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31 08: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凯程解析】B 批判教育学喜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阶级分析的离场研究教育,关注意识形态。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凯程解析】D 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A.价值澄清模式 B.认识发展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凯程解析】A 价值澄清模式重在让学生“选择”价值观。

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A.分析 B.理解 C.评价 D.综合

【凯程解析】D 学生去写一首七律诗,是调用了对所有七律诗的知识去完成的,所以是综合。

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凯程解析】A 形成性评价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甄别学生。

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凯程解析】A 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7.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

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 A.融合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凯程解析】A 两个科目合并为新的科目就叫做融合课程。 8.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拥护者,在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 A.程序教学模式 B.掌握教学模式 C.探究教育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凯程解析】C ABD均属于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9.2003年教育学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这属于 A.课程管理的改革 B.课程结构的改革 C.课程内容的改革 D.课程组织的改革 【凯程解析】B

10.在师生关系上倾向于“学生中心说”的教育学家是 A.帕克

B.布拉梅尔德 C.赫钦斯 D.梅伊曼

【凯程解析】A 帕克是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1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 A.实战能力 B.创新能力 C.理性思维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凯程解析】C 形式教育论主张发展人的理性。 12.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 A.道德认知发展 B.道德情感发展 C.道德意志发展 D.道德品格发展

【凯程解析】A 科尔伯格主张发展道德认知(道德判断)。 13.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是 A.《科尔曼报告》

B.《一个乘坐学校的地方》

C.《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凯程解析】C 《学会生存》主张讲的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之一是学习化社会。

14.“物理不外于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孟轲 B.荀况 C.朱熹 D.王守仁

【凯程解析】D 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15.“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A.细心玩味 B.融会贯通 C.敬守此意 D.收敛此心

【凯程解析】A 也就是反复玩味,认真咀嚼的意思。

16.《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A.“明明德” B.“止于至善” C.“化民成俗” D.“明人伦”

【凯程解析】B 考查的是大学中的三纲领。 17.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A.“实才实德之士” B.“读书明理之人” C.“博学笃行之士” D.“明体达用之才” 【凯程解析】A

18.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A.书馆 B.精舍 C.社学 D.私塾

【凯程解析】C 只有社学和私塾针对儿童,社学是国家建立,私塾属于私立。 19.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 A.思想控制 B.动态管理 C.分类教学 D.身份限制 【凯程解析】B 这个需要了解六等黜陟法的含义,它是动态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奖惩。

20.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凯程解析】D 只有A和D是张之洞所为,但张之洞不是最早提出的,而是吧中体西用思想理论化的人物,也就是说A表述有误。 21.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22年新学制 D.戊辰学制

【凯程解析】C 书上背的知识。

2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国立中学 B.实施毕业会考 C.中学西迁 D.实行军训制度

【凯程解析】A 中小学都有BD,西迁是高校。A最合适,建议采用排除法。 23.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A.行动实践 B.批评研讨 C.更新改进 D.指导提高

【凯程解析】B 直接背的知识点。

24.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凯程解析】C 考查的是东方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

25.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 A.文法学校 B.弦琴学校 C.体操学校 D.修辞学校 【凯程解析】D

26.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凯程解析】 B 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27.宗教改革对欧洲教育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是 A.教育管理的国家化 B.教育内容的古典化 C.教学语言的统一化 D.教学目的单一化

【凯程解析】B CD表述不正确,A是间接促进的,只有B 的表述是直接的一个表现。

28.夸美纽斯提出直观理性教育,其依据是 A.泛智论 B.感觉论 C.天赋论 D.善性论

【凯程解析】B 直观理性与感觉论相联系。

29.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 A.贫民子弟 B.贵族子弟

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 D.中产阶级子弟 【凯程解析】A

30.将游戏理解为儿童创造性的自我教育活动,主张为儿童建设公共游戏场所的教育家是 A.第斯多惠 B.乌申斯基 C.蒙台梭利 D.福禄培尔

【凯程解析】D 福禄培尔强调游戏,蒙台梭利强调工作。

31.依据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段理论,学生的兴趣表现为主义、思维状态处于专心,通过教师讲解或提示的方式,获得清晰表达,这教学阶段是 A.明了 B.联合 C.系统 D.方法

【凯程解析】A 教育学宝典的形式阶段论的内容中有个表格在总结四大阶段中兴趣、心理、思维、教学方法各自的状态。

32.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明确提出以自由与合作为基本实施合式的学习的个别教学制度是 A.葛雷制 B.昆西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凯程解析】C 道尔顿制的原则就是自由与合作。

33. 2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民主自治,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 A.《福尔法案》 B.《哈比改革》

C.《阿斯蒂埃法案》

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凯程解析】A 福尔法案中提出了高等教育三原则。强化班专门总结出的选择题点。

5、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出现在凯程冲刺必背题70页。你背了吗?

52.下图是根据耶克思—多得森定律绘制的,在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图,请简述三条曲线所表达的内容:

【凯程解析】答案要点: 1.描述曲线内容。 2.观点:通过动机的作用就是在总结适当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大的动机或许会产生焦虑,效率反而会降低。 教育学宝典475页

53.列举教育测量的4种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凯程解析】答案要点:

这是根据测量内容的数学特征划分的。

(1)定名测量:也叫类别测量、定类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它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别的鉴别。在定类测量中使用的类别必须具有互斥性和穷尽性。定名测量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其实就是分类。

(2)定序测量:也叫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鉴

别。

(3)定距测量:也称区间测量、等距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

(4)比率测量:也称等比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出现在教育学宝典590页。你有理解和记忆吗?强化班专门讲解这些类型的不同点。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 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

(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 【凯程解析】答案要点:

这道题出的好,16年的教育学原理大题出的就是教育功能与学校教育。这个热点也是依据当前很多人去学校教育思潮的思想提出来了。

凯程提示:第一问:尽可能中肯的说明学校教育的优点与缺点。学校教育不能主导个体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在个体功能里学校教育不仅有学习知识的作用,还有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作用。

第二问:学校教育对个体有主导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社会性和个体个性化。 家庭教育也有这两方面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在家上学不利于发展个体社会化。

总结:在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 冲刺必背题第14页。

55.(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

(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

【凯程解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凯程专门押中的题。 问题1解析:新观念其实主要指教育要尊重人的身心发展,即凯程课堂中专门讲过得“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问题2解析:(1)教育制度的体现主要指1922年学制,男女共同受教育。 (2)教育方法的体现主要指方法灵活多样,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实用主义思想,突出做中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 (3)教育内容的体现主要指学习白话文,学习科学知识。 冲刺必背讲义48页

3.教心:依据材料谈谈:

(1)材料当中体现了四种迁移的哪种学习迁移,以及培养哪种认知结构? (2)讲述一下类比教学。 冲刺必背讲义87页

教研:材料:张老师的课题:如何避免奖励对小学生的负效应,以及张老师列出了表格,(奖励的时间,次序,对象,正效应,负效应。)选一年级一班为实验对象。

(1)课题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2)样本选择中的问题以及改进

(3)这个研究属于观察研究的哪种类型 (4)选取了什么样的记录方法

(5)按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走为张老师设计一个方案,说明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

【凯程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观察研究与行动研究的知识点。凯程专题班为大家总结的教育四大研究方法。

(1)课题:奖励对小学生的影响效应,而不应该局限于负效应。 (2)样本选择只选取了一班,没有随机抽样或整群抽样。 (3)结构式观察

(4)事件取样 连续取样

(5)计划(发现问题,寻找方案和制定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冲刺必背讲义102页、103页、10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3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