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服样式颜色与用料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05: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军服的式样、颜色与用料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军服式样、颜色和用料,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够统一,一般由各大战略区领率机关决定。多数部队沿用国民党军队的军服式样。颜色以黄、灰居多。用料以粗布为主。 (一)军服式样

军帽。分冬、夏两种。其制式均为直筒圆顶围式。即直筒式帽墙,平面圆帽顶,带弧形帽檐和帽围。帽围前墙端成坡状,后端齐帽顶。帽围两端靠两 粒下纽扣结合在一起。冬帽帽围可以放下,后半部可达脖颈,起到护颈、护耳的作用。放下时仍靠两粒纽扣固定于颌下。改编为八路军初期在帽围结合的正上方的帽 墙前面正中位置钉有一枚青天白日帽徽。

军衣裤。分冬夏两种,制式相同,各级军官同一制式,士兵服基本同军官服,唯一不同之处是士兵服上衣腰后左右衣缝上各加有一个布袢。上衣为对 襟翻领式,衣襟正中缀5颗纽扣,前襟上有4个明袋,均有袋盖;上面两个口袋袋底为圆形,下面两个口袋袋底为方形;袋口中央各有一颗纽扣,上面两个口袋的袋 口与第2颗纽扣平齐,下面两个口袋的袋口与第5颗纽扣平齐。左臂佩布质“八路”或“新四军”臂章。军裤为西式裤,裤腰两边各有一个侧袋,右侧侧袋旁有一表 袋。陕甘宁边区部队抗战初期着国民党政府供应的军服,以后穿用与边区党、政、学同一的制式服装。自1943年开始,分为学生服与军服两种。军服式样分中 式、西式,有的下身为马裤。1944年冬服开始分1、2、3号和特号,按身高配发服装,穿1号和2号的各占40%,穿3号的占5%,穿特号的占15%。 1945年又分男军服、女军服。 (二)军服颜色

八路军总部、3个主力师和新四军等部队的军服颜色有灰、绿、黄、蓝等多种。八路军总部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军服为灰色。陕甘宁边区部队的军 服分灰、蓝两种。晋察冀军区部队1938年的夏服为草绿色,冬服为灰色,以后统一为土黄色。抗战前期,120师的军服为灰色,1940年后,由于在敌占区 买不到硫化青染料,但能从槐树籽等植物中提取出黄色染料,从那时起军服改为黄色。山东军区1943年夏服为绿色,冬服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 (三) 军服用料

军服用料以粗布(土布)为主,其次为细布(洋布),此外尚有呢、毛、皮等做军服材料。1943年后,陕甘宁边区部队军服用料较前统一,单衣 为“半洋布”,衬衣为“纯洋布”,冬衣为“纯土布”。晋察冀军区和新四军2师等部队的军服多用细布材料,样式、颜色也较好。冀中根据地由于开展“打狗”运 动,部队曾以狗皮材料制作冬服。八路军总部与120师的冬服,除用粗、细布作面料外,1944年还曾以皮革为材料制发皮短衣。

影视剧中的服饰盘点---初次总篇(8)---军装科普

1947年4月前仍然佩戴1946年以前的军衔领章,(下图左上)。1947年4月,从其嫡系部队起,陆续改为在肩袢上佩戴仿美式金属军衔标志,至1948年,正规军基本改换完毕。(下图右上、下面两张)

翻领是正宗美式军装的设计,可在1948年之前其实国民党军服中还没有翻领的,所以影视剧中的大部分造型其实是错误的,《内线》时间设定是渡江战役前夕,也就是1949年左右,所以可以有翻领。

既然有西装化的翻领,就要搭配衬衫和领带,我们在影视剧中所见到的衬衫颜色多为白色、纯色的浅卡其色或是较军装颜色明度和深度较浅的绿色,领带颜色为深卡其色或是墨蓝色及明暗不同的绿色。

《内线》姜志方 《江阴要塞》武广仁 《地上地下》林静

至1948年中,除地方保安团队外,国民党军队中已没有1946年以前的军服式样和军衔标志。

解放战争前期,我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服装的筹措比较困难。服装制式与抗战后期的服装制式基本相同,明显的变 化去掉\八路军\、\新四军\臂章,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en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