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9-13 17:13: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数理信息与技术学院 2009210661 凝聚态

伍渊泼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一直坚持关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然辩证法更加密切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发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予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我们新一代的研究生,我们更要了解与掌握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一、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翻译出版开始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国初期,党和国家组织力量大量翻译出版有关自然辩证法的著作,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热潮[1]。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的春天,也迎来了科学时代的春天,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再度发展。30年来,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演化成科学技术哲学,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相联结的桥梁。它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就科学技术本身及其与经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批判地吸收了历史上和当代该领域其他学派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和社会效益。在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革命两股时代潮流冲击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框架有了重大突破,研究内容有了新的拓展,陆续分化和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学科分支和方向,如科学学、未来学、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思想史、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与此同时,各门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二、中国自然辩证法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与中

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创立者和推动者,是一个“走出书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从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成果,以此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第二,它不仅研究自然发展的过程和认识自然的过程,而且研究改造自然的过程;不仅研究“天然的自然”,而且研究“人工的自然”,促进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部门的广泛交叉和结合。第三,它着眼于同实际的联系,以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它坚持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坚持百家争鸣,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五,这是一个实行广泛的联盟的自然辩证法学派。

三、中国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1.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突破当时僵化的意识形态束缚,以科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界对思想解放的贡献颇为突出,甚至在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领域中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输出源”。它向社会“输出”科学的理性、实证、怀疑和批评精神,挑战此前盛行的僵

化思维模式和不当干预学术的陋习,为学术的自主发展和思想的理性探讨开拓了道路。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星火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等重大科技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技术论等问题的研究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其中,钱学森教授把现代科学技术从横向划分为九大类: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文艺理论和行为科学;从纵向划分为四个层次: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技术论的研究,标志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重点开始从自然科学哲学向技术哲学的转移,即从研究认识自然到研究改造自然的转移。另一方面,对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哲学问题,即对数、理、化、天、地、生、工、农、医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也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由此,开辟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新路子。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自然辩证法研究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服务,又要为繁荣马克思主义哲

学出力,还要谋求自身新的发展。中国的自然辩证法要深入研究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研究西部大开发、国家经济建设和重大工程决策与实施过程中的自然辩证法问题,特别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平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等问题。

(1)中国自然辩证法与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我们在以科学技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必将伴随着我们,而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必将产生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出现多样化的社会精神生活方式。此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如何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坚持主流意识的内在关系,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江泽民同志《论科学技术》一书的出版,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2)中国自然辩证法与坚持科学精神。以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己任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继承了自然辩证法始终对封建意识和伪科学无情鞭挞的优良传统,它像当年恩格斯揭批“神灵封建迷信和伪科学。伪科学、非科学,以及科学中的欺骗、失误、不成熟、病态和泡沫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身也都是应该科学地加以研究的课题。在旗帜鲜明地、坚定不移地反对迷信愚昧和伪科学的同时,对复杂情况多一些分析是有利于科学、人民和社会的。恩格斯说过,“蔑视理论思维,蔑视唯物论辩证法,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

在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界里,深入揭批邪教、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还将进行下去。

(3)中国自然辩证法与推动中国科技发展。近年来,工程哲学、生态哲学、信息哲学、生命哲学、体闲哲学等都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树立辩证自然观,可以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可以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对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中国自然辩证法面对着无限扩展的研究视界,一再证明了那种认为哲学和科学技术学科日益细化,自然辩证法研究将无事可做的观点是错误的。

(4)中国自然辩证法与推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创造出了比以往所有世纪都多的社会财富。在改造自然的同时,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工业文明建立的同时,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比如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这些日趋严重的现象,为人类的新世纪之旅抹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自然辩证法很早就提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问题,探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第三版自然辩证法的教材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概括和总结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自然观”。这种新的自然观对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自然辩证法是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有着与自然辩证法相似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认识到这一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就有了更加明确和有力的理论武器,其哲学内涵将更加深刻和突出。因而必将大大促进可持续发展学科的纵深发展。改革开放30年以来,自然辩证法在中国这块热土上茁壮成长,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有力的理念根基。自然辩证法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的领域,它必将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向前推进,为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b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