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农化分析综合全重点

更新时间:2023-10-01 22: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回收率:测定值与已知值的百分比。

▲粗蛋白质:含有氨基酸、酰氨等非蛋白质物质。

▲空白试验:除了不加样品,完全按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条件完成的试验。 ▲系统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引起的。

▲对照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组试验。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

▲偶然误差:称随机误差,是某些偶然因素如气温、气压、温度改变、仪器的偶然缺陷或偏离操作的偶然丢失或沾污等处引起的误差。

●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的英文代码及标签颜色分别是绿色 G.R;红色 A.R;蓝色 C.P。

●我国的试剂的规格基本上按纯度划分,共分为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7种。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两大类。

●硝酸银溶液—棕色玻璃瓶;喹钼柠酮—塑料瓶;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塑料瓶;过氧化氢—棕色玻璃瓶;铁氰化钾—棕色细口瓶;姜黄素-草酸溶液—玻璃瓶。

●氰化盐碘量法测定还原糖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中和酸度;加入中性醋酸铅的作用澄清溶液;过量的醋酸铅用Na2SO4除去。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过磷酸钙中有效磷时,沉淀在180±2℃烘干45分钟,用过的坩埚用氨水浸泡后进行清洗。

●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包括水溶性磷和构溶性磷,分别用水和微碱性的柠檬酸胺溶液来浸提。

●植物样品中的糖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其中具有还原性的糖用80℃水浸提进行测定。

●有机肥量采样困难的原因为种类多、成分复杂、均匀性差。

●植物分析按目的可分为两类为(营养诊断分析)和品质鉴定分析♂

●植物分析按测定方式和成分形态分为全量分析和可溶性养分的组织速测两类。 ●分析质量控制包括采样误差及其控制、分析误差及其控制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随机)误差和差错(粗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主要由系统误差决定的。精密度则是由偶然误差决定的。

●确定允许偏差的大小,要综合考虑:①生产和科研工作的要求;②分析方法可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③样品成分的复杂程度;④样品中待测成分的高低等因素。 ●校正曲线通常包括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

●常量分析一般选用三级纯水,其导电率为(<5.0)μs/cm,微量元素分析(离子电极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般应选用优级纯水,电导率为(<1.0)μs/cm,特制纯的水电导率为(<0.06)μs/cm。

●磷钼算喹啉重量法测定肥料中的有效磷,盛有沉淀的坩埚用过后应用 氨水浸泡。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及旋光法 ●样本采集的一般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防止污染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 ②双糖:蔗糖

●水溶性糖的测定必须用80℃水浸提,也可以用酒精浸提。

★四苯硼钾重量法测定复混肥(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钾含量的原理,及在操作步骤中加入NaOH、甲醛、EDTA各具有什么作用?

原理:肥料中K和四苯硼离子反应生成四苯硼钾白色沉淀,用真空抽滤、洗净、烘干、称量。根据关系式可以计算出K的质量及进而计算出K的含量K+ + [B(C6H5)4]-- →K[B(C6H5)4]↓

①NaOH:防止四苯硼钾的分解 ②甲醛:消除NH4+

的干扰 ③EDTA: 与一价、二价的阳离子络合,消除其干扰,本实验主要消除Ag+、Hg+的干扰 ④坩埚沉淀用丙酮洗 ⑤加入四苯硼钾应缓慢加入,并用玻璃棒边加边搅拌,静置30min,让沉淀形成较大的颗粒。⑥P、K的沉淀用氨水洗涤

★四苯硼钾重量法测复混肥料中K含量的步骤?

