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6年高考4年模拟》:机械能试题.(含答案)doc

更新时间:2023-05-03 17: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2012版《6年高考4年模拟》

机械能部分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荟萃

2011年高考题

1 (2011江苏第4题).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

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0.3J

B .3J

C .30J

D .300J

2(2011全国卷1第20题).质量为M 、内壁间距为L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 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井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A .212mv

B . 212mM v m M +

C .12

N mgL μ D .N mgL μ 解析:两物体最终速度相等设为u 由动量守恒得:mv=(m+M)u, 系统损

失的动能为:

222111()222mM mv m M u v m M

-+=+ 系统损失的动能转 化为内能Q=fs=N mgL μ

3.(四川第19题).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

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

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

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住要原因是空气阻力

C 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

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先从力学角度讨论A .B 两项;而C 项宜用动能定理;D 项则考查超重、失重概念。

答案选A 。由整体法、隔离法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正确B 错;由动能定理可知C 错;因为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处于超重状态,D 错。

4(四川第21题).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 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在t 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 秒小球又回到A 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末落地,则

2

A.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变换了2232

mg t ? B.整个过程中小球动量增量的大小为2mgt

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变化了mg 2t 2

D.从A 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了23

mg 2t 2

解析:选BD 。从运动学公式(平均速度等)入手,可求出两次过程的末速度比例、加速度

比例,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得出电场力做功,再由功能关系可知电势能增减以及动能变化等,从而排除A .C 两项;借助运动学公式,选项B 中的动量变化可直接计算;对于选项D ,要先由运动学公式确定,再结合此前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计算重力势能变化量。

运动过程如上图所示,分析可知,加电场之前与加电场之后,小球的位移大

小是相等的。由运动学公式

得。对加电场之后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对此前的过程有机

械能守恒

,以及运动学公式

。由以上各式联立可得

,即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减少了

,A 错;动量增量为,可知B 正确;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C 错;由运动学公式知

,以及,则从A 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量为,D 正确。

5.(2011海南第9题).一质量为1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N 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N 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2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

94W 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54

J

3

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45

解析:由动量定理求出1s 末、2s 末速度分别为:v 1=2m/s 、v 2=3m/s 故合力做功为w=

21 4.52mv J =功率为 4.5 1.53

w p w w t === 1s 末、2s 末功率分别为:4w 、3w 第1秒内与第2秒动能增加量分别为:21122mv J =、222111 2.522mv mv J -=,比值:4:5

6(2011新课标理综第16题).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解析:主要考查功和能的关系。运动员到达最低点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势能始终

减少,A 项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B 项正确。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C 项正确。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选取无关,D 项错误。

7(2011全国理综第18题).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 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 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

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BD )

A.只将轨道长度L 变为原来的2倍

B.只将电流I 增加至原来的2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

长度L 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解析:主要考查动能定理。利用动能定理 有221mv BIlL =,B=kI 解得

m

lL kI v 22=。所以正确答案是BD 。

8 (2011上海15).如图,一长为L 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铰链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于杆的中点,使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当杆与水平方向成60°时,拉力的功率为

4

(A) mgL ω (B) 32

mgL ω (C) 12mgL ω (D) 36

mgL ω 答案:C

9(2011山东第18题).如图所示,将小球a 从地面以初速度v 。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 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

2h 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两球同时落地

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

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a 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b 动能的增加量

D.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a 做功功率和对球b 做功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相遇时满足h gt t v gt =-+2022121,2

212h gt =,所以gh v =20,小球a 落地时间g h t a 2=,球b 落地时间g

h g gh g v t b 2220==?=,因此A 错误;相遇时,2

2h g v a ?=,22202h g v v b -=-,0=b v ,所以B 错误;因为两球恰在2h 处相遇,说明重力做功的数值相等,根据动能定理,球a 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b 动能的增加量,C 正确;相遇后的任意时刻,球a 的速度始终大于球b 的速度,因此重力对球a 做功功率大于对球b 做功功率,D 错误。

10(2011海南第14题).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 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试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d 表示A 点到导轨低端C 点的距离,h 表示A 与C 的高度差,b 表示

遮光片的宽度,s 表示A ,B 两点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

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 表

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b

v 0

h h/2 a

5

(1)若将滑块自A 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 运动至B 的

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___()h M m gs d -。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_2

21()2b m M t

+。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1t 与s 的关系式为21t __ 2212()()hM dm g s t M m db

