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细则

更新时间:2023-06-10 00: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津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细则

一、疫情监测

1、疫情报告管理:在按“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技术规范(试行)”要求进行的基础上,区县CDC加强对医疗单位关于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诊断、报告等工作的督导。

2、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随时分析发病特点及传播途径:

(1)各区县卫生防病站要责成专人定期上网查阅辖区疫情报告情况,一旦发现布病个案,区县卫生防病部门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调查完成后及时(15天内)将个案调查表上报市卫生防病中心调查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市防病中心传染病控制学部,一份存档,。

(2)暴发疫情调查处理

各区县防病站在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立即(1小时内)抵达现场开展工作

暴发定义: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3周),局部地区或一个集体单位内发生3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

①暴发原因调查

回顾性调查:防治人员进入现场后,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布病暴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收集有关暴发时间,地区,人群和畜群分布,变动等方面资料,特别是首例病人(病畜)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可能的原因等方面的资料。

②感染状况调查

采集暴发点内接触家畜和畜产品的人员血标本(特别是发现病畜或流产家畜的单位和家庭人员)并填写布病疫点高危人群采样登记表(见附表2),送市卫生防病中心采用虎红杆菌玻片凝集试验和标准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对血清学检查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和发病情况,发现现患病例要及时进行网报。

③采取控制措施

针对引起暴发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暴发是由病畜引起,要立即将情况通

知有关畜牧兽医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处理。如果是由奶制品所致,应对未食用的奶制品消毒处理,并追查来源,通知有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④总结报告

处理暴发点的工作结束后,应分别写出行政和业务工作总结报告,除区(县)卫生局和防病站存档外,还应报市卫生局和市卫生防病中心。

二、监测点监测 1、监测点的选定原则

选择除市内六区以外的12个有农村地区的远郊县作为我市布病监测点。 2.监测内容和方法

(1)重点人群隐性感染状况调查

①监测对象:主要选择7~60岁、与牲畜(主要为牛、羊)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如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等。采集3ml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并填写重点人群布病抗体水平监测表(见附表3),送市卫生防病中心检测;

②样本采集时间:每年3~7月;

③样本采集数量:各监测点监测人数每年不少于50人。

④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应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调查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或发病。 血清标本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附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 病例编码□□□□□

省(区、市) 地区(市) 县(区) 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 性别: ⑴男 ⑵女 □ 1.3年龄: □□ 1.4民族:

1.5职业:⑴农民 ⑵民工 ⑶牧民 ⑷渔民 ⑸学生 ⑹医务人员 ⑺散居儿童 ⑻干部职员 ⑼家务及待业 ⑽畜产品收购、屠宰 ⑾皮毛加工销售 ⑿乳肉加工销售 ⒀兽医 ⒁其他 ⒂不详 □ 1.6发病地址: 县(市、区) 镇(乡) 村(街道) 号 1. 7家庭住址: 县(市、区) 镇(乡) 村(街道) 号

1.8户口所在地: 省 县(市、区) 镇(乡) 村(街道) 号 1.9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1.10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1.11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1.12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 ⑴有 ⑵无 □ 2.1.2发热持续( 天) □□ 2.1.3体温最高 ℃

2.1.4多汗 ⑴有 ⑵无 □ 2.1.5肌肉、关节酸痛 ⑴有 ⑵无 □ 2.1.6乏力 ⑴有 ⑵无 □ 2.1.7肝肿大 ⑴有 ⑵无 □ 2.1.8脾肿大 ⑴有 ⑵无 □ 2.1.9淋巴结肿 ⑴有 ⑵无 □ 2.1.10睾丸肿大 ⑴有 ⑵无 □ 2.2实验室检查:

2.2.1玻片凝集反应 ⑴— ⑵+ □ 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 ⑴— ⑵+ □ 2.2.3皮肤过敏试验 ⑴有 ⑵无 □

2.2.4病原分离 ⑴从病人血液中 ⑵从病人骨髓中 ⑶其它体液中 ⑷从病人排泄 ⑸无 □ 2.2.5SAT滴度为1:100++ ⑴有 ⑵无 □ 2.2.6补体结合试验1:10++ ⑴有 ⑵无 □ 2.2.7comb`s滴度为1:400++ ⑴有 ⑵无 □ 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 ⑴有 ⑵无 □ 2.4.2抗原治疗法 ⑴有 ⑵无 □ 2.4.3水解素治疗法 ⑴有 ⑵无 □ 2.4.4溶菌素治疗法 ⑴有 ⑵无 □ 2.5转归: ⑴痊愈 ⑵好转 ⑶未愈 □

⑷死亡( 年 月 日死于 )

3.流病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 ⑴是 ⑵否 □ 3.1.3屠宰 ⑴是 ⑵否 □ 3.1.4配种员 ⑴是 ⑵否 □ 3.1.5兽医 ⑴是 ⑵否 □ 3.1.6其他: 3.2保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 ⑴是 ⑵否 □ 3.2.2使用消毒液 ⑴是 ⑵否 □ 3.3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 ⑴是 ⑵否 □ 3.4幼羔放卧室内饲养 ⑴有 ⑵无 □ 3.5既往病史:

3.6布氏菌苗免疫接触史:

3.6.1接种年月: 年 月 日 3.6.2菌苗种类: 3.6.3接种途径: 3.7确诊时间: 年 月 日

3.8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9其他: 3.10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 例。

4.调查小结:

注:国标码为各监测点国标码;病例编码中前两位为年号(如:04、05),后三位为病例流水号。

调查者单位: 调查者: 审查者: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附表2

布病疫点高危人群采样登记表

采样人: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5

附表3

布病重点人群采样登记表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it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