(一)待测液的制备①吸取滤液20ml与100ml的烧杯中加水稀释。②加入EDTA溶液10ml去除金属离子的干扰,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摇匀。③逐滴加入200g/l的NaOH溶液知道溶液颜色变红为止,再加过量1ml,防止以后四苯硼钾分解。④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50ml四苯硼钾溶液,静置30min,使产生充分沉淀。⑤用预先在120℃烘干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滤器抽滤沉淀,将沉淀用四苯硼钠洗涤,洗涤液全部转移入滤器中,再用该洗液洗沉淀5次,每次用5ml,最后用水洗涤沉淀2次,每次用水2ml。⑥抽干后,吧滤器和沉淀放在120℃烘箱中,烘干1h,取出放入干燥器只能够冷却至室温,称重。

★测定植物单糖原理及注意事项?

氰化盐碘量法、原理:还原糖与过量铁氰化钾碱性溶液作用,形成亚铁氰化钾和糖酸,过量铁氰化钾可以在HAC的存在下与KI作用形成游离的I2,为了使反应完全,加入ZnSO4 溶液将亚铁氰化钾沉淀除去,再用标准的Na2 SO4 溶液滴定形成的I2,用淀粉作指示剂根据空白滴定和样品滴定所消耗的铁氰化钾差值,换算成样品消耗的0.05mol/l的K3Fe(CN)6 的毫升数,从表中查出相应葡萄糖毫克数,带入公式计算。 注:①由于毫克数从表中查得,故测定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②滴定时,要到淡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否则会吸附I2 ,使测定有误差

③加入ZnSO4 是为了以沉淀除去[Fe(CN)6] ④加入粉状CaCO3是为了中和酸度 ⑤加入100g/L的中性醋酸铅溶液用来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使之变性沉淀 加入饱和Na2 SO4 是除去过量的中性醋酸铅

★胺态氮肥总氮含量的测定: 甲醛法 (由橙色——浅红色) 原理:硫酸铵(NH4CL、NH4NO3)这些强酸性铵盐溶解于水溶液中,在中性的水溶液中,NH4+ 与甲醛反应生成六亚基四胺和等摩尔的酸,反应式:4 NH4+ +6HCHO →(CH2)6 NH4 +4H+

+6H2O

反应生成的酸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间接计算出样品中总氮的含量。

注意事项:①甲醛中常含有少量的因被空气氧化而生成的甲酸,因此使用前,必须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中和,否则产生误差 ②在用NaOH调PH时,如果颜色为橙色,浅黄色,不用在加入NaOH。

★甲醛法测定硫酸铵(NH4CL、NH4NO3)中N的含量时选择的双指示剂是什么?,如此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①酚酞 ②甲基红 原因:

酚酞:NH4+ 与 HCHO生成(CH2)6 NH4 是弱碱,故用酚酞做指示剂

甲基红:在待测液制备过程中,应保持中性或碱性环境,故应用甲基红指示剂,若变红则用NaOH中和其酸性至金黄色。

★过磷酸钙中有效P的测定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①方法:用的是磷钼喹啉重量法

②原理:用水和碱性柠檬酸铵溶液提取有效P,提取液中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和丙酮的存在下,与喹钼柠桐试剂生成黄色的磷钼酸喹啉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进行称量③注意事项:洗净沉淀,过滤要充分,干燥一定要到位,应控制好干燥时间与干燥温度,一定要规范操作,减少误差。

注意事项:①用过的玻璃过滤坩埚内残存的沉淀,可用1:1的氨水和稀碱浸泡到黄色消失,用水洗净烘干备用 ②当烘箱的温度达到180度时才可计时 ③当加入40ml的喹钼柠桐试剂时,用玻璃棒边搅拌边加,以使形成较均匀的沉淀颗粒。 ★植物样品的消煮原理?