-=+ (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 点)下滑,测量相应的s 与t 值,

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s 为横坐标,21t

为纵坐标,在答题卡上对应图2位置的坐标纸中描出第1和第5个数据点;根据5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________2.40___214.10--??s m (保

留3位有效数字).[来源:]

由测得的h 、d 、b 、M 和m 数值可以计算出2

1s t -直线的斜率o k ,将k 和o k 进行比较,若其差值在试验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此试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11(上海第33 题).(14 分)如图(a),磁铁A 、B 的同名磁极

相对放置,置于水平气垫导轨上。A 固定于导轨左端,

B

6

的质量m=0.5kg ,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将B 在A 附近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由于能量守恒,可通过测量B 在不同位置处的速度,得到B 的势能随位置x 的变化规律,见图(c)中曲线I 。若将导轨右端抬高,使其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如图(b)所示),则B 的总势能曲线如图(c)中II 所示,将B 在20.0x cm =处由静止释放,求:(解答时必须写出必要的推断说明。取29.8/g m s =)

(1)B 在运动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

(2)运动过程中B 的最大速度和最大位移。

(3)图(c)中直线III 为曲线II 的渐近线,求导轨的倾角。

(4)若A 、B 异名磁极相对放置,导轨的倾角不变,在图(c)上画出B 的总势能随x 的变化曲线. 答案.(14分)

(1)势能最小处动能最大 (1分)

由图线II 得

6.1()x cm =

(2分)

(在5.9 ~ 6.3cm 间均视为正确)

(2)由图读得释放处势能

0.90p E J =,此即B 的总能量。

出于运动中总能量守恒,因此在

势能最小处动能最大,由图像得

最小势能为0.47J ,则最大动能为

0.90.470.43()km E J =-= (2分) (km E 在0.42 ~ 0.44J 间均视为正确)

最大速度为

220.43 1.31(/)0.5

km m E v m s m ?=== (1分) (m v 在1.29~1.33 m /s 间均视为正确)

x=20.0 cm 处的总能量为0.90J ,最大位移由E=0.90J 的水平直线与曲线II 的左侧交点确定,由图中读出交点位置为x=2.0cm ,因此,最大位移

20.0 2.018.0()x cm ?=-= (2分) (x ?在17.9~18.1cm 间均视为正确)

(3)渐近线III 表示B 的重力势能随位置变化关系,即

sin Pg E mgx kx θ== (2分

)

7

∴sin k mg

θ= 由图读出直线斜率20.850.30 4.2310(/)20.07.0k J cm --=

=?- 21110 4.23sin ()sin 59.70.59.8

k mg θ--?===?? (1分) (θ在59~61??间均视为正确)

(4)若异名磁极相对放置,A ,B 间相互作用势能为负值,总势能如图。 (2分)

12(江苏第14题).(16分)如图所示,长为L 、内壁光滑的直管与水平地面成30°角固定放置。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固定在管底,用一轻质光滑细线将小球与质量为M=km 的小物块相连,小物块悬挂于管口。现将小球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物块落地静止不动,小球继续向上运动,通过管口的转向装置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转向过程中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物块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求小球从管口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3)试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总小于22

L

8

解析:

13(福建第21题).(19分)

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

部AB 是一长为2R 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

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 管内有一原长为R 、下端固定

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 后锁定,在

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

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

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

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的速度大小v 1;

(2)弹簧压缩到0.5R 时的弹性势能E p ;

(3) 已知地面欲睡面相距1.5R ,若使该投饵管绕AB 管的中轴

线OO-。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到m 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是多少?

解析:此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

识点

(1)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

(1) 解得

(2)

9

(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3)

由(2)(3)得

(4)

(3)不考虑因缓慢转动装置对鱼饵速度大小的影响,质量为m 的鱼饵离开管口C 后做平抛运动,设经过t 时间落到水面上,离OO’的水平距离为x 1,由平抛规律有

(5)

(6)

由 (5)(6)两式得………………..(7) 当鱼饵的质量为时,设其到达管口C 时速度大小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8)

由 (4)(8)两式解得……………………..(9) 质量为的鱼饵落到水面时上时,设离OO’的水平距离为x 2则

(10)

由(5)(9)(10)解得:

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S=(πx 22-πx 12

)= πR 2(或8.25πR 2)。

14(2011安徽24).(20分)

