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01-06 20: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简答题: 1.古希腊的音乐理论成果——(1)音程和音节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他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很好的说明宇宙现象,他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的比例关系。(2)四音音列:阿里斯多赛诺思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之一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的基础之上。分为:自然音列、变化音列、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3)完整的音列体系分为两种:大完整音列体系和小完整音列体系。(4)调式:以氏族部落命名的七种调式—副多利亚、副弗里几亚、副利第亚、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以多利亚为核心。(5)记谱法: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除了有表示音高的记号外,还有表示引得长短和停顿休止的记号。 2. 格利高利圣咏的横向扩展——附加段和继叙咏。①附加段是在原基础之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兴于9、10世纪。附加位置:圣咏前或中。附加手段:歌词或旋律。附加目的: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②继叙咏是产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在“哈里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了哈里路亚的一个独立形式。诺特克是继叙咏的创造者。曲式为a,bb,cc,dd……n.16世纪后,大部分继叙咏被禁用于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 3. 格利高利圣咏的纵向扩展——①奥尔加农:产于9世纪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以格利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分为:平行奥尔加农—在上方或者下方加上一个平行五度或四度的声部;自由或反向奥尔加农—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开始平行,最后结束汇合于同音;花唱(华丽)奥尔加农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复调的两个声部表现出即兴和自由特征,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有量奥尔加农—运用六种节奏模式,都为三拍或六拍。②第斯康特:12或13世纪新的复调形式,它的定旋律声部和对位声部以反向进行为主,是一音对一音的演唱风格,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代表作曲家:莱奥南、佩罗坦。③孔杜克图斯:12、13世纪,流行于教会,即时单声歌曲,也是复调,分节歌形式,不再依赖圣咏,为新创作,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一般有二至四声部,常见为三声部,每个声部均采用拉丁文演唱,每段歌词一样,内容较自由。④克劳苏拉:经文歌的前身,原意为“句子”、“段落”,用第斯康特风格编写的复调圣咏片段,格利高利圣咏曲调,唱拉丁文歌词。⑤经文歌:13世纪一种重要的复调体裁。在特定情况下用来替换礼拜仪式中圣咏的单声片段或复调乐段,一般加在华丽奥尔加农中间。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声部本是无歌词的,后人添加了歌词,这种上声部的歌词便成了经文歌。

4. 帕莱斯特里那和罗马乐派——是16世纪反宗教改革的作曲家,他的创作集中在宗教音乐领域,他的风格是建立在对位,模仿,旋律进行,协和与不协和等一系列原则基础之上的一种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音乐平缓冷静,整体风格均衡庄重,被誉为“古代风格”的典范。 5. 蒙特维尔第和他的《奥菲欧》——蒙特维尔第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在他的创作中,一切音乐手法都服从于戏剧的需要。他主张音乐要有强烈的感情,要挖掘人的内心世界。 他歌剧中的人物都有着真实的情感, 用歌声表达出喜怒哀乐。运用多种声乐形式(牧歌、单生歌曲、咏叙调),从情节的戏剧性出发,在这部歌剧中自由地运用了独唱、重唱、合唱,并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弦来增强情绪表现。蒙特维尔第是第一个用管弦乐队来为歌剧伴奏的作曲家,扩大乐队规模,并基本确立了早期乐队的编制。为了使音乐更好地打动人的情感,他首次在《奥菲欧》中创作“激动风格” (使用弦乐震音和拨弦奏法)。 歌剧的结构在蒙特维尔第的作品中初步定型,蒙特维尔第的贡献对歌剧后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6. 简述巴洛克时期器乐发展的概况——1、键盘乐器:羽管键琴/拨弦古钢琴。楔槌键琴/击弦古钢琴。近代钢琴 可强可弱的羽管键琴。管风琴 欧洲历史最为悠久的键盘乐器,早在公元250年,古罗马已有水压管风琴。巴洛克时期是管风琴制造的鼎盛时期。 2、弦乐器:意大利是早期乐器的出产地,16-18世纪在古钢琴、管风琴和弦乐器的制造业中都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小提琴的制造,在欧洲首屈一指,意大利伦巴第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克雷莫纳有著名的三大小提琴制造家族:阿玛蒂、斯特拉拉蒂瓦里、瓜内里 3、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①教堂奏鸣曲:17世纪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一种室内乐的体裁,由速度为“慢——快——慢——快”的四乐章构成,在教堂演奏,通常是在弥撒