植物样品在热的浓H2SO4中经脱水碳化等一系列作用,而氧化剂在热的浓H2SO4中分解出的活性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分解浓H2SO4,没有破坏的有机物和碳将有机物中的N转化为无机态的铵盐和磷酸盐。顾全N、P、K的测定可以用同一消煮液进行测定。

⑴N的测定:H2SO4—H2O2消煮,奈氏比色法(开氏定N仪)测定,其原理是:消煮液中的NH+4--N可以在加入NaOH以后形成NH3.H2O,被硼酸吸收,然后再用标准酸来滴定,通过消耗的标准酸的量来求植物样品中的全N含量 注意事项:①H2O2滴加的时候应直接滴入瓶底溶液中,若滴在瓶壁上H2O2回很快分解,失去氧化效果 ②溶液中残余的H2O2需要加热分解除去,否则影响N、P的比色滴定 ③ 如果待测液中N含量太高,可将消煮液先稀释后,再吸取稀释液进行测定 ④样品在充分摇匀后30min后在进行比色 ⑤定容时,要等溶液变凉后,以免热胀影响精确度 ⑥定氮仪所用的三角瓶为专用的,质量一定,在操作中通过重量变化来判断是否消煮完全 ⑦在滴定中边滴边摇,注意最后一滴的加入 ⑧颜色的变化:蓝色—红色 ⑵P的测定:可用钒钼磺比色计来测定:消煮液中磷酸盐和偏磷酸盐与钒钼酸铵可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黄色的钼酸磷杂多酸,这种杂多酸可在400—490nm的波长下进行比色,其酸度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干扰离子少,尤其是Fe3+的干扰,测定简便而且结果较准确,误差范围1%--3%,但没有钼蓝计灵敏

注意事项:①钒钼黄比色法适用与P含量较高的样品,1—20mg/l PH=0.45—0.65范围 ,而钼蓝比色法适用于P含量低时 0—0.6mg/l ②波长=460nm ③过程中加NaOH变黄色——0.5ml/L稀H2SO4变无色——0.5ml/L NaOH变淡黄色 ⑶K的测定可直接用K的火焰光度法来测定,植物样品中K+可直接在火焰光度计上进行读数 ★样本采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①代表性:数量很小的分析样本必须能代表所研究的实物总体,避免有边际效应或其他原因影响范围内的特殊个体作为样品,如果某一总体中存在几种类型时,一般先划定和雷个体比例,再按比例混合。 ②典型性: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能充分说明这一目的的典型样品,用均匀样品往往不能明确反映结果 。③适时性:对新鲜植物样本的植物营养诊断或品质分析的采样及分析必须有一个时间概念。 ④防止污染:要防止样品之间及包装容器对样品的污染,特别要注意影响分析成分的污染物质 。

★怎样保证植物有一定的代表性?

植物样品的采集首先是选定代表性的样株。利用多点采取组成平均样品,样株数目应视作物种类、株间变异程度、种植密度、株体大小或生育期、以及所需求的准确度而定。一般为10—50株,以大田试验区选择样株要注意群体密度、植株长相、长势、生育期一致。过大或过小和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以及田边、路旁的植株不应采集。用于营养诊断测定的样品,采集还要特别注意:植株采集部位和组织器官及采样时间,采集不同植株器官要立即将其剪碎、混匀、四分法,对所采植物样品是否需洗涤,应视样品的情节程度和分析要求而定,一般可以用湿面部擦净表面污染物,然后哟个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淋洗1—2次。 ★油料作物和谷料作物籽粒中油脂的测定

油重法(索氏提取法)——油脂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醚(沸点35度)、石油醚(沸程30~60度)、二硫化碳(沸点46.3度)、苯(沸点80度)等有机溶剂。因次,可以用这些溶剂将植物样品中油脂浸提出来,然后加热赶去溶剂即可求得油脂百分含量。常用来测定油脂的溶剂为无水乙醚及石油醚,因其有低沸点的有点,便于提取;但又有易着火及爆炸的缺点,测定是务须严防着火爆炸。这些溶剂除提取出游离态脂肪外,也能提取出“类脂肪”,如磷脂、高级醇、色素等,故称为“粗脂肪”。 注意:1、乙醚能与乙醇混合,也能溶解相当量的水,含水和乙醇的乙醚必须提纯,回收的乙醚也须脱水后再用。否则样品中水溶性和醇溶性物质也将被浸提出来,测定游离态脂肪时的样品、乙醚及仪器均必须干燥,防止水溶物质浸出产生误差。2、使用符合医药部门规定的脱脂棉。3、残余法滤纸包折叠法代替滤纸筒,包的大小以能平整的放入浸提器为度,否则将影响浸提完全。4、样品浸提时间随样品种类和浸提条件而定。5、乙醚稍有残余放入烘箱时也有发生爆炸的危险。6、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加重,质量增加时,以增重前的质量作为横重。

