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4-01-19 20: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教育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教育学科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教育科学理论发展改革的最新成果;具有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具有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教育基本理论 2.教育哲学 3.德育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3年。 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同等学历、跨专业、非全日制硕士生修业年限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0学分。毕业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组将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2学期期中之前提交二份必读文献阅读报告。

(2)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两个月内制定;论文研究计划在入学后1个学期内制定。

(3)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倡导实行以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进一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注重发挥集体智慧,鼓励硕士研究生听高水平学术报告,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研讨会,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 程 类 别 公共 学科 专业 专业101020102001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中外教育思想史专题 专业文献导读 课 程 编 码 100020001001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开课 学 学 学期 时 分 春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60 80 3 4 备注 基础课 100020001002-x 基础外国语 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生必修 基础课 101020102002 101020102003 101020103001 教育学原理学生必修 主干课 101020103002 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 101020103003 101020104001 教育哲学专题研究 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前沿问题专题研究 硕士生至少选择2门共4学分发 方向101020104002 马 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教育展 课 方 向 研究方法论专题 101020904001 教师教育专题研究 101020104004 德育与教育伦理问题专题 春季 40 2 的课程 春季 春季 40 40 2 2 课 公选 课、每个研究生至少在全校公选课和学院相关专业主干或方向课中各选择一门课,共4学跨专分。 业课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科基础课中至少有一门课程为闭卷考试。

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办公室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应不少于5次,形式和范围由指导老师自行确定。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硕士生培养应重视实践教育。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经典文献目录

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页至第1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罗素:《西方的智慧》,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6.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7.《论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高时良:《学记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康德:《论教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 15.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6.斯腾伯格:《成功智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日的教育为了明天的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k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