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赞歌与性的宣言——《一千零一夜》与《十日谈》爱情故事之比较

更新时间:2023-06-10 00: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日谈的相关论文资料!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5期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Ju a o i u n esy (oi c ne o r l f c nU i ri sca si c ) n Yh v t l e

Vo. 8。 No 5 12 .

20 06年 l O月

Oc. O 6 t2 0

情的赞歌与性的宣言《一千零一夜》与《日十谈》爱情故事之比较刘清玲(宜春学院人文学院,江西宜春 360 ) 300

摘一

要:爱情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与《日十谈》共同的亮点,由于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

不同,二者呈现不同特征:阿拉伯民族情重爱浓的文化传统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束缚使《一千零

夜》的爱情故事重“情”不重“,而卜性”伽丘反禁欲主义、促进人性解放的决心则让《十日谈》的爱情故事重“”不重“。二者恰当结合于婚姻之内,这才是现代人的爱情选择。性.情”关键词:《一千零一夜》十日;《谈》;爱情故事;文化传统;禁欲主义;情;性中图分类号:I0: 27史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30 (0 6 5— 0 6— 4 6 1— 8 20 )0 0 9 0耍回来时,便故意把面孑染黄,蓬头垢面地迎接丈 L夫归来。可见,在她心里早已萌动离弃丈夫,与麦

《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一部脍炙人口 的文学名著,《日十谈》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

利文学中的一朵奇葩,爱情故事是《一千零一夜》 (以下简称《 )与《日谈》夜》十 (以下简称《 )共同的亮点,均占很大的比重。《谈》夜》中普通男女的爱情,王子公主的爱情,商人阶层的爱情,女奴和她心上人的爱情,凡人和神的爱情,一个个故事,生动有趣,扣人心扉,无不包含着丰富

斯鲁尔结婚的念头。因此,当丈夫强迫她出走,并给她带上脚镣时,她仍不屈服,还与麦斯鲁尔暗中传情。一方面,她身不由己,备遭凌辱,另一方

面,她运用智谋,让法官解除了她与丈夫的婚约, 并摆脱了法官对她的骚扰,又甩掉了修道院长和僧侣们的无耻纠缠,在那样的社会,对一个女人,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穆娃绥福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笼,热烈追求自由、幸

的社会内容,散发诱人的艺;魅力。而在《》谈 中,悲剧爱情、喜剧爱情、婚外爱情层层叠叠,无不动人心魄。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重情不重性的《一千零一夜》的爱情故

福的爱情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阿拉伯人爱情生活中的新的道德标准,即,所谓忠于丈夫,贞女不嫁

二夫的封建礼教完全让位给了感情生活中最高的东

在《夜》中有一篇比较完整成功的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麦斯鲁尔和戴玉妮 穆娃绥福》,女主人公穆娃绥福不顾封建礼教对已婚妇女的束缚,毅然红杏出墙,历尽了万般磨难,仍痴心不改。然而,穆娃绥福并不是~个水性杨花的妇

西——爱情,让位给了两情相悦、心心相印的爱情中的“情”!

诸如此类的爱情故事在《》中还有很多很夜多,如不要崇高地位只要真挚爱情的祖曼绿蒂,为了同阿里 沙琳双飞双宿,她宁愿舍去国王之尊, 抛下王位与阿里做一对平凡夫妻;余格勒图 顿鲁身为阿里发的宠妃却不要显赫的地位,宁愿嫁与平

女,她背叛自己的丈夫是有充分理由的,那就是她与丈夫没有感情,更没有爱情。丈夫侵占了她父亲的财产,在她父亲死后,又娶她为妻。那时她才十四岁,她与他生活在一起犹如生活在地狱中,常常“满腔郁结,苦闷得要死。丈夫外出时,她遇见”麦斯鲁尔,并对麦斯鲁尔一见钟情,把他引为自己 最大的安慰。与麦斯鲁尔弹Ⅱ、对弈,常来常往,昌 弥补 l她婚姻的不幸和心灵的创伤。当她听说丈夫『收稿日期:2 0 ( 06一) 5 4一l

民为妻;《哈利德 -柯斯律和自命偷窃者的故事》

中的青年为了爱情甘愿担当盗窃之名;《哈里发何鲁纳 拉施德和艾布 哈桑》巾的女奴为了爱情

宁愿倒贴金钱也要与情人在一起;《驼背的故事》中亲王之女为了嫁给青年商人,不但舍弃了高位,

作者简介:刘清玲 ( 92 ) 17一,女,湖南祁阳人,宜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 l、外义学研究。 f l】

9 6

十日谈的相关论文资料!

