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文档(毛)

更新时间:2023-05-19 12: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构成情况:

2、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分析:

3、学生总体情况:

从整体看,本班优等生出色,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都乐于参加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课堂上,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很多的孩子都喜欢上了阅读,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的习惯。习作的兴趣逐渐在浓厚,很多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也有些学生接受起来较慢,理解能力较差,而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往往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本学期的能力训练的重中之重还是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再现生活的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主要进行阅读能力的培训,如:朗读感悟能力,多元解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这些方面的培养。课外主要是增加阅读量和指导有效阅读。

后进生问题也不容忽视。本班后进生较多,他们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后贪玩不喜欢读书,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因此,如何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缩小学生间的差距,也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另外,在学生的作业常规,课堂常规上也要严抓不放。

二、本册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语文,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2、内容编排: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3、地位及内在联系: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4、教材重点: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积累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5、教材难点:结合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材教学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本册教材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

2

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段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

1、识字与写字:

①、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②、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④、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

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③、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④、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⑤、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⑥、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⑦、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⑨、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⑩、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3、口语交际:

3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交流的对象与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4、综合性学习:

①、为解决与学习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②、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③、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④、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三)本册教材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教学措施:

1、精读课文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凭借。在教学中要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②重视朗读和默写的训练。③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④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以挥学生学习

4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略读课文教学。①只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②教师要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已把课文读懂,并有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③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3、“积累、运用”的教学。(1) “读读背背”中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歇后语等内容。学生只要做到熟读就行,在理解上不作过高要求。(2)口语交际: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且与课内教训密切联系,形式要活泼有趣,把游戏,竞赛引进课堂,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语文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5、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努力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把每篇教材当成“例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强化学法,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识字、词句的训练,进行阅读题目的练习与讲评。特别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6、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坚持每一天一诗、每天一个好句的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小学生阅读》及《小龙人报》《小学生时代》等报刊杂志,阅读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质量,帮助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班级书库,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摘记和每日一段好词佳句背诵比赛。

7、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作业布置上,还给学生作业的选择权。如在抄写词儿上,规定词儿的数量,如课内词汇已掌握,则在课外读物上选择,从而扩大词汇量;在课外阅读上,规定达标要求,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在作业检查上,为每个学生设立过关卡,按要求进行听写、朗读、背诵、说话等过关,把每次成绩记录在过关卡上,期末由学生自己算出平时成绩。

8、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重视学生质疑、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五、教学设想

1、加强朗读指导,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注重语感的培养。

2、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3、鼓励多角度的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5

4、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5、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6、加强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7、、增强读写结合的意识,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

六、语文学科评价方案:

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加强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家长积极参与。

内容:

1、识字、写字评价: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是否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写字是否做到规范、端正,有一定的速度。

2、阅读评价:

对朗读能力的评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对阅读能力的评价:能对读物,正确完整地概括。

对欣赏能力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欣赏水平。

3、口语交际评价:

评价途径:在口语交际课上,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日常生活中评价。

评价标准:是否愿意与别人主动交流,是否主动认真地听、讲话。

4、语文实践活动评价:

个人是否主动积极,组织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着重看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和整理材料,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七、教学进度(附前):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x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