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复习提纲 新

更新时间:2023-10-08 23: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律文书复习提纲

一、法律文书的定义、属性、特征(特点)、作用、最早的法律文书(P16)是什么? 法律文书是指各写作主体依法处理各种诉讼、非诉讼案件时所写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理解:

1.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

2.依法制作:实体法、程序法

3.制作者特定:法定的机关、组织、公民

4.适用范围:诉讼案件、非诉讼案件

属性:法律属性(又称法律精神,以程序法条文和实体法条文的形式出现)和写作属性 特征:内容的法律性,体式的规范性(格式统一、 开头、结尾、起承转合模式化、要素完备、用语规范)、实施的强制性、客观性

作用:是实施法律的具体手段;是履行法律行为的重要凭证;是诉讼和非诉讼活动全过程的如实反映;是促进法律宣传、彰显国家法制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工具;是考察法律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的重要尺度。

最早的法律文书《 》 最早的法律文书样式汇编《封诊式》 二、法律文书的主要价值.。P28

正义价值;效率价值;秩序价值

三、法律文书的表达方式、叙述案件事实的特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一、法律文书叙述的应用

1、叙述的定义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就是叙述

2.叙述的一般要素:刑事:七要素 P78

(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过程、后果) 民事:八要素 P80 (当事人间的关系、时间、地点、 争议的客体、原 因、 过程、结果、争议的焦点)

行政:违法事实(七要素) P81具体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处 理、当事人对处理的不同意见

3.叙述的人称 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4.叙述的方法 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①时间顺序法(顺叙)

——以案件情节发展的时间先后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②突出主罪法(倒叙) P97

——以罪行主次为序,先写主要罪行,后写次要罪行的方法。

③综合归纳法(分叙) P98

——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犯多次罪行加以概括归纳,用简洁精练的文字作总的叙述的方法。

注意: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为配合他法使用 ④突出主犯法 P97

——以主犯的活动安排层次,围绕主犯的活动具体记叙的方法 既有共同犯罪,又有单独犯罪的:

先“共同”,后“单独”(共同所犯的罪重) 先“单独”,后“共同”(共同所犯的罪轻) ⑤罪名标题法

——根据罪名的不同,加上序号,列出标题,按突出主罪法,逐罪分段叙述犯罪事实。

⑥纵横交错法(顺叙、分叙交错)

——从纵的方面写明案件的来龙去脉,从横的方面把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一个平面上摆出来。

⑦引用法 P99

引用原话、引用原意

笔录、裁判文书 (5)叙述的要求 P99 ①事实的要素要叙述完备

犯罪事实:犯罪构成要件 “七要素” 交代“七要素”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②关键性的情节必须具体记叙 ③详略要得当

④因果关系必须交代清楚 ⑤争执焦点必须抓准记清

四、了解公安法律文书的定义、特点、发文字号; 1、公安刑事法律文书

机关代字+ 办案部门简称 + 文书名称简称 + 发文年度+发文顺序号 例如:×公 刑 提捕 字〔2008〕5 号

五、了解人民检察院法律文书的定义、发文字号;

2、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文书:

人民检察院简称 + 办案部门简称 +(文书简称)+ 年度 + 序号 起诉书:人民检察院简称+案件性质(刑诉)+起诉年度+序号 六、书状类法律文书的定义、分类;

.按写作的繁简、难易程度分: 表格类、填空类、叙议类 .按法律文书的性质和用途分:

1.按照法律文书的性质分 诉讼文书: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文书

非诉讼文书:仲裁、公证、律师文书等

2.按照法律文书的用途分:侦查类、起诉类、裁判类、 执行类、笔录类、书状类、报告类、通知类等

3.按照写作和使用的主体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狱、律师、公证、仲裁文书等

七、了解人民法院法律文书的定义、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 立案年度 + 制作法院 + 案件性质 + 审判程序代字 + 案件的顺序号 (2002) 穗中 民 初 字第 2 号

审判程序代字 一审:初 二审:终 再审:再或监 八、法律文书的语言风格特点: 准确、简练、庄重、朴实 法律文书的结构 P61-66 1、首部

标题、发文字号、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辩护人或代理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 2、正文

事实、证据、理由、结论

3、尾部

说明有关事项、署名、日期、用印、附项 法律文书的章法 P66-74

第一节 法律文书语言的准确性 一.法律语言的基本要素

法律术语 法律专业术语

法律习惯用语

普通用语

一. 准确 指用词贴切,能恰当地表达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使用确切词语

2.注意使用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是指外延不十分明确的概念 法律文书使用模糊概念的范围:

