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网络高清安防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16: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XXXX市博物馆

数字网络高清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XXXXXXXX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1 / 73

目录

目录

目录 ................................................................................................................................................ 2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项目概述 .................................................................................................................. 5 设计原则及依 .......................................................................................................... 6

2.1 设计原则 .......................................................................................................................... 6 2.2 设计标准 .......................................................................................................................... 7 第 三 章

防范需求分析 .......................................................................................................... 7

3.1 安全防范等级确认和划分 .............................................................................................. 8 3.2 纵深防护区域的划分原则 .............................................................................................. 8

一、周界区的划分 ......................................................................................................... 8 二、监视区的划分 ......................................................................................................... 8 三、防护区的划分 ......................................................................................................... 9 四、禁区的划分 ........................................................................................................... 10 3.3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理念 ................................................................................................ 10 第 四 章

安防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 11

4.1 系统组成 ........................................................................................................................ 11 4.2 系统结构 ........................................................................................................................ 12 第 五 章

安防系统详细设计 ................................................................................................ 14

5.1 视频监控系统 ................................................................................................................ 14

5.1.1 系统结构 .............................................................................................................. 14 5.1.2 功能分析 .............................................................................................................. 16 5.1.3 前端监控点设计............................................................................................... 17 5.1.4 传输子系统设计 ................................................................................................. 19

2 / 73

5.1.5 监控中心设计 .................................................................................................... 20 5.2 入侵报警系统 ................................................................................................................ 27

5.2.1 系统概述 .............................................................................................................. 27 5.2.2 前端子系统设计 ................................................................................................. 28 5.2.3 传输子系统设计 ................................................................................................. 30 5.2.4 控制子系统设计 ................................................................................................. 30 5.3 门禁管理子系统 ............................................................................................................ 31

5.3.1 管理方式 .............................................................................................................. 32 5.3.2 方式选择 .............................................................................................................. 32 5.3.3 卡片选用 .............................................................................................................. 35 5.3.4 系统架构 .............................................................................................................. 35 5.3.5 门禁认证 .............................................................................................................. 36 5.3.6 系统的应用 .......................................................................................................... 37 5.4 出入口控制系统 ............................................................................................................ 39

5.4.1 系统部署 .............................................................................................................. 39 5.4.2 主要工作流程 ..................................................................................................... 41 5.4.3 系统功能 .............................................................................................................. 44 5.5 智能分析系统 ................................................................................................................ 48 5.6 人流量统计分析系统 .................................................................................................... 53 5.7 视频质量诊断系统 ........................................................................................................ 56 5.8 系统对接设计 ................................................................................................................ 60

5.8.1 接入第三方设备 ................................................................................................. 60 5.8.2 与上级部门平台对接 ........................................................................................ 61

第 六 章

解决方案优势分析 ................................................................................................ 65

3 / 73

6.1 尖端应用技术的应用 .................................................................................................... 65

6.1.1 高清监控的应用 ................................................................................................. 65 6.1.2 智能技术的应用 ................................................................................................ 66 6.1.3 业务集成技术的应用 ........................................................................................ 67 6.1.4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 67 6.2 总体优势分析 ................................................................................................................ 68

6.2.1 集成化程度高 ..................................................................................................... 68 6.2.2 自动化、智能化 ................................................................................................ 68 6.2.3 扩展性、兼容性 ................................................................................................ 68

第七章 售后服务承诺 ................................................................................................................. 69

1.售后服务的目标 ................................................................................................................ 69 2.售后服务的原则 ................................................................................................................ 69 3.售后服务的范围 ................................................................................................................ 70 4.服务方式............................................................................................................................ 70

4 / 73

第 一 章 项目概述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保护、研究、展示有关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 技术等方面的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场所,馆内所收藏和保护的文物其中最重要的 一个特点就是所有藏品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很多藏品都是孤品,其遗留数量的特 殊性决定了藏品其自身价值不可估量。博物馆的安防是安防界的一个难点,也是 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博物馆对各方面 的安全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以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和出入口控制等为主的 安全防范系统日益成为各类博物馆智能化弱电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博物 馆内加强管理和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防范措施。

根 据 国 家 关 于 《 博 物 馆 和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安 全 防 范 系 统 要 求 》( GB/T 16571-2012),参考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各类相关技术规范,考虑博物馆的实地 现场情况及实际应用需求,结合海康威视现代化、先进的安防技术,以及海康威 视作为视频监控行业与应用的龙头企业对未来智能化安防系统在博物馆运用的 把握,为博物馆设计一套高水准、高质量、切合实际、升级扩展能力强大的安全 防范系统,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益,提高博物馆的安全 防范水平,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现代化博物馆发挥积极作用。

5 / 73

第 二 章 设计原则及依

2.1 设计原则

本系统方案设计时应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多级 联网的原则。并综合考虑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 素留有扩充的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 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其具有以下原则:

? 统一标准,多级联网: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必须统一标准,系统 建设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建设要求基础上,采用先进的 技术手段和系统架构,整合博物馆等视频监控资源,在分级组网的原则下, 构建全省的网络化综合治理图像监控平台,逐步建设成一个覆盖全省重点博 物馆,可供多单位、多部门共享的图像监控系统。

? 先进性:监控系统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指标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 系统的安装调试、软件编程和操作使用又应简便易行,容易掌握。该系统集 国际上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体现了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的最新发展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经济性与实用性:充分考虑监控系统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根 据系统特点,设计选用功能适合现场情况、符合视频监控要求的系统配置方 案,通过严密、有机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 同时保证系统功能实施的需求,经济实用。

? 可靠性:本系统基于可靠的网络通信技术,能确保系统级别的高稳定性 和可靠性,满足 7×24 小时、全年 365 天的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

? 稳定性: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成 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

? 扩展性: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 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并根据今后该项目工程的实际要求扩展系统功

第 6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能,同时本监控系统设计中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

2.2 设计标准

依据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

?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 16571-2012) ?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2002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9-2003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 《控制网络 HBES 技术规范 住宅和楼宇控制系统》GB/Z 20965-2007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其它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相关规程和技术标准。

第 三 章 防范需求分析

一个好的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 管理制度,一套稳定可靠的技术防范设备,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批克尽 职守的保安队伍,缺一不可。针对博物馆对安全防范系统的实质性要求,做如下 分析。

第 7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3.1 安全防范等级确认和划分

依据一般博物馆的构成及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遵循“由点、线、面、体全 方位、多层次、立体空间防范”的原则,将博物馆防范区域划分为周界、监视区、 防护区、禁区四个纵深防护区域,在系统结构上采用四层纵深安全防范体系。

3.2 纵深防护区域的划分原则

一、周界区的划分

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第“2.0.23”条周界的 定义: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周界包括建筑物(群)外周界、室外周界和室内周界。 陈列室、库房、文物修复室等应设立“室外或室内周界防护系统”的规定,

按照纵深防护的原则,博物馆的周界包括建筑物外周界、室外周界以及建筑物内 周界三部分。

外周界作为入侵者的第一个可能要出现的场所,也是纵深防护体系的第一道 防线,如果在本道防线就能发现可能的入侵者是我们最为希望的,周界防护的作 用,就在于准确及时地发现入侵目标,争取快速出击的时间。

内周界防护主要包括对建筑物墙体的各种进出入口、门、窗等的防护,它既 是整个防护体系的内周界也是防护区的外周界。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该区域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采用入侵报警系统结合视频 监控系统的方式来实现博物馆的技术防范。 二、监视区的划分

