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与生活学习的亲密接触

更新时间:2023-08-21 03:42: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数学教学与生活学习的亲密接触

作者:陈燕群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2期

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种需要,积累文化知识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的必要。让他们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把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只有向学生提出生活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让教学贴近生活,达到数学材料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某居民楼一单元四户人家公共使用一个水表,到了月末负责收水费的张大爷就犯愁了:水费该怎样分摊呢?同学们你们能替张大爷想一个好办法吗?于是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按人口分摊比较合理。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出示题目:居民楼一单元四户公共使用一个水表,四月份共付水费25.2元,各户按人口分摊。赵家4人,钱家3人,孙家6人,李家2人,每户各应负担水费多少元?这样不但联系了生活实际这样的设计,将原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活生生的题目,即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又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三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胎(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同学们兴趣十足地猜着谁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达成共识。学生从鲜活的生活化情境中,得出圆的中心就是圆心。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易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周围的事物,自然、亲切地引出新知。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我在课前安排了学生分小组拍球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内容。通过为小朋友拍球的数量进行计数,使学生无形中就从生活化的活动进入了学习的氛围,自然、贴切;在练习巩固阶段,我让学生用11-20各个数说一句话,学生想到了教室里窗户的数量、想到了新买的文具的价钱、想到了本组小朋友的人数、甚至想到了公交车的路号……这些都是学生现实的生活情境的反映,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如,对一年级学生来讲,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但空洞的教学只能让孩子们感到乏味。而翻书,这个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动作便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请把书打开到比4个10多7的那一页”、“请翻开书到比60少3的那一页”、“把书打开到46和48中间的那一页”……随着一声声幼稚的童音,一双双小手便在课本间跳跃,仿佛在弹奏一支动听的曲子,知识和快乐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比如六年级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就设计了以下练习:小明家新房要装修,出示示意图(图略),比例尺为1:100,(1)要求量出必要数据算出墙面的粉刷面积(门窗除外)。(2)粉刷墙面每平方米是15元,粉刷整套房子需要多少工钱?(3)如果每桶墙面漆350元,能刷50平方米,则刷完整套房子,漆大约要花多少元?共付多少元装修费?(4)如果小明爸爸每天的工资是50元,大约要做多少天才能付清这笔装修费?

这样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②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③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学有所用。④使学生感到父母挣钱实在是不容易,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这样的设计可谓是一题多能,但这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去精心设计。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应用于生活实践,而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又起着重要的巩固作用。所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向课外延伸。要适当开展数学活动,加强课外实践。例如,教学“利息、税款”后,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的利息和应缴利息税各是多少。再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我就组织学生在班里开了一个“小小商店”,由学生先调查物品价目,然后在每件物品上都标好价格,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买卖活动。最后让学生交流各自在买卖过程中收付款的情况。通过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yy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