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船舶行业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03 07: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前舟山市船舶行业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研究

船舶修造业是我市发展临港工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产业,是深入贯彻市委“六六决策”、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舟山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全市船舶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成为舟山工业主导产业,舟山将成为全省最大、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业基地。为了解我市规模船舶修造企业及项目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规范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我室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了船舶行业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调研,现形成以下报告:

一、船舶修造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拥有船舶修造企业170余家,全部从业人员3万余人。船舶工业总产值仍保持较高增长,2009年,全市船舶工业实现总产值432.4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其中造船产值333亿元,同比增长55%。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上升,2009年,全市船舶完工量达到3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2%;新承接订单9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5%;全市手持订单208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船舶修理总吨位增幅明显,2009年,全市修船总吨位达50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1%。船配产值增长明显,2009年,全市船配产值达到31.12亿,同比增长54.30%。

全市共有船台190余座,最大的为8万吨级,年造船能力达到130万载重吨,占全省的近1/2,占全国的1/10。拥有大小船坞86座,总坞容量155万载重吨,占全省的90%左右,占全国的1/5,其中万吨级以上的船坞19座,具有坞修3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单船建造能力不断突破,全市船舶产品结构呈现多样化;2009年顺利交付了11万吨级油轮、17.6万吨散货船、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GM4000半潜式可移动海洋平台、国内首艘4000吨硫磺船、29000吨多用途船、5300TEU集装箱船等大型化、高附加值船舶。

二、近年来我市船舶行业环境保护工作主要进展

船舶修造行业是我市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重点,我局亦一直致力于加强和规范船舶修造行业环境保护工作。2008年初颁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船舶修造行业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舟环发 [2008] 6号),并在全市范围开展了船舶修造行业环境保护示范点建设;是我市亦围绕船舶修造行业开展了多次环境执法专项行动;船舶修造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1

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1、规模船舶修造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得到建立。

规模企业公司均在内部建立环保领导小组,专门落实相应职能部门从事环境管理工作,配备日常环保管理人员,建立了相应环境保护制度。如中远船务,从事环境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安全环境监督部,日常环保管理人员还接受了“企业环境监督员”的培训,并将环境管理职责分解到各部门、工区,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

2、三废治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一是废水治理设施得到全面落实,规模船舶企业的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治理均已建成投运,可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二是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得到加强,我局经过调研对铜矿砂等主要固体废物处置工作提出了要求,企业废弃铜矿砂可以作为水泥企业的原料综合利用,铜矿砂二次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淘汰了电石自制乙炔气生产工艺落后工艺的使用。另外固体废物分类储存、分质处置工作一定程度得到加强。三是有组织油漆废气达标处理工作也有所进展,造船企业的钢板预处理车间、二次涂装房尾气是油漆废气的主要排放源,处理成本高、难度较大,目前扬帆、中远等规模企业均已落实治理设施,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3、企业建立了环境统计台帐

为便于企业和环保管理部门的日常环境管理,随时掌握日常产、排污情况,我局提出了建立规范的环境统计台帐要求,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辅材料消耗、污染物排放及处置、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台帐,定期进行统计并申报。如南洋船业、中远船务等企业均已建立了环境统计台帐,在一定程度满足日常环境管理的要求。

三、目前存在的环保问题

据初步调查,现阶段全市船舶修造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环保问题,对企业后续发展构成隐患。

1、部分规模企业存在批建不符行为。

一是主体工程规模与环评审批内容不相符, 部分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船坞、码头规模、数量与原项目申报内容不相符;二是生产规模及工艺与环评审批申报内容不相符,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均超出原审批规模,如原审批规模为5万吨以下造船现实际实施8万吨

2

的造船规模,部分企业原审批生产工艺为修船现在实施造船。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难。

(1)、环评提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执行难。无组织排放的油漆废气(二甲苯为主)、粉尘的环境保护措施为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在该距离范围内不得有居民居住。一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居民拆迁实施难度大,不少企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居民拆迁未完全落实,油漆废气、粉尘排放对当地居民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二是已投产船舶修造企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有新建民居现象。当地政府对企业周围民居建设规划控制不严,使得部分新建民居进入企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如中远船务附近的西浪咀安置区、鑫亚公司附近的七洞岙村,一定程度导致新的环境信访产生。

