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34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

更新时间:2023-04-05 10: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61 页

目录

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34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2)

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34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13)

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34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23)

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34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36)

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34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48)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61 页 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34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9考研学员暑期强化班模拟题,检验强化阶段复习质量及复习效果使用。

2-资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 矩阵组织、企业的矩阵型组织结构

【答案】(1)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定义矩阵型结构又称规划一目标结构,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的一个矩阵,是同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的一种结构。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结构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2)矩阵制的优点

①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具有较大的机动性;

②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

(3)矩阵制的缺点

①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

②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2. 企业制度

【答案】企业制度是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月种基本功能:①导向功能,指企朴制度指导企湘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②激励功能;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③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3.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合作竞争战略的形式之一,是一种具有清楚明确的“积聚性理念”的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它以松散的组织方式为特征,在自愿加盟的基础上,以共同的方式,拓展未来的竞争空间,实现“双赢”或“全赢”的市场目的。战略联盟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战略联盟存在过程中的沟通效果。管理这种战略,通常是要建立特别的联络委员会,这一机构而且一般是向各联盟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负责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调联盟的运行并且监督合作伙伴共同领域中的新动向,加强组织间沟通,以使联盟切实为各成员企业在创造价值。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61 页 4. 管理权变观点

【答案】管理权变观点是由卢萨斯和司徒华在1977年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该理论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该理论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观点:

(1)过去的管理理论(可分为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由于没有把管理和环境妥善联系起来,其管理观念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联系不大,都不能使管理有效地进行,而权变理论主张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2)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3)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的核心内容。

5.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又称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或企业流程再造(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是指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与詹姆斯.钱皮的定义,流程再造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二、简答题

6. 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为了能够及时、正确地提供能够反映偏差的信息,同时又符合控制工作在其他方面的要求。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衡量工作成效是以预定的标准为依据的。但利用预先制定的标准去检查各部门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这本身也是对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要分析通过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测量能否取得符合控制需要的信息。在衡量过程中对标准本身进行检验,就是指出能够反映被控制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标准。由于企业中许多类型的活动难以用精确的手段和方法加以衡量,建立标准也就相对困难,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一些易于衡量、但并不反映控制对象特征的标准。

(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对影响各种结果的要素或活动过于频繁的衡量,不仅会增加控翩的费用,而且可能引起有关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61 页 人员的不满,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而检查和衡量的次数过少,则可能使许多重大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以什么样的频度,在什么时候对某种活动的绩效进行衡量,这取决于被控制活动的性质。

管理人员经常在他们方便的时候,而不是在工作绩效仍“在控制中”(即可能因人们采取的措施而改变时)进行衡量。这种现象必须避免,因为这可能导致行动的迟误。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使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信息适时地传递给适当的管理人员,使之能与顶定标准相比较,及时发现问题。这个网络还应能及时将偏差信息传递给与被控制活动有关的部门和个人,以使他们及时知道自己的工作状况、为什么错了,以及需要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建立这样的信息反馈系统,不仅更有利于保证预定计划的实施,而且能防止基层工作人员把衡量和控制视作上级检查工作、进行惩罚的手段,从而避免产生抵触情绪。

7.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形成中有何作用?

【答案】企业文化首先是在企业中的主要管理者(或称企业家)的倡导下形成的。同时,只有当企业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地作为自己行为的选择依据时,企业文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家文化。企业家倡导某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主要借助两种途径:

(1)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企业家不仅提出、并促使企业员工接受某种价值观念,而且身体力行,自觉表现出与自己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相应的行为选择,以求对身边的人,进而通过身边的人对企业组织中其他成员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通常需要假以时日,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借助重大事件的成功处理,促进企业成员对重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认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处理的妥善与否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得当可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机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引发企业自下而上的危机。在这些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企业主管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依循某些价值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准则。事件的成功处理则可使这些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员工所认同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自觉模仿。企业文化便可能在这种自觉模仿或认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8. 激励中的强化理论及其行为修正。

