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国维和刘勰作品中的隐秀与境界——兼论《人间词话》境界说对《文心雕龙&183;隐秀》篇的承革扬弃

更新时间:2023-05-12 03: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国维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终结者和现代文论的开启者,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诗学“意境”范畴,而且开启了现代文论的新方法,被后来很多学者誉为中国学术研究实现现代转型的第一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论中最体大思精的巨著,不仅总结了隋唐以前的诗学文论,同时也开启了唐宋以降文论美学的帷幕,特别是其《隐秀》篇乃先秦、秦汉“意象”论之总结,而其《物色篇》则开启

No 0 2 1 . 1, O 2

现代商贸工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 n r

21第 1 0 2年期

论王国维和刘勰作品中的隐秀与境界兼论《间词话》界说对《心雕龙 人境文隐秀》的承革扬弃篇黎晓莲。(. 1武汉大学文学院,北武汉 4 0 7;.汉东湖学院,北武汉 4 0 1 )湖 302 2武湖 3 2 2摘要:国维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终结者和现代文论的开启者,仅总结了中国古代诗学“境”畴,且开启了王不意范而 现代文论的新方法,后来很多学者誉为中国学术研究实现现代转型的第一人。刘勰的《心雕龙》为古代文论中最体被文作

大思精的巨著,不仅总结了隋唐以前的诗学文论,同时也开启了唐宋以降文论美学的帷幕,特别是其《秀》乃先秦、汉隐篇秦“象”之总结,意论而其《色篇》开启了唐宋“境”的先声。刘勰的《心雕龙》王国维的《间词话》某种程度上物则意论文和人在可以说处于相似的承上启下的位置,且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境”发展史上的两个关键人物,有诸多可比性。试图而意论具 从隐秀和境界说的内涵和意义入手,略探讨一下王国维《间词话》境界说”文心雕龙 隐秀》的承革扬弃关系。粗人“对《篇关键词:秀;界;;隔隐境隔不中图分类号: G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6 23 9 (0 2 0 -2 50 1 7- l8 2 1 ) 10 0 -2

王国维在《间词话》开篇首旬即提出“以境界为人的词最上”并以此为中心结合唐五代北宋词和西方美学思想来,建构他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但“界”说并非王国维首境一创,境界”该属于古代文论范畴中“境”类,祖荫先“应意一曾生将这一理论范畴的发展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意境的孕育期——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是意境的提出和形二成期——唐宋;是意境的深入发展期——明清至近代。三

之重旨”“义”我们古代诗学里面经常会提到的“外和复与言之意”“外之致”甚至王国维的“界说”一脉相承的和韵,境是吗?

王国维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终结者和现代文论的开启者, 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诗学“境”畴,且开启了现代文意范而论的新方法,后来很多学者誉为中国学术研究实现现代被转型的第一人。刘勰的《心雕龙》为古代文论中最体大文作思精的巨著,不仅总结了隋唐以前的诗学文论,时也开启同了唐宋已降文论美学的帷幕,特别是其《隐秀》乃先秦、篇秦汉“象”之总结,其《色篇》开启了唐宋“境”意论而物则意论的先声。刘勰的《心雕龙》王国维的《间词话》某种文和人在程度上可以说处于相似的承上启下的位置,且是中国古而代诗学范畴“境”发展史上的两个关键人物,有诸多意论具可比性。本文试图从隐秀和境界说的内涵和意义人手,粗略探讨一下王国维《间词话》境界说”《心雕龙 隐人“对文秀》的承革扬弃关系。篇

1隐秀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隐”