仪式的各段之间穿插演奏,音乐较为严肃。②室内奏鸣曲:在宫廷娱乐的场合或私人的音乐会上演奏,实际上是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等一系列舞曲组成的组曲,有时也被称作“帕蒂塔”,有显著的世俗性。4、键盘音乐——德国管风琴音乐:管风琴主要在教堂发展,管风琴独奏通常在礼拜仪式中演奏,或是仪式简单的前奏,或取代奏些段落与合唱交替。德国管风琴音乐得益于两个德国的大师:荷兰的斯韦林克和意大利的弗雷斯科巴尔迪。5、协奏曲——巴洛克时期,协奏曲达到一个高峰,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二、填空题: 1. 古希腊的音乐体裁——抒情诗、颂歌、赞美诗、史诗。 2. 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分为日课和弥撒两类。

3. 中世纪世俗音乐的代表:法国游吟诗人和德国恋诗歌手

4. 16世纪世俗音乐有:意大利牧歌、法国尙松、德国利德、西班牙维良西科、英国牧歌

5. 两种常规:第一常规,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例如对二度、七度等音程是要加以严格限制的,被称为“古代风格”。第二常规,采用新的作曲手法,对歌词的有效表现,在作品中采用无预备的不协和音或非正规的解决等,被称为“现代风格”。

3.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 4.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歌剧史上有重要意义。 3. 英国歌剧的代表人物是普塞尔,代表作品是《迪多与伊尼》 4. 法国歌剧的代表人物是——吕利

5. 1600年,卡瓦里埃利的《关于灵魂与肉体的戏剧》经常被人们称为第一部清唱剧,实际上,这

是一部宗教歌剧,清唱剧名称的广泛使用在1650年以后。

6. 托卡塔 ——最早用于琉特琴谱,16世纪末开始用于键盘乐曲,是显示即兴创作和演奏技能的

体裁,风格自由,常由急速的音流构成,节奏连绵不断。 7. 赋格 ——是在一个主题上构成的模仿复调音乐形式,主题和答题依次由各声部模仿,好像前逃

后追一样,故名,在各主题的再出现和发展过程中,作曲家可利用“增值”“减值”“逆行”“倒影”等手法对主题加以处理,是一种格律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复调形式。巴洛克时期,常将即兴体裁与严密的赋格组合成套,体现出动力与静态的平衡。

8. 协奏曲——一词来源于16世纪初,意大利语协调一致和拉丁文词义“竞争”“斗争”,在音乐领域

指两个主体的相互对立和竞争,威尼斯乐派的双合唱队轮唱风格对同时代以及后代协奏曲作曲家有很大启示。分为: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9. 威尼斯的音乐中心——圣马可教堂

10. 拉莫是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著作《和声学》奠定了功能和声理论的基础 11. 亨德尔歌剧作品有:英雄故事《 凯撒 》、《罗德林达》,奇幻故事《阿尔西那》、《吕纳尔多》,

清唱剧是《弥赛亚》,另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参孙》也是传世杰作。管弦乐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歌剧及清唱剧序曲、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和《焰火音乐》 三、名词解释: 1. 格利高利圣咏——8、9世纪,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高庐地区的利益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代表人物,罗马教皇格利高利一世。

2. 法国新艺术的特点——1300—1450年的150年间称为“新艺术”时期,概念来自14世纪法国人维特里作的一本书《新音乐艺术》。代表人物:马肖。狭义新艺术指14世纪上半叶的法国音乐,广义新艺术指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特征:总体倾向音乐创作与教会礼拜仪式脱离,世俗化增加。出现了新的节奏记谱方式,增加了更小的音符时值,强调二分不完整拍的使用,时值节拍的结构日趋规律化,力求节奏上的简明、匀称。三度、六度被作为协和音程处理,禁止平行五、八度。采用自由的创作方式,较少运用定旋律形式。还有著名的“兰迪尼终止式”。 3. 勃艮第乐派——尼德兰乐派的第一代作曲家。15世纪前半叶,法国东部的第戎是勃艮第公园的首都,当时的音乐文化中心,音乐领域里的文艺复兴,即从勃艮第乐派开始。代表人物迪费和班舒瓦。音乐特点:音乐清澈、明朗、和谐而富于表情,表现了春天、爱情和人的喜怒哀乐。主要体裁:弥