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第“2.0.24”条监视区 的定义:实体周界防护系统或/和电子周界防护系统所组成的周界警戒线与防护 区边界之间的区域。

该区域主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电子巡查管理系统等安防子

第 8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博物馆的安全及有序。

监视区的摄像机主要是对博物馆的周界围墙、屋顶及接近其的区域进行防 护。在环绕周界一定间隔上(最好不超过 30 米)安装首尾相向的固定摄像机形 成无盲区。周界监视区,在周界的拐角处或直线不超过 100 米间隔处安装室外 遥控球型摄像机,在屋顶设置遥控球型摄像机,由它们组成的监视缓冲区和周界 报警进行联动,形成坚固的周界防线。在博物馆的外周界一般要设置周界电子巡 查系统,周界电子巡查管理系统的各巡查点应在监视区摄像机的视场范围内,这 样可以兼顾巡视人员的安全,在选择摄像机时考虑的是低照度和全天候配置,在 它们的后端有专用的视频报警设备更好,为取得可用的视频图像,在围墙、建筑 物周围、屋顶设置安防系统专用照明或一定量的常明也是必要的。 三、防护区的划分

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第“2.0.25”条防护区 的定义: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的区域或部位。

防护区通常意义上就是指展厅。其有两个特点,一是防护目标所在区域,二 是公众频繁出入的区域。针对防护区的特殊情况,我们对防护区的报警设备按布 防时段可以分为两位,一类是:24 小时布防的报警设备,另一类是闭馆后布防 的报警设备。主要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 查管理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及资产定位系统进行对防护区的安全防护。

1) 闭馆后布防的报警设备:博物馆内部走廊通道内的空间报警器,可以是 三鉴报警器或红外报警器,展厅出入口控制设备或门磁报警器组成防护区的外部 防线;展厅内部的空间报警器组成防护区内部防线,对防护区内部的空间报警要 求有两种以上技术手段,我们可以选择被动红外报警器和微波报警器对展厅内部 进行交叉全覆盖。

2) 24 小时布防的报警设备:通往展厅的进出口内设置的报警器,展柜内 同时由在展厅开放时段的展厅工作和保卫人员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报警器组成 另一道防线,一旦他们发现可疑情况会立刻出发无线报警器,通过无线信道提示 控制中心人员采取行动而不惊动犯罪分子。防护区内部摄像机主要完成展厅宏观 观察和主要出入口的 24 小时监控,每个出入口由专门的固定摄像机负责,在展

第 9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厅内设置全覆盖固定摄像机配合球型遥控摄像机完成对展厅的全覆盖监控。

由以上两类报警设备结合防护区内外的摄像机,组成了防护区的局部纵深防 护体系。 四、禁区的划分

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第“2.0.26”条禁区的 定义:不允许未授权人员出入(或窥视)的防护区域或部位。该区域主要设置视 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出入口控制系统。

禁区是只有特定的人员才可以出入的区域,对于非特定人员是禁止入内的, 主要是指文物库房和安防监控中心等。一般库房和展厅设置在不同的建筑内或不 同的楼层,并通过专用通道与展厅和外部沟通,应遵循局部纵深防护体系的层次 进行设计,并着重加强对内周界、通道和出入口的防护。库房的通道门及库房门 应设置出入双向读卡出入口控制系统,对重要库房应采用生物识别设备控制进出 人员,如指纹识别、掌形识别或指静脉识别,同时配以出入口摄像机进行全实时 联动录像。库房内部除设置空间报警器外,在其与其它区域相邻的六面墙体上还 应设置震动报警器,以防止犯罪分子通过凿墙进入。安防监控中心是安防系统的 核心,应该设在禁区内,为了保障中心控制室值班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使人员和设备都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3.3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理念

目前针对博物馆项目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的解决思路主要遵循“入侵报警为 主、图像/声音复核为辅”的原则,“分立设置、软件集成”的系统机制。在管理 服务器的管理控制下,实现信号处理和各种功能的转换,构成一个自动化、智能 化程度较高,功能比较完善,综合防范能力相对较强的现代化的集成式安全防范 系统。

第 10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第 四 章 安防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4.1 系统组成

针对博物馆、古建筑、石窟室及石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文物保护单位 安全防护的需求,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博物馆和文物 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 16571-2012),标准中对博物馆技防系统建 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体包括:

? 入侵报警系统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

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曹抢劫或其他危机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 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是对非法入侵向安保人员提供报警信号的安防系统。系统通过 前端布置的探测器对博物馆重要区域进行布防,实现对重要区域的非法入侵探 测,一旦监视区域内发生非法入侵,前端探测器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到中心,中心 通过声光报警的方式提示安保人员。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简而言之是通过图像监控的方式对博物馆的主要出入口和重

要区域作一个实时、远程视频监控的安防系统。系统通过前端视频采集设备即摄 像机将现场画面转换成电子信号传输至中心,然后通过显示单元实时显示、存储 设备录像存储等,实现工作人员对各区域的远程监控及事后事件检索功能。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可以与智能行为分析系统、客流量统计系统、视频质量诊 断系统相结合,为博物馆提供智能可视化的解决方案。

?智能行为分析系统是利用视频分析及图像处理技术,对区域入侵,人 员聚集,

物品拿取等事件进行报警,对事件进行主动防御,避免事故 发生。 ?

客流量统计系统是可以统计重要出入口的进出人数,当人数达到限定

第 11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值提示报警,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人流量大,人员拥挤造成安全事故的

发生。

? 视频质量诊断系统彻底解决视频监控系统自我检测和反馈的问题,为 监控系

统长期稳定有效运行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 出入口控制系统 利用自定义符识别或/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

行机构启/闭的电子系统。 出入口系统对博物馆主要路口的车辆进行管理,利用

视频分析新技术,可以

记录车牌信息,人脸信息,防止偷盗等。

? 声音复核系统 利用音频技术探测现场声音、对报警区域的声音进行拾音收听,以确定警情

真实性的电子装置(系统)

? 电子巡查系统 对安全保卫人员的巡逻路线、方式及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电子系统。

? 防爆安全检查系统 检查人员、行李、货物是否携带爆炸物、武器、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品或其

他违禁物品的电子系统。

? 安全管理系统 对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声音复核、电子巡查等系统进行

组合或集成、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有效联动、管理和/或监控的电子系统。 海康威

视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可以把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管 理系统等安防系统统一在一个平台上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系统,它综合利用各 子系统产生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的变化情况,让各子系统做出相应协调动作, 系统重点通过和跨越不同的子系统,达到信息的交换、提取、共享和处理。

4.2 系统结构

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结构图如下:

第 12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第 13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第 五 章 安防系统详细设计

5.1 视频监控系统 5.1.1 系统结构

前端监控区域特别是重点监控区域建议使用高清网络摄像机,拾音器连接至 网络摄像机音频输入口,音、视频统一编码后,经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 统接入到博物馆安保监控中心,由安防综合管理软件平台进行集中管理。网络音 视频流存入安保监控中心机房磁盘阵列;中心机房设置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 器、存储服务器、报警服务器以及磁盘阵列等,实现设备、报警等管理,以及视 频图像存储。控制中心设置电视墙,通过视频综合平台(解码器)解码上墙显示。

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 14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建议采用纯网络架构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图像效果有显著提高 传统的标清分辨率的图像对于多数的监控场景,基本上无法对细节进行分

辨。而当发生案件时,从录像资料中很难对监控现场涉案的人员、物品准确认定, 不具备很好的对侦破工作的指导性和法律质证能力。采用高清摄像机获取高清晰 度的监控画面,更能清楚地呈现监控原貌。高清视频监控图像与标清视频图像清 晰度的直观比较如下图所示:

