代代后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追求名

利,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勤奋工作,直到在“文革”中惨死。他的精神是我家的传家之宝。

今日的上海,是全体上海人辛勤劳动的结晶,明日的上海,还要依靠大家努力去创造。我想“善良勤奋,默默无闻”应该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抗非时期白衣天使们的奉献,查文红,肖玉泉等典型代表,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多一点这种精神,就会增加无数个具备这种素质的市民,就能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战胜城市发展中的一个个困难,创造一个个美丽的奇迹,使上海这颗东方明珠更加光彩夺目,在浦江之畔永放光华。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高二A班 祝伊波

12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上海市洛川学校 姜骏

小时侯,我家住在一间很小很小的房子,每到下雨天,整个屋子可真是水漫金山了,地板上都是湿漉漉的,豆大的雨滴十分顽皮地向

窗缝中奋力的挤进来,真是惟恐我家不乱。他们的心愿达成了,全家人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夏夜转眼又到了,由于住在顶层,捣蛋的阳光拼着命的向里钻,一时间整个屋子像蒸笼一般热得家人直喘气,满身的汗水顿时如同洪水般汹涌而下,落汤鸡再所难免,蚊蝇这时也来趁火打劫,原本安宁的夏夜被他们搅得鸡犬

不宁,真是又痒又烦,这而翁翁翁,那而翁翁翁。嗨!一顿美梦又泡汤了,只有那无休无止的喧闹。

几年后,我们家搬入了老式公房,原先的问题已迎刃而解,可新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地方是公用地,不免有些苛苛碰碰的,从此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的战斗正式拉开序幕。我的美梦才开始就又泡汤了。

终于有一天,们家搬入一间二室二厅的大房子,从此只有那灿烂的微笑常挂脸旁,处处花香仿若人间仙镜,还有那道不尽的蝴蝶在花园里偏偏起舞。我的美梦成真了!

我是谁的故事还不断延续着??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二(13)班 计晓园

静坐在家中,细细品味着一杯香茗,欣赏着江南丝竹那悠扬的曲调,真是给城市中的人们送来了一份少有的清闲。丝竹声声??你会想到什么呢?是水乡古镇的古朴风韵,还是那游船上江南女子演奏时的优美画卷。

我从小就是一个“琴童”,学琵琶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就在这十几年中,我一直与中国的民族音乐相伴,当然也少不了对江南丝竹的了解。而现在有许多的年轻人只沉迷于流行音乐,却排斥着我们的民俗音乐,认为这是不时尚的。这实在是令人担忧。担忧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会慢慢地离开我们的生活,就此消失,而只能成为历史书上的一笔。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就在前年的时候,我也加入了我老师的江南丝竹乐队。这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江南丝竹。而乐队中大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虽然年纪很大了,却在这音乐中找到了年轻人的活力。他们早在解放前就开始了与江南丝竹的“亲密接触”,直至现在还是乐此不疲。他们还说,他们这一生都将会与这声声丝竹相伴。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他们倾注了更大的希望。我想我也会像老师一样,将这种上海的民俗文化继续发扬。

读着如此的诗篇,闻着茶香阵阵,当然还是少不了丝竹声声??

13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从上海弄堂看上海人”考察报告

上海进华中学高三(2)班

考察小组成员:翁秉祚、梅毅勐、袁翔、刘胡寅、周方俊、杨圣保、朱杰、陈寅吉、沙赟吉、汪臻生 考察对象:上海弄堂 考察目的:了解上海人

考察地点:上海老城区;考察方式:实地考察 考察报告:

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了,灯亮起来的时候,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

