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医改纪实--报人民日报稿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1 07: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健康

--万荣县2009年以来医改纪实

在晋西南的黄土高原上,黄河汾河交汇处,有一个全国都

知名的县城--“笑话王国”,这就是万荣县。万荣县,古称汾阴,是中华民族及炎黄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战国时期的连横家张仪,初唐三杰之一王勃,盛唐重臣“薛氏三凤”,明末理学大师薛宣等。汉武帝在此留下《秋风词》千古不朽的诗篇,“后土祠”又吸引了多少海外游子前来祭祖膜拜。由于历史的传承和沉淀,在这里留下许多文物古迹 ,尚书陵、王通墓、董永石碑、“三王三凤”故里,飞云楼、后土祠、秋风楼、发云寺、南阳塔,晋商李家大院,更有秦王屯兵及介子推隐居的孤峰山,北方最大的湿地西滩....,风景秀丽,美不胜收。万荣人聪明幽默,民风纯朴,万荣笑话更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名扬久远。

万荣县土厚水深,资源更是贫乏,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所以是山西省定点扶贫县。全县总面积10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14个乡镇,281个行政村,43万口人。其中,城镇人口3.09万人,农村人口39.8万人。

万荣县设有县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爱卫办、卫校、县医院、中医院、妇幼院、红十字会),5个中心卫生院(裴庄乡中心卫生院、南张乡中心卫生院、贾村乡中心卫生院、荣河镇中心卫生院、汉薛镇中心卫生院),9个一般卫生院(皇甫、里望、西村、通化、万泉、高村、光华、王显、解店),3个卫生院分院,2家民营专科医院,282家农村卫生所。

1

2010年,万荣县被确定为运城市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县。乘着国家医改的春风,万荣人勇于挑战,抓住机遇,为

了四十三万百姓的健康,凭着万荣人“争强好胜不服输”的挣气精神,大胆探索,冲锋在医改的最前沿,使万荣县医药卫生改革步

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为了避免走弯路,入误区,从而加速医改进程,县委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本省的高平、朔州、古交等医改先进单位取经探宝。县政府县长廉广锋、常务副县长李耀宗率

领财政、卫生人员赴湖南桑植县参观学习。通过考察借鉴,拓宽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制定了医改方案:紧紧围绕县域六个一体化改革重点目标任务,围绕“确保基本、夯实基础、强建机制”的宗旨,积极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综合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卫生部门协调,相关部门联动,整体稳妥推进的方针。这一系列

2

方针政策的制定,为万荣县的医疗卫生的改革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盖一流的人民医院,创最佳的医疗条件

医改以前,由于经济落后,四十多万人的县,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只有一亿多元。县人民医院陈旧不堪,设备落后,人才匮乏,医疗条件特别差,老百姓的就医根本不能得到保障。作为医改试点县,如果医疗条件不能改变,老百姓的就医水平不能保障,何谈医改?于是,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卫生会议,研究医改事宜,达成共识,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决定首先盖起一流的县级人民医院。

2011年,县人民医院破土动工。用了一年的时间,建成了由中央财政投资1400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12000㎡,五层框架结构的住院大楼,2012年,又投资1500万元新建面积为9000 ㎡、8层框架结构的门诊综合大楼。除此而外,县中医院新建了住院大楼,县卫生监督所新建了投资1300多万元的办公大楼。县人民医院投资1000余万元购回1台飞利浦原装16排螺旋CT、多人高压氧舱、德国狼牌电视腹腔镜系统、C型臂、GE麻醉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县二院、县中医院均增添了CT等大、中型医疗设备。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万荣县的医疗条件和救助水平。现在你走进县人民医院大门,就会看到拔地而起的九层高气势宏伟的门诊综合大楼,以及已投入使用的明光彩朗的住院大楼,你深深感受到万荣县积极投身医改的决心和医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3

县人民医院大楼等其它大楼的建立,只标志着吹响医改的号角,也只是万荣县医改工作的一小步。为了加大医改步伐,县为县政府还加大对卫生投资的力度。县级财政对卫生总投资由2011年的12103万元,占总支出比例9.04%,提高到2013年卫生总投资34078万元(含社会保障),占总支出比例26.9%。

