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9-04 20: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疗 中的作用和价值卫生部北京医院 陈东科

内容提示

1.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性 2.对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3.加强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4. 如何快速掌握临床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一、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性

在抗生素时代感染仍是 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疾 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 之一。WHO 报告,感染性疾病死亡的 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30% 以上。

感染的复杂性

不同区域感染病原不同 同一病原在不同病区耐药性不同 同一病原含多种耐药机制 不同人群的易感性不同(个体差异) 机会致病菌感染增加,传统用药模式 发生变化

临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病人的不合理要求 处方者抗感染知识的不足 诊断缺少病原学证据(病人把病原检测作 为额外负担、医生开单太少) 病原检测报告速度慢、不够正确 细菌室和临床沟通不够,医生不敢提出过 多的要求 商业利益驱使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 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 诱导细菌产酶,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 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 致死亡

细菌耐药的严重性

细菌耐药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亚洲尤 为严重。 究其原因有:对目前形势缺乏认识; 抗生素的误用和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非临床用药); 假劣药的应用; 耐药菌克隆株的传播;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内和国际间均没有有效的控制细菌 耐药的体系。

如何解决细菌耐药问题?

要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有必要加强医院和 社区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的监测; 对处方医师和病人进行教育非常重要; 在地方或全国范围内制订切实有效的抗生素 使用规范; 培训合格人员,以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 准确性和时效性; 制订相应的法规以减少抗生素的无限制使用、 自行服用以及抗生素的非医疗用途,减少抗 生素在动物中的使用。

做好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工作

控制抗生素的耐药应从三方面着手,即监测、 谨慎使用抗生素和感染控制,其中最重要的 是监测,它可为病人治疗、感染控制、对处 方者教育、制订指南、政策调整等提供基本 信息。 卫生部有关文件中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的职责中明确提出,每半年要报告1次引起感 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 验结果。

WHONET工程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建立WHONET工程, 呼吁全球的临床细菌室把每天药敏结果输 入WHONET统计软件,定期统

计细菌发生率、 耐药性和耐药趋势监测,总结本地区、本 单位细菌的耐药规律,提供给医生,以此 可提高经验用药的正确率。

正确诊断是抗感染合理用药的前提●非感染性炎症不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要慎重甄别炎症的性质●不同病原体感染需要不同抗病原药物

病毒感染需要抗病毒治疗 寄生虫感染需要抗寄生虫治疗 真菌感染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才使用抗细菌药物治疗

靶向用药的必要性

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 用正确的抗菌药物,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 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和 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

每种抗微生物药物均有其特定的抗微生物谱, 即使广谱或所谓超广谱抗生素仍不能覆盖所 有细菌,因此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体选 择具有高度针对性或敏感的抗生素, 即靶向治 疗( target therapy) 。-------摘自《抗感染经验性治疗与靶向治疗的统一及其实践》(何礼贤)

靶向治疗的核心就是——个体化治疗。 实现抗感染靶向治疗的基础——病原学诊断。

临床医生对细菌培养的无奈临床微生物 室现状

苛养菌检出率极低 感染性疾 病现状 结果重复性差 报告速度慢 感染菌与污染菌不易区分 药敏结果与治疗反应存在差距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任务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任务就是对临床送检 的感染性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定性或定量分 析,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只有分离到病原菌,才有可能进行药物敏 感性试验,临床医生才能够根据药敏结果 进行靶向治疗,或依据耐药监测数据进行 经验性治疗。 协助临床解释药敏试验结果:业有专攻。 让所有临床医生都熟练掌握CLSI文件也不太 现实,临床微生物专家有责任协助临床医 生读懂、并应用好微生物检验报告。

从微生物检验角度看靶向治疗

个体化使用抗菌药物时,相对于经验用药更精 确的临床治疗就是靶向给药。这里所指的靶就 是病原菌。 抗感染靶向用药的依据就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的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 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直 接影响到靶向用药的疗效。 因此,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成为了 抗感染靶向治疗的保障。

合理开展检测项目

凡是有助于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项目应 积极开展,以诊断为目的,而不是以“挣 钱”为目的!有些项目赔钱也要上(由于 定价不合理,建议院里、科里应给与倾斜 性政策予以鼓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77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