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1节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

更新时间:2023-05-02 18: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本单元将围绕分数的认识展开教学。在三年级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第1节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材第63~64页。

1.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生:每人准备一把铅笔(偶数支),任意大小的圆片、长方形、正方形各若干个,学具盒。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语游戏吗?课件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谜底各打一个数。

生汇报:12,78,1100

。(师板书) 师:这些都是什么数?

生:分数。

师:同学们,你知道二分之一是怎么写的吗?八分之七、一百分之一呢?你知道它们各表示什么吗?三年级时,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更深入地认识分数,发现更多分数的奥秘。(板书课题)

1.师:谁能说说12

表示什么?

2 生:12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任意挑选一个自己准备好的图形,折出它的12

。折好后,与你的同桌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折出的图形表示什么意义。现在动手。

(1)生独立动手折纸。(教师巡视并指导)

(2)师:折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将你折的纸片展示给大家看呢?

指名两三名同学上讲台展示(这几名同学折出的纸片形状、大小均不相同),边展示边说出图形的意义。

(3)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折出的12

对吗?你有什么发现? 生:同样是12

,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 (4)师:他们都正确地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

,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简单讨论:因为每个人用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同为12

的分数,随着整体不同,所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即分数具有相对性。

2.说一说:34

可以表示什么? (1)师:看来同一个分数可能表示出不同的意义,你能用学具盒里或手中其他的东西,

表示出分数34

吗?并说一说它用来表示什么。 学生独自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1:把单个图形作为一个整体;

预设2:把多个图形作为一个整体;

预设3:把多组图形作为一个整体。

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分数的含义,重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分数的含义,注意引导说明“整体”和“部分”,只要学生能说出来,就说明他们理解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再次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2)师:不管平均分的是一个图形、多个图形还是多组图形,在这里都称为一个整体,

只要我们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

来表示。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

是 ,画出这个图形。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不同的图案。这时应表扬画得工整美观的同学。

(3)师:你发现了什么?

3 生:形状不同,但都是8个K组成的。

小结: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个数相同时,那么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拿一拿:拿出自己所有铅笔的12

。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所有的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

师:比较你们拿的支数,说说你的发现。

讨论后汇报

生1:我发现我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生2:全部的支数越多,拿出的就越多。

生3:总的铅笔支数不一样,拿出的铅笔就不一样。

小结:对同一个分数来说,整体的数量不同,对应部分的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数量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数量的多少也不同。然后明确指出: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

注意拓展学生的思路,学生的举例只要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3题。

3.笑笑喝了一杯水的14,淘气喝了一杯水的12

,他们喝的一样多吗?为什么?

谈谈你们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吧!

分数的再认识(一)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对同一个分数来说,整体的数量不同,对应部分的数量也不同。

对同一个分数来说,整体的数量相同,对应部分的数量也相同。

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深化学生对原有分数的认识,将平均分的范围从一个物体扩大到多个物体、多组物体,感受整体的多样性。本节课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个数相同,那么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形状不一定相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sk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