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更新时间:2023-08-21 03:39: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辩证唯物论(四、五课)1 2 3 4 5 6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 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 提法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8 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9 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0 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11 12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13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14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15人可以根据对已知规律的认识,创造新的规律。 16 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 17 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 不能按规律办事;(必要条件) 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8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 24正确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19 鬼神观念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0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21 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22 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23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六课)1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2 实践和意识都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3 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5 变革社会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6 实践决定于认识。7哲学是人类智慧之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8 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9 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根本 10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11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12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唯一 唯一 13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1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5 认识是标志着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 16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否认了真

理的客观性 17 真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8 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19 认识的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20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并推翻了已经确定的真理。

【全书基本框架图】第二、三、 四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三、单元

4、5

7、8、 9、10 6

1112第四单元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认识论知识框架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客 条 具 考点3: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 观 件 体 含义 性 性 和条件性 性基础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考点1:实践的 概念及特点

含 义

属性

特 征

实 践

决定 反作用

认 识

真理追求真理 是一个过程

反 无 上 复 限 升 性 性 性 考点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形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辩证关系)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发现和发展真理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客体、对象) (性质)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会引 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 观的思维活动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为什么 )实践的主体 —人是客观的 a.构成实践的要素是 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和社会 客观的物质的 是客观的 实践的手段 —工具和设备是 客观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体现辩证法的观点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表现: B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 人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 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和社会关系.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 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探究活动

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他的飞行 实践具有社会性 成功是其单个人的活动吗?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 处在一定社会关系

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 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随着 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实践的水平 会提高,深度和广度会扩展。

探究活动

同样是农业生产,为什 实践具有历史性 么不同时期其耕作方式 却不一样?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体现辩证法的观点

夸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会导致形而上学。而夸大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否认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则会陷入唯心主义。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体现辩证法的观点

3、实践的形式:基本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最基本的)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工人做工战士打 仗

农民种田

牧民放牧 教师讲课

渔民捕鱼 医生治病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司法人员办案

演员表演

营 业 员 售 货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体现辩证法的观点

3、实践的形式:基本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最基本的)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探究活动1(P42)杜威(1)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 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 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 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费尔巴哈

(2)辩证唯物主义

黑格尔(3)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唯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 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口吃一吃”。——毛泽东 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 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 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 作用。 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1)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考点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唯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2)认

识的来源只有一个,但获得认识的途 径有两个: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 是实践的产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yy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