2)采用网络传输,质量更可靠,施工更方便 本视频监控系统以网络为平台,

第 15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以 IP 地址来识别所

有的监控设备,采用统一的 TCP/IP 协议来进行图像、声音和数据采集传输。网 络数字视频监控采用了网络数字传输信号,没有线缆长度和信号衰减的限制,而 网络自身又不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因此可实现更广阔区域的监控布局。

3)系统扩展更方便 在一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只要在技术上采用统一的标准,对于应用的扩

展而言,只是增加相同的设备和增加管理上的 IP 地址而已,对管理而言,增加 设备站点只是意味着 IP 地址的扩充;将型号从模拟转换到数字,在采用统一的 协议在网络上传输,对网络解决方案上的用户而言,监看视频画面、录制视频资 料、控制传统云台镜头,仅仅是网络在线连接这么简单。

5.1.2 功能分析

对于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绝不应该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简单堆砌, 而是应当在满足各子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寻求内部各安防子系统、外部与其它智 能化系统的完美结合。系统主要依托于博物馆安防综合平台,来实现对视频监控 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的综合管理和控制。

视频监控系统

? 全天候监控功能:通过博物馆室内外安装的全天候监控设备,全天候 24

小时成像,实时监控各个片区安全状 况;

? 昼夜成像功能:可见光成像系统的彩色模式非常适合天气晴朗、能见度

良好的状况下对 200 米范围内的观察监视识别;黑白模式则具有优良的 夜视性能和较高的视频分辨率,对于照度低的楼道具有良好的成像性 能;

? 前端设备控制功能:可手动控制镜头的变倍、聚焦等操作,实现对目标

细致观察和抓拍的需要;

? 智能视频分析功能:采用智能视频处理设备,具有视频分析识别报警功

能,能够对博物馆重点监测区域进行警戒线、警戒区域检测,并可进

第 16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行 人脸抓拍、人流量统计等智能处理;

? 回放查询功能:有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调看现场画面并进行实时录像,记

录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及时报警联动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事后 可对事件发生的视频资料进行查询分析;

? 博物馆综合安防管理平台: 对各个前端设备及服务器进行统一控制、管理,能远程地对系统内的所有设

备进行相关的配置。除了进行视频监控外,还可以对前端报警设备进行管理,并 对报警事件进行联动预案的配置,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与入侵报警系统的联动。

5.1.3 前端监控点设计

周界:博物馆周界包括室内及室外周界。

外周界分为周界围墙跟出入口大门,作为入侵者的第一个可能要出现的场 所,也是纵深防护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在本道防线就能发现可能的入侵者是 我们最为希望的,周界防护的作用,就在于准确及时地发现入侵目标,争取快速 出击的时间。

在周界围墙一般使用固定枪式摄像机+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围墙上的点位设 置方向遵循首尾相接的方式。若博物馆周界环境复杂或博物馆所在地区经常出现 雾霭、大雪等天气,能见度不高,建议使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进行周界实时监控, 探测器当检测到翻越围墙等状况,可报警提示,配合防护区内摄像机进行联动切 换预案。

在出入口大门及其他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一般采用能清楚辨别人脸和车辆 车牌的枪式摄像机和室外快球,通过枪机对进出口实行固定监控,快球配合枪机 实现全局监控及可疑目标的定位和跟踪。

内周界防护主要包括对建筑物墙体的各种进出入口、门、窗等的防护,它既 是整个防护体系的内周界也是防护区的外周界。

在建筑物墙体的各出入口对外设置能清晰辨别人脸的宽动态摄像机,采用人 脸识别及客流量统计技术,即能有效的记录进出口的实际画面,同时还能帮

第 17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助博 物馆管理人员控制参观人数,总结博物馆的参观高峰期,适时安排高峰状态时的 保卫力量。

监视区:监视区指周界内至博物馆建筑的室外空间,该区域为游客集散及车 辆过往较多的场所,也是犯罪份子进入博物馆建筑内的必经区域。

监视区建议使用高清枪机和高清一体化快球配合的方式,监视区内主干道路 采用高清固定枪机进行定点监控,大型广场区域采用高清一体化快球摄像机进行 大场景监控。同时,需考虑监视区内的最低照度,确定选用普通摄像机或红外摄 像机。

防护区:防护区一般指博物馆藏所在的建筑内空间区域。 防护区是监控系统重点防范区域,包括馆内各通道走 廊、展厅、楼梯口等区域,由于博物馆内一般光线较弱,建议采用红外彩色

半球摄像机,在开放时间做到实时监控,闭馆关灯后也能实现实时防护。 禁区:

禁区指未授权不允许进入的区域。 在此类区域,包括储存、保管防护目标的库房、保险柜、修复室、重点机房、

财务室和其它不允许公众出入的区域,一般做好禁区出入口的监控,以及对禁区 内部重点部位做到无盲区监控。建议在出入口设置红外半球摄像机实时记录进出 工作人员,采用高清摄像机,确保记录每个进出人员的详细体貌。

前端摄像机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原始信号源,主要负责各个监控点现场视 频信号的采集,并将其传输给视频处理设备。监控前端的设计将结合博物馆实际 监控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方法,保障视频监控的效果。

作为监控系统的视频源头,摄像机对整套监控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 摄像机的基本要求是:图像清晰真实、适应复杂环境、安装调试简便。

1、图像真实清晰——摄像机种类很多,其本源是内部核心部件“图像传感 器+数字处理芯片”,针对不同的行业有完全不同的优化方案。比如:广播电视系 统的图像处理偏艳丽,这是符合观众的视觉需求。相对而言,视频监控系统对图 像的要求是真实还原,尤其是图像的色彩应与现场一致,比如:人的肤色、衣着 颜色、车辆颜色等。此外镜头倍数也将影响用户捕获图像的景深,广角取景能获 取全景概况,长焦取景能获取人脸面部特征,因此,用户对图像要求与使用场景

第 18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密切相关。当然,在特殊场景下还需要特殊功能进行匹配,比如:超低照度、宽 动态等等。

2、适应复杂环境——与硬盘录像机、交换机所处环境不同,摄像机一般都 置于风吹日晒的环境下,天气变化都会影响摄像机的工作。耐高温、抗雷击、防 水防尘等应达到相关指标,摄像机应该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有些环境下室 外摄像机护罩内应该有加热、除湿等装置,防水防尘级别应该达到 IP66,内部 电路应该具备防浪涌保护设计,抗 3000V 雷击。

3、安装调试简便——摄像机多安装于难以摘取的位置,因此使用过程中的 再度调试是较麻烦的,增加维护成本。摄像机应该提供 OSD 操作菜单供用户远 程调试及参数修改。此外,建议为摄像机由 UPS 集中供电以保证电源洁净,防 止串扰。

5.1.4 传输子系统设计

5.1.4.1 传输方式的类型

对于博物馆监控环境以及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架构,传输信号均为以太网 信号,信号传输线建议如下:

1. 室外场所一般距离监控中心较远,且因进监控中心信号有防雷的要求,

宜选用光纤传输方式传输信号,可有效避免视频信号受到雷击和静电干 扰和破坏,确保视频信号的稳定可靠的采集和传输;

