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原则与市场运作

更新时间:2023-12-17 23: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城市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原则与市场运作

本文基于广州乞巧文化节旅游开发的实践,认为实施城市传统节庆旅游开发,要在群众广泛参与基础上,将其物质性元素与精神性元素开发有机融合,并提升其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运作的关键是活动项目、传统工艺及其产品的市场化;选择举办最佳时段,以精品化带动市场化,从而促成节庆旅游的多赢。

关键词:传统节庆 旅游开发 广州乞巧文化节 市场运作

城市传统节庆是根植于城市传统社会与历史文化,具有浓郁地方民俗风情特征的周期性民间节日庆典,是城市目的地标志性事件。现代城市传统节庆,更多突出了资源整合、人为策划与旅游开发,务求充分展示城市的独特形象与吸引力。

节庆活动对增加城市魅力成效显著,这在国际上早有定论。城市传统节庆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产品创新的关键所在。为此,中国城市节庆活动迅猛发展。在传统节庆得到极快复苏的同时,新的节庆不断涌现。但知名度高、走向国际化的较少;特色节庆活动较少;文化内涵有待挖掘。总体看,城市传统节庆多数绩效平庸,不少停留于自生自灭状态,有的甚至成为城市财政包袱,这与城市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的原则确立及其市场运作关系密切。本文以近五年广州乞巧文化节旅游开发的实践为案例,系统分析此问题。

广州乞巧文化节概述

乞巧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的星辰崇拜,自汉代演绎为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鹊桥”作为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在民间家喻户晓。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素有农历七月初七“拜七姐”的习俗,尤其活跃于广州天河、西关、黄埔和番禺等城区。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沉寂,1998年,天河的千年古村珠村的妇女在小祠堂率先恢复了“摆七娘”。2005年,发展成为广州的重要文化节庆。有人称誉该节为“中国情人节”,甚至建议国家不适时机借用此节展现东方文化魅力。2007年,广州乞巧文化节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四届的节庆,共吸引海内外游客130多万人次,举办地域不断扩展。成为广州市文化品牌,并在全国和中南亚产生一定影响。

拜仙女牛郎、穿针乞巧、制作花果仕女等微型工艺品等是传统乞巧节的主要活动。自复兴以来,广州乞巧文化节庆日益显示出传统文化魅力,显示出增强社区凝聚力的深远意义。其节庆旅游开发成绩显著,但也暴露不少问题。深入剖析该节庆的旅游开发实践,吸取其有益经验,正视其存在问题,对我国其他城市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9v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