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它们有时是那样,有时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其实它们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它们千人千面而又万众一心。那种石库弄堂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传,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颇有几分“庭院深深”的惆怅。不反在空间,它也在人们心中筑起了一道屏障,这或许也是上海人不轻易与别人成为朋友的缘故。他们和陌生人接触时,甚至会很冷淡,至少是“敬鬼神而泣之”。彬彬有礼,客客气气的后面,是可以感觉到的警惕和疏远。所以同上海人成为朋友并不容易,但一旦成为朋友,就相当可靠,恰似石库们一样牢不可破。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种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的。积着油垢的房后窗,是专供老妈子一里一外扯闲篇的,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着书包上学堂,和男生幽会的,前边大门虽不常开,开了就是大事情,是专为贵客走动的。总之上海人的生活是缺乏诗意的,他们的生活是世俗、实在、精打细算和稳扎稳打的,是埋头做生计和精心过日子的。他们生活在一个职员和市民的社会里,一切都是裸露直白和谨小慎微的。他们直统统地问人家“侬几岁”,也赤裸裸地用“合算不合算”来表示他们的选择。当他们斥责别人是“外地人”或“乡下人”时,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贫穷和乡气的蔑视。他们把交朋友叫做“轧朋友”,把不负责叫做“拆烂污”,把看重外表叫做“吃卖相”,把假冒伪劣叫做“开大兴“。世俗气十足一点也不高雅。理性精神是上海人生活的主旋律。

上海人的这种理性无疑是一种“实用理性”,它是基于实用价值并为实用服务的。这就使上海人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但,如果把所有事物和关系都泛实用化,则理性也会变成算计。这也正是上海人颇受非议之处。

作为“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群体”的上海人,往往那北方人作为参照系进行自我反思和观照。陈旭麓把海派文化的特点归纳为开新和灵活多样;余秋雨把上海文明概括为三点:建筑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宽容并存,对实际效益的精明估算,发端于国际交往历史的开放型文化追求。如精明而不高明,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没有统领全局的强悍等等。但它的长处和不足往往相伴共生,正如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常常是一回事,但我们还是希望新时代的上海人比起他们的前辈能更大气、更超逸、更有一种“烫人的力量”和“浩荡的勃发”。

14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后非典时期”上海人的卫生习惯调查报告

上海市共和中学原高一(7)班 组长:张增 组员:徐晶

“非典”已经悄然离开,在“非典”的日子里,绝大多数上海人,或自觉或被动地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现在的上海人卫生习惯究竟如何?让我们探究一番。

为了全面了解上海人的卫生习惯,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以下是调查结果: 问题一: 您在本市是否看到别人随地大小便?

是 1% 否 99% 问题二:您在本市是否看到别人随地吐痰?

是 2% 否 98% 问题三:您在本市是否看到别人随地乱扔垃圾?

是 87.00% 否 13.00% 小结:由上3个调查可初见上海人对于比较明显有细菌传染的途径,如:痰、排泄物等比较了解,也关注起来,并且改善了。但是由于垃圾时时都会产生,各色各样的垃圾都有,有些并不会直接传播细菌,没有直接威胁,所以上海人对它们的警觉就低了,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的上海人,要做好一个上海人,就更加要对各方面卫生习惯进行改善,特别是不起眼的地方,更加要注意。

经过“非典”的考验,上海的卫生习惯有明显改善。体现了上海城市精神。大多数市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争做“可爱的上海人”的表现比较好。

炎炎夏日挡不住上海人对文化的追求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 朱雯雯 李旻晓 张菁菁 陈思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已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焦点,早在今年年初,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中都不约而同的刮起了“人人争做可爱的上海人”的暖风。人们都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将这项倡议逐渐推向高潮。然而,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是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集各地的文化于一身。我们上海人也利用这空间,开展各式各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大早来到人民广场,迎接我们的就是老妈妈们的舞蹈表演。广场的空地早已是她们最漂亮的舞台,伴随着不刺眼的晨光和小草地送来的清新空气,老妈妈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板有眼的跳着舞,虽然和专业的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吸引了不少过路人的目光。据说,这群老妈妈们到这儿来跳舞已经成习惯。这样,不仅每天早上可以锻炼身体,也证明了在上海,朝气蓬勃的不仅仅只是年轻人啊!

