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山丘陵复习

更新时间:2023-10-20 01: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一、地理位置: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的平原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等)。

→临近港、澳、台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市场广阔。

二、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山地丘陵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回归线以南)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回归线以北至35°N);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中小河流众多。 →优势资源与问题: ①气候资源:

(优)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且组合好。

(缺)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多旱涝灾害;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气象灾害频繁 。 ②生物资源:

(优)品种多;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有很多农林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缺)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开发品种单一;经营粗放。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经济作物:油菜、甘蔗

经济林木:茶树、油茶、油桐、 樟树、毛竹、杉树、橡胶(热带)等 。 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椰子、菠萝、香蕉、荔枝、柑橘(亚热带)等。 食用菌、药材、麻类。 ③土地资源:

(优)利于多种经营和分层布局。

(缺)生态脆弱,易产生生态问题,地表切割显著,地形复杂 ,土壤贫瘠(红壤:酸、粘、瘦)。 ④水资源:

(优)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利于水电发展和农业灌溉。 (缺)地形多样,开发难度大。 ⑤淡水鱼产丰富:

(优)河湖众多;淡水渔产种类丰富。 (缺)地表侵蚀切割,开发难度大。

三、人文地理特征:资源、人口、市场、工农业发展基础、市场、交通

农业资源、有色金属资源、水能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市场广阔;耕地面积狭小。 四、重点把握五方面

1、低山丘陵对地理特征的影响

(1)低山丘陵对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

①对气候:①垂直分异明显;②多地形雨、锋面雨。

1

②对植被:垂直分异明显,生物物种多样,生物资源丰富。 ③对水文:中小河流众多,富水能。

④对土壤:山区土层薄,土壤贫瘠,坝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低山丘陵对人文地理特征的影响: ①耕地面积狭小,利于小型机械化耕作。

②耕地、人口、城市、交通线多分布在谷地,沿河流分布。 ③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④水土流失严重。

2、典型的季风气候(回归线上的绿洲)。

(1)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特点、自然带。

(2)四处回归线上的绿洲的成因、分布、特点、自然带。 (3)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水稻种植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亚洲水稻种植五特点。 (2)有色金属工业开发条件的评价:

(优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问题)科技相对落后;交通运力不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较严重。 4、自然灾害频繁、三大问题突出。 (1)自然灾害频繁:

(气象灾害)旱涝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冻害、夏季伏旱、沿海台风和风暴潮、春季的雷暴(冰雹)。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2)水土流失、 酸雨、红壤贫瘠:

①水土流失产生的条件、危害和防治措施。 ②酸雨产生的条件、危害和防治措施。 ③红壤的形成、特点和改良措施。

红壤的形成:在亚热带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 红壤的特点及改良: 酸(酸性强):施用熟石灰

粘(土质粘重):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

瘦(有机质少、肥力低):种植绿肥作物,增施有机质肥;秸秆还田。 ▲山区红壤土层浅薄,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成因:

①地低山丘陵广,坡度较大,降水丰富, 侵蚀、搬运作用强所以土层浅薄; ②高温多雨,矿物质氧化显酸性;

③气温高,矿物质分解快,降水量大,淋溶强,不利于有机质的累积,所以有机 质含量低。

2

5、立体农业

(1)发展立体农业的原因:

①山地丘陵比重大,重直地带性明显;

②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③生态环境脆弱;

(2)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

①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多种经营; ②发展多种经营,可以减轻土地压力,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③农、林、牧同步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走立体农业发展道路;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开发和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多渠道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及生态意义:

变化:有减少燃烧秸秆、柴草,发展了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 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开发利用沼气可保护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实施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稳定和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农村沼气使用的好处:

①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②为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 ③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s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