2. 室内监控点到弱电机房交换机距离小于 100 米时,建议采用超五类双绞

线方式传输;大于 100 米时,建议成对使用光纤收发器进行远距离的信 号传输。

5.1.4.2 电源及控制信号传输

对于博物馆这类高安全防范等级要求的场所,前端摄像机建议采用 UPS 统 一供电,UPS 供电线路部署到每个楼层,UPS 供电电压为 220V,通过变压后

第 19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输出给前端摄像机,直流供电线路采用 RVV2*1.0;楼层弱电井交换机供电也统 一采用 UPS 电源。220V 交流供电线路可采用 BV3*1.0

5.1.5 监控中心设计

博物馆安保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包含控制子系统、解码及显示子系统、存储子 系统等。

5.1.5.1 控制子系统

控制子系统主要指的是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平台软件和配套设备,如鼠标、 键盘等。

?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软件 控制子系统主要依托博物馆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利用其达到配置及控制的目

的。它主要包括配置客户端、控制客户端、数据库系统及各个服务器,其中服务 器有报警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录像管理服务器、云台代理服务器、网管服务 器、电视墙服务器。

配置客户端主要负责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服务器的管理 和远程配置,用户及权限的管理,报警联动的配置,电子地图配置,录像计划的

第 20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日志管理,网络管理及系统参数配置。

控制客户端主要负责视频的预览、录像查找及回放、电视墙上墙控制,报警 处理、录像文件处理、对讲、电子地图显示控制及案件管理。

各服务器中,报警服务器主要负责报警的接收及转发;流媒体主要负责实时 视频流及录像图像流的转发;录像管理服务器主要负责录像计划的具体配置,录 像文件的查找和控制;云台代理服务器主要负责云台命令的转发及用户云台争控 的处理;网管服务器主要负责设备、用户在线状态,以及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信 息的收集和转发;电视墙服务器主要负责电视墙的控制及管理。

控制主机安装控制客户端,控制主机数量取决于深化设计阶段用户具体期望 数量。另外,系统主要采用视频综合平台实现解码上墙、大屏拼接控制的功能。

? 键盘 系统可采用网络键盘,接入系统中的交换机,经平台注册后,可以对前端视

频点进行切换显示、远程控制等操作。键盘上三维摇杆的设计,给用户带来键盘、 鼠标无法替代的使用感受。同时还能在键盘上实现实时预览、大屏控制、抓图等 功能。

5.1.5.2 解码及显示子系统

显示控制子系统主要为实现博物馆值班室对博物馆监控范围内视频监控的 统一调用、控制及显示而设计的,实现对数字视频的远程访问、视频流接收、数 字视频的解码显示和大屏幕视频显示控制等功能。

显示控制子系统包括 LCD 监视器和 DID 液晶拼接屏。根据实际工程实施经 验,建议控制台到电视墙的观看距离不小于 3 米。同时,为了方便安装维护, 后面至少需要保留 80 厘米净空间。

一、视频综合平台解码部分 解码子系统的主要是将前端网络视频监控信号还原成高清数字信号,输出到 显示系统进行显示。 解码系统架构

的参考图如下:

第 21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与一般解码子系统相比,本次设计解码子系统不仅是个单纯的视频解码子系 统,而是一个集视频解码、数字输入、拼接、控制、漫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视频综 合管理平台,它将原有的解码设备、拼接控制设备集成到一体化的设备中,通过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管理平台软件即可实现视频解码输出、切换控制、大屏拼接、 画面开窗、漫游等原来需要多套软件才能够实现的功能。它可支持多种数据源同 时接入,如:网络编码接入,光纤数字接入,SDI 信号接入,DVI 信号接入,VGA 信号接入,BNC 模拟信号接入。也可以支持多种输出接口输出,如:HDMI, DVI,VGA 或者 BNC。

视频综合平台有如下一些特点:

? 拼接灵活性,操作便捷 支持多种拼接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任意切换任意组合,可以实现开窗,

漫游,拼接等功能,操作简单,在客户端软件中通过拖动实现轻松配置。

第 22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是通过客户端软件控制视频综合平台进行输出给显示单元进行显 示。客户端软件根据监控中心图像监控的需要设置显示策略,并控制视频综合平 台实现图像的解码输出。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报警联动输出,报警弹图像,图 像轮巡,回放录像上墙等功能。

? 支持高清图像拼接上墙

传统的监控分辨率 4CIF 为 704x576,随着监视器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拼接 屏的使用,4CIF 分辨率的效果逐步降低,而视频综合平台支持接入 1080P 或者 UXGA(1600x1200)分辨率的图像,很好的解决了图像质量的瓶颈,并且配合 DVI 或者 HDMI 等输出高清接口,让拼接屏的图像显示质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 集成度高,性能好

可以对 BNC,VGA,SDI,光纤等输入源进行编码压缩,采用海康威视自 主研发的针对高清视频监控有特别优化的编码算法,并搭配 TI 高性能芯片,实 现高压缩,低延迟。编码压缩的数据可以配合网络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备份。

可以解码 1080P 和 UXGA 及以下分辨率的编码图像数据,并使用 BNC、 VGA、DVI、HDMI 等输出接口进行输出。

支持 BNC,VGA,光纤输入的原始数据直接上墙,减少编码和解码的延迟 以及降低图像质量的损耗。

具有强大的网络传输功能,接入视频综合平台的图像数据经过编码压缩以 后,利用 IP 传输交换技术完成视频图像的分发,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各

第 23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部门的桌面终端(PC)均可访问权限范围内的视频资源,支持调看实时视 频图像、PTZ 控制和回放录像资料。 具备报警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实现红外

对射等开关量报警输入设备的接

入,还可以实现 485 和 232 信号量报警输入。可以实现指定规则下联动报警输 出,还可以提供直流电压为报警设备供电。

具备云台控制功能。

? 扩展性、兼容性强 对原有系统改建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保护用户投 资。

不同视频综合平台之间使用光纤或者网络方式进行级联,并且可以对各级的 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

视频综合平台

视频综合平台

前端摄像机

前端摄像机

前端摄像机

? 降低施工难度

视频综合平台是可插拔板卡结构,针对不同的大屏要求可灵活增减板卡,机 架式结构易安装,便于施工,集成度高省去了很多周边设备,更易布线及调试。

? 稳定性高,维护方便

系统可以按照需求全天 24 小时、一年 365 天全天连续工作,所以视频综合 平台必须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特点,以保证连续正常运行。

传统的大屏幕系统一般由编码器、矩阵、大屏控制器构成,组成比较复杂,

第 24 页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而且环节越多导致了排查错误约困难,而我

司的视频综合平台将编码、矩阵以及大屏控制器整合在一起,在满足功能需求的 基础上操作简便、维护简单、管理简捷。

二、大屏显示部分 博物馆的视频监控显示子系统大屏拼接推荐使用海康威视液晶屏,该屏是采

用三星原装 DID(Digital Information Display)液晶面板为核心技术的一体化单 元。DID 面板的革命性突破在于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超耐用性以及超窄边应 用,解决了液晶显示应用于大屏幕公共显示的技术障碍。一般来说,电视或电脑 所用液晶屏的亮度只有 250~300cd/m2,采用 DID 面板的液晶屏幕亮度则高达

700~1000 cd/m2,对比度高达 3000:1~10000:1,比传统电脑或电视液晶屏要高 出一倍。采用 DID 面板的专业液晶监视器即使是在强光照射下也清晰可见。

稳定运行寿命超长,维护成本低:液晶显示技术是目前最优异的平板显示技 术之一,尤其是 DID 液晶屏,整机有 50000 小时的使用寿命且长时间工作后图 像稳定没任何变化。液晶显示技术没有任何需要定期更换的耗材设备,所以维护、 维修成本极低。