(1)时间:许、左右

(2)行为人的活动范围: 一带、附近、旁边

(3)行为人的体貌特征:身高、体态、脸型、五官、肤色、发型、口音、生理特征、衣着、特殊技能等。

注 意:体貌特征的说明应当以近期照片为准 语言特点:准确词语和模糊词语结合

(4)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侦查手段 (5)涉及淫秽、个人隐私的情节 (6)起诉书、判决书的理由

(7)案情中无关紧要的细节: 多次、等地、大量、许多 (二)简练(精炼) 言简意赅。 P111

注意:苟简——只顾简约,造成意思不明或发生误解 三.庄重 是指语言的严肃、持重、不随便P117 庄重性表现在:

(一)使用规范的书面语

1.力避使用口语 2.适当运用文言

3.杜绝使用方言土语、黑话(笔录除外) (二)恰当使用专用语 法言法语、文秘用语 四.朴实 P114

——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不追求华丽辞藻。不需要夸张渲染,更不需要描景状物、烘托气氛 。

有文艺语体色彩的词语都不适宜使用。

法律文书的语言以消极修辞为主,积极修辞为辅。 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不绝对排斥积极修辞。P116

十三、笔录的定义、制作要求

一.定义 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依法以文字形式记载办案活动情况的文书。是实录性文书。 二.种类

从内容上分:

从记写方式上分:问答式笔录 叙写式笔录 三.特点

1.客观性 2.法律性 3.成文的一次性

四.笔录的制作要求 P144

格式正确规范,法律手续完备, 内容客观全面,文字准确清晰。

十四、现场勘查笔录的写作要求、讯问笔录与询问笔录的区别。

一.定义 P145

——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进行勘验时所作的,用以反映勘验情况和结果的证据性文书。 法律依据:《刑诉法》第106条、 《程序规定》第197条

现场勘查笔录、现场照相 (录像)、现场绘图三者组成现场记录。 二.作用 具有综合证明作用的一种法定证据 四.注意事项

(1)现场勘查笔录要客观、真实,

(2)笔录记载顺序应当与勘查顺序相一致

(3)笔录用语必须规范、准确。凡含糊的词语都不能用。

第三节 讯问笔录 一.定义 P146

——侦查人员在讯问活动中,依法制作的如实记载讯问情况的文字记录,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 法律依据:

《刑诉法》第93、95条,

《程序规定》第178、179、183、184条 二.特点: 1.记录的客观性 2.内容的法定性

3.制作的公开性

三.作用: 1.证据作用 2.记录和固定作用 3.考查和借鉴作用 三.内容和写法

(一)首部(笔录头)

记载讯问的组织情况。 (二)正文

1.第一次讯问

(1)应问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2)告知诉讼权利义务

①《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 签名 ②问有何要求 请律师

回避 2.犯罪事实

(1)首先问什么?

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和辩解-向他提问

(2)重点

——涉及案件定性定罪的事实和讯问活动的关键情节。 有罪的供述:七要素

无罪的辩解:无罪或罪轻的理由和依据 (三)尾部

记载讯问后履行法律手续的情况。

(写上确认的话、签名、按指模、日期) 以上笔录我看过,和我说的相符。 四.注意事项

五.讯问笔录记录技术的处理 8.记录语言的处理

要求:不失原意地记录下来。

但重要的内容或关键性情节:要记原话。 第四节 询问笔录 一.定义 P147

——公安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向本案证人或被害人进行查询、了解案情时所作的文字记录。

法律依据:

《刑诉法》第98、99条; 二.询问笔录与讯问笔录的区别 (一)适用对象不同 (二)记写的内容不同 (三)记写的重点不同 (四)记写的目的不同

三.作用:1.证据作用 2.记录和固定作用 3.核实作用 四 .内容和写法

(一)询问的组织情况 (二)询问的过程

1.首先记什么?

记明向被询问人交代作证的法律责任。

( 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2.记明与案件有关的问答情况 重点:

⑴情况来源

⑵被询问人提供的具体情况及其根据 ⑶被询问人感知案件的主客观条件 (三)履行法律手续的情况

(写上确认的话、签名、按指模、日期) 第七节 法庭笔录 一.定义 P210

——是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各种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情况的法律文书。亦称“法庭审理笔录”。 法律依据:《刑诉法》第167条第1款、

《民诉 法》第133条等

适用范围:开庭审理的案件(不论性质、审理方式、程序) 二.作用

㈠ 是制作判决书的重要依据

《程序规定》第189、191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m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