维普资讯

第 5期

刘清玲:情的赞歌与性的宣言

第2 8卷

送给了他所有的财产,最终还为他一病之亡;《 陔麦伦 宰曼的故事》中的小娘子宁愿舍弃几辈子

《谈》中对性宣扬得最直接的莫过于那些婚外偷来的爱情了。在这些婚外情中,追求性满足则是

享用不尽的富豪之家也耍与情人私奔;在《一对牧民夫妇》中,牧民夫妇面对金钱、权力的诱惑更是义正词严,毫不动心。牧民的话

“即使把整

绝大多数主人公产生婚外情的目的。比如第六天的 第七则故事中,妇人菲莉帕之所以另有新欢,就凶 为她在满足丈夫的全部性要求之后“还有更多的 可以供应”,所以“与其看它浪费或糟蹋掉。还不如赠送给那位爱我比爱自己生命更甚的绅士”多。么大胆的性宣言!同样是大胆的宣言还有一篇,即

个江山给我,我也不会把妻子转给别人”,真可谓把爱情的“”渲染到了极点,其情之深,其意情之决,令人肃然起敬。

虽说真正的爱情是灵与肉的高度结合,是有“”也有“”的,但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发现情性

第五天第十则故事。讲妻子与一青年偷情被丈夫发觉,妻子理直气壮地说:“即使你给我吃得好,穿得好,可是,请你问问自己的良心,你那方面待我怎样?你有多久没有陪我睡觉了?与其叫我独守空床,我倒宁愿穿得破破烂烂,不要吃好穿好。彼得,你要知道,我既然是女人。就有女人的欲望, 我既然不能从你身上得到满足,我自然就要去找别人,你也怪不得我。在这里,丈夫彼得对妻子是”好的——给她吃好穿好,也即他们之间是有“”情

《夜》中爱情主人公历尽艰难、义无反顾、矢志追求的却不是能给他们带来感观快乐的“”性,而是相知相恋、感人至深的“妻之情”“人之夫、恋

情”,这不能不说是《夜》的一大特色。 =、重性不重情的《日谈》爱情故事十《谈》中则出现了一系列宣扬性解放的爱情故事 (僧侣的淫乱不在其内,因为他们的行为是纵欲、在索取性满足,根本没有爱情 )。在这些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特别是女主人公追求爱情似乎就是

的,或者说是有“情”的,但是却缺乏“”爱性,以至于女人去偷情,从这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卜伽丘性爱至上的爱情原则。 三、两种不同爱情故事的形成原因那么为何阿拉伯爱情故事重“”不重情

为了得到性的享受,而没有性爱则成了女主人公背叛婚姻最理直气壮的理由。如第五天第四则故事中,绅士的女儿爱上了一个男青年,为了与男青年幽会,她想方设法让父母准许她到阳台上睡觉,说是在阳台上可以听到夜莺唱歌。其实,听夜莺唱歌是假,与爬墙上来的情人在阳台上整夜地寻欢作乐、享受

性爱才是真。在这里,卡泰丽娜与里奇亚尔多刚刚认识,连说话都还没有机会,他们就把情感上升到了性。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他们确实

“,而意大利爱情故事却重“性”性”不重“”情 呢?很显然,这是与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不开的。

阿拉伯族是一个富有感情、重视感情生活的民

族,古代阿拉伯民族的“诗”就是一个突出的情表现,而这些情诗描写的几乎都是纯真的爱情,很

有爱情,即“一见钟情”。又如在《丈夫和海盗》中,女人气愤地对丈夫说:“当初我的爹娘把我许配给你的时候,替我的名誉设想一直,那该多好呀。她之所以口出此言,是因为正当她像鲜花一”

少涉及性。如卡尔节 (一 4 )在《? 65自选溢芳》中写道:“苏尔姐离去了/如今我心已碎/为情所俘/为爱所锢/再难赎回。”因此,情重爱浓是阿拉伯人的传统特点,它影响了《夜》中爱情故事的表现。其次,由于阿拉伯人对宗教的虔诚,伊斯兰教已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其教义已成为人们的道德

样刚刚开放的时候,父母却把她嫁给了…个形同枯木的法官。很显然,女人是得不到婚内性满足的。

这就为她后来爱上别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她埋怨父母,是因为父母没有把她许配给一个年轻的精力

准则,绝大多数人对伊斯兰教义奉行不悖。《古兰经》明确规定,禁止婚外、婚前性行为,一旦发现则“各打一百鞭”,毫不留情。同时,阿拉伯人把个人名誉看得与家庭利益同等重要,破坏了个人

旺盛的可以给她性满足的男人,如果父母曾经考虑周全的话,她就不用牺牲自己的名誉去另找别人了。后来,她被年轻的海盗劫掠去了,丈夫想方设

名誉无异给家庭带来耻辱,这是阿拉伯人深以为惧

法要赎回她去,她却宁愿和海盗同居,也不愿为了 社会上的名誉跟丈夫走。她直截了当地回绝道:“我觉得在这里倒是做了妻子 (即享受了妻子的权

的。正如中国伦理所说的“死事小,失节事饿大”。因此,青年男女的爱一般都能“乎情、止发乎礼义”,真正的“”一都要等到有了合法的性般

利与快乐)在比萨,我只不过是你的姘妇罢了”,。这个故事可谓典型的性爱至上的爱情故事。

婚姻才能实现。而绝不象《日十谈》

中所描述的那样,有了“,定有“。《情”性”夜》的说书人

9 7

十日谈的相关论文资料!