(2)、有组织排放油漆废气收集处理亦存在一定难度。造船企业的钢板预处理车间、二次涂装房,为有组织排放油漆废气的主要排放源,大概最高可占到油漆废气排放量的40%,其主要排放因子为二甲苯。目前有组织排放油漆废气处理方式非常单一,常规的方式为活性炭纤维吸附浓缩有机废气+催化燃烧净化措施,尚无其它有效的治理手段;投资成本、及后期的运行成本均非常高,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均没有对有组织排放油漆废气实施有效收集处理。以1套80000m3/h活性炭纤维吸附浓缩有机废气+催化燃烧净化处理装置为例,投资成本为150万左右,年运行费用为20万元左右;国内大型船舶修造企业如上海沪东造船厂就有20套左右的此类装置,投资巨大。

3、部分企业未落实环保三同时。

据初步统计,目前已建成投产的规模船舶修造企业三同时执行合格率仅为50%,批建不符、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居民拆迁为导致各企业难以规范落实环保三同时,其次为环境信访、环保治理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

三、 原因分析

1、受产业政策和环评审批权限限制

国家产业政策对造船坞坞门宽度限制为40米,坞门宽度40米及10万吨级以上的造船项目须报国家相关部委审批,2006~2009年市级环评审批权限为5万吨级以下的修造船项目;船舶修造企业为使项目加快上马,寻求审批便利,回避项目真实建设规模,均在市级层面审批,这是导致各类批建不符现象产生的主因。

3

2、企业生产定位随市场变化

部分企业在项目筹建之初,对企业生产目标不明确,项目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缺乏科学、合理的定位;另外随着经济形势的更替,不少企业专注于生产效益,又改变了生产策略;也导致项目批建不符现象。

3、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足

部分企业片面关注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足,在环评审批、三同时执行以及环保治理设施建设的均缺乏科学的认识,一定程度纵容了批建不符、违反三同时等违法行为;船舶修造企业对居民生存环境影响尤以油漆废气、粉尘等大气污染为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居民拆迁工作实为企业落实环评提出治理措施的重要内容,资金投入、实施难度大,部分企业也因畏惧困难予以回避。

4、地方政府也存在监管责任

部分地方政府也片面追求GDP,对船舶修造企业缺乏有效监管;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居民拆迁工作也因缺乏重视使得部分拆迁工作长期搁置,船舶修造企业周边的规划控制和监管也存在一部分问题,导致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的群众信访产生。

5、污染治理缺乏科技支撑

一是现行二甲苯环境质量指标偏严,二甲苯环境质量标准为0.3毫克/升,远超出苯2.4毫克/升标准要求(其毒性远比苯小),通过环评计算,导致5万吨级规模修造船企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在500米以上,我市地域狭窄,如此规模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着实比较难以控制。二是有组织油漆废气处理工艺单一,尚无其它有效处理方式,浙工大曾在扬帆实践生物滤池的废气处理工艺,可惜未能取得突破。

四、对策建议

1、强化环保监管,抓紧督促船舶修造企业落实环保三同时。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督促船舶修造企业切实提高环保工作的认识,充分了解其严肃性、科学性;加大环保投入,提升内部环境管理,抓紧落实各项环保设施,确保环保三同时的规范落实。各船舶修造企业应抓紧对自身的环保行为予以自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地方政府和各级环保部门沟通,妥善解决各类环境问题。

2、各部门联合磋商,协调解决批建不符项目的后续审批规范问题。因国家船舶行

4

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审批权限也发生了变化,批建不符项目的后续审批规范问题是解决船舶修造企业主要环保问题的难点,有待市领导重视,各部门须相互协调、联合磋商,共同拟定批建不符项目的后续审批规范措施。

3、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探索污染防治技术。一是对船舶生产工艺进行改革创新,实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如推广造船行业的大分段制造技术,通过在车间内部实施大分段制造,把部分主要的污染工序喷砂、油漆在室内操作,有利于二甲苯废气的集中收集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再利用、噪声污染防治,从而减轻对敏感点的污染影响。二是探索新的污染治理技术,积极开展的污染治理实用技术研究,如对油漆废气治理技术进行研发,对于投入少、效率高的治理技术及时进行推广,使得船舶修造企业有限的环保投入能发挥更高的效率。

4、建立协调合作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合执法检查制度。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大对船舶修造业管理力度,实行长效管理机制,既要支持船舶修造业的发展,又要防止船舶修造业污染,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5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no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