全自动温控系统:DID 液晶拼接单元配备有自动温度控制电路设计,可根据 屏幕实际工作温度自动调节散热风扇的散热能力,在保证屏幕工作安静的同时, 使 DID 液晶屏幕始终在最佳工作温度,提高了整机可靠性,有效延长屏幕的使 用寿命。

环保健康:与传统的背投式(包括 CRT 背投、LCD 背投和 DLP 等)拼接 系统相比,LCD 液晶拼接系统发热量小、无辐射、无闪烁、不伤眼、不含有害 物质(如铅、汞、镉、铬等),有利于观看者的身体健康,是新一代的环保健康 拼接系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LCD 拼接系统已取代传统的背投式拼接系统 成为主流。

拼接方式任意选择,单元尺寸灵活,使用场所适应性强:DID-LCD 液晶屏

25 / 73

可以选择任意拼接(M*N),屏的大小亦有多种选择,40 寸、46 寸等多种规格, 可以满足不同场所的需要。

5.1.5.3 存储子系统

存储子系统是为监控点提供存储空间和存储服务的系统,是为用户提供录像 检索与点播的系统。

一、存储架构

本方案存储采用基于磁盘阵列的 CVR 模式,这种存储模式省去了网络存储 服务器,因此存储不再受网络存储服务器性能的影响,存储更加高效稳定,并节 省了一定的成本。

二、视频存储的技术要求 录像数据存储在磁盘阵列高速设备上,存储的图像数据采用标清或高清格

式,录像数据应保存 30 天以上。 存储的图像数据可通过网络接口以时间、通道

等方式进行检索,允许多用户

同时检索、调用录像。 实际系统建设可按照不同区域设定存储格式和存储时间。

但今后增加设备空 间要预留。 三、存储系统的空

间要求

4CIF 格式存储: 监控资料存储系统的空间需求和监控系统的实际和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需

求的存储空间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出来,如果录像以 4CIF 格式进行 存储,平均码流 1.5Mps,平均每通道一天 24 小时容量约为 15.5GB,总的存 储容量可按实际监控通道数及存储时间计算得出。

720P 图像存储:

根据存储容量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如果以 720P 图像格式存储,平均码流 4.5Mps,每路摄像机一天 24 小时容量约为 46.5GB。 四、监控资料后期检索

方式 监控资料的后期检索也是监控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监控中

26 / 73

的实

时监控图像固然重要,录制下来的监控资料也会在关键时候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监控中,录制下来的监控资料可以作为不法分子的犯罪证据;在博物馆监 控中,录制下来的监控资料可以作为意外事件中的分析资料等等。

完善的监控系统会提供多种监控资料的后期检索方式以供选择,一般会分为 简单检索功能和复杂的检索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查询检索同样会消耗存 储系统的 I/O,并且是与监控录制系统同时工作,尤其检索查询的用户同时大量 并发时,对存储系统将会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5.2 入侵报警系统 5.2.1 系统概述

入侵报警系统主要由报警主机、报警控制键盘、报警输入模块(地址模块)、 前端报警探测器等部分组成,配合使用图像识别报警系统完成入侵报警功能。入 侵报警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架构图如下:

当报警发生时,报警服务器将进行报警信号的捕获和转发,并进行报警日志

27 / 73

的记录。报警服务器主要采用侦听模式,即服务器在一个固定端口上进行侦听, 当前端有报警信号发生时,设备或者报警主机将主动上报,报警服务器在接收到 信号后再进行处理。鉴于侦听模式为被动探测的模式,资源消耗较少,一台服务 器可同时处理高达 1000 路的报警。

当报警服务器收到报警信号时,除了进行日志记录,还会对所有在线的客户 端进行转发。报警服务器将定时地进行在线客户端的管理更新,以维护最新的在

线客户端列表。此外,报警服务器将进行所有此报警事件的联动操作。报警联动 有客户端联动、录像联动、云镜联动、报警输出联动(可外接控制器进行声光电 的报警及显示)、报警上墙联动、短信联动、邮件联动和门将联动。系统在配置 报警联动时,可选择配置需要的联动,也可以不配置任何联动。当报警发生时, 只响应已配置的报警联动。

5.2.2 前端子系统设计

5.2.2.1 探测器布置

? 周界报警 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周界报警,它能够为值班人员最早发现目

28 / 73

标提供依据,为围捕行动提供宝贵的处理时间,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周界报警设 备通常有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振动电缆、泄漏电缆、感应电缆、微波墙、视频 报警等产品。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周界报警产品,因为它 价格较低,所以备受欢迎,但是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雾天 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会全部失效,建议在多雾地区采用激光对射探测器。还一个 就是误报警问题,如一个空塑料袋被风吹起、树枝的摇摆、大型的飞鸟及小动物 经过红外对射区域都会引起报警。

? 通道报警 通道报警是指防护区域内的门、窗、走道、院落,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二道

防线,它主要采用的产品有存在式探测器、幕帘式探测器、红外栅栏、门磁开关、 振动探测器、室外探测器等。如果是古建筑门窗晃动较利害的位置最好不要采用 门磁开关,北方地区应该采用具有低温功能的室外探测器。

? 空间报警 室内空间报警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目前广泛使用的产品有多源被

动红外探测器、三鉴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视频报警等产品, 安装室内空间报警探测器没有标准的安装要求,都是因地而宜,但每个房间应该 采用多种探测手段(原规定是使用三种以上技术),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最好让探 测器的探测方向能够横向切割人员走动的方向,离门窗较近的地方应该考虑采用 防遮挡探测器,北方地区没有取暖的房间应该采用具有低温功能的探测器。

微波探测器的灵敏度较高,并具有穿透玻璃、木材等非金属材料的功能,可 以隐蔽安装避开犯罪份子的踩点,提高抗技术盗窃的能力,也可以将微波探测器 对准窗外,当周界报警使用,但目前国产的微波探测器误报率较高。

? 展柜报警 展柜报警是防盗报警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采用的有驻波探测器、存在

式探测器、压力传感器、移位传感器等,中小型展柜采用进口的驻波探测器效果 较好,大型展柜采用存在式探测器效果较好,资金较紧张的单位也可以采用超细 漆包线固定在文物下面做断线报警或购买微动开关效果也非常好。对于没有展柜 的文物,如名画、雕塑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图象报警或红外栅栏,

29 / 73

没有条件 的单位也可以采用断线报警或压力报警。

5.2.2.2 探测器选择

报警探头作为系统的前端设备,报警探测器作为整个系统的原始信号源,是 整个系统的报警信号采集器,其应用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探测器的选型应根据所需监视场所的区域情况,选择不同范围的、不同种类 的报警探测器进行监视。根据博物馆的实际应用需要,我们在选择报警探测器时 须按照以下原则:

1) 全方位的报警探头; 2) 误报率低; 3) 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5.2.3 传输子系统设计

报警输入模块信号传输及供电原则上采用总线型结构,各终端探测器通过挂 接在总线上的报警输入模块接入系统,上述结构易于扩展、布线简捷。

主机信号总线我们采用 RVV4*1.0 型护套线;由于探测器报警信号传输速率 低,电源电流小,报警输入模块至探测器信号线采用 RVV4*0.75 型护套线,同 时传输报警信号及 12V 探测器电源,报警 输入模块至报警按钮 信号线采用 RVV2*1.0 型护套线

5.2.4 控制子系统设计

控制子系统是整个入侵报警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控制中 心,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报警处理、报警的联动等。控制系统主要依托于博物馆安 防综合平台,来实现报警联动的配置、管理和控制。