撒曲、经文歌、尙松。

4. 法—弗兰德作曲家——尼德兰第二、三代作曲家。兴起于15世纪中叶,活跃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绵延100多年。代表人物:奥克冈、若斯坎·德·普雷、奥布雷赫特、伊萨克、拉索。代表作品:弥撒曲、经文歌、后增加民族风格的歌曲体裁。复调技术获得高度发展,强调复调中各声部地位平等,喜好较为丰满的音响,出现了简单的和声结构。

5. 16世纪意大利牧歌特征——世俗性体裁,通谱体,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准,主调和复调织体相结合,注重对情感内容的细致表达。通过牧歌,意大利初次在历史上称为欧洲音乐的中心。牧歌发展的三个时期:①早期1520—1550年、②中期1550—1580年、③晚期1580—1600年。代表人物:马伦齐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

6. 众赞歌——是16世纪德国音乐在宗教改革上的成果,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如同格利高利圣咏在中世纪的地位,起初是单声部,后发展为四声部,分节歌的曲体形式,音符时值长度基本一致,歌词采用德文,加入了世俗体裁。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代表作品:《坚固堡垒》 7.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冷一种典型的巴洛克的主调和声织体,他强调低音和高音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首先,它有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通奏低音。

8. 意大利正歌剧的标准形式由那不勒斯乐派奠定。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已高度程式化,宣叙调展开和叙述剧情,咏叹调集中进行音乐表现。和戏剧相比,音乐被提高到第一位,使用阉人歌手担任主要角色,声乐独唱技巧达到高峰。歌剧中普遍使用“返始咏叹调”,即ABA的三段体,第三段重复第一段,歌唱者可以即兴添加装饰音和花腔来炫耀美妙的歌喉。

9. 意大利序曲——歌剧序曲通常与歌剧本身并无材料上的联系,序曲包括快、慢、快三个部分,称为“意大利序曲”,是古典交响曲的前身。

10. 法国歌剧——法国歌剧的诞生来源于两个方面有力的传统:宫廷芭蕾舞剧、法国古典悲剧法国有着深厚的戏剧传统,15世纪就有了专业戏剧社团。芭蕾舞传统也由来已久,这些条件对法国歌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过,诞生于意大利的歌剧仍是法国歌剧的主要样板。法国人利用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作出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法国早期歌剧的主要代表是吕利。

11. 歌剧序曲被称为“法国序曲”——包括一个庄严的慢板段落和一个模仿复调织体的快速段落,以慢板部分的简短再现结束,形成慢、快、慢的结构,气氛庄严。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12. 清唱剧——是十七世纪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声乐体裁,采用宗教题材,歌词是拉丁文或意大利文的,它不需要舞台表演,情节由一个叙述者进行描述,通常分为两大部分,用一段布道把它们分开,它的风格和歌剧很接近,除了宣叙调、咏叹调和乐队部分,合唱在其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开始有了世俗化的倾向,可以在公众剧院上演。

13. 奏鸣曲——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是一小组乐器加通奏低音演奏的作品,由几个在速度和织体上形成对比的段落成乐章组成,分为两种形式:①独奏奏鸣曲——独奏乐器与两件通奏低音乐器演奏②三重奏鸣曲——两把小提琴与两件通奏低音乐器演奏,两把小提琴演奏不同声部,两件通奏低音乐器演奏相同的声部。常用的独奏乐器为小提琴、小号、通奏低音乐器常由羽管键琴、大提琴、大管担当。

14.《平均律钢琴曲集》共两册,48首,每册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分别置于各个大调和小调。每一首均由在同一个调性上的前奏曲与赋格组合成套,用24个大小调证明了十二平均律在键盘乐上的可行性和艺术创造的优越性。这套乐曲是惊人的艺术宝库,是键盘艺术的经典,不仅在技巧上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堪称是“钢琴家的《旧约全书》”。 巴赫全部:

出生于德国中部的爱森那赫城 。对巴赫的再发现是在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

尔松在柏林重新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音乐的价值和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巴赫音乐的特点:

1) 巴赫在他的音乐中表现了强烈的宗教感情,同时也写进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体验和

思考,他将时代的沉重感、民族的苦难、教友之间的情谊、市民生活的消遣娱乐等,都融会于他的音乐之中。

2) 在音乐风格方面,巴赫的贡献并不在于创新,而在于融会贯通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音乐

