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5_曹仁超:衣食足而知荣辱

更新时间:2023-08-17 20:18: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曹仁超投资日记

衣食足而知榮辱 ~曹仁超 – 投資者筆記

9 月5日,周日。美國第二季GDP增長率修正為1.6%,但企業純利續升,令道指由7月2日的9614點大幅反彈,目前同4月26日高點11258點僅距 10%。雖然宏觀經濟很差,但大企業利潤卻佔近四十年內最高GDP百分比,代表美國社會一樣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最後是大氣候改變小氣候,還是社會進一 步兩極化,則木宰羊矣。例如香港豪宅可賣五、六萬港元一呎,但超過一百萬打工仔卻只希望能爭取最低工資成功立法。同一香港,差距竟可如此大,在經濟環球化 環境下,受害者往往是社會內最弱勢的社群。

菲律賓人應被同情而非苛責

——————————————————————————–

孔子最佩服齊國宰相管仲。孔子認為「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簡單點說,「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起來,人民才會奉公守法。人民富裕起來,社會才可以談文說藝。」

——————————————————————————–

康泰事件正好說明此點──被解僱的警官為100萬披索退休金而騎劫旅遊巴,菲警因缺乏訓練與裝備,導致拯救人質事件弄到一塌糊塗,菲律賓學生到現場拍照留念、官員揭開棺材讓傳媒為死者拍照,睇到港人眼火爆。背後理由是因為政府冇錢、人民貧窮。

如明白此點,港人便不應苛責菲國,反而應同情他們。1960年代菲律賓經濟甚至較香港好,70年代馬可斯上台實行獨裁至今四十年,菲國政府仍是貪污無能,令菲律賓人吃盡苦頭。反之,70年代香港政府成立廉政公署,政府官員日漸廉潔……四十年後今天,兩個社會經濟差距變得如此大。

作為長線投資者,應揀選優質股去投資,但今天有嗎?作為周期投資者,應利用低潮吸納,但現在是低潮嗎?作為趨勢投資者,應在趨勢形成時吸納,但今天有何趨 勢?在今天,只能做一個短線炒家,今天買、明天賣。在一個患精神分裂症的股市做分析工作,除非你亦是神經病,不然是無法看準的。不過,三大方向並沒有改變 ──一、美國信貸市場在萎縮中(目前依靠政府死撑)。二、美國失業率長期高企。三、美國消費者開始減少消費。其他都是鏡花水月的幻象而已。上述不是流動性問題,而是負債太多的問題,情況同日本過去二十年接近,所不同者是1985年到1995年日圓大幅升值後引發日本通縮,美元自2001年起大幅貶值後令金價上升四倍多。過去十五年日本出現經濟衰退加通縮,美國則出現經濟衰退加資產價格上升(但不是CPI上升)。

富士康(2038)事件代表內地「代工制」時代結束(其實早在2007年已開始,只是一般人仍未察覺)。廉價勞動力此一人口紅利,正隨着「一孩政策」實施 三

曹仁超投资日记

十年而結束,劉易斯拐點(工資升幅大於GDP增長率)早已來臨。隨着人均收入上升,推動地產、消費及金融業需求。中國經濟進入內需時代。

今天新興工業國是非洲、中亞細亞、越南及孟加拉等。非洲過去出現太多虛假的黎明,令人一直沒有信心。這次有點不同,例如尼日利亞,過去十年將一百六十六間 國企私營化及大幅降低企業稅率,減少貿易關卡及重整法律系統;通脹率已由90年代平均22%降至2000年代的8%;外資投入由2000年至今上升七倍, 超過90億美元一年。今年非洲GDP已相等於巴西或俄羅斯,年收入5000美元的家庭估計已達一億,差不多等於印度。過去十年投資非洲的回報率甚至超過中 國、印度、印尼及越南。非洲一向資源豐富,但因政治問題而無法大量開採,只要政局穩定下來,非洲絕對可以看好。

中國政府未雨綢繆

乾貨輪指數今年5月26日見4209點後跌至7月15日1700點,再反彈到2712點,同期CRB指數升11.7%,證明不是需求減少而是供應太大,相信2011年仍未能改善。