在博物馆安防综合平台中,报警服务器是整个报警系统的控制管理中枢,

30 / 73

其 负责报警信息的采集、转发及报警发生时系统联动的控制。

另外,报警控制系统主机是一种大型的防盗系统设备,通过总线可扩充至 128 个防区,系统防区扩充时采用两芯总线方式。它可分为 8 个子系统独立操作, 还可通过电话遥控远程编程或报警,包括设定通过公用电话网实现与 110 的报警 联动。

本设计中系统扩充设备配备如下: ◎液晶键盘

报警主机设置系统键盘 1 只,用于系统设置及应用操作。主机提供 1 路设 备总线,总共可连接多个控制键盘,设备总线上还可挂接继电器报警输出设备。

◎报警扩展模块 系统配置若干报警扩展模块,模块挂接在总上,实现防区扩充,探测器连接 到模块上,实现报警扩展。

针对博物馆的结构特征,系统设置总线联接所有的报警扩展模块。后端通过 增强型总线延伸模块实现总线的扩展,通过输出的总线每路最远均可达 1200 米。

◎继电器输出模块 继电器输出,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动关系,如警号、警灯,通过编程设置可

实现一对一的防区报警与输出的联动关系。

5.3 门禁管理子系统

现代建筑建成后,将有大量的公共通道在人们日常活动中频繁使用,因此对 这些通道的管理是件十分头痛的工作。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的库房、财物室等特 殊区域的出入控制,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同时这 些区域通道的开启、关闭状态,管理人员需要实时掌握其通行情况,如对每个通 道进行巡视,将大大增加管理成本。

31 / 73

5.3.1 管理方式

博物馆出入口控制系统基本功能是对项目区域内各重要部门、消防控制室、 设备机房等重要部位的通行门,以及主要的通道口进行出入监视和控制。系统可 根据对通道的管理层度不同,分别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项目管理区域内的出入口 进行监控。

简单管理:是在通行门上安装门磁感应器,当通行门开、关时,安装在门上 的门磁感应器,会向系统监控管理中心发出该门开、关的状态信号。

控制管理:是在需要监视和控制的通道门上,同时安装门磁开关及电控门锁, 系统监控管理中心同时可以监视这些门的状态及门的开启和关闭。

智能管理:在需要监视、控制和身份识别的门上除了安装门磁开关、电控锁, 还要安装感应读卡机,智能感应门禁系统功能的灵活性更强,它可以通过系统的 权限管控,由系统根据预先的设置自动决定是否允许人员通过,同时还有报警功 能,当有人非法强行通过时,系统会自动发生报警信息,提示监管人员的注意及 时处理。

5.3.2 方式选择

本案正是围绕着上述第三种方式展开设计,从博物馆行业的实际应用出发, 建立一套方便实用的门禁管控系统。

门禁控制子系统通过读卡器辩识,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通过受控的区域门 组。读卡器能读出卡上的信息并传送到门禁控制器,如果允许出入,门禁控制器 中的继电器将操作电子锁开门。该系统由感应卡、感应读卡器、门组、门禁控制 器组成。

该子系统可以采用多种门禁管制方式(单向刷卡、双向刷卡),对使用者授 于不同的进出权限,进行多级控制;同时对项目内不同的区域及特定的门及通道 进行进出管制,本系统可联网实时监控。

32 / 73

锁具选择与安装速查

应用场所 常采用的执 行设备 安装设计要点 适用于单扇门;安装位置距地面 阴极电控锁 0.9~1.1m 边门框处;可与普通单舌机械 锁配合使用 电控撞锁 单向开启、平 开木门(含带木框 的复合材料门) 适用于单扇门;安装于门体靠近开启 一体化电子 边,距地面 0.9~1.1m 处;配合件安装在 锁 磁力锁 阳极电控锁 边门框上 安装于上门框,靠近门开启边;配合 件安装于门体上;磁力锁的锁体不应暴露 在防护面(门外) 安装于上门框;应选用带闭锁装置的 自动平开门 设备或另加电控锁;外挂式门机不应暴露 在防护面(门外);应有防夹措施 单向开启、平 阳 极 电 控 同本表第 1 条相关内容 动平开门机 常采用的执 行设备 带专用玻璃 开镶玻璃门 (不含 锁;磁力锁;自 带木框门)

应用场所 安装设计要点 单向开启、平 开玻璃门 门夹的阳极电控 锁;带专用玻璃 门夹的磁力锁; 玻璃门夹电控锁 安装位置同本表第 1 条相关内容;玻 璃 门 夹 的 作 用 面 不 应 安 装 在 防 护 面 ( 门 外);无框(单玻璃框)门的锁引线应有防护 措施 33 / 73

双向开启、平 开玻璃门 门夹的阳极电控 带专用玻璃 同本表第 3 条相关内容 锁;玻璃门夹电 控锁 阳极电控锁 同本表第 1、3 条相关内容 安装于边门框;配合件安装于门体上 不应暴露在防护面(门外) 根据锁体结构不同,可安装于上门框 或边门框;配合件安装于门体上;不应暴 露在防护面(门外) 安装于上门框;应选用带闭锁装置的 设备或另加电控锁;应有防夹措施 磁力锁 单扇、推拉门 推拉门专用 电控挂钩锁 自动推拉门 机 阳极电控锁 推拉门专用 双扇、推拉门 电控挂钩锁 自动推拉门 机 同本表第 1、3 条相关内容 应选用安装于上门框的设备;配合件 安装于门体上;不应暴露在防护面(门外) 同本表第 5 条相关内容 电控撞锁; 金属防盗门 磁力锁自动门机 电机驱动锁 舌电控锁 同本表第 1、5 条相关内容 根据锁体结构不同,可安装于门框或 门体上

应用场所 常采用的执 行设备 电 控 三 棍 安装设计要点 应与地面有牢固的连接;常与非接触 防尾随人员 快速通道

闸;自动启闭速 式读卡器配合使用;自动启闭速通门应有 通门 防夹措施

34 / 73

5.3.3 卡片选用

卡片作为一卡通系统用户的主要身份标识,卡片的安全性和管理的方便性直 接影响到一卡通系统的应用。针对实际应用中对门禁系统的功能要求,本系统用 卡主要选用基于 ISO/IEC 14443 TYPE A 标准的 Mifare 1 卡,MIFARE1 卡可满 足门禁系统用户的刷卡需要。

MIFARE 1 芯片技术及性能要求: 唯一性:每张卡具备唯一的 64 位序列号 芯

片:Philips Mifare 1 S50

存储容量:8Kbit,16 个分区,每分区两组密码 工作频率:13.56 MHZ 通讯速度:106K boud 读写距离:0~10CM 读写时间:1-2MS 工作温度:-20℃-85℃ 擦写次数:>100000 次 数据保存:>10 年 封装工艺:自动碰焊

制作标准:ISO 14443 TYPE A/B

5.3.4 系统架构

门禁控制子系统采用 RS485 与 TCP/IP 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网络,由综合布 线系统和网络系统为门禁系统配置控制专网,可通过划分 VLAN 的方式配置专

网域,实现系统的网络接入与系统数据交互,其系统架构如下图如示:

35 / 73

多功能门禁控制主机提供 4/8/16 门禁控制。系统采用三层构架:管理层, 即多功能门禁控制主机和门禁工作站/服务器之间采用 RS485,数据传输能达到 19200BPS;控制层采用现场总线 RS485,用于多功能门禁控制主机与单门门禁 控制模组、联动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通信;应用层为单门门禁控制模组与感应式 读卡机之间的通信,感应式读卡机可以采用多种模式通信(即 Wiegand、T2)。 本案采用双路供电,一路供门禁控制器,一路供电控锁。以减少控制器因调 试、