注意事项:洗净沉淀,过滤要充分;干燥一定到位,应控制好干燥时间与温度,一定要规范操作,减少误差。

★P测定选用钒钼黄的原因:1、要求比色液中酸的浓度宽,正常室温内对黄色强度无影响2、简便快速准确度和重现性好,灵敏度较低3、在硝酸、硫酸、盐酸、高氯酸等介质中可适用4、干扰离子少,三价铁的允许量远高于钼蓝法。

★还原糖的测定

氰化盐碘量法——还原糖与已知过量的铁氰化钾碱性溶液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钾和糖酸,

而过量的铁氰化钾在醋酸存在下与KI作用,生成游离碘单质,为方便反应发生,加入硫酸锌溶液以沉淀除去反应产物亚铁氰根,最后用标准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生成的碘单质,以淀粉为指示剂。根据空白滴定和样品滴定所消耗铁氰化钾结果的差值,进一步换算成样品消耗的0.05mol/L铁氰化钾的毫升数。查表得到相应的葡萄糖毫克数。由于所查的表是试验得来的,所以测定皆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否则侧的结果会有较大偏差。

★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的测定

磷钼喹啉重量法——用水和碱性柠檬酸铵溶液提取有效磷,提取液中的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和丙酮存在下与喹钼拧酮试剂生成黄色的磷钼酸喹啉沉淀H3PO4+3C9H7N+12Na2Mo4+24HNO3=(C9H7N)3H3[P(Mo3O10)4]·H2O沉淀+11H2O+24NaNO3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 ★分析质量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分析质量控制基本上是以统计学的应用为基础的,用现代科学管理和数理统计方法来控制分析数据的质量,使误差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使分析数据准确可靠。 质量控制的条件:首先要建立必要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其次应具备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分析人员数量及素质;第三,应有质量保证体系和与检测业务相适应的各项技术规范。

分析质量控制 :包括采样误差及其控制、分析误差及其控制和实验室质量控制等。实验室质量控制又分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把分析误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检查各实验室之间是否存在着系统误差,使实验室之间的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采样误差

采样误差来源于样品的采集、保存及制备各个环节所引起的误差。样品的代表性差是引起采样误差的主要原因。 采样误差的控制:

代表性:分析所用的样品数量很小,但必须对研究的实物总体有一定的代表性才能使分析结果能反映总体的某些性状。

典型性:采样点和采样部位要能反映所要了解的情况,要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采集能充分说明这一目的典型样品。

对应性:土壤和植株营养诊断及毒害诊断的采样要有对应性,即在发生缺素症或中毒症的植株附近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同时还要选择在正常生长的植株附近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这样才能根据分析结果作出正确结论。

★分析误差及其控制

分析误差的来源 :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统称为分析误差。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差错(粗差)。

系统误差 :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引起的。它的变异是同一方向的,即导致结果偏高的误差总是偏高,偏低的总是偏低,只要分析条件不变,在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所以较易找出产生误差原因和采取各种方法测定它的大小而予以校正。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指某些偶然因素,例如气温、气压、湿度的改变,仪器的偶然缺陷或偏离,操作的偶然丢失或沾污等外因引起的误差。

差错:差错亦称粗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粗心大意,或未遵守操作规程、或读数、记录、计算错误,或加错试剂等造成测定值偏离真值的异常值,应将它舍弃。 误差控制 :控制偶然误差的方法一般采用“多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的重复测定法。 一般为评价某一测定方法,采用10次左右重复即可,若为标定某标准溶液的浓度,只要进行3~4次,一般分析只需重复1~3次。 绝对误差=测定值(X)-真值(u)

