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入学水平测试卷1

更新时间:2024-01-06 20: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新生入学水平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每图各2分,共28分;填写正确答案,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历时7秒,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米。

2.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电压表V的示数将 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电流表A1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 (选填“小于1”、“等于1”或“大于1”)。

图1

3.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

4.我国铁路大提速后,站台上的乘客与列车间的空气流速和压强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站台的安全线距离由原来的1m变为2m.关于列车与乘客间空气流速及压强的变化是: 。

5.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6.如图2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力F1=8N和F2=3N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 F1撤去,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 N

7.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竖直向上射

图2 F=8N 1F2=3N 到桌面上方离桌面1米处水平放置的平面镜O点上。当平面镜绕O点转动时,发现反射光点在水平桌面上移动了1米,此时平面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若平面镜绕O点

匀速转动一圈的时间为24秒钟,则反射点从起始位置在桌面上移动3 米所需时间为 秒。

8.如图3所示,放在桌面上的物体m1重100牛,通过滑轮挂有重为10牛的物体m2,刚好使m1在桌面上作匀速运动,则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牛。(忽略滑轮重及滑轮摩擦)

9. 楼道里的灯常常彻夜通明,因而极易损坏。若给它串联一个电阻后再接到电路里,虽然亮度减弱些,但它的使用寿命却可大大延长。现在

要使“220V,25W”的灯泡在实际使用时消耗的电功率为额定功率的81%,应串接一个-_________欧电阻,这时灯泡和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 瓦。

10.如图4所示,MN为平面镜,CD为光屏。它们均竖直放置,在离平面镜N端正前方,位于MN、CD中点处有一激光源S。现S点发出一束光线向镜面投射,当光线的入射点从N点单向移动到M点时,测得反射光在光屏CD上的移动速度是3米/秒,则入射光的入射点沿镜面移动的速度是 米/秒。 的,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1.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

1

图4 图3

m1

m2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

图5

12.一个高一新生的体积最接近于下列选项中的( )

A.5×104厘米3 B.5×105厘米3 C.5×106厘米3 D.5×107厘米3 13.在图6中,正确地表示出通电螺线管极性关系的是 ( )

图6

14.传说阿基米德有一天和亥尼洛国王聊天时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移动地球。”这种“玩笑”看似夸张,其实却包含这样一个重要的规律:利用某些机械可以挪动重物,改变用力方向,或者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假如你能够施加一个100牛的力,且受力点沿力的方向以1米/秒的速度运动,那么,利用杠杆(不考虑杠杆的质量)让你把一个120000牛的重物抬起5厘米,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

A.5秒

B.10秒

C.12秒

D.60秒

15.下列有关自行车摩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刹车皮与轮圈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B.使自行车前进的力是它的后轮受到的摩擦力 C.推着自行车步行时,车轮与地面是滑动摩擦

D.轮胎外表面压制出花纹,虽然美观但增大了摩擦,所以这种设计不科学

16.图7中,电阻R1与R3相等,电阻R2与R4相等。现有一个两端电压为10V的电源,当把该电源接在A、B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7.5V,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当把该电源接在C、D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V,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U1:U2=1:2 B. R1:R2=1:3 C.R2:R5=1:2 D. R1:R5=1:3

17.假设雨点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点(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 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sv2,其中k为比例常数。已知球的体积公式:

图7

4V??r3(r为半径),每个雨点的密度相同,且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

3之比为1∶2则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

A.1∶2 B.1∶2 C.1∶4 D.1∶8

三、实验与设计题(每空2分,共12分)

18.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衡

2

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体积是 cm3,密度是 g/cm3。 图8a

图8b

19.在测定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已知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约为1.5W,除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器材外,老师还为你提供:

A.6V的电源; B.4V的电源; C.“5Ω 2A”的变阻器; D.“100Ω 0.1A”的变阻器。

(1)为了较精确地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你选择的变阻器是 ,选择的电源是 (填标号字母)。

(2)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如图8所示,请计算小灯泡的实际额定功率 W,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四、计算题(第20题9分 ,第21题10分,共,19分)

20.如图9所示,装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中漂浮着质量为0.2千克的苹果,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100厘米2。 (g=10牛/千克) 求:

(1)苹果受到的浮力大小; (2)苹果排开水的体积;

(3)若将苹果缓慢从容器中取出(苹果带出的水忽略不计),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21.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由机内温控开关S0自动控制),从说明书上收集到如下数据及电路原理图如图10所示。

(1)请分析说明温控开关S0断开时,饮水机处于哪种工作状态? (2)求电阻R1、R2的阻值。

(3)求电热饮水机在加热状态下的工作电流。

图10

图9

3

2011年高一新生入学测试物理试卷答题卷

一、 填空题(每空各2分,共28分;填写正确答案,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175 ; 2.不变, 等于1 ; 3. 4 ; 4.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5. 次声波, 振动; 6. 0 ; 7.?8 ,2 ; 8. 20; 9. 215,22.5; 10. 1 ;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意的,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1 A

12 A 13 C 14 D 15 B 16 D 17 A 三、实验题 (第18题6分 ,第19题 7分,第20题8分,共21 分)

18.(每空各2分) 73.4_, 20.0, 3.67; 19.(每空各1分)

(1) 缩小 , 清晰的实像 __; (2)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3) < ;

(4) _不能看到__, _不能看到_, 能看到__。

20.(每空各2分)

(1) C_ , B__; (2) 1.67 , 8.6 。

四、综合计算题(第21题6分 ,第22题6分,第23题8分,共20 分)

21.(1)F浮?mg?0.2?10N?2N……………………2分 (2)?水Vg?mg ……………………1分 V排?(3)?P?

22.(1)温控开关S0断开时,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1分

mg2?4?2?10?4m3……………………1分 ?水g10mg2??2pa?2?102pa……………………2分 S10

4

U2U22202???1210?……………………1分 (2)由P? 得:R2?RP40U22202 R总????121? ……………………1分

P加热400 由电阻串联知识可知:

111 得:R1?134? ……………………1分 ??R总R1R2P400?A?1.8A ……………………2分 U220 (3)I?

1.25cm1? ……………………1分

500cm4000.1mm0.1mm 汽车移动的距离:x???40mm?0.04m……………………1分

1m400x0.04m1?0.004s?s ……………………2分 曝光时间:t??v10m/s25023. (1)像的放大倍数:m?(2)光圈大小用a表示,快门用b表示

由于胶卷的曝光量保持不变,即通过镜头的光通量不变,所以有: S1t1=s2t2

1f11f1?()2???()2? ……………………2分 4a1b14a2b2a2?a1?b115?11??11?2.449?2.69 b2250快门与光圈组合应选用:250与2.8 ……………………2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z7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