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领导力_李锡炎

更新时间:2023-08-07 23: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领导力

●李锡炎

科学发展领导力,是领导力与科学发展的直接结合,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它是把领导力置入科学发展观的坐标体系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领导力思想的有益养分,把科学发展观的领导理论原则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实践结合起来,实行领导力与科学发展的直接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领导力理论的发展创新,在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实践中,实现领导力理论的一次新飞跃。

一、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三大理论基石

科学发展领导力不仅借鉴和吸纳了国内外领导力理论的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灵魂。具体来说,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理论,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三大理论基石。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方向指针科学发展领导力作为一种矢量,必须保证方向的正确性。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科学发展领导力设定了方向和重要坐标。

首先,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发展领导力指明了方向,解决了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定位问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实践中,领导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也就是科学发展领导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问题。这些带有方位性、根本性的问题,只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寻找出正确的答案,按科学发展观的定向定位。在科学发展领导力的理论链条上,科学发展是领导行为的统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领导行为的目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领导力的标尺,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领导行为的均衡与协调艺术。

其次,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发展领导力确定了主题、明确了目标。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发展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当代中国的各级领导者带领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当今中国最伟大的领导实践。科学发展领导力为当今中国这一领导实践服务,既是长期主题,又是当务之急。这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生

存之本、发展之力。

再次,科学发展观规定了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价值取向,以群众满意、为民造福作为科学发展领导力的根本价值标准。根据科学发展观设定的价值标准坐标,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相结合,实现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最大化,争取最佳幸福值。所以,科学发展领导力,是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既造福当代又造福后代的一种领导力。

(二)和谐论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灵魂

科学发展领导力需要领导者用一种更加平等、均衡、和谐,更加富有协调力和创造力的境界来认识和把握领导过程和领导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和谐、均衡、协调是贯穿领导全过程中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思维,是正确把握领导过程的一切领导关系、提升领导力的指南。可以说,和谐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灵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重要理论基石。

首先,领导者应坚持领导事业和领导行为的正义性。科学发展领导力所致力的目标,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过更好日子的新期待。这样的领导事业和领导行为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正义的行为是人民群众和被领导者拥护、支持和满意的。被领导者会因为领导事业和领导行为的正义性而对领导者产生信任和依赖,真心诚意地拥护领导、支持领导,从而产生和谐的领导关系,促进领导力的提升。

其次,领导者应坚持公道、公平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理论要求领导者对待被领导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做到人格平等、原则平等、机会平等,形成一种平等友好、团结和谐、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相互尊重信任、共同开启愿景的团队氛围,真正形成和谐的领导环境,并自然而然地产生科学发展领导力。

再次,领导者应具备诚信、真诚的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科学发展领导力来自领导者的和谐包容、真诚正直。因为精诚合作的核心是相互信任,失去了信任不可能当好领导者,更谈不上具有科学发展领导力。作为领导者来说,真诚、诚信,关爱下属,是取得被领导者信任最重要的品德,也是建设和谐团队的重要支撑。真诚不仅仅是领导者个人的品质,而且是整个团队诚信声誉

领导科学

的象征和代表。

(三)能力建设理论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生命

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核心能力。没有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也就无科学发展领导力可言。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在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力建设理论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生命。

能力建设理论在科学发展观提出来后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更加具体了。在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提出之初,提出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提高五种能力,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提高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提出之后,对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行了分解和细化,使之系统化、体系化,强调领导干部提高六种能力,即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关于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建设理论告诉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个能力体系,这给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内容和指向提出了规定性的原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六维结构科学发展领导力,从力的形态和性质来说,是一种推动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和牵引力,有生成、聚积和释放的过程。它在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实践中释放和表现出来的领导力,就是我们所研究的科学发展领导力。这种科学发展领导力是一系列领导能力和效力的最佳组合和高度融合。因此,科学发展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和合理结构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领导力的生成、成长和强弱大小。本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领导理论、领导实践和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内涵及本质属性,对其构成要素、结构框架和功能特点进行一些探讨和构想。

(一)科学发展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和功能科学发展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要素、宽领域、全方位的。因为科学发展本身就是整体的

和立体的,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力也相应是多要素、多层次的,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结构。具体地说,有以下六方面的功能和构成要素:激发创新的学习力,科学民主的决策力,整合资源的组织力,创新机制的引导力,高效准确的执行力,以人为本的感召力。这六个构成要素的组合构成了科学发展领导力。对于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说,在这六个方面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强弱之分,唯有优势互补、短项专攻,才能生成和提升科学发展领导力。