如图所示,质量M =2kg 的滑块套在光

滑的水平轨道上,质量m =1kg 的小球通过

长L =0.5m 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

O 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O

轴自由转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

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4 m/s ,g

取10m/s 2。

(1)若锁定滑块,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P M

m v 0 O P L

10

时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2)若解除对滑块的锁定,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3)在满足(2)的条件下,试求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位置点与小球起始位置点间的距离。 解析:(1)设小球能通过最高点,且此时的速度为v 1。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则 22101122

mv mgL mv += ① 16/v m s = ②

设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 ,方向向下,则 21v F mg m L

+= ③ 由②③式,得 F =2N ④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为2N ,方向竖直向上。

(2)解除锁定后,设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2,此时滑块的速度为V 。在上升过

程中,因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有

20mv MV += ⑤

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 22220111222

mv MV mgL mv ++= ⑥ 由⑤⑥式,得 v 2=2m /s ⑦

(3)设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的位置点与小球起始点的距离为s 1,滑块向左移动的距

离为s 2,任意时刻小球的水平速度大小为v 3,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 /。由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得

30mv MV '-= ⑦

将⑧式两边同乘以t ?,得

30mv t MV t '?-?= ⑨

因⑨式对任意时刻附近的微小间隔t ?都成立,累积相加后,有

120ms Ms -= ○10

又 122s s L += ○11

由○10○11式得 123s m =

12 15(2011全国卷1第26题).(20分) 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

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

11

通过对一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质量为2m 、厚度为2d 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 、质量均为m 的相同两块,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图所示。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不会发生碰撞不计重力影响。

解析:设子弹的初速为v 0,穿过2d 厚度的钢板时共同速度为:v 受到阻力为f. 对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0(2)mv m m v =+ ①

220112(2)22

f d mv m m v ?=

-+ ② 由①②得:2016fd mv = ③

子弹穿过第一块厚度为d 的钢板时,设其速度为v 1,此时钢板的速度为u ,穿第二块厚度为d 的钢板时共用速度为v 2,穿过深度为d ',

对子弹和第一块钢板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01mv mv mu =+ ④

22201111222

fd mv mv mu =-- ⑤ 由③④⑤得:10133()6

v v v u +=>故只取一个 ⑥ 对子弹和第二块钢板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

12()mv m m v =+ ⑦

221211()22

f d mv m m v '?=-+ ⑧ 由③⑥⑦⑧得:234

d d +'= 16(2011天津第10题).(16分)

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

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 ,MN 为直径且与水平面

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 以某一初

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 时与静

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 相同的小球B 发生碰撞,

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 为2R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圆管内径,空

12

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

(1)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t ;

(2)小球A 冲进轨道时速度v 的大小。

解析:(1)粘合后的两球飞出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有

21

22R gt =

① 解得 2R

t g =

② (2)设球A 的质量为m ,碰撞前速度大小为v 1,把球A 冲进轨道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定为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 22

11

1

222mv mv mgR =+

③ 设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的两球速度大小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知 122mv mv =

④ 飞出轨道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有 22R v t =

⑤ 综合②③④⑤式得 222v gR =

17(2011浙江第24题).(20分)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

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 =1000kg 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h km v /901=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kW P 50=。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80km/h 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 =72m 后,速度变为h km v /722=。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51

用于轿车的牵引,54

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

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

(1)轿车以h km /90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阻F 的大小;

(2)轿车从h km /90减速到h km /72过程中,获得的电能电E ;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电E 维持h km /72匀速运动的距离L '。 解析:(1)汽车牵引力与输出功率的关系v F P 牵=

将kW P 50=,s m h km v /25/901==代入得N v P F 31

102?==牵

13

当轿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有N F 3102?=阻

(2)在减速过程中,注意到发动机只有P 5

1用于汽车的牵引,根据动能定理有 21222

12151mv mv L F Pt -=-阻,代入数据得J Pt 510575.1?= 电源获得的电能为J Pt E 4103.65

45.0?=?=电 (3)根据题设,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仍为N F 3102?=阻。此过程中,由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可知,仅有电能用于克服阻力做功L F E '=阻电,

代入数据得m L 5.31='

18(2011广东第 36题)、(18分)如图20所示,以A 、B 和C 、D 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

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 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 、C 。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 点,运动到A 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 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 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 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 ,滑板质量M=2m ,两半圆半径均为R ,板长l =6.5R ,板右端到C 的距离L 在R <L <5R 范围内取值。E 距A 为S=5R ,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取g.