维护等状况下的频繁断电、上电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控制器的正常使用, 延长控制器运行寿命。

5.3.5 门禁认证

门禁系统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管制方式实现对各出入口的监视和控制: 单门单控:单门单向管制,进门刷卡、出门按钮开门。 双门单控:

36 / 73

双门单向管制,进门刷卡、出门按钮开门。 单门双控:单门双向管制,进门刷卡、出门刷卡。

双门双控:双门双向管制,进门刷卡、出门刷卡。 在实际工程项目应用中,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从上述四种认证方式选择。在 文博行业应用较多的为单门单控及双门单控两种方式。

5.3.6 系统的应用

发卡授权管理 系统采用集中统一发卡、分散授权模式。由发卡中心统一制发个人 MIFARE

卡和管理卡,再由门禁系统独立授予 MIFARE 卡在本系统的权限。系统可对每 张卡片进行分级别、分区域、分时段管理持卡人可进出授权的活动区域。

设备管理 该子系统能实时监控门禁系统各级设备的通信状态、运行状态及故障情况,

当设备发生状态变化时自动接受、保存状态数据;开启多个监视界面对不同设备 进行分类监管;实现各类设备的数据下载、信息存储查询及设备升级等操作。

实时监控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客户端实时查看每个门人员的进出情况(客户端可以

显出当前开启的门号、通过人员的卡号及姓名、读卡和通行是否成功等信息)、 每个门区的状态(包括门的开关,各种非正常状态报警等);也可以在紧急状态 远程打开或关闭所有的门区。

权限管理 系统可针对不同的受控人员,设置不同的区域活动权限,将人员的活动范围

限制在与权限相对应的区域内;对人员出入情况进行实时记录管理。实现对指定 区域分级、分时段的通行权限管理,限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受控区域,并根据管 理人员的职位或工作性质确定其通行级别和允许通行的时段,有效防止内盗外 盗。

37 / 73

系统充分考虑安全性,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操作员并设置不同的密码,根据各 受控区域的不同分配操作员的权限。

动态电子地图

门禁子系统以图形的形式显示门禁的状态,比如当前门是开门还是关门状 态,或者是门长时间打开而产生的报警状态。此时管理人员可以透过这种直观的 图示来监视当前各门的状态,或者对长时间没有关闭而产生的报警门进行现场察 看。同时拥有权限的管理人员,在电子地图上可对各门点进行直接地开/闭控制。

出入记录查询 系统可实时显示、记录所有事件数据;读卡器读卡数据实时传送给管理平台,

可在管理中心客户端立即显示持卡人(姓名、照片等)、事件时间、门点地址、 事件类型(进门刷卡记录、出门刷卡记录、按钮开门、无效卡读卡、开门超时、 强行开门)等如实记录且记录不可更改。报警事件发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弹出 醒目的报警提示框。系统可储存所有的进出记录、状态记录,可按不同的查询条 件查询,并生成相应的报表。

刷卡加密码开门 在重要房间的读卡器(需采用带键盘的读卡器)可设置为刷卡加密码方式,

确保内部安全,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以提高整个受控区域的安全及管理级别。

逻辑开门(双重卡) 某些重要管理通道需同一个门二人同时刷卡才能打开电控门锁。例如金库

等,只有两人同时读卡才能开门。 胁迫码 防胁迫密码输入功能(需采用带键盘

式读卡器)。当管理人员被劫持入门时,

可读卡后输入约定胁迫码进门,在入侵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中心将能及时接收此 胁迫信息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确实保障该人员及受控区域的安全。

防尾随 持卡人必须关上刚进入的门才能打开下一个门。本功能是防止持卡人尾随别

人进入。在某些特定场合,持卡者从某个门刷卡进来就必须从另一个门刷卡出去, 刷卡记录必须一进一出严格对应。该功能可为落实具体某人何时处于某个区域提 供有效证据,同时有效地防止尾随。

38 / 73

反潜回 持卡人必须依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进出,否则下一通道刷卡无效。本功能与

防尾随实现的功能类似,只是方式不同。配合双向读卡门点设计,系统可将某些 门禁点设置为反潜回,限定能在该区域进、出的人员必须按照“进门→出门→进 门→出门”的循环方式进出,否则该持卡人会被锁定在该区域以内或以外。

双门互锁 许多重要区域,通行需经过两道门,要求两道门予以互锁,以方便有效地控

制尾随或者秩序进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入侵的难度和速度,为保安人员处理突发 事件赢得时间。互锁的双门可实现相互制约,提高系统安全性。当第一道门以合 法方式被打开后,若此门没关上,则第二道门不会被打开;只有当第一道门关闭 之后,第二道门才能够被打开。同理,如果第二道门没有关好前,第一道也不予 以刷卡打开。

强制关门 如管理员发现某个入侵者在某个区域活动,管理员可以通过软件,强行关闭

该区域的所有门,使得入侵者无法通过偷来的卡刷卡或者按开门按钮来逃离该区 域,通知保安人员赶到该区域予以拦截。

异常报警 该系统具有图形化电子地图,可实时反应门的开关状态。在异常情况下可以

实现系统报警或报警器报警,如非法侵入、超时未关等。 图像比对 系统

可以在刷卡时自动弹出持卡人的照片信息,供管理员进行比对。

5.4 出入口控制系统 5.4.1 系统部署

1、出入口安装示意图

39 / 73

出入口安装示意图

2、前端设备连接图

前端设备连接图

3、系统设备布局图

40 / 73

卡口设备布局图

5.4.2 主要工作流程

1、入口处理流程

41 / 73

入口处理流程图

描述车辆进入过程:

? 车辆入口部分主要由车牌识别设备、车辆检测感应器、自动道闸、地感圈组成。

? 车辆驶入出入口,地感线圈触发摄像机进行图片抓拍。 42 / 73

线

? 车牌识别系统自动抓拍车辆的图像并识别出车牌号码,然后通过检索数

据库得出车辆类别。

? 显示屏显示该车相关信息,欢迎光临等提示语。

? 如果非满位且该车属固定车辆情况,闸机放行,同时记下车辆进入时间。 车

辆越过入口,驶入场内,车位显示屏刷新车位。 整个过程自动完成, 无须工作人员干预。车辆一直处于行驶状态,无需暂停。 ? 如果临时车辆,则需人工处理。 2、出口处理流程

出口处理流程图 描

述车辆驶出过程:

? 车辆出口部分主要由车牌识别设备、车辆检测器、自动道闸、地感线圈成。

? 车辆驶出,触发地感线圈,摄像机开始抓拍图片。 43 / 73

? 车牌识别系统自动抓拍车辆的图像并识别出车牌号码,然后通过检索数 据

库得出车辆类别。

? 显示屏显示该车的类别(固定车或临时车),祝您一路顺风等提示语。 ? 如果该车属固定车辆情况,闸机自动启杆放行。工控主机调出该车入场 时

的抓拍图像,入场时间等。如果是临时停车,则车辆须暂停待人工处 理后方能离开。如果车辆被列入黑名单,不管是临时还是固定车辆,闸 机不会打开,同时系统都会发出报警信号,通知工作人员注意。