歐豬五國出事已是一年前的事,情況至今未見好轉,理由一如日本(將問題束諸高閣而不即時處理,結果小事化大事)。反之,中國政府不斷要求銀行界作測 試,假 設樓價下跌50-60%後情況怎樣?(1990年至2008年日本樓價跌70%,1997年至2003年香港樓價跌65%),並不斷要求銀行增加資本,包 括供股、上市及發行新股集資,去對抗可能出現的樓市大跌潮(如不出現便更好)。未雨綢繆總較臨渴掘井好,上述是去年8月至今年7月A股指數下跌31%的理 由。去年7月開始中國政府不斷拋售美國政府債券,令手上美國債券由去年7月9400億美元降至目前8437億美元,減少10.24%。中國出口亦逐步減少 對美國依賴,改為多元化發展(例如日本、東盟、非洲、俄羅斯等)。

1985年至1995年日圓大幅升值,加上日本股市樓價1990年起大挫,從此進入通縮期。過去十年美元貶值,初期令美股及美國樓價上升然後下跌 (理由是 美元國際化,揸美元者初期仍買美國物業同股票保值)。上次美元大幅眨值期集中在1971年美元同黃金脫鈎,到1980年利率升上22厘止,前後約十年。這 次貶值由2001年起,至今亦快十年矣。1966年至1982年美股超級大熊市中,大跌市在1973-74年出現,距離1966年牛市高峯期約七 年;2007-08年的跌市距離2000年美股牛市結束期是八年。1975年起美股掙扎上升,到1981-82年再來一個大跌市才結束;2009年3月起 美股亦是掙扎上升。「人有相似,物有相同。」世上沒有兩個經濟循環周期是一式一樣的,1966年到1980年那次美元貶值曾引發惡性通脹,2000年這次 並未出現惡性通脹;前者令債券出現大熊市,後者則令債券牛市一直保持到2009年。

1950年韓戰為日本工業冒起提供條件,令日本一直繁榮到1990年股樓泡沫爆破為止,共約四十年。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令經濟冒起,全 盛期是 否2018年左右?上述睇法,表面上看似乎很「玄」,其實一個國家經濟亦一如人

曹仁超投资日记

生,都有生老病死。如保養得好,「老年期」可以很長,例如英國全盛期由 1900年至今,經濟仍不俗。日本1990起經濟走下坡,因國民儲蓄率高,但至今日本人生活仍很好。美國經濟2000年起走下坡,但美國人大花筒,未明白 節儉是美德,反而令人擔心。

港樓價上升皆因利率大降

1981年太古城住宅每呎售1200元、供樓利率24厘,一間一千呎住宅賣120萬元,首期30萬元、貸款90萬元計,月供利息要1.8萬元。以1981 年港人收入計,有多少人供得起?2003年開始的細屋換大屋潮,或由較差地區搬去名校區以助子女進入名校所引發的豪宅上升潮,都仍然持續。不少人付了首期 30%後,安排三十年分期付款,搬去豪宅後,便將過去自住的「細屋」出租;加上特區政府推出投資移民政策,形成近七年本港豪宅售價狂升。到今天,同樣一千 呎太古城住宅,雖然賣850萬元,首期250萬元、貸款600萬元,供樓利率以2.6厘計,月供利息僅需1.3萬元,以2010年港人收入計,大部分港人 都供得起。換言之,過去三十年所謂本港樓價上升,主因是利率大幅回落所引發。

2003年起香港物業進入第三波上升浪。第一波1967年到1981年共十四年,是租金上升推動樓價上漲期。第二波1984年至1997年共十四 年,是中 英聯合聲明限制港府每年賣地五十公頃所產生,加上那段日子香港人均收入急速上升。第三波由2003年下半年開始,因港元跟隨美元貶值、利率跟隨美元利率回 落所推動,加上特區政府2003年9月推出孫九招,大量減少本港土地供應所製造出來。

曹仁超投资日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58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