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5份试卷)2020年桂林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冲刺必刷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31 06: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单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

A、图中所示是单层石墨片的结构,不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是C60的分子结构,不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是金刚石的结构,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是石墨的结构,不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将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氢气与一氧化碳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氧气和空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氢气燃烧时的火焰都是淡蓝色,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3.下面有关水的说法或实验,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电解水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C.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D.我们拥有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不需要节约

【答案】D

【分析】利用水的宏观和微观知识来理解,选择错误的说法。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我们拥有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需要节约用水,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化学专业术语的相关知识

【详解】A选项,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

B选项,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C选项,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选项,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石油

【点睛】

熟练掌握化学专业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和空气中都能找到氧气分子,可以供给生物呼吸

B.广告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可以久远保存

C.通过改变钢铁组成,表面覆盖保护层,可以确保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

D.用作新型电池电极材料的石墨烯与制作铅笔芯的石墨组成元素相同

【答案】B

【详解】A.海水中溶有少量氧气,空气中有21%体积的氧气,故海水和空气中都能找到氧气分子,氧气可以供给生物呼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碳的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通过改变钢铁组成,表面覆盖保护层,能防止钢铁生锈,可以确保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石墨也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二者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6.有A、B、C三种元素,它们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其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A.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AC的化合物

B.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原子,B、C表示的是阳离子

D.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B2A的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根据A、C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其中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另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故A、C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A;

B、A原子的电子层数为2,B、C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故不同。

C、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B、C表示的是阳离子;

D、根据A、B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其中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另一种离子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A与B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故A、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B2A;

故选D。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A.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D.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用灼烧的方法

【答案】B

【详解】A、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假黄金中铜灼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真黄金灼烧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B。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8.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

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是正确的叙述;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是正确的叙述;C.煤、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C

考点:能源与资源

9.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答案】A

【解析】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答案】D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

式是:2Mg+CO2点燃

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

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

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 (24+16)]=3:20,故正确。故选D。

11.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水变成冰

C.钢铁锈蚀

D.食物腐烂

【答案】B

【详解】A、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水变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钢铁锈蚀有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睛】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2.下图可表示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A.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都不变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为化合物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原子个数不变;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所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两种单质;C、所有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选D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的溶液

【答案】D

【详解】A、溶液的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

C、除水是常见的溶剂外,酒精和汽油也可以做溶剂,该C正确;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该D错误。故选D。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图中共出现三种分子

C.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D.参加反应的“”与“”分子的个数比为1:3

【答案】B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没有单质生成,故A错误;

B、根据微粒的构成可知,表示的微观变化过程中共有三种分子,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可以再分,故C错误;

D、由图示中分子的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1:2,而非1:3。故D错误。故选B。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石蜡融化C.酒精挥发D.煤的燃烧

【答案】D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晾干衣服是水三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石蜡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6.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D

【解析】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

C、醋酸和蔗糖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性质不同,故正确;

D、将空气液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故选D。

17.下列食物的pH如下:苹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

A.牛奶B.鸡蛋清C.葡萄汁D.苹果汁

【答案】B

【解析】pH=7的溶液,呈中性,pH<7的溶液,显酸性,pH>7的溶液,显碱性。

【详解】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碱性食物,可以和胃酸反应,中和胃酸,苹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显酸性,不宜食用,鸡蛋清(7.6~8.0)显碱性,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故选B。

【点睛】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比铁金属活动性强,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B.所有金属都能与氧气、酸反应

C.只要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答案】D

【详解】A. 铝比铁金属活动性强,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生锈,但铝生成的是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所以铝不易被腐蚀,选项错误;

B. 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氧气、酸反应,如: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高温灼烧也不与氧气反应,通常情况下也不与常见的酸反应,选项错误;

C.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越易发生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9.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的气球上升,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实验结束集气瓶中水上升到刻度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丙: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更快,说明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D

【详解】A、烧杯中的气球上升,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有明显的压强差,实验结束集气瓶中水上升到刻度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C、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碳酸钙的颗粒大小不同,盐酸的浓度不同,不能说明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符合题意;故选D。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试管中温度降低,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21.请在H、O、Cl、Na、S、C等6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1)一种大气污染物,容易造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

(2)煤气的主要成份________;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_________;

(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答案】SO2CO NaCl C2H5OH

【详解】(1)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易形成硫酸,容易造成硫酸型酸雨,化学式:SO2。(2)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化学式:CO。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酒精,化学式:C2H5OH。

22.正确书写下列化学用语,并完成相应填空。

(1)3个钠离子________ ;

2个亚铁离子________ ;