? 车辆越过出口,离开出入口,系统记下车辆离开时间,车位显示屏刷新 车

位。

5.4.3 系统功能

1、高清照片抓拍功能 在车辆通过时,高清抓拍摄像机能准确拍摄包含车辆正面全貌、车牌的照片,

并在照片上叠加车辆通行信息(如时间、地点、车速、方向等)。高清照片图像 分辨率可达到 1600×1200。

采用补光灯和摄像机成像控制模块之间的反馈控制技术,满足夜间拍摄要 求。采用强光抑制技术,防止强逆光、强顺光环境下对拍摄造成的影响。

2、车辆牌照自动识别功能 系统可自动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包括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的识别。 1) 车牌号码自动识别

在实时记录通行车辆图像的同时,还具备对符合“GA36-92”(92 式牌照) 、 “GA36-2007”(新号牌标准) 、“GA36.1-2001”(02 式新牌照)标准的民用 车牌、警用车牌、军用车牌、武警车牌的车牌自动识别能力,包括 2002 式号牌。 所能识别的字符包括:

阿拉伯数字 “0~9”十个 44 / 73

英文字母 “A~Z”二十六个 京、津、晋、冀、蒙、辽、吉、黑、沪、苏、浙、皖、 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川、贵、云、藏、 陕、甘、青、宁、新、渝、港、澳、台; 省 市 区 汉 字 简 称 04 式军用车牌 汉字 号 牌 分 类 用 汉 字 07 式武警车牌 字符 军、空、海、北、沈、兰、济、南、广、成 警、学、使、领、试、境 WJ 样式的字母数字 在环境无雾、车牌挂放规范、无污损且不含五小车辆情况下,系统白天车牌 识别率应不小于 98%,号牌识别准确率不小于 95%;晚上车牌识别率不小于 97%, 号牌识别准确率不小于 95%。

2) 车牌颜色自动识别 系统能识别黑、白、蓝、黄、绿五种车牌颜色。

3) 系统识别的车牌类型部分示例:

1、蓝色民用车牌

8、双层军用车牌

2、黄色民用车牌

9、单层武警车牌

10、双层武警车牌 11、港澳车牌 12、教练车牌

3、黑色民用车牌

4、黄色民用尾牌

5、02式车牌

6、警用车牌

13、使馆车牌

14、民航车牌

7、单层军用车牌

45 / 73

3、本地数据存储功能

前端出入口控制系统可以存储如下信息: 车辆通行信息:通行时间、进出情况: 出入类别:进入/离开

经过时间:如果是进入则只记录进入时间,如果是离开则记录离开时间,同 时显示进入时间

车辆类型:固定车、临时车 车牌号码、车牌颜色、号牌种类、停车场信息

图片信息:近景图、数据原图(内部使用)、车牌彩色图、车牌二值图 汽车图片信息和车辆信息至少保存 1 年。 4、数据查询/备份/维护功能

1)、查询存储数据: 可根据固定卡信息、车牌号码、车牌颜色、号牌种类、记录时间查询车 辆通行记录等信息。

2)、手动/自动备份: 对于以上提到的数据可按时间段进行自动备份,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人工对 这些数据进行备份。

3)、手动/自动维护: 对于以上提到的数据根据用户权限可进行修改、删除。也可以设置维护条件, 系统对数据自动进行维护。

5、视频预览

系统提供对出入口实时监控功能。根据网络环境、用户对监控画面质量的要 求能够实现以不同的码流、分辨率来传输和显示。支持锁定单通道预览、双通道 同时预览。

6、道闸软件控制

系统根据车牌识别结果,结合信息中心车辆数据库、通过比对相关信息确定 车辆能否进入或离开停车场。

46 / 73

车辆出入控制系统框图

完成匹配后分别对以下几种结果进行分类控制: 一、进入出入口

1) 如果为固定车辆,则自动放行。

2) 如果是临时车辆,停车检查通过放行,否则不放行。

二、离开出入口

1) 如果为固定车辆,则自动放行。

2) 临时车情况:停车检查通过后人工操作放行,否则不放行。

7、报警功能

当系统识别出来的车辆车牌不符合条件时,或者车牌在黑名单库时,管理中 心自动报警,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报警联动 方式,如预览通道切换、报警输出、声光报警、软件提示、LED 显示等。

8、数据上传功能

整个停车场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方式。正常情况下各出入口能够 对本地信息进行存储,同时也上传到数据处理服务器,在管理中心服务器存储管 理固定车辆数据库。

47 / 73

5.5 智能分析系统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具有更优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它能够识别不同的运动物体,能够实现 7x24 全天“不知疲劳”的实时工作,大 大减轻视频监控中人工劳动的强度,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 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提高报警处理的及时性,从而能够更加 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的被动监控转化为主动监控,由系统通过先进 的分析算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实时的分析和判断,对可疑事件和行为进行告 警,能够极大的提高视频的利用效率,提升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

海康威视智能视频监控产品融合了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人工智能等多 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将图像与事件之间建立了一种映射关系,使计算机从纷繁的 视频图像中分辨、识别出关键目标物体并分析理解其行为。智能视频分析产品对 输入的视频流采用对运动目标的检测、跟踪、分类技术,将视频内的目标经背景 建模、目标分割、跟踪及分类等图像识别算法,完成由图像到事件参数的转变, 从而实现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实时检测。

海康威视智能视频分析模块,支持多种异常事件的检测功能,包括入侵检测、 徘徊检测、物品拿取检测、物品放置检测、停车检测和人群密度检测等,并支持 快球摄像机的自动跟踪功能。

海康威视智能视频分析模块基于 DSP 内嵌了强大的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完全 独立执行智能分析工作。由于海康智能视频分析模块功能强大,安装简单,运用 灵活,只需要在原有安防系统之上加装智能视频分析模块,就可以大幅度的提高 监控场所的安全级别,所以它适用于各种安防运用场合。

5.5.1 应用方式

当前在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中存在三种方式:

48 / 73

(一)前端视频分析:

通过一个 DSP 嵌入智能分析技术,对某个或几个(最多 16 路)固定的模拟 监控视频源进行分析。优点是使用直接,实现简单,缺点是资源独占,投资效益 低,且受限于 DSP 的处理能力,不能做更加复杂的算法;

(二)视频图像实时分析: 在后台配置视频智能分析服务器,通过与平台的连接,可以按照监控的需要

任意选择视频监控点的数字图像进行分析。优点是发挥的价值和效率更高,应用 更灵活,投资效益高,缺点是技术实现难度较大。

平台设计以后台分析监测为主,在分局监控中心各配置一台视频智能分析检 测服务器,可同时对 16 路视频进行分析检测。通过与平台的接口,从监控系统 中调取需要监测的监控点的数字视频进行分析,发现可疑事件时可进行告警,形 成报警记录。平台通过报警转发服务器将该报警信息转发给接处警客户端,在网 管客户端上显示告警信息、联动视频、抓拍图片等。

系统组成原理如图所示:

视频智能分析原理流程图

(三)智能后检索服务:

在系统中接入智能分析服务器 iDS-5200 实现录像文件的智能后检索功能, 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指定要进行后检索的录像通道及时间段,并设定检索规则,

49 / 73

例如对某个区域检索是否有周界入侵事件。智能分析服务器从 DVR 中取视频流进 行分析,并将报警事件信息发回客户端,客户端可以通过报警事件信息回放录像 文件,对事件发生时间段的录像进行察看。

后检索服务器视频分析原理流程图

5.5.2 系统功能设计

(1)周界防范功能 智能周界防范模块用于外围防范,该智能模块共支持跨线检测、区域入侵检

测、离开区域检测等三项智能检测功能。

? 跨线检测

? 目标离开区域检测

50 / 7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3l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