维普资讯

第 5期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第2 8卷

正是洞悉了这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才让他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大肆上演动人的情感故事而“忽视” 对“性”的追求。否则的话,他就会踩中民族道德的雷区,成为社会的罪人。

文中所占的篇幅比起主人公追求或维护爱情的情描

写所占的篇幅都要少得多,而且这些“性”描写

针对的都是婚内合法的性行为。同样,《谈》中的爱情故事虽然绝大多数以宣扬性解放为主,但“、“情”性”并重的爱情也不乏其例,如上文提到的绮丝梦达就是典型的既重“情”叉重“性”的主人公,但这类故事比起宣扬性解放的爱情故事来

而对《谈》来说,卜伽丘是站在反禁欲主义、促进人性解放的立场上来宣扬爱情的,他希望他的 爱情故事就是一把把投向封建教会的利剑,所以在他的笔下,“性”占据了《谈》中爱情故事的重要

在数量上也是少得可怜。因此,不管以何种苛求的

部分,而“情”则退居了次要地位。 在中世纪欧洲,由于基督教会统治一切,人成了匍伏在神面前的奴隶,人性受到严重压抑,而这些压抑中,首先表现的就是“性”压抑。天主教义视“”为罪恶,对“”设计了种种限制,性性 如教士不得结婚,世俗大众虽然可以结婚,但结婚只是为了生儿育女,绝不是为了获得“”快乐。性 因此,仆伽丘把打破“性”压抑作为他提出的人性解放的出发点,把突出爱情中的“”作为反性宗教禁欲主义的出发点可谓命中要害。毕竟性关系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最自然、最基本的关系。有男

眼光来看待《》与《》中的爱情故事,重夜谈“”或重“”依然是二者的分水岭,欣赏情性

《》的爱情故事就好象欣赏一首首“夜情”的赞歌,而阅读《谈》的爱情故事就好象阅读一篇篇“”的宣言!性

四、《日谈》爱情故事对《十一千零一夜》爱情故事的继承与发展及二者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为需要而反叛,《日谈》的必然选择一十

众多专家已撰文证明,《谈》受《夜》的影响而诞生,其大故事套小事故的框架结构就是 b伽丘创造性的模仿与移植,而书中主人公以情为主的爱情故事对 b丘肯定也有

所打动,但 b伽伽丘却把目 光放在了书中并不多见、却足以引人注目的性爱描写方面,并因此仿效它造就了一把投向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利剑,这不能不令人佩服。中世纪的社会现实锻就了作者敏锐的目光、独到的思维方式以及大

女,才有人类的存在,有“”性,才有生命的繁衍。性文化的状况不但关系到人类自身的体质状况,也关系到人类社会文明的水平。性被压抑到什么程度,社会就愚昧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支晴雨表和温度计。基于此,人文主义先驱 b丘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性解放的大旗。伽 对爱情来说,卜丘认为,性是爱情不可或缺伽

的部分,有了性,爱情才更加完美,有了性,爱情中的主人公特别是女人才会更加显出性格的光彩。因此 b伽丘笔下聪明美丽的女人无论是绮恩梦达还

胆的反叛态度,让他在前人的书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启发自己写出更胜于前人而又于当代社会大有影响力的作品来,这就是 b丘的过人之处,伽

是菲莉帕,无论是贝纳 b太太还是候爵夫人,显然几乎无一处女,但却无不美丽动人。如候爵夫人长得“如花似玉”,引起了国王的邪念,但她略施小计。用母鸡做菜,再配上一些俏皮话就打消了国王的邪念;绮丝梦达也“漂亮娇美,堪称绝色”,然而当父亲对她爱上卑贱的仆人暴跳如雷时,她大义察然地驳斥父亲、维护爱情,而当父亲恼羞成怒处死她的情人时,她也豪不犹豫地以身殉情……她们的机智勇敢正表现在善于同男性周旋;她们的刚烈

也是我们读者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两种爱情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人对性快乐更为重视, 人们对婚外性行为也越来越宽容,这是好事,也是现代文明之中应有之义。但任何事都有物及必反的

规律,《日谈》中以追求性爱为最高原则的爱情十故事在打破当时中世纪沉闷桎梏的社会氛围确实起

了很大作用,但这种形式也只能存在于当时特定背景下的特定时期,正如中国的《金瓶梅》中之情、 性方式只存在于礼教压迫最严重的宋明时期一样。 但如果把《》中的性爱方式作为人人欲仿效的谈 榜样则大为不妥,势必对社会,对家庭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把人的人性观、爱情观、道德观、羞耻