也是《心雕龙》的核心概念,来人们总是以《文中历隐秀》篇为核心从文体、风格、作、赏等诸多角度加以辨析和阐创鉴释。在《心雕龙》,勰用了一系列具有辩证关系的美文中刘学范畴,“如文道”“物”“、心、体性”“采”“、情、比兴”“、隐秀” 等,些概念虽然相辅相成、证统一,是刘勰在论述的这辩但时候还是有所侧重,“如比兴”刘勰崇“”“的倾向非,兴抑比”常明显,要是因为“显而兴隐”表现出刘勰一贯的对主比,“”青睐。《秀》也是如此。在此篇中,勰对“”隐的隐篇刘隐 的定义有如下几句:隐也者,外之重旨者也”“以复义“文,隐为工”“隐之为体,生文外”“文隐蔚,味曲包”;夫义;深馀,“响旁通,采潜发,爻象之变互体,渎之韫珠玉也。界说”秘伏譬川 由于他本人没有明确界定,导致学术界对其内涵和外

我们知道,勰推《易》“文之元”在《心雕龙》刘周为人,文 中,多次以《易》“”如《道》:文王患忧,辞他周论隐,原篇“繇炳曜,采复隐,义坚深。《圣》:或简言以达旨,符

精”徵篇“或博文以该情,明理以立体,隐义以藏用……四象精义以或或曲隐,例微辞以婉晦,隐义以藏用也……虽精义曲隐,五此 无伤其正言;辞婉晦,微不害其体要。《”宗经》:夫故《 篇“系》称旨远辞文,中事隐。等等,言”单单《隐秀》一篇,上列举,如 取于《周易》比喻就有三个:譬爻象之变互体”“的“,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辞生互体,有似变爻”。也就是说,刘勰“义”观点是直接渊源于《易》立象以尽意”思想,隐的周“的 《易》四象精义以曲隐”表意方式是刘勰“”典型范周“的隐的式,勰所“”微言大义、治教化、理圣旨,秦汉以刘隐乃政义与 来“刺讽谏”的注经模式一脉相承,美式而不是唐宋以后诗学领域的“外之意”“外之致”不是那种日常生活式的言、韵,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更不是那种蕴藉含蓄、法言传的直觉无情绪,于这点,关有学者论述得非常精要: 刘勰《秀》的“”既是对《》《》象征型表隐篇隐论易和易学意模式的演绎,也是对汉代经学家以“刺讽谏”论《》美说诗 之“比兴”批评理论的总结。也就是说《秀》的“”的隐篇隐论是以《》“”和《》“论为话语前提。三种“”易学隐论诗注隐”隐 论都属于象征型“一意”学模式,有别于直感型“一象诗而景情”诗学模式。参照顾祖钊先生在《术至境论》书中建艺一立的“三元至境”诗学话语谱系,隐秀》的“论所属的《篇隐”象征型“一意”学范式宜归于其中的“象论”而鼎盛象诗意,于唐宋的直感型“景一情”诗学范式宜归于意境论。 所以,象征型“一意”学模式和直感型“一情”从象诗景 诗学模式这个角度,们再来看刘勰的“秀”王国维的我隐和“界”非常明了了。境就 我们知道,国维在《间词话》确立的核心论点“王人中境

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玉潜水,珠而澜表方圆”“生互,辞体,似变爻”“有,并思合而自缝,非研虑之所课也”“有晦;或塞为深,虽奥非隐”“自然会妙,卉木之耀英华”这些;故譬从界定和描述中,我们可

以看出刘勰对“的界定,少有这隐”至

延争论不休,关于其词义溯源这里暂不作讨论,单从“境界说”的精神实质来看,应该是属于我国古代直感型“一它景

情”诗学模式这个范畴,就是从唐宋以后开始鼎盛的“也意境”范畴。“论意境”论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唐诗写作样三个关键词:文外”“旨”“义”那么,种“外的诗学总结,“、重、复。这文主要是强调情与景的感发融会,形成一种言有

作介:警 1 8 )湖宜昌武大文院士武湖院,方向:古学、国 者简孽 ( 7,北人,汉学学博生,汉东学讲师研究批评史 9一女,中国代文中文学。———

2 5—— 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98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