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更新时间:2023-04-18 08: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1998年至2002年间,犯罪嫌疑人叶某在担任厦门某厂出纳、会计期间,其单位实行了信息化。叶利用其担任厂成本会计,在电脑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后,输出打印,此凭证与其附件(原始单据)是对应的,此账应对审计、税务;之后叶采用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篡改电脑上的会计记录,形成新的记账凭证和账簿,而后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记录,使之与其将贪污的款项相对应,输出出纳银行日记账,用预先截留或盗取的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这部分修改后的记录是为应对单位财务主管每日对账目平衡的审查。

叶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篡改电脑会计账簿,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手段,先后数次擅自用预先截留或盗取的

现金支票从银行领取现金,侵吞公款近40万元,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四、案例分析

叶某的案件绝不是个案,现实中利用会计软件篡改凭证和账簿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件不胜枚举。许多会计从业人员认为用计算机处理的会计数据用磁介质来保存就绝对安全了,这种错误观念来源于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层次性和协调性的不了解。一旦修改了数据,对企业而言很有可能导致权责不分,内控失衡,濒临破产。因此,这是一种危害

极大的行为。基于此,我们认识到对信息化下账簿机制的控制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注册会计师们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之时,要掌握识别舞弊的技术,因为这会对审计结果的对与错带来很大帮助。(一)特点

会计簿记有“记载”和“反映”两项职能,分别由账簿和账户来完成,账户负责“记载”,账簿负责“反映”。传统会计的簿记是被记录在纸介质上的,一经记载其簿记的信息格式和内容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要修改,必然也是有痕迹的。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不断拓宽和深入,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承载财务信息的电子信息平台成为了一种必然地趋势。 1.原始数据输入方式多元。传统的会计账簿登账工作繁琐,容易出错,主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逐笔或汇总记录在会计账簿上。而信息化环境下原始数据的采集与输入形式已经发生了变革,如硬盘、u盘等磁介质导入,远程网络收集与传输等。

2.数据处理方式先进。手工会计核算程序下,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登记采用平行登记,核算过程复杂,容易出错。而在信息化下,由于计算机的智能,会计信息系统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批处理)的方式,即多个业务子系统采集原始凭证信息,记账凭证一次输入或生成,数据的运算与归集高度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时运作。

3.数据存储电子化。传统的会计账簿是以纸张存储方式保留与管理信息。而在计算机方式下,以电磁介质作为会计信息的存贮载体,

有需要时可通过打印机输出纸质账簿。但是这种存储介质具有可逆性,极其容易被修改而不被发现。(二)产生舞弊的问题及原因根据以上特点,我们不能发现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簿记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1.软件自身存在固有缺陷

因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在目前的市场上,国家对财务软件研发环节没有严格、有效的限制性法律条款制约,对财务软件及其安装环境、存贮方式都缺乏明确的规定,对财务软件推广环节也没有强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保护,从而造成管理规范上的失效。一些软件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会设置多项违法违规的功能,如“修改数据库”、“多套账”等。这种行为伪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契机。

2.会计账簿的数据不可靠

在信息化下,会计账簿的存储介质选择空间大,既可以存储在本机硬盘中,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他外部介质中会计数据往往保存在硬盘等可反复读写的可逆式存储介质上,这一方面可以便于电子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但另一方面,对账簿可以进行无痕迹修改,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产生多套账簿,达到贪污腐败的目的。

3.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致使企业的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流程和模式,进而导致操作的随意混乱,

如不兼容职位没有分离,造成职能重叠,越位操作,不法分子就是抓住了这个漏洞,一手操作多个板块,就容易出现财务舞弊。 4.内外监管不足

企业的财务舞弊,需要内外的稽查来发现。但在企业内部,往往出现相关职能部门或相关人员互相包庇,相互串通修改数据使得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监管力度大大削弱。基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犯罪手段隐蔽,花样多,外部审计会因为经验的缺乏等原因造成审计的失效。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叶某就是利用电子数据存储的特点,抓住无痕迹修改的漏洞,进行非法套现贪污。他所使用的作案手法与传统的贪污手段截然不同,传统的贪污手段一般采用收不入账、大头小尾、重复报销等,只要通过对会计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单据与银行、现金日记账的审查即可查出,而本案中此厂的记账凭证及原始单据均为真实,只是利用了信息化下的财务信息无痕迹修改进行了大量套现。这种行为造成了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也极大地扰乱企业内部控制,影响企业的发展。尽管纂改数据看似容易,但作为一个整体运作的企业,这种大范围修改也需“合力而为”。只要有外部的审查和内部的控制,

总能发现隐秘的漏洞。

四、研究结论

1.完善对应的政策法规仍是重中之重。

国家要以法立国,经济也是如此。要及时出台有关管理办法,从财务软件开发和推广环节入手进行治理整顿市场秩序,改变无序竞争,惩治财务软件开发商的违规开发、违规推广问题,切实保证财务软件遵从会计及审计法律法规 2. 完善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公司内部要加强控制,这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的一道防线。由于财务舞弊通常给债权人也带来巨大损失,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等机构有意愿且有能力来监督公司,我国可考虑适当借鉴大陆法系公司治理模式,加强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本例中,叶某通过截留的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费用能够得逞,除了其造假水平高超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因此应加强财政,银行等部门交流合作,采用科技手段,尽快建立监管信息的沟通机制。

3.加强货币资金审计

货币资金控制是企业内控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因为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面对日益复杂的作假手段,尤其是货币资金的作假段越来越“高明”,要制定和完善新环境下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利用先进技术,方法和工具,编制专门的货币资金审计程序,利用计算机快速方便的分类,检索和查核功能,测试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程序和数据文件。

会计信息系统舞弊的防治是软件,个人,企业,国家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会计账簿在整个会计核算程序中处于中间环节,它既是对大量、零星、原始的会计凭证地归类整理,又是会计报表各项目填制的基础,它的舞弊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不断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完善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加强审计,那么,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就不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旦舞弊,就会受到应有的严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q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