【答案】(1)强化理论的概念

强化理论又称行为矫正理论,是由美国的斯金纳(B.F.Skinner )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作的反应。该理论着重研究人的内在或外在行为结果对其以后行为的反作用。

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这种行为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61 页 或控制该行为的重复出现与否。即,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这种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

(2)强化理论的行为修正

强化理论的行为修正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

①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是指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鼓励和肯定,使其重现和加强。这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在管理中表现为奖酬,如认可、赞赏、增加工资职位提升、高奖金、提供满意的工作条件等,这些可使员工的行为重现和加强。

②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是指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如批评、惩罚等),使员工为了减少或消除可能会作用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从而使其行为符合要求或避免作出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③自然消退,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上的否定使其自然消退;另一种是指原来用正强化手段鼓励的有利行为由于疏忽或情况改变,不再给予正强化,使其逐渐消失。

④惩罚,是指用批评、降薪、降职、罚款等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措施来创造一种令人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环境,或取消现有的令人满意的条件,以表示对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从而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惩罚是阻止错误行为发生的方法,它的速度通常快于自然消退中的忽视手段,但其效果只是暂时的,并可能会在以后对职工产生不愉快的消极影响。

9.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说明金钱的激励作用。

【答案】(1)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金钱的激励作用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其他三项属高层次需要。当某人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会占据主导地位,个体需要会逐层上升。

从激励的角度看,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满足,但是要得到部分满足时个体就会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根据这一理论,当人的需求处于生理、安全层次时,金钱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当人的需求处于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时,金钱的激励作用减弱。

(2)根据公平理论分析金钱的激励作用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要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和他人的收入付出比相比较,如果员工感到自己的与他人的相同,则为公平状态;不同则产生不公平状态。当产生不公平感时员工就试图去纠正。

根据这一理论,当用金钱去激励员工时,员工将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与他人作比较,如果高则会觉得公平,金钱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使员工感到公平。但同时要注意,金钱的绝对数额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金钱的相对数额。也就是说,员工在关注个人所得的情况下,同时会关注他人的所得。从这个方面来考虑,金钱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此外,奖励一个部门的全体员工比只奖励其中几名员工的激励效果更有效。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6 页,共 61 页 10.组织扁平化是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请问企业成功地推动组织扁平化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组织形式就呈现出扁平化。企业要推动组织扁平化需具备以下条件:

(1)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组织扁平化管理实际上是权力中心下移,尽量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分权化组织结构将一定的决策权授予较低层级和较多组织成员,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自主性,有利于在企业中营造创造潜力发挥的氛围。因此,企业过去集权的组织结构必须向组织分权化转变,分权分到什么程度要看具体企业。要正确处理分权与集权的关系,组织扁平化管理的本质内涵应界定为有控制的分权,而不是绝对集权和分权的概念。

(2)企业实行团队式管理。团队是扁平化组织结构构造的基础。扁平化组织本质上是一个知识体系,其竞争优势的建立主要在于如何对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创造和管理,从而更直接地面向市场、面向用户。为了支持这种知识、信息的整合、创造和管理,扁平化组织内部不能以职能为单位,而是要形成完整、统一的知识团队,这种团队将个体和组织结合起来。扁平化组织的运作核心就是通过这种团队式管理,不断释放整体知识能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拓展。

(3)组织区域学习型组织,人员素质较高。在扁平化组织中,人力资源成为组织的第一资源,而人力资源的本质就是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信息、技能等。由于扁平化组织的充分授权、分权,加大管理幅度,决策中心下移,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知识员工是企业的主要载体。

(4)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支撑企业的运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支撑。只有当组织的信息技术得到相当普及,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指令几乎可以同时传递到不同层级的人员时,实施扁平化管理才能得到保证。

三、论述题

11.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12.论述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

【答案】(1)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古典观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是相当狭窄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在持古典观的人看来,如果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移出去,则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管理者这样做是在慷他人之间),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uh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