医改以前,在职卫生人员财政分文不付,套改后在职人员先后按照30%标准、60%标准拨付,这和兄弟县市的待遇有相当的差距。为了提高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政府在医改工作开始后,立即改革工资制度,财政提高医务人员的补助,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100%的兑付,实现了由自收自支到财政差额预算补助再到财政全额预算补助的根本性转变。

管理,是落实医改的重要途径

医改成败关键是如何解决机制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没有一个好的医院管理机制,万荣县通过理论考试、面试答辩、社会测评,对24个医疗卫生机构共53个岗位正副职及助理,公开招聘到位。县二院领导班子通过公开招聘,优化组合,一班人在新任院长董永凯的带领下,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短期内,医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原县医院外科医生李志珍,通过招聘担任了汉薛中心卫生院院长,他大胆探索基层医院经营模式,很快实现了基层卫生院由单纯医疗型向综合服务型的转变,他们的居民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成效,为此,全市在汉薛中心卫生院曾召开了健康教育现场观摩会。王丽霞,一个三十出头的乡镇卫生院防疫人员,通过招聘,担任了西村乡公卫院长,她倾心倾情工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使西村公卫项目工作成为

4

全县的“范本”,全乡居民建档达98%以上,重点人群动态管理率达90%以上。他们率先实行的家庭病床、健康处方、健康检查回访制度,在全县及时得到推广。

打破“大锅饭”, 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制。一改过去的单位用人为社会用人,变终身制为合同制。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分

配制度,拉开工资待遇档次,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积极性。。

再见!“看病难,看病贵”

医改的目的,除了提高医疗条件,提升医疗水平外,最根本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解决,就失去了医改的意义。五年来,万荣县着力探索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重点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完善了单病种付费制度,逐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引导和规范了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认同上级医院和同级医院的检查结果,减少重复检查;推行预约诊疗、出院随访服务。通过设立就诊流程图,完善门诊和住院标识系统,改善诊疗环境和优化门诊服务模式,实行无假日工作制。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采取先试点、后全面的方式,终于在2014年内在全县所有护理单元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按标准配置护理人员、

5

有病的,该用药的用药,该住院的住院住院治疗,达到了临床和公卫“双赢”的目的。

贾翠英,万荣县汉薛镇柳林庄人,平时老觉腰腿疼痛,眼睑浮肿。在2013年3月体检时,发现是肾积水。于是立即去运城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肾积水,左侧肾功能衰竭,于是做了左侧肾切术手术,现在病情已经稳定。当公卫人员到她家她家随访时,她热泪盈眶地说,要不是体检,我的病情还不知道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感谢你们!

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树立健康理念,自觉进行行为干预,从而构建“健康万荣、和谐万荣”之目的。为此,万荣县成立了健康教育讲师团,在乡、村卫生人员的配合下,讲师团的专家们深入农村,不失时机的、多场次的、大规模的进行健康教育,让健康理念在老百姓心里扎根,收到了预期的目的。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秦智伟曾深有感触的说:往年在年关因心脑血管住院,不能回家过大年的病人总有十好几个,特别是四十左右的中年也很多。而今年年关住院的病人明显减少,而且没有四十左右的中年人。这种现象,足以反映公共卫生工作、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效果。

基层公卫人员在下乡随访时,送温暖、给予人文关怀。他们给特困家庭或特殊病人送钱、送慰问品,有的给病人洗脸、剪指甲等,广大公卫人员扎实工作,认真服务,把党和国家的温暖真正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万泉乡古城村,第六居民组有一个叫曹纪钢的老人,今年八十九岁了,因骨折卧病在床,儿子五十多了,还是光棍,女儿近五十了,是一个重症精神病患者,一家

11

人过的非常凄苦,作为特殊服务人群,基层公卫人员定期上门体检、治疗、随访,问寒嘘暖,让老人激动地泣不成声。这样的故事很多,万荣公卫人确实把公卫工作做到了家,视公卫工作为一次次爱心奉献,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随着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万荣县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将会得到蓬勃发展,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达到“得病有人管、看病更不难、治病不差钱、健康金不换”和“治未病”的医改愿望。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5k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