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新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3-04-15 00: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巧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问题、惊讶开始。”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课堂上,教师巧妙地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提问:

一、巧布疑阵

直来直去的问,形式单调,缺乏启发性,不利于表现丰富的内容,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精心构想,巧布疑阵,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使提问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学习《雪》一课,问:“文章既描写了江南的雪,又描写了北方的雪景,作者更称赞北方的雪,为什么?”这是平常而问,缺乏吸引力。改变一下方式,要求学生回答:“‘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鲁迅是南方人,他对故乡的雪的称赞不及对北方的雪的称赞,这不反常吗?试结合北方的雪的特点,再联系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加以解释。”如此曲折而问,角度新颖,发人深思,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推动力。

二、激发情感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往往囿于教参的解释和传统的定论,容不下学生的见仁见智,甚至“异端邪说”。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讨论探究,诱导学生辨析疑难,以辨激思,以辨明理,使学生在辨

疑解难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思,还要有所悟。如讲《宋定伯捉鬼》时,问:“你们如何评价宋定伯和鬼这两个人物形象呢?他们两个人,你更喜欢谁?”经过一番思考,一名学生的回答引来全班同学阵阵掌声,“文章通过写宋定伯遇鬼、斗鬼、捉鬼、卖鬼的故事,表现了宋定伯机智勇敢的精神,文章寄寓了人终将胜邪的思想。但是我更喜欢鬼,鬼并不呆头呆脑,他很实在、憨厚。而宋定伯骗鬼,侮辱鬼,又卖鬼,很阴险,我觉得宋定伯不诚实。”虽然该同学的回答与教参解读背道而驰,而我却没有否定学生的回答,抹杀

学生的个性,而是报以赞叹与鼓励,让学生找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态度。作为语文课堂,教给学生的绝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知识,

更应当是一种思考方法。

三、设置矛盾

特级教师钱梦龙认为:“能否利用矛盾,是问题有没有启发

性的关键。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如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对立面,发问道:“有人认为愚公移山精神感人至深,值得学习。但是还有人认为,从环保的角度讲,愚公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者,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这样的提问,把落实知识,开发智能,思想教育三者完美地结合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i9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