和他同时代人的音乐创作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对法国、意大利等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德国的音乐传统相结合。

3) 巴赫娴熟地驾驭各种复调手法,使发展了几个世纪的复调音乐在他的手中达到了最后的高

峰,同时他表现出创作主题旋律的才能,旋律个性鲜明而精练。

4) 高度的复调思维和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的成就,使巴赫在音乐史上成为一个继往开来

的人物,后人在他的作品中所得到的启迪是无法估量的。

(一)器乐音乐

1.管风琴音乐——代表作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以及一些众赞歌前奏曲等,乐曲具有严谨的对位逻辑、宏伟悲壮的感情以及乐观明快的抒情性。

2.古钢琴音乐——(1)《创意曲》包括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各15首。这类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每一首创意曲都以一个乐思为基础,用各种复调手法加以发展。(2)《平均律钢琴曲集》共两册,48首,每册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分别置于各个大调和小调。每一首均由在同一个调性上的前奏曲与赋格组合成套,用24个大小调证明了十二平均律在键盘乐上的可行性和艺术创造的优越性。这套乐曲是惊人的艺术宝库,是键盘艺术的经典,不仅在技巧上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堪称是“钢琴家的《旧约全书》”。(3)巴赫创作了三集组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帕蒂塔》,每一集均包括6首乐曲,以巴罗克组曲中的4首舞曲为主,并在萨拉班德和吉格之间附加一些其他乐曲。(4)《戈德堡变奏曲》,巴赫称这部作品是“为音乐爱好者消遣用的咏叹调及各种变奏”。是规模庞大的主题与30个变奏,以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辉煌的炫技性著称,标志着巴洛克变奏曲难以逾越的高峰。

3. 器乐合奏曲——在小型器乐合奏中,巴赫的主要作品包括小提琴和羽管键琴的奏鸣曲、长笛和羽管键琴的奏鸣曲等,多数是三重奏鸣曲。在大型合奏曲中,巴赫著名的创作是协奏曲。1721年,他应勃兰登堡一位侯爵的要求创作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成为他管弦乐曲中的典范之作。《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按照大协奏曲的体裁进行创作的, 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规模较大,使用了多样化的乐器组合,展现出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绚丽多彩而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巴赫复调艺术的两部伟大精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作品包括两首利切卡尔,一首四个乐章的长笛、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三重奏鸣曲,10首卡农,显示出巴赫炉火纯青的复调写作技巧。 (二)声乐音乐

1 . 康塔塔——巴赫现存的康塔塔有200多首,约占他全部作品的一半。(1)宗教康塔塔:格式基本相同,以一首复调性的合唱曲开始,中间是一系列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最后以四声部的众赞歌合唱结束,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有的重抒情,表现内心情感,有的具有史诗性,表现宏伟壮丽的气势等。(2)世俗康塔塔:巴赫的世俗康塔塔多是为贵族而创作,是他的音乐中最生动活泼、轻松有趣的一部分。有些作品直接采用民歌做素材,具有农村生活情趣和城市生活风情。23首世俗康塔塔中比较著名的有《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 、《狩猎康塔塔》等,充满了欢快明朗的音调,犹如音乐喜剧,表现了人民生活中乐观向上的一面。

2.经文歌(共6首)——经文歌发展到巴赫的时代,以采用圣经或众赞歌歌词的合唱曲为主。巴赫的6首经文歌都很长大,多数采用了众赞歌的曲调。

3.弥撒曲(共三部,分别是b小调、g小调、G大调)——《b小调弥撒》是巴赫弥撒曲的力作,包括15首合唱、6首咏叹调、3首二重唱,不仅有庄严的重唱和合唱,还有充满人情味的咏叹调。

4.受难乐(共五部)——在巴赫的受难乐中,只有《马太受难乐》 和 《约翰受难乐》完整保存下来, 同时也是这两部作品使德国的受难乐体裁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歌词除选自《圣经》外,还有众赞歌和自由创作的歌词。通过音乐艺术完美地再现了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自我牺牲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史诗性和宏伟壮阔的气势,充满了虔诚、崇敬和赞美的感情。《马太受难乐》使用了两个合唱队、一个男童合唱队、两个乐队、两架管风琴的庞大阵容,运用了独唱与合唱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等手段,以强烈的戏剧性处理了这一悲壮的题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97x.html

Top