相对误差=[测定值(X)-真值(u)]/真值(u)×100%

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 : 偏差是测定值偏离算术平均值的程度,用于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①绝对偏差=测定值(Xi)-平均值(X)

②相对偏差=[测定值(Xi)-平均值(X)]/平均值(X)×100%

③标准偏差(标准差)表示群体的离散程度,用以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大小。 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差占测定值的平均值的百分率称为变异系数(CV%)

粗差及系统误差的控制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虽然不能被消除为“零”,但是可以被控制在最小范围。 ◆系统误差控制:

仪器、量具的校正:必要时可对仪器、量器进行校正,如天平、比色计、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以减免仪器误差。

试剂质量控制 :应按分析要求选择适合的试剂质量,应注意试剂的配制、使用和贮存方法,必要时应提纯试剂。 空白试验 :除了不加样品以外,完全按着样品测定的同样操作步骤和条件进行测定,所得结果称为空白试验值,用以校正样品的测定值,减少试剂、仪器误差和滴定终点等所造成的误差。

◆偶然误差的控制 :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说明,当对一个样品进行重复多次的测量,然后把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就可以得到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曲线。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旨在保证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规定的置信限内。

实验室控制样品的应用:实验室控制样品是可重复测定的增强的试剂、水或其它空白物质,用以检查仪器系统校正控制状态。

质量控制检查样品的应用:质量控制检查样品是与常规样品相同的制备和分析方法获得的已知参考值的物质。它可以是标准物质、标准参考物质或机构内部标准样品。 “双盲”试样应用: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或质量保证人在某一时期内向实验室提供盲用标准物质控制分析质量:在样品分析中随机插入几个标准物质同时测定,如果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在标准值的允许限(X±2Sx)之内,就表明这批样品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用标准物质评价新的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只用加标回收率来衡量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不可靠的,有时回收率可能很好,但测定结果却不准确。只要标准物质若干次测定的平均值在允许限之内,就可以加以肯定。

使用标准物质的条件:大多数标准物质比较昂贵,各实验室应该根据各自条件选择使用。一般的质量控制活动可以用实验室控制样品或常规质量检查样品,特别需要目重复试样,相同的样品分析者并不知道,不给分析者提供任何有关的分析浓度,这些样品被称为“双盲”。每次分析至少要分析7对盲目重复试样,提出者把获得的数据与原来的常规数据比较进行检查,根据对实验室内部精度要求的期望值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精密度控制图的应用 、准确度控制图的应用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找出误差来源,研究并克服系统误差的措施,以提高各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可比性。

实验室质量考核 :在各参加实验室做好内部质量控制基础上,由上级主管部门或中心实验室给各参加实验室每年发放一至二次标准样品(浓度在一定阶段内保密),由各实验室报告分析结果,再由中心实验室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送发各实验室,从而发现某些系统误差,评价分析方法以及所报数据的质量

◆均分样品的应用:实验室间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以用平分样品的方法来估测。 方差分析法:定期发给各实验室一定量的已知某成分含量的控制样品(均分样品),要求每个实验室上报同次数的测定数据,收齐后进行方差分析。

t 检验法:用同一个控制样品(均分样品),在两个相近的时间内分发给各实验室测定,分别以平均值上报,组成配对比较数据,进行t检验。

双样图测验法 :将两个浓度不相同(但相差只有5%左右)组分相同的样品分发给各实验室,由同一人同等条件分别对其进行同一项目的单次测定,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分析结果,制成双样图。根据双样图判断实验室误差的性质和大小。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中标准物质的应用 :

用标准物质作分析标准:在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样品分析时,通常都是用纯试剂、纯水溶液作为标准的,这样的标准常因基体效应而产生很大的误差。如果用标准物质作标准,由于它的组成和样品的组成非常相似,因而可以避免基体效应所产生的误差。在光谱法或色谱法分析时,用标准物质作为标准的效果会更明显。

时再选择标准物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2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