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_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5-03 17: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本章内容是系统性的学习一类物质,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2

(3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

确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2

二、说教学方法

1

2

1

2

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归纳得出置换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指导阅读,初探规律

在教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提示并练习教学策略。首先给出学生以下问题,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哪些?试着写出来,并说出反应的现象。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后,课件展示相关反应方程式。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

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在教学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我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探究法。学生亲自动手做铝、铁、铜加入稀盐酸的实验,探究铝、铁、铜的活泼性差异,由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汇报之后,用文字将反应的现象展示出来,同时,要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样教材处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学生讨论后汇报,得出结论:

1、金属活动性:AL > Fe > Cu

2

(三)再次探究,完善规律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的结果,以及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生总结置换。

练习题:教材6.2

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6.2

四、置换反应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4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