正表现在勇食爱的禁果。性爱不但没有使女子成为蠢物

、浊物、恶物,反而愈发突出人性的光彩,性爱与智慧,在她们身上不但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观都引向恶性发展,这不是现代人所希望看到的。因此,现代人应在重视婚姻、重视感情的基础上对

当然,为了迎合市民 (l f是《 t] ! A,夜》的主要听众)的兴趣和心理,《夜》中少数爱情故事也有一

合法性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在追求性快乐的同时提

些露骨的“”描写,但这些“”描写在全性性

高婚姻、爱情的质量,而这,就是现代社会中饮食

9 8

十日谈的相关论文资料!

维普资讯

第 5期

刘清玲;情的赞歌与性的宣言

第2 8卷

男女从《夜》与《谈》的爱情故事中应该得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讷训.译一千零一夜. M1北京:民文学出版社,[ .人18 . 9 5

[] 3杨慧林.罪恶与救赎——基督教文化精神论[ . M1上海: 东方出版社,9 5 19 . [】 4张年春.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MI.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9 . 1 3 9

[] 5裔昭印.世界义化史[ . M1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0. 2 2 0 [] 6艾哈迈德.爱敏著,纳忠译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 M]北京:商务印书馆,97 18 .

[】b 2伽丘著,钱鸿嘉译 . 1 M】上海:十3谈[ .译林出版社,2 o1. o

P e n a o t“o e a d d ca ain a o t“ e” a a b u lv" n e lr to b u sx

L U Q n -ig I ig—l n(Ycu n e i,Y h n 3 6 0,C i ) i nu i rt i u 3 0 0 hn h v sy c aAb ta t n, i p p r, t ew i rma e e p c mpe e s ea ay i o o e so e ew e<teArba sr c:I t s a e h h rt k sa d e o rh n i n ls n lv tr sb t e n e v s i h a inNi t g s>a d<t e D c me o h n h e a r n>. s e s y a h o e so is i<t e Ar ba i hs>at c u h i o tn e h a st t e lv tre h t n h a in N g t t h m c mp r c a at“lv’ i ta f“s x”, wh

i to e i< t e De a r n>a tc mu h mp ra c t“s x’ r t e a o o e’ nse d o e l h s n e h c meo t h a c i o t n e o e’ ah r t n h

“ o e . An ti t e r h lv e l g t d o n e t i gfo e r l i n ld t ef r r h l o c c i lv” d i s h i o e f ei a in a d t i n r m t ei o e t me,w i b c a co’ c n r h e h g o h o e

Sp ro so o neatc igtemot e i a dpo t gtel eaino u nn tr dt elt r u p e f u tr t kn r f ds n rmoi i rt f ma aue l ot at .At e c a h i i m n h b o h e h e h t

e d o i p p r h rtrtl Sta nyc mbn lv’ n sx w l i u r a ec nw anp r c n f s a e,t ew e el U t l o ie“ o e’a d“ e” el no rmar g a eg i ef t h t i s h o i el v n i . y l e a d l e o f

Ke r s<T eArba g t;<T eDe a rn>;lv tr s;c l rlt do;mot e i;lv; y wo d: h a inNihs> h c me o o eso e i ut a r in u a r f ds i i m oeY

(上接第 8 9页 )

局,l 8 . 9 O

[]许慎 .说文解字[ 5 M].北京:中国书店,19 . 98 []范晔 .后汉书 .[ 6 M】.北京:中华书局,16 . 95

[]韩婴 .韩诗外传[ 9 M].北京:中华书局,18 . 90

[O 1】司马光 (宋).资治通鉴[ M】.北京:中华书局,1 5. 9 6

[]司马迁 . 7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1 5 9 . 7[]何休,徐彦 .春秋公羊传注疏[ 8 M].北京:中华书

S Si二十四史) ih ( W U Yi —we n ( ea m n o i s Lnug n ir u, colfH m ni, Dp r e C n e a gae dL e t e Sho o u ai s t tf h e a ta r t e N nh n nvr t,

a c a g30 4, hn ) ac a gU i s y N nh n 30 7 C ia eiA src: ee lrnli si v1 6, a h汉书 )o rSi i h (十四史 )w r dsusdi i btat Svr as tn o.3 H nSu( a t ao n f h S S i二 E e i se ts e c nhp p r. E p ci g i wi e b n f il o t e r v s n o e b o . ae x e t t l b e e ca h e ii ft o k n l i t o h

K yWod S i拾遗 ) u ( ) i( ) rajni( e rs: hy i(;Q取;j及;E snu z二三君子 )

9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it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