人民广场的和平鸽早就闻名上海了,当然利用假期,不少上海人来到广场亲近自然。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来和平鸽都是圈养在草坪中,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素质不断提高和对自然更向往的热情,使那些和平鸽飞出草坪的栏杆,在广场上和游客们一起“散步”了,或是停留在你的身旁栖息,享用你手中的美食时。难怪会有外宾说:“当看见上海人喜欢和自然贴的那么近的时候,我觉得上海人真的很可爱。”

15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陈传琳 上海市兴业中学 周 捷 上海市尚文中学 严小芸 上海市保德中学 王亦簃 上海市民立中学 张玉萍 上海市进华中学 唐振杰 上海市云台高级中学 何一业 上海市进华中学 祝伊波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徐雯婷 上海市南汇中学 姜骏 上海市洛川学校 汤静花 上海市李园中学 李 瑾 上海市向明中学 徐 昊 上海市海南中学 潘姝洁 上海市向明中学 郭 经 上海市海滨二中 黄众华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张 玫 上海市淞南八村147号401室

三等奖

钱晨炜 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 徐玲玲 上海市嘉定区娄塘中心校 巢莹 上海市嘉定区娄塘中心校

傅佳丽 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 翟宝桦 上海市宝山区江湾中心小学 张阳洋 上海市黄浦区应昌期围棋学校 管佳敏 上海市洵阳中学 冯亚玲 上海市海南中学 桑瑜 上海市海南中学

张涌 上海市海南中学 傅文莉 上海市海南中学

姜骏 上海市洛川学校 傅艺蔚 上海市洛川学校

季蓓沁 上海市长江二中 孔确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柯莹靖 上海市尚文中学

苏显佳 上海市宜川中学 陆雯晶 上海市进华中学 潘晓君 上海市李园中学 郑 华 上海市泗塘中学 傅亮 上海市向明中学 王雨暮 上海市向明中学

高睿静 上海市兴业中学 俞梅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孔卉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高三(1)班

“养成卫生好习惯”儿歌、格言征集获奖名单

一等奖

朱诗杰 上海市闵行区明强小学 高 远 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朱玮玮 上海市嘉定苏民学校 杨 琪 上海市向明中学

二等奖

姜润达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 顾晨欣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 郁天宜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小 陈燮君 上海市市西高级中学

鲍 婧 上海市明珠中学

林佳婧 上海市云台中学

程泉/吴逸晟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三等奖

施 麟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 张佳俊 上海市运光第二中学 唐逸清 上海市宝山罗店中心校 潘 虹 上海市第六十二中学 沈逸安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朱 怡 上海市第六十二中学 郑 健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陈 忻 上海市向明中学 吴美羚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陈诗浩 上海市向明中学 吴佳羚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丁欣兰 上海市向明中学 谢艺琳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沈丽丽 上海市南汇中学 许丽娜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沈丽燕 上海市南汇中学 孙浏璐 上海市延河中学 谈丽丽 上海市南汇中学

21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王肖倩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郁 鸯 上海市云台中学 钱晶晶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吴夕源 上海市浦东大道2641弄8号601室 顾维袆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王嘉昳 上海市泗塘五村5号601室

“我爱上海”考察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

卢雨菁 上海市向明中学

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三(7)班

二等奖

徐小晶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小 徐晶/张增譞 上海市共和中学

邱凤等 上海市外冈中学

施 倩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 范丽嘉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 周之帆 上海市进华中学

范高洁 上海市进华中学 王铭章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中学

翁秉祚等 上海市进华中学

李雯雯等 上海市师大一附中团委

三等奖

徐梦君 上海市求真中学

浦怡雯 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上海市嘉定黄渡中心校四(2)中队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高二(8)班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10)班