氧化铁中氧显-2 价________;

4个氮分子________ ;

氦气________;

(2)能支持燃烧,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

(3)食盐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 ;

(4)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

(5)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3Na 2Fe 2+ -232Fe O 4N 2 He O 2 NaCl 2254P+5O 2P O 点燃 化合反应 2232CO Ca(OH)CaCO H O +=↓+

【详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钠离子对应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3个钠离子写为+3Na ;

亚铁离子对应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2个亚铁离子写为2Fe 2+;

氧化铁中的氧显-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因此标成-232

Fe O ; 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氮分子写成4N 2;氦气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故写成He 。

(2)能支持燃烧,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写成O 2。

(3)食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写成NaCl 。

(4)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是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因此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

254P+5O 2P O 点燃,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5)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32CO Ca(OH)CaCO H O +=↓+。

【点睛】

要注意用化学用语进行书写,并要注意书写的规范。

23.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铝块能制成铝箱是利用了铝的______性。

(2)钢铁的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3)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在此过程中,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同学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下同):②溶质为_____。

(4)用含Fe 2O 380%的赤铁矿石800t ,理论上可炼出纯铁_____t 。

【答案】延展 氧气和水蒸气 ()332=Z Zn+2AgNO NO n +2Ag Cu(NO 3)2 、Zn(NO 3)2 Cu(NO 3)2 、Zn(NO 3)2 、AgNO 3 448

【详解】(1)铝块能制成铝箱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2)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氧气和水蒸气;

(3)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Z Zn+2AgNO NO n +2Ag ; 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说明铜已经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铜可能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或铜过量。这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u(NO 3)2 、Zn(NO 3)2,铜也可能含量不足,置换了部分硝酸银,这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u(NO 3)2、 Zn(NO 3)2 、AgNO 3;

(4)设理论上可炼出纯铁的质量为x

232ΔFe O +3CO 2Fe +3CO 160112800t 80%x

?

160800t 80%=112x

? x=448t 。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沼气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在沼气池中隔绝空气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

(1)沼气属于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沼气略带臭味,臭味可能来自沼气中的_____气体。

(3)写出沼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空气中如含有 8.6% -20. 8%的沼气时,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从安全角度看,若发生沼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_____(写一条)。

(4)与燃烧秸秆、杂草相比,将沼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

(5)厨余垃圾也可作为沼气生产原料。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厨余垃圾”桶的是_____(填标号)。

A 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

B 易拉罐、快递纸箱

C 菜叶、果皮

D 陶瓷、建筑渣土

【答案】可再生硫化氢CH4+2O2点燃

CO2+2H2O 应该及时的开窗通风废物利用,开发能

源 C

【详解】(1)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2)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气味;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

CO2+2H2O;

若发生沼气泄漏,应该及时的开窗通风;

(4)沼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使用沼气可以节能环保;使用沼气池,可使粪肥熟化,提高肥效,降低农业成本;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善卫生条件;替代煤,减少大气中的粉尘和酸雨的形成,减少环境污染;

(5)A、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等垃圾对环境有害,属于有害垃圾,故选项错误;

B、易拉罐、快递纸箱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C、菜叶、果皮等食物类属于厨余垃圾,故选项正确;

D、陶瓷、建筑渣土等属于建筑垃圾,故选项错误。故选C。

三、实验题

25.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2)装置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

【答案】液面不下降Ca(OH)2+CO2==CaCO3↓+H2O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灭火

【解析】(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2)A装置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装置C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1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某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试管①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

较慢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

较快

实验结论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检验产物CO 2 水沸腾,液滴飞溅 铜生锈需要氧气 锰 铁 铜 22Fe+2HCl=FeCl +H ↑

【详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产物CO 2;

(2)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禁止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图1是某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水剧烈沸腾,液滴飞溅;

(3)①和②中变量为氧气,所以考查氧气与铜生锈有关;

(4)根据实验现象,锰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大于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故锰的活泼性大于铁,铜不与盐酸反应,故铜最不活泼,从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锰>铁>铜;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H 2↑。

四、计算题

27.向氯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m 的值是_______g 。

(2)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5.91g ;(2)5.3%

【详解】(1)向氯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33BaCl +Na CO =BaCO +2NaCl ↓,由图可知,每20g 碳酸钠溶液可生成1.97g 沉淀,且加入60g 碳酸钠溶液时,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这时对应的碳酸钡质量为m ,故m=1.97g×3=5.91g 。

设60g 碳酸钠溶液溶质的质量为x

2233BaCl +Na CO =BaCO +2NaCl

106197

5.91g x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63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