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12-29 11: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高二YW—2012—02—03

1 《阁夜》导学案

黔西南州同源中学高二语文 制作人:孙章虎 审核人:语文组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名:

【学习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师生共同领悟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学法指导】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解题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 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学习过程】

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2、押韵

宵 ? 摇 樵 ? 寥 押ao韵(偶句押韵) 3、节拍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节拍 2---2--3 2---2--3 4、感情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亢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二、问题探究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写景有什么特点?

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1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 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颈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6、尾联上句借什么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手法?

7、尾联下句传达作者的情感?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8、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归纳小结】

【课后反思】

【当堂检测】背诵诗歌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黔西南州同源中学高二语文 制作人:孙章虎 审核人:李震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名: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2.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3.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

【学法指导】

诵读记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点拨指导 反思巩固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 备 2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3 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解题

“ 引”原指古代一种乐曲的形式和体裁,略近于“引子”“序曲”“序奏”。 箜篌是古代的乐器,有竖箜篌和卧箜篌,这这首诗说它“二十三弦”,是竖箜篌,和竖琴相似。

【学习过程】

一、诵读诗歌,自主学习:

1、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用“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用“高秋”点明季节。除此之外是否有更深的含义?

2、诵读诗歌,找出诗中哪几句写乐声,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怎样的音

乐的效果?

3、描绘出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美妙在哪儿?诗人使用什么描写方法从哪两个角

度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传达出了这种绝美的乐声?

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中的“逗”字用的极其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3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 富兰克林 4 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来写箜篌之声?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

6、“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

二、问题探究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音乐?请简要分析。

【归纳小结】

《李凭箜篌引》共分为几个层次?试简要概括分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到了:

【当堂检测】背诵本诗 【阅读提升】

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3、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结构形式 :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pq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