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有效教学工具单

更新时间:2024-03-11 04: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工具单 —高二政治(必修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设计人:屈现荣 审核人:屈现荣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0·四川卷] 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11·山东28)(25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

【自主预习单】

问题1、你是怎样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的?

问题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如何?有何方法论要求?

问题3 你是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的?

问题4 如何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合作研讨单】

研析下列考题

1、[2009·海南卷]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 1

我读 我研 我评 我思 我创造 !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工具单 —高二政治(必修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2011·广东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4.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呼吁的哲学依据是( ) A.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B.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C.要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5.在回应气候变化因素尚存争议的问题时,解振华2010年11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议一直存在。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这种争议曾越来越大。他说,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这对人类都是有益的。近20年来,各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坚持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也表明了各国的积极姿态。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将在2015年之前,就目前气候变化的情况进行评估,希望看到他们能够拿出一个客观的、科学的、比较全面的、能够反映整个地球气候变化情况的评估报告。

人类关于气候问题的探讨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检测评价单】

1.温家宝总理曾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其认识论依据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有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世人还在被地震困扰。这说明( ) ①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目前还不能预知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 2 我读 我研 我评 我思 我创造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p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