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孤独之旅》--徐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10: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主备人: 徐翠 教学目标 设计建议 1、 熟记小说三要素,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历程,把握课文主题。 2、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着重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了联系实际,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 教学方法 自读 讨论 感悟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 导入 鲁滨逊第四次出海,没想到他们的船只遇难,他的同伴都淹死了,只有他幸存下来,流落到一个荒岛上。这时候的荒岛可以说是没有人烟,一穷二白,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鲁滨逊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在孤独中绝望。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粉做面包……通过他辛勤的劳动,生活所需的物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加起来.借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战胜自我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经过28年的艰苦努力,在荒芜人烟的荒岛上创造了自己的王国。 同学们,鲁滨逊孤独逆境中成为了强者,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一位小小少年历尽艰难逐渐成长的故事! 二、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2004年被推选为“国际安徒生奖”候选人! 2.背景介绍 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在文中勾画主要信息。 2.检查字词 掺杂 撅断 厚实 嬉闹 歇斯底里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小说三要素概括文章的内容。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四.探究人物形象 提示: 出发时: 第5段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第21段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第28.29段 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 第33段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 第48段 坚强 2、那杜小康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五.欣赏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的语句,体会他们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1).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2).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有关鸭群的描写: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 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着”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 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由他和夫妻精心照料而长大如此肥硕的鸭子”。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的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成长,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

(4)有关芦苇荡的描写:

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5)有关风雨的描写:

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6)还有其它对人物烘托的描写:

a.绵长的河水(小康的惆怅) 辛酸的泪水(成长的见证) 通红的血水(成长的代价)

水为全文铺设了感伤的基调,烘托了小康内心孤独感的深重 b.永恒的水声、偶然的几声鸭叫,越发显现出周围的寂静与空旷,越发突出小康内心的恐惧牛叫或狗吠则是他对家的期待哭声是所受的委屈与孤独的宣泄

c. 月亮等这些环境描写,烘托出杜小康找到鸭后的欢快心情和感受自己突然长大后的欣慰。

(总结: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文章孤独的氛围,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六.研读文题,理解主题

1.学生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体现“孤独”的词句读出孤独感,并思考问题:杜小康的孤独感来自于哪些方面?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3)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4)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1.文题中孤独的含义 背井离乡、别离母亲与伙伴的情感孤独 空旷浩茫的环境孤独 面临当下和未来的生存孤独 灵魂寂寞的孤独 2.文题中“旅”的含义 请你给文章换个题目吧 以 _________之旅 的形式 情感之旅、生存之旅、成长之旅、梦之旅、希望之旅、心灵之旅、心路历程等。 3.文题概括了全文内容,指杜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芜人烟的地方去放鸭,到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同龄人——杜小康。 4.揭示主旨: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七.反思感悟 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逆境、挫折有了怎样的新的认识? 八、小结 年轻的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成长岁月里的坎坎坷坷,感谢孤独,享受孤独。 因为被懂得领悟孤独的人,就会体味人生中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景致。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九、作业布置: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篇文章,注意要说心里话,要有一定的环境描写哦。 十、板书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鸭群 环境:芦荡-----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 风雨 个案总结

寂寞是无助,当寂寞时,整个方向都已丧失 寂寞是彷徨,当寂寞时,脚下的步子不知道该往哪放 寂寞是失落,当寂寞时,整个人都已飘落 寂寞是哀愁,当寂寞时...

被懂得领悟孤独的人,就会体味人生中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景致。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20、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4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