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汇总(必修5+选修2)

更新时间:2024-01-13 03: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洛城中学高二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汇总

《必修5》《选修2》文化常识汇总

《鸿门宴》文化常识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130篇。《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关于座次安排 ①古代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朝南,臣子面朝北。

②宴席的四面座位为:以向东最尊,次为向南,再次为向北,向西侍坐为最卑。

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再拜:拜两次,行了两次拜礼,古代表示隆重的礼节。 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季父:叔父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参,通“骖”。乘:四匹马拉的车。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练习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项伯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史记〃鸿门宴》。 D.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 1 -

《陈情表》文化常识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写明上表人的姓名,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之类的话。 守志: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

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报德,誓死不忘。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指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中的“秀才”含义不同。唐代将其作为未中进士者的通称。

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 察、举:推荐 拜:授予官职 拔擢:提拔 练习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志”,“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 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 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

《段太尉逸事状》文化常识

行状: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古代人死后,在写“墓志铭”或“传”之前,先写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状: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体。

洛城中学高二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汇总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

【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生人即“生民”,以“人”代“民”字,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练习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段太尉逸事状》的作者是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城山记》、《师说》、《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名篇。

B.“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中的“晡”是指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晡食”是指晚饭。

C.“天子以生人付公理”中的“生人”就是“生民”, 以“人”代“民”字,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D.“逸事状”是“行状”的一种变体,只记录逸事。

《游褒禅山记》文化常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称呼人的方法:依次为籍贯、姓氏、名、字。

如:庐陵(籍贯)萧(姓氏)君圭(名)君玉(字)

名和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又称“表字”。孩子出生三月,由父亲给他命名。男性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女子十五岁行笄

礼,取字,标志着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或“待字”。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阳:山南水北; 阴:山北水南

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 2 -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

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 通“甫 ,多用于男子名字。 练习选出对加粗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的意义相同,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

《郑伯克段于鄢》文化常识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

《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宗法制度: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古代宗法上

有大宗、小宗之别,嫡长子孙这一系是大宗,其余子孙是小宗。君王之位由 嫡长子继承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古代兄弟排名顺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补充: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洛城中学高二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汇总

六艺:一说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

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一说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本书为 体史书,全名为

或 ,相传作者为 (时期)鲁国人 。

《报任安书》文化常识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文中的“足下”, 就是对尊长者或用

于朋辈之间的敬称。

称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仁安,名

安,字少卿,司马迁在信中直接称呼其字,以示尊重。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练习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选修二》文化常识

三苏:苏洵(父)、苏轼(兄)、苏洵(弟) 朔:农历每月初一日。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既望:过了望日。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著有《欧阳

文忠集》。文忠为其谥号。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七十而休:古制,朝官七十岁退职。 九韶:虞舜时的音乐,后人视为至美的音乐。 轩裳珪组:总指官场事务。轩,古代大臣所乘车驾。裳,官服。珪,官员参加朝会时

手中所拿的一种玉制礼器。组,印绶。

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故称十二月为腊月。 补充:冬月:农历十一月 正月:农历一月。 不一:不一一详述。古人书信结尾时常用的套语。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 3 -

洛城中学高二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汇总

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是“季秋”九月。 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一般称二十岁左右的人为弱冠。 日下:京城。封建社会将帝王比作太阳,把皇帝所在之地称为日下。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指朝廷。 北辰:北极星,喻国君。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 十旬休假:唐时官吏逢十休假。 奉晨昏:古代侍奉父母的礼节,即晚间侍奉父母就寝,早晨向父母请安。 趋庭:接受父亲的教诲。 捧袂:举起双袖,向长者表示恭敬。 再拜:拜两次,行了两次拜礼,古代表示隆重的礼节。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著有《东坡七集》。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 4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练习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是孟秋九月。

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任安书》中说”,此祸,是指遭受腐刑(宫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记”,是指华山的北面;《段太尉逸事状》中”,晡,是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古人吃晚饭的时间;《鸿门宴》中、项伯东向坐”,东向,是坐在东面,面朝西边,属尊位,所以有张良”。

B.《雷雨》选自《曹禺选集》,创作于1933年,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和伦理冲突。曹禺还创作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作,影响很大。

C.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舞剧、歌剧等;按照内容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以及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照篇幅规模,它又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D.《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表情,旦指女主角,末是男主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se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