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小石潭记》word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17 20: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石潭记》教学创新设计

张国生

一.图文并茂介绍作者

【说明】下面的“作者介绍”是笔者根据有关材料,并加上“行万里路”的第一手资料编写,而不是抄袭现有作品,不是泛泛而谈,还使用亲自拍摄的照片,自认为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对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有一定作用,还能培养对柳宗元、对本文、对祖国文化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图:石刻画像)

1.少年得志 柳宗元出身于河东(今山西永济)一个世代为官且有浓厚文化气氛的家庭,世称柳河东。他少年时就十分聪敏,像成年人一样“无不通达”,公卿贵族争着收他做自己的门生。20岁便中进士,由于精通经史和诸子百家,发表议论时引证今古,常使满座叹服。32岁担任监察御史,为官清廉刚毅,一时名声大振,人人敬慕。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寮,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大概相当于当今的最高检察院院长再兼钦差大臣,权势颇重,百官畏惧。

图:山西永济为柳宗元修建塑像并每年祭拜

2.改革新锐 柳宗元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于是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且属于核心人物(核心是“二王刘柳”四人,即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大事。但因为改革触犯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遭到联合反扑,革新失败了。

3.失败被贬 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即现在的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七人,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当时的永州属蛮荒之地。柳宗元带着年近七旬的老母,上溯洞庭湖和湘江潇水,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跋涉才到达。“司马”是一种闲员,既无官舍,又无具体职务。柳宗元在这里艰难地度过了10年——33岁到43岁。10年后,他被被召回京师,然后又出为柳州刺史,虽官升一级,却比永州更偏远。又4年后,病逝于柳州,年仅47岁。

图:①永州柳子庙 永州人民纪念柳宗元,南宋时就在他的居所旧址修建了柳子庙。这在当地是一座相当气派的建筑,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柳子庙大门背面是一座风格独具的戏台。③柳子庙大殿中有柳宗元石像供人祭祀。④正殿后墙有碑,碑文为韩愈所撰,苏轼书写,内容是颂扬柳宗元生平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

4.政绩赫然 柳宗元在柳州政绩赫然,他下令废除典押制度,解放奴婢,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三年后柳州大治。后来人们建柳侯祠纪念他。今天柳州的柳侯公园就是在原柳侯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图:①柳侯公园,②柳侯公园的柳宗元塑像,③柳侯公园内的柳侯祠,④柳侯祠后的柳宗元衣冠墓。

5.文学成就

柳宗元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还与韩愈一起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是这一运动的卓越领袖。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其中最出色的是《小石潭记》。

二.导读重点段落

【说明】朗读、注释、疏通文字之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这一部分,我尽量抓住关键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于是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理清结构,归纳各自然段段意:

①发现小潭及潭中景物;②潭中游鱼;③小潭源流;④气氛感受;⑤同游者姓名。

2.重点段落是: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学习指导:

这段需重点理解以下两点:①.这么美好的景物,怎么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呢?②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

参考答案: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但寻到的“乐”是暂时的,一经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所以,坐潭上,见“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之景,很快便觉得“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的“清”,应理解为凄清、凄凉。因此,本文先写乐,后写忧,并不矛盾。“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表现被贬后的孤凄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

3.归纳主旨:描写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凄清,抒发贬官后的孤凄抑郁之情。 4.小知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融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于自然风景之中,借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倾注怨愤抑郁之情。

三.主人论坛,主动发现

【说明】语文学习贵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并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所以我特意设计一个叫做“主人论坛”的环节:

以上只是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此外你自己还有什么问题或见解? 附:同学们见解举例

1.我觉得开头“发现小石潭”写得非常合理,你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咱们的柳先生先听到小石潭清脆悦耳的、“如鸣佩环”的声音,被这声音吸引,产生了探查的兴趣,于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这很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例如我们正在上课,突然“哗啦”一声,有个同学把文具盒碰到地上了,立刻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叫“先闻其声,再见其形”。

2.我觉得“伐竹取道”四字说明小石潭周围竹林十分浓密,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甚至以前从没人来过。所以需要砍断茂密的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才能进入。

3.“下见小潭”的“下”字,说明小石潭地势低于周围竹林。这也符合常理:泉水总是出现在地势低的地方。

4.我觉得这样开头,自然而然,干净利索,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5.我认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从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__就像在空气中游动。如果水浑浊一点,就不可能“皆若空游无所依”。这种写法很高明。

6.“潭中鱼”一段,有几个句子特别生动: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栩栩如生啊!这么好的句子,应当赶快背过!

7.“潭西南而望”一段比喻非常恰切: 斗折——像北斗一样曲折。 蛇行——像蛇弯弯曲曲地延伸。

其岸势犬牙差互——两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

8.我认为这一课流露出来的感情,和小学学过的《江雪》非常相似。你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老师:是的,都是表现被贬之后的孤凄愤懑之情。

四.我的感慨

【说明】为了上好这一课,并做好课件,我冒着酷暑,曾亲自到永州考察,而且考察中颇有感慨——对柳宗元的理解和同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共鸣加深了,并产生了教好这一课的灵感,课件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把这些感慨讲给学生,就会感染他们,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况且,老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也是对学生的很好教育。当时,我的讲述是饱含感情的,尤其结尾部分,是满含热泪的。有的学生也听得泪水盈眶。

附:我的永州之行(配图PPT)

7月12-13日,我去考察永州——柳宗元度过十年贬谪生活的地方。

客观地说,永州是个美丽的水城,潇水绕城而过,且江水清澈,但我此行却很辛苦。然而正因为辛苦,此行大大加深了我对柳宗元及其作品的理解与共鸣。(图:潇水之滨)

永州至今依然有些偏远。买火车票时,根本没有到永州的车。售票员也不知道有永州这么个地方,还问我:是哪个“yǒng”?在哪个省?通不通火车? 只好先买到衡阳。

坐了十几个小时车,到衡阳再转到永州的车,几个小时后到永州。永州火车站倒还气派,但周围却是荒野山丘, 左边只有两座在建的楼房,右边是一排小店,用石棉瓦之类搭建而成。

看不到心目中的永州,心中不免疑问:“永州”在那里?(图:永州火车站) 问当地人方知,这是一个叫“冷水滩”的地方,几年前刚改名永州市。但这个永州不是柳宗元被贬的那个永州,那个永州是原来的零陵县,即现在的永州市零陵区,离这里还有70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