(二)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六维结构

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六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存互补、共同消长的内在逻辑关系。这六个构成要素之间有三组对应的关系:

1.激发创新的学习力与创新机制的引导力,是处于对角线的一对力。它们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激发创新的学习力是吸收、转化知识,转变心智模式,是一个输入的问题;创新机制的引导力是运用知识和技能,是一个输出的问题。

2.科学民主的决策力与高效准确的执行力,是一组对应的力。科学民主的决策力主要表现在思考、比较和选择上,而高效准确的执行力则主要表现在行动上,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思”一“行”的对应关系。

3.整合资源的组织力与以人为本的感召力,是一“硬”一“软”的关系。发挥整合资源的组织力,需要使用组织、制度、程序和人才等硬件资源;以人为本的感召力主要是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艺术魅力和文化力等软性资源。

这三对力围绕着推动科学发展领导活动的核心,从不同方面提供领导力,形成科学发展领导力。这个核心是什么呢?根据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这个核心应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中心环节:决策与决策执行。因为领导活动的全部都是以决策与决策执行为中心的。以往只重视决策,有一种“领导就是决策”的提法。其实,决策仅是领导的一半,还有一半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半,这就是决策执行。因此,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中心问题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决策与决策执行。

(三)科学发展领导力六维结构的特点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六维结构,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六大领导力的最佳组合和融合,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而内生的领导力。这样的六维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六维结构,包容了有关领导力的各个因素,是一个立体性的能力和效力体系。它体现了领导中的管理力与管理中的领导力的结合,既从宏观和战略上思考推动科学发展

领导科学

的领导战略、领导思路和规划,又从微观和细节上筹划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方案,确保领导的实际效果。

2.具有动态性和融合性。科学发展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六个力,如同汽车的驱动系统,组织使命、领导职能、民众期待、自身愿景,犹如能源燃烧起的激情和希望,推动它们横向互通和融合,促进六大能力动态协同增长,循环往复,不断推动领导活动高效发展。当每个力都达到最大理想值时,转速最快,效能最高,整体领导的能力和效力实现最大化。当六大力均衡发展、同步增强时,科学发展领导力实现最优最强。从六大构成要素之间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同步提升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发展领导力具有动态性和融合性特点。如下图所示:

力、维护稳定能力;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科学判断形势、审时度势的能力,运筹帷幄、科学决策的能力;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有利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坚持科学发展领导力的生产力标准

科学发展领导力的最终效果要体现和落实到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上。坚持生产力标准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检验科学发展领导力是否正确管用的一个根本标准。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内涵就是促进领导目标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现阶段衡量科学发展是否上水平,生产力的解

放和发展是否到位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准。对此,可以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环境友好、领导效率等项指标来评价,只有能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力,才算是科学发展领导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人民利益标准

图科学发展领导力动态融合模型示意图

坚持人民利益标准是

3.具有实践性和前瞻性。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六维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共产党人的一切结构模型来自领导实践,是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验的凝缩和升华。因此,它对领导实践富有指导意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离开了为人民谋义,而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在领导环境中不利益,我们各级领导者的一切奋斗和理想不但不能实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也能适应变化,迎接挑战。现,而且将变得毫无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因为激发创新的学习力有更新知识、创新理念、改变心本,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智模式、增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功能,可以促进其享,因此,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价值标准只能是坚持人民他五个构成因素的自我更新和提升。利益这个根本标准。离开了人民利益,科学发展领导力

三、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三大绩效标准就毫无意义,也就不可能获得被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拥坚持真理观上的实践标准、历史观上的生产力标准护和支持,也就无科学和领导力可言。坚持科学发展上和价值观上的人民利益标准,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不仅是衡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基本原则,是中国现代领导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观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也是科学发展领导力强弱的科学发展领导力的根本绩效标准。检验标准。

(一)坚持科学发展领导力的实践标准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三条绩效标准是一个统一的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理论、一种观机整体,既是科学发展领导力的三大落脚点,也是科学点、一条思路、一个办法是否正确,都只能在实践中加发展领导力的三大支撑点,应以此为出发点追求科学发以检验,而后取舍。科学发展领导力,无论是作为一种展领导力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领导力理论,还是作为一种领导能力和效力,都要在实(作者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共践中检验和发展。在领导实践中,科学发展领导力必四川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须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责任编辑介明菊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统筹E-mail:ldkxjmj@http://www.77cn.com.cn兼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应对风险能电话:0371-63919054

领导科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5z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