“上海城市知多少”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张旻晗 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 陈欣越 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 段梦云 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第二小学 贾梦倩 上海市嘉定区疁诚实验学校 钱小敏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 胡 茵 上海市江桥中学 崔兴东 上海市培明中学 王碧云 上海市长青学校 余彦康 上海市文建中学 郁佳敏 上海市海南中学

林俊斌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中学 周 倩 上海市长江第二中学 彭 静 上海市向明中学 王佳颖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吴 迪 上海市永兴高级中学 徐 邈 上海市北虹中学 陶玉玲 上海市溧阳学校 张翊君 上海市虹口实验中学 左 晶 上海市鲁迅中学

徐欣璐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

二等奖

张佳玲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小学 陆逸舟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 俞琦博 上海市静安区凤阳路小学 郭旷昊 上海市向明中学 周 杨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车一闻 上海市培明中学

徐瑛婷 上海市永兴高级中学 王晴雯 上海市江桥中学

黄 芸 上海市北虹中学 潘 伟 上海市北虹中学 孙 烨 上海市长青学校 王倩雯 上海市长青学校 徐莉莉 上海市文建中学 袁崇菜 上海市文建中学 赵卓群 上海市溧阳学校 江芝婧 上海市溧阳学校

22

我爱上海——“文化乐旅”征文节选

韩 晋 上海市北郊中学 徐 婷 上海市鲁迅中学 祝佳媛 上海市南湖一分校 李安琪 上海市虹口区实验中学 毛珺婷 上海市金沙中学 王俣倩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 王 悦 上海市海南中学 吴家韵 上海市海南中学 徐 超 上海市启良中学

董佳倩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心校 胡 臣 上海市嘉定区疁诚实验学校 余蕴璐 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 王晓燕 上海市嘉定二中

邵丽芸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中学 杨鞠巍 上海市杨思中学 马梦诗 上海市清流中学

季维凡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 朱骏宁 上海市理想中学 周 平 上海市长江二中 陆 玮 上海市海滨二中 周晓芸 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 归志萍 上海市南翔中学 沈伊莉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心小学 顾珊珊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心校 王逸雯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心校 张丽君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 张品彦 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 毛怡玲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心小学 闫思瑾 上海市静安区凤阳路小学 葛树利 上海市多伦路第二小学 陈佳玲 上海市浦东新区定水路小学 陶浩锋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镇中心小学魏欣艺 上海市向明中学 王 琛 上海市兴业中学

刘海波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陈 意 上海市培明中学 英晓娟 上海市北虹中学 余美芳 上海市北虹中学 王 虹 上海市文建中学 高 蕾 上海市文建中学 谢云海 上海市溧阳学校 蒋一鸣 上海市鲁迅中学 俞瑞君 上海市鲁迅中学 冯 琪 上海市南湖一分校 忻琳虹 上海市长青学校 王小伟 上海市长青学校 马颖婕 上海市金沙中学 陆 毅 上海市海南中学 陈希宇 上海市海南中学 吴晓倩 上海市启良中学 沈健 上海市启良中学

范秉卿陶俊池 三等奖

张天琳陈 琳王慧娇张冰逸黄丽珠陆丽俊王浩骏张 毅王 辰万雅婷竺俊杰陈 艳过 筠杨一鸣潘佳俊季 佳许苏清陶 晨刘青霞朱小岑杨 扬于珺哲徐 冰周宇晨吴怡芳王雅萍林文娴刘程骅孙真真23

上海市东风中学 上海市和田中学

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 上海市南翔中学

上海市嘉定区疁诚实验学校 上海市黄渡中学

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中学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中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 上海市杨思中学 上海市杨思中学 上海市清流中学 上海市清流中学 上海市理想中学 上海市理想中学

上海市南汇区下沙学校 上海市长江二中 上海市海滨二中 上海市海滨二中 上海市明珠中学 上海市进华中学

上海市静安区实验学校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上海市爱国学校 上海市东风中学 上海市东风中学 上海市和田中学 上海市和田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w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