(1) 求物块滑到B 点的速度大小;

(2) 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与L 的关系,并

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 轨道的中点。

解析: (1)μmgs+mg ·2R=

2

1mv B 2 ① 所以 v B =3Rg

(2)设M 滑动x 1,m 滑动x 2二者达到共同速度v,则

mv B =(M+m)v ② μmgx 1=

2

1mv 2 ③ —μmgx 2=21mv 2—21mv B 2 ④

14

由②③④得v=Rg , x 1=2R, x 2=8R

二者位移之差△x= x 2—x 1=6R <6.5R ,即滑块未掉下滑板 讨论:

R <L <2R 时,W f =μmg(l +L)= 2

1mg (6.5R+L ) 2R ≤L <5R 时,W f =μmgx 2+μmg(l —△x )=4.25mgR <4.5mgR ,即滑块速度不为0,滑上右侧轨道。

要使滑块滑到CD 轨道中点,v c 必须满足:

21mv c 2 ≥mgR ⑤ 此时L 应满足:μmg(l +L) ≤

21mv B 2—21mv c 2 ⑥ 则 L ≤

21R ,不符合题意,滑块不能滑到CD 轨道中点。

答案:(1) v B =3Rg

(2)

①R <L <2R 时,W f =μmg(l +L)= 2

1mg (6.5R+L ) ②2R ≤L <5R 时,W f =μmgx 2+μmg(l —△x )=4.25mgR <4.5mgR ,即滑块速度不为0,滑上右侧轨道。

滑块不能滑到CD 轨道中点

19(2011北京第22题).(16分)

如图所示,长度为l 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的大小可以忽略)。

(1)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小球保持静止。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力F 的大小;

(2)由图示位置无初速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1)受力图见右

根据平衡条件,的拉力大小F=mgtan α

(2)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21(1cos )2mgl mv α-= 则通过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 2(1cos )v gl α=-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

v T mg m l

'-= l m O F α T F mg

15

解得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2

(32cos )v T mg m mg l

α'=+=-,方向竖直向上 2010年高考题

1. 2010·江苏物理·8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 倾斜放置,板上的P 点距A 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 到B 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 由静止开始滑到B 。然后,将A 着地,抬高B ,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 由静止开始滑到A 。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A . 物块经过P 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 . 物块从顶端滑到P 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 .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 .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

答案:AD

2. 2010·福建·17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1t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 2t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 2t ~3t 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 2t ~3t 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答案:C

3. 2010·新课标·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 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

16

可以判断

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答案:AD ,

解析:选项B 错误,根据P=Fv 和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外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 错误,此时外力的功率为零。

4. 2010·上海物理·18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B A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

(A )在t 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 )在t 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

(C )在0t -时间内质点B 比质点A 位移大

(D )在0t -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答案:BCD

解析:首先,B 正确;根据位移由v t -图像中面积表示,在0t -时间内质点B 比质点A 位移大,C 正确而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质点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D 正确;本题选BCD 。

本题考查v t -图象的理解和动能定理。对D ,如果根据W=Fs 则难判断。

难度:中等。

5. 2010·安徽·

14

17

6. 2010·上海物理·25如图,固定于竖直面内的粗糙斜杆,在水平方向夹角为030,质量为m 的小球套在杆上,在大小不变的拉力作用下,小球沿杆由底端匀速运动到顶端,为使拉力做功最小,拉力F 与杆的夹角a=____,拉力大小F=_____。

【解析】???==00

mgsin30

Fcos mgcos30Fsin αα,060=α,mg F 3=,mgh W =。因为没有摩擦力,拉力做功最小。

本题考查力的分解,功等。难度:中等。

7. 2010·全国卷Ⅱ·24如图,MNP 为整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 与水平段NP 相切于N 、P 端

固定一竖直挡板。M 相对于N 的高度为h ,NP 长度为s.一木块自M 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 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 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 点距离的可能值。

【答案】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 的距离可能为μh

s -2或s h

2-μ

【解析】根据功能原理,在物块从开始下滑到停止在水平轨道上的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的减少P E ?与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数值相等。

18

W E P =? ①

设物块的质量为m ,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 ′,则

mgh E P =? ②

s mg W '=μ ③

连立①②③化简得

μh

s =' ④

第一种可能是:物块与弹性挡板碰撞后,在N 前停止,则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 的距离为 μh

s s s d -='-=22 ⑤

第一种可能是:物块与弹性挡板碰撞后,可再一次滑上光滑圆弧轨道,滑下后在水平轨道上停止,则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 的距离为

s h

s s d 22-=-'=μ ⑥

所以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 的距离可能为μh s -2或s h 2-μ。

8. 2010·江苏物理·14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小明和小阳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m=60kg 的指点, 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事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绳的悬挂点O 距水面的高度为H=3m.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水足够深。取中立加速度210/g m s =, sin 530.8=,cos530.6=

(1) 求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对绳拉力的大小F ;

(2) 若绳长l=2m, 选手摆到最高点时松手落入手中。设水碓选手的平

均浮力1800f N =,平均阻力2700f N =,求选手落入水中的

深度d ;

(3) 若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松手, 小明认为绳越长,在浮台上的落点

距岸边越远;小阳认为绳越短,落点距岸边越远,请通过推算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

19

9. 2010·上海物理·31倾角037θ=,质量M=5kg 的粗糙斜面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m=2kg 的木块置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t=2s 到达底端,运动路程L=4m,在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2sin370.6,cos370.8,10m /g s ==取),求:

(1)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

(3)通过计算证明木块在此过程中满足动能定理。

【解析】(1)隔离法:

对木块:1sin mg f ma θ-=,1cos 0mg N θ-= 因为212

s at =,得2/a m s = 所以,18f N =,116N N =

对斜面:设摩擦力f 向左,则11sin cos 3.2f N f N θθ=-=,方向向左。

(如果设摩擦力f 向右,则11sin cos 3.2f N f N θθ=-+=-,同样方向向左。)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11s sin 67.6N f N co f N θθ==+=

(3)木块受两个力做功。

重力做功:sin 48G W mgh mgs J θ===

摩擦力做功:32f W fs J =-=-

合力做功或外力对木块做的总功:16G f W W W J =+=

20

动能的变化2211()1622

k E mv m at J ?==?= 所以,合力做功或外力对木块做的总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增加),证毕。

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9·全国卷Ⅱ·20)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假定物块所受的

空气阻力f 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

速率分别为 ( A )

A .20

2(1)v f g mg

+和0mg f v mg f -+ B .202(1)v f g mg +和0mg v mg f + C .2022(1)v f g mg +和0

mg f v mg f -+ D .2022(1)v f g mg +和0mg v mg f + 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阻力f 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221)(o mv fh mgh -=+-,=h 20

2(1)v f g mg +,求返回抛出点的速度由全程使用动能定理重

力做功为零,只有阻力做功为有2221212o mv mv mgh -=-,解得=v 0mg f v mg f

-+,A 正确。 2.(09·上海物理·5)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

地面为零势能面。在上升至离地高度h 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两倍,在下落至离高度h

处,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两倍,则h 等于 ( D )

A .H /9

B .2H /9

C .3H /9

D .4H /9

解析:小球上升至最高点过程:20102

mgH fH mv --=-;小球上升至离地高度h 处过程:22101122mgh fh mv mv --=

-,又21122

mv mgh =;小球上升至最高点后又下降至离地高度h 处过程:222011(2)22mgh f H h mv mv ---=-,又22122mv mgh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21

49

h H =,答案D 正确。 3.(09·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 、B 通过一轻质弹

簧连接,B 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

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 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

A 、

B 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BCD )

A .当A 、

B 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 .当A 、B 加速度相等时,A 、B 的速度差最大

C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A 的速度达到最大

D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解析:处理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使用图象处理则可以使问

题大大简化。对A 、B 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图,F 1为弹簧的拉力;当加速度大小相同为

a 时,对A有ma F F =-1,对B有ma F =1,得2

1F F =,在整个过程中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减小而B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增大,在达到共同加速度之前A 的合力(加速度)

一直大于B的合力(加速度),之后A 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小于B的合力(加速度)。

两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如图,t l 时刻,两物体加速度相等,斜率相同,速度差最大,t 2时刻

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速度达到最大值,两实线之间围成的面积有最大值即两物体的相对

位移最大,弹簧被拉到最长;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外其它力对系统正功,系统机械能增加,

t l 时刻之后拉力依然做正功,即加速度相等时,系统机械能并非最大值。

4.(09·广东理科基础·8)游乐场中的一种滑梯